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概论”课中破解历史虚无主义的对策思考

2021-11-10刘超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23期
关键词:破解历史虚无主义概论

摘要:历史虚无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思潮,以唯心主义为理论基础,其本质在于否定马克思主义、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历史虚无主义借助大众传媒在中国迅速传播,对青年大学生价值观的培育和塑造带来严峻威胁和挑战。“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通过建强教师队伍、紧扣时代主题发声、回归社会实践等途径,增强大学生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自觉性,坚定“四个自信”,凝心聚力,锻造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坚强利剑,保障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正确航向。

关键词:历史虚无主义;“概论”课;破解;对策

十八大以来,针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目的,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历史虚无主义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搞乱人心,煽动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1]P113因此,我们必须透彻地剖析历史虚无主义,准确把握其主要表现形式及危害。历史虚无主义的猖獗,給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之一的“概论”课带来严峻挑战。因此,通过建强教师队伍,锤炼批判历史虚无主义的坚强武器;坚守两个决议精神,紧扣时代主题发声;回归社会实践,增强大学生现实体验等途径,引导大学生在明晰历史虚无主义的悖谬的基础上,揭破历史虚无主义“虚无”的谎言和本质,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大学生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主动性、自觉性,筑牢意识形态安全防线,锻造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坚强利器。

一、历史虚无主义对“概论”课教学的危害

历史虚无主义以唯心史观为立论基础,为了迎合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打着“重新评价”“学术研究”“价值中立”等幌子,毫无忌惮地否定马克思主义、否定社会主义道路、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企图让苏共垮台、苏联解体的历史悲剧在中国重演。历史虚无主义的种种“虚无”,瓦解了“概论”课程的理论基石、脉络主线、核心目的,使国家意识形态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1.否定马克思主义,瓦解课程的理论基础

“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2]P11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理论,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际中,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胜利,建立和巩固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历史虚无主义者为了实现政治目的,把“脏水”泼向马克思主义,直击理论本身,抛出“马克思恩格斯晚年已经自己否定了马克思主义;后人号称‘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与马克思本人的思想南辕北辙,存在质的差异;马克思是坚持‘实践第一’的唯物论者,而后来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不是‘经典第一’,且陷于共产主义理想追求的唯心论”[3]P8-21等谬论。与此同时,他们还诬陷马克思主义者为真正的“历史虚无主义者”,控诉马克思主义者“严重地扭曲了社会历史观,使人们不能对历史和现实作出恰当的理解和判断,从而构成改革开放和社会进步的巨大思想阻力。”[4]P29-34历史虚无主义者歪曲事实、颠倒黑白,企图使马克思主义处于被孤立、被边缘化的危机中。这种对我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公然挑衅,不仅会引起大学生的思想困惑、价值观动摇,同时消解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严重冲击了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的“概论”课,瓦解了课程的理论基础。

2.否定社会主义道路,瓦解课程的脉络主线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无数仁人志士在救国道路百般探索,改良主义、自由主义、无政府主义,屡试屡败,洋务梦、立宪梦、变法梦,梦梦皆空,唯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道路彻底扭转了中华民族的命运,用几十年的时间走过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几百年的历程,实现了从国家独立、人民解放到全面小康再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飞跃。然而,历史虚无主义者无端指责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误入歧途”,是“错误的延续”。面对新中国建设时期的困难,指责中国没有经历资本主义的积累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是公然违背历史规律,借口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阶段的落后生产力现状,指责中国发展社会主义“是盲目追求理想,鄙视和破坏现实。”[5]P6改革开放新时期,历史虚无主义者又以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大做文章。一方面,他们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说成是打着社会主义的幌子发展资本主义,大肆宣扬改革开放实际就是“补资本主义的课”,是“回归近代主流文明”。另一方面,他们以“反思改革”为幌子,提出“改革开放前后两个三十年”的命题,刻意割裂两个历史时期并使之相互否定。历史虚无主义以否认或歪曲事实的观点混淆视听,企图实现其否定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目的。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观点和论断瓦解了“概论”课的社会主义道路的脉络主线。

3.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瓦解课程的核心目的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竭力探索救亡图存道路,但是,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运动无一例外以失败告终。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国无产阶级由自在阶级转变为自为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就义无反顾地肩负起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使命。正是因为有党的坚强领导,在推进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彻底摆脱了被奴役、被压迫的悲惨命运,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正是有党的坚强领导,在改革开放浪潮中,我国取得了令国人骄傲、令世人惊叹的辉煌成就。然而,历史虚无主义罔顾中国发展实际,紧紧抓住党在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的遇到的挫折、失误和社会发展中涌现出的社会矛盾、问题,无限放大、肆意歪曲、诋毁,竭力渲染“中国共产党不行”“中国共产党解决不了中国问题”等,以此动摇大学生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实现其颠覆、瓦解中国的目的。习近平总书记一针见血的指出,“历史虚无主义的要害,是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6]历史虚无主义对中国共产党的诋毁、否定,严重冲击“概论”课程教学的核心目的。

二、“概论”课中破解历史虚无主义的对策思考

“概论”课程既有丰富史料,又密切结合国家实际,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加准确的把握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形成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更加深刻的认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更加透彻的理解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实践创新双向互动,“把理论与实践、理想与现实、主观与客观、知与行有机统一起来”[7]P7,提高大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抵制和批判历史虚无主义的政治自觉性和坚定性。

(一)建强教师队伍,锤炼批驳的坚强武器

教师肩负着传播先进思想文化,引领和培育学生价值观的责任,处于教学的主导地位,教师队伍强不强决定了教学的好不好。在“概论”课中破解历史虚无主义,建强教师队伍是关键。首先,“概论”课教师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厚实的理论功底是教师的基本素养,“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深厚的理论功底才能帮助教师在教学中游刃有余。作为“概论”课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而且要不断学习最新的理论成果,提升自身的理论素养,这样才能在教学中解答学生遇到的疑惑和难题、满足学生的期待和需求,进而引导学生用理论的坚强武器掀开历史虚无主义虚伪面纱,拆穿其谎言。其次,“概论”教师要拓展知识的宽度。“概论”课不仅“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涉及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8],而且与当下中国和世界的现实发展情况紧密融合,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时代性。这就需要“概论”教师广泛涉足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站在时代前沿、把握时代脉搏,在瞬息万变的全球化潮流中更加准确了解和把握世情、国情、党情。这样才能在课堂上实现理论性话语的通俗化转变,同时结合课程内容中融汇各方面知识讲述不同时期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错误、实质,增强课程内容的生动性,增强大学生对历史虚无主义的辨识和批判能力,筑牢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安全防线。最后,“概论”课教师要提升信仰的高度和现实的温度。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有着深刻影响。“概论”课教师肩负着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任,这就要求“概论”课教师必须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只有自己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自觉融入到生活中,才能真正在课堂中向学生展现信仰的力量,真正落实“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与此同时,“概论”课教师要“用情”,真正关爱学生,走进学生生活,做学生成长发展道路上的指明灯,于学习和生活中的细节处打动学生,才能更好引导学生客观地认识和看待中国、认清世界发展趋势,培养和提升在批判鉴别中明辨是非的能力,锻造强而有力的批判武器。

(二)坚守两个决议精神,回应社会关注

“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9]P237,正如马克思所指出,“如果从观念上来考察,那么一定的意识形式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10]P35历史虚无主义一旦侵蚀社会精神,必将致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崩溃,引发社会思想的混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以我们党关于历史问题的两个决议和党中央有关精神为依据……加强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更好正本清源、固本培元”[11],为“概论”课抵制和破解历史虚无主义指明了方向。“概论”课教师要教育引导学生坚守两个决议和党中央有关精神,科学全面看待历史、客观辩证看待当前,积极回应社会关注,培养学生政治上的坚定和行动上的自觉,敢于发声、勇于亮剑。一方面,针对历史虚无主义打着“还原真相”“重新评价”“价值中立”“学术研究”等旗号抹黑污蔑、歪曲否定已有定论的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以支流取代主流的现象,“概论”课教师可以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内容,采用理论阐述、历史故事叙说、老兵讲故事、历史资料展示和民间口述史等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丰富学生的历史认识,引导学生更加准确识别历史虚无主义的迷惑陷阱,筑牢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思想屏障。另一方面,针对历史虚无主义基于当下时代背景,紧紧抓住社会发展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进行放大歪曲,引发社会思想混乱,进而动摇人民团结奋斗的基础,“概论”课教师要站在时代前沿,洞察社会发展态势,主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我们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保持毫不懈怠的警惕心,同时,积极引导增强学生对历史虚无主义的研判能力,抢占舆论阵地,把握主动权,锻造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坚强利剑,直击历史虚无主义的痛点。

(三)回归社会实践,增强大学生现实体验

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社会实践,能够增强大学生的现实体验,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现实说服力,筑牢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思想屏障。“概论”课也应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优势,积极开展针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践教学活动。首先,提升“概论”课教师对实践教学的重视。“概论”课重课堂理论讲授轻实践教学仍普遍存在于教学过程中,不可否认,课堂理论讲授在增强大学生对历史虚无主义的认知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课堂讲授并不可能面面俱到,作为一个社会人,学生最终是要面对社会生产实践活动,因此,“概论”课教师必须正视实践教学在抵制历史虚无主义中的作用,“授之以渔”,引导学生在实践中透过现象看本质,在实践中拓展认识的维度,提高思辨能力。其次,注重实践教学与理论相衔接。在“概论”课实践教学中应对历史虚无主义,必须注重实践教学内容与课堂理论相互衔接,充分反映历史虚无主义的相关问题,做好理论与实践的对接工作,在实践中深化对历史虚无主义的理论认知。最后,丰富实践教学形式。实践教学要求引导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生活,让学生在社会生产生活实践中接受教育。如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研;参观红色展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考察工业园区、企事业单位等,引导学生在践行和体验中掌握实际的社情民意,感受中国在绝境中重生、在逆境中奋起、在奋进中崛起的发展变化,全面客观看待我国当前社会发展中问题,增强“四个自信”,在“概论”课实践教学中构筑抵御历史虚无主义的坚强阵地。

参考文献:

[1]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2012:11.

[3]杨思基.驳历史虚无主义者否定马克思主义的七种谬说[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6(04):8-21.

[4]尹保云.要警惕什么樣的历史虚无主义[J].炎黄春秋,2014(05):29-34.

[5]周有光.朝闻道集[M].北京:世纪图书出版公司,2010.

[6]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N].人民日报,2013-07-22(008).

[7][9]本书编写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

[8]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DB/OL].https://www.ccps.gov.cn/xxsxk/zyls/202008/t20200831_14301 1.shtml,2020-8-31.

[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M].人民出版社,1980:35.

[11]习近平.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N].人民日报,2021-2-21(001).

作者简介:刘超(1994-),男,四川泸州人,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思政教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项目“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中消解历史虚无主义的思考与实践”(项目编号:GLUTNNSZ202008)。

猜你喜欢

破解历史虚无主义概论
李剑农和他的《政治学概论》
青铜器辨伪概论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艺术概论
2018年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艺术概论
解构和超越历史虚无主义
历史虚无主义网络传播特征初探
站在唯物史观的高度解析历史虚无主义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公司僵局的破解
如何破解县域中小型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
道教研究的历史虚无主义困境及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