APP下载

鸟语

2021-11-11潘鸣

四川文学 2021年8期
关键词:爱鸟麻雀鸟儿

□ 文/潘鸣

我的家乡旌城,这座崛立于川西平原的现代化新兴城市,该怎样定位它的品质硬度呢?从整体风骨上叩击,它的刚毅雄奇无可置疑:共和国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全球最大的铸锻钢特大件出产地。然而,细细触摸这座城市的人文精神肌理,你又会感觉到它一份蚀骨的柔软与缱绻:城市中心地带,繁华的楼宇街市敛住脚步,各往东西两侧避让一步,低首呵护一泓碧水由南至北幽幽贯通全城,蕴成温婉的旌湖。两岸簇拥着葳蕤的湖滨绿化公园,纷披的丛林掩映着一条条步行健道,其间是星罗棋布的袖珍广场和一间间异域情调的咖啡屋。城区郊外,四季葱郁的东山和水岛相拥的东湖,如同镶嵌着两颗璀璨的翡翠钻石;浩浩3000余亩的柳梢堰湿地公园新近也在城南建成。这一切,更加烘托点染了这座城市的清宁、典雅和怡然。

斑斓于这个城市最为靓丽的暖色风景,当属于那些翩跹起舞的鸟儿们。尤其是冬天,成群结队的候鸟从西伯利亚、贝加尔湖、北冰洋等地万里迢迢翔集而至,与本土的留鸟欢聚一堂,快活翻飞游弋于美丽宁谧的旌湖和郊区湖山湿地,高峰期竟达三万余只。红嘴鸥、黑鹳、火烈鸟、反嘴鹬等二百多种异鸟珍禽闪亮登场,全球仅存不足千只的极危鸟类青头潜鸭也连年在旌湖惊艳亮相。闲暇时日里,旌城人扶老携幼,呼朋引伴,流连于灵秀的湖光山色,陶醉于同靓鸟们的亲密接触。他们一往情深地观鸟、拍鸟、投食、与鸟嬉乐;鸟儿们也再没有昔日那种对人的高度芥蒂和疏离,胆大俏皮的红嘴鸥甚至忘形地飞到投食人的手心边来啄食,好一派琴瑟和鸣的温馨情景。国内外多地爱鸟者慕名纷至沓来,争睹奇观。前几年某个冬日,英国一电台明星主持人、动物探险家奈杰尔·马文也专程远道赶来,在旌湖边痴迷赏看,流连忘返。老先生对一座重工业城市中居然藏纳着一方“鸟的天堂”惊叹不已,竖起大拇指连声赞叹称奇。

人鸟亲善,众生和乐,自然谐美,使这座城市在重装之都的“硬”品牌上,又加上了一叠“软”名片:爱鸟名城、国家园林城市、森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全国文明城市。

然而,在旌城,人鸟之间并非先天就甜如蜜饯。彼此的两相媚好是一点一滴修来的。三十七年前建市之初,穿城而过的是一条残堤缺埂的排洪河。泛洪时黄汤滚滚,没路淹街;枯水期乱石横陈,满目荒凉。几尾鱼虾苟延残喘,更难见飞鸟惊鸿一瞥。时任主政者高屋建瓴,响亮提出“再造新德阳”。主旨十分明确:既要追求重工业的振兴加速,也要注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营造良好环境生态。给城市注入更为丰富包容的内涵和更加鲜活恒久的生命力,让千家万户真切享有幸福和谐生活的获得感。

政令既下,雷厉风行。旌湖饬治工程率先启动,与城市GDP指标同步挺进。十里湖岸筑起石坝雕栏,分段设闸,蓄了盈汪汪的绿水。一道道跨湖大桥势如长虹,飞架东西;两岸植被拔履地滋生,欣欣向荣。随之而来,人们惊喜地看到,一天多似一天的鸟儿从浩渺的云天飘然而至。它们时而在波光里穿梭凫游,时而在低空中盘桓翻飞,时而在石栏边梳理羽毛,时而跃上岸林枝头嬉戏鸣啭。其中,还有一些靓鸟的身形他们从来未曾见过。经过追根溯源,旌城人第一次明白——那是候鸟,来自冰天雪地的异域他乡,它们万里之外风尘仆仆寻来,是想到此“猫冬”的。但是,头几年,候鸟们在旌湖一带时聚时散,老待不长。它们把旌城当作了旅途客栈,歇歇脚,喘喘气,似乎有所顾忌,扑扇着翅膀又远走高飞了。是什么事情做得欠周全,让候鸟们不肯在此安营扎寨呢?市政园林和水利部门实地观察调研,通过鸟儿的活动行迹分析它们的习性,了解它们的喜好,还广泛搜集听取民间爱鸟人士的意见建议。接下来,一项项顺应“鸟意”的整改举措付诸实施:把此前旌湖冬季排水清淤工程改为其他季节,以避开候鸟栖居高峰期;清淤期实行分段拦水施工,确保湖中水源不枯竭;改变一湖均衡深水的状态,在湖中置建适量人工滩涂小岛,并密植芦苇水草,方便鸟儿嬉戏栖歇;还择时往湖中投养鱼苗,补充水鸟食源。一番悉心的改良整治,十分契合鸟儿们的心意。它们渐渐爱上了这一片为其量身打造的水土。它们对这儿人们的良苦用心满怀感激,并努力用它们的方式报以感恩之举:先期而至的候鸟们四面八方去为这方宝地传口碑、打广告,呼朋引伴。旌城在鸟世界开始声名远播,一年又一年,越来越多的远客慕名而来。一些越冬的候鸟来了竟不肯再走,自我寻求“归化”,把自己变成留鸟中的一分子,怡然定居下来。它们在这里享受着属于自己的幸福,也为这里的生态优化悉心地奉献着自己细微而不懈的努力。

大量鸟儿恋上旌城,更是缘于这儿的民风中有一种生命同体的善爱与厚待。在旌城民间,爱鸟护鸟已蔚然成一种广泛的时尚雅趣,甚至升华为许多人的德行和修为。德阳爱鸟协会,这个由李涛、李小刚哥俩发起组建的民间社团,其触角延伸至社会的方方面面。他们利用各种时机,时常深入社区、厂矿、机关、学校。义务开展爱鸟护鸟知识培训,举办流动图片展览,赠发宣传手册。他们还在旌湖水岸架起照相机、观鸟镜之类“长枪短炮”,组织会员、邀请中小学生和市民体验现场观鸟的种种奇幻与惊艳。协会的影响和带动,有如亚马孙河热带雨林中蝴蝶的鼓翅,能量与日叠加,凝聚了成千上万的市民踊跃加入爱鸟队列,汇成一股澎湃浩大的都市新潮流。

有时候,爱鸟人士的举止甚至涉及“参政议政”层面。2008年冬季,李氏兄弟等爱鸟志愿者经过细致缜密的观测记录,发现旌湖水域鸟群聚集数量呈几何级增长,自然生态的食物源已无法满足鸟儿们的果腹之需。湖岸边,一些鸟儿难以觅食,在那儿缩着脖颈东张西望,神情委顿。他们心急如焚,紧急动员协会成员筹集了几万元善款,购回玉米小麦布点投放,为鸟儿施以援手。同时,起草一纸倡议,分送市政府、园林部门和报台媒体,建议广泛动员,举社会之力实施“鸟粮工程”,确保旌城的鸟类居民饮食无忧。这一满含温情的呼吁立即引起强烈反响。一时间,大大小小的社区院落和居民的阳台上,露天摆出了盘儿盏儿竹筛儿,里面盛着为鸟儿特配的各式佳肴。市园林部门根据协会建言献策,在城区园林栽培时特别增加了浆果类籽粒类草木;政府也专门议决,特批经费,让熬冬的鸟儿吃上“财政饭”。去年初春新冠疫情肆虐高峰,全城社区实行封闭宅居管理。即便是这样的非常时期,仍然有身着防护服的爱鸟志愿者坚持来到湖边,为候鸟们投放食物。一座城市的牵挂与珍爱如泉缕涓涓不息,旌城的鸟儿们从此再无饥馑之忧。

另一些时日,爱鸟协会的人又捕捉到一种异常:一些成双成对的鸟夫妻口衔秸草羽毛,在市区楼宇间往复盘桓,一副不知所措的样子。熟谙飞禽习性的他们立即明了鸟儿的心事。那些急待筑窝生蛋孵仔的情侣正为寻找方寸“宅基”而着难。将心比心,他们体恤这些鸟儿的苦楚。时下城市建筑几乎是清一色水泥铸造,通体板结又严实,鸟儿们要想像往昔那样随心所欲寻一处茅棚瓦沟筑巢已成奢望。远方的鸟类移民还在如潮水般源源涌来,林木栖居场地已“客满为患”。于是,居无定所便成了一些待产鸟夫妻们面临的窘境。爱鸟协会的智多星们灵光一闪,脑洞大开,又推出一项“鸟儿安居工程”。具体做法上颇有些浪漫色彩:爱鸟协会与园林部门联手行动,设计制作出一只只富有童话情趣的小木屋,挂置于水岸丛林和滩涂苇草中;又上门游说房产开发商,在筑楼造房时设法为鸟儿留一席筑窝之地。于是,人们就发现,在近年兴建或缮修的一批商品楼盘中,墙体的某些部位刻意镂空了一道道缝隙,房檐边垂悬出几多精巧的陶罐。鸟儿们十分惜福,它们落落大方地入住这些人造穴居,絮上柔软的窝团儿,一对对小两口转眼间繁衍成和美融融的“大家庭”。它们喜悦感激之情难以言表,时不时从童话小屋里探出脑袋,亮开嗓子,朝着路人鸣唱一段清越的欢乐颂。

爱鸟协会副会长李涛是资深媒体人,也是一位痴情守望二十多年飞禽的观测摄影师。他的业余时间几乎全是泡在旌湖泽畔的,经年以来已累计跟踪抓拍了数万幅鸟儿美图。一说到鸟儿,他眼眸里便闪着兴奋的光。在他看来,那些来自四面八方的鸟儿,它们异彩的锦羽,曼妙纤巧的身姿,飞行中自如洒逸的神态,嬉戏时天真无忧的举止,无不洋溢着摄人心魄之美。如此丰富多彩的美感,是全球多种生物中难有比肩的。在鸟儿的世界里没有丑美尊卑、宗教异见和种族歧视;它们天生自由,完全不受人为国境的羁绊,可以随心所欲地奔向诗意远方;天南地北的族群可以共拥一片水土,不会彼此排斥,明争暗斗;它们的语言清丽而单纯,不会混杂阿谀奉承、虚言假语和恶意中伤;许多鸟夫妻终身恩爱,不离不弃,有的痴情到睡眠中也保持着交颈的亲昵。这些禀赋和品性,多么令我们人类羡慕和景仰。从某种程度上讲,它们是人类的一面镜子,也是我们向往的另一种理想人生。李涛等爱鸟者们有一个共识:爱鸟不能怀有一味把玩和居高临下的心态。鸟类与人类同属自然生命,必须平等相待。“只要用心倾听,鸟儿说的话我们便能懂得。”他说,许多资深爱鸟者都能从鸟儿叫声的急促与舒缓、高亢与低抑、清略与婉转,以及探头扭颈、扑棱飞翔的姿态差异上解读出它们的不同语意,理解和体谅它们的种种诉求。不同形态的生命之间,只有彼此懂得,才能长相厮守。

李涛当然是“懂”鸟的。他刚迁入的新家,不大一座户外花园,为了欢迎鸟儿光临,布局上可谓苦费心机。平地一汪浅水,是为鸟儿打造的专用戏水池;院中常设一小笸箩,变着口味盛放荤素鸟粮;凭空植起一棚葡萄,果子透熟也不采摘,那是留给鸟儿的特供品;屋前的花盆做成悬空的吊篮,自然是为了方便鸟儿筑窝。他的一番美意赢得了鸟儿们的芳心。春往冬来,他家庭院俨然成了鸟儿们举行派对的欢场。几乎每天都有白头翁、布谷、鹊鸲、白腰纹鸟和豆雀们翩翩光临,尽情嬉戏。阳春三月,一对红头长尾山雀飞来,果然就选中那只花吊篮安了家。此后一段日子,人鸟同一屋檐下,道不尽的欢喜祥和。为了不惊扰那些小精灵,李涛将长焦摄像镜头隐蔽在窗户边,他则每天中午守候在客厅里的镜头另一端,悄声为鸟儿一家子留下一帧又一帧甜美的“全家福”。

还有一些更为神奇的故事在旌城传为佳话。市口腔医院的张逊女士,那年五一节和丈夫外出旅游了几天。回家后在厨房正准备生火做饭,却听到抽油烟机排烟管道里有“沙沙”声响。正疑惑呢,就看见一对八哥从烟囱口飞出来。张逊恍然:灶台烟筒几天未抽风运转,这对八哥竟钻进去安营扎寨了。看着站在雨棚上慌乱鸣叫的八哥,张逊心中顿生怜恤之意。夫妻俩与家人一番紧急会商,达成共识:鸟儿主动上门为邻,这是难得的缘分。为了留住珍贵的客人,即刻停用抽油烟机!从此,张逊上灶炒菜时便把窗户全部打开,并搬来电风扇向外排烟。哪怕有时呛得泪水涟涟,也不肯半分扰客。此后不到两年时间里,这对八哥一直以此为安乐窝巢,先后孵出了五窝雏鸟。邻居一家人被这样的福乐撩拨得意乱情迷,禁不住也效仿着在窗台边牵出一段塑料筒管,眼巴巴盼着能同样引来一房鸟儿认亲,却迟迟未能如愿——世间有些奇缘,是可遇不可求的。

林丽是一家数码冲印店的店主,向来喜欢小动物。2011年初夏的一天黄昏,打烊后的她在店门口墙脚边一眼看见一个掉在地上的鸟巢和三只小麻雀。显然,是先前一阵狂风将它们从树枝上掀落的。小麻雀的父母此刻不知去向,它们徒劳扑扇着稚嫩的翅膀,发出凄惨的叽叽声。见到这番场景,林丽心中那份母性如同被针生生扎了一下。她俯下身,用洁白的绢巾将鸟孩子轻轻搂起来抱回家中。每天像照顾亲生婴孩一样给它们洗澡、铺窝、打理羽毛,捉来小虫子捣碎了一点一点哺喂,还让它们在屋子里扑腾着练习飞翔。经过一段日子的精心照料和训练,小麻雀们恢复了元气,具备了展翅腾飞的本领。林丽和爱人选择了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把麻雀们带到旌湖边放生。三只麻雀飞上枝头,回头朝他们望了又望,许久才依依不舍地飞离。殊不知夫妻俩回家一跨进院门,又闻一阵鸟啼声。原来,其中一只麻雀竟然抢先折返回到家里来了。后来他们又放飞过几次,小麻雀却总是一再返回,还扑扇着翅膀直往林丽身上黏。林丽一家人再也不忍赶它走了,从此,小麻雀成了他们家庭的一员。林丽天天带着鸟儿去店里上班,小家伙十分灵性,一会儿值守电话机,一会儿在鼠标垫上跳舞,还学会了用喙叼运纸张。面对摄影镜头,它不惊不诧,偏着脑袋摆个POSS。一时间,小麻雀成了网红,许多市民慕名前来观赏,还争相与这位“明星”合影留念。有擅长驯鸟者闻讯上门,目睹了这样的情景后挠着头百思不解:麻雀是泼野不羁的族群,向来无以家养;是什么魔力独独让这小家伙变成了如此温顺的依人小鸟?奇怪、奇怪!

旌城多鸟,更多人情味。至于鸟说了什么话,无人得知,但关于人与鸟的故事,却在不断书写着。

猜你喜欢

爱鸟麻雀鸟儿
我们都爱鸟
爱鸟人数据调查
燕子和麻雀
爱鸟的人
鸟儿排排站
爱鸟
麻雀与红襟乌
嘘——谁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