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高产种植技术及病虫防治关键技术的重要作用

2021-11-10卜东一杨海东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1期

卜东一 杨海东

摘要:在玉米种植过程,应该不断提高种植技术水平,通过合理的运用种植技术,能够保证玉米生产效率。因此,作为技术人员,要不断学习先进的种植技术,要科学的分析玉米病虫害产生因素,才能不断提高玉米种植经济效益,能够为农民经济收入提高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高产玉米;种植技术;病虫防治

在实际玉米种植中采取高产种植技术措施一方面可以实现玉米增产,另一方面还能确保农业优质发展。此外,在对种植技术进行研究的过程中,还应该提高对病虫害问题的重视,这样才能在实现玉米增产的同时,确保经济收益的提高。

一、高产玉米的种植

1地块选择

需要选择灌溉条件合适,土壤肥沃程度较好的区域种植,才能根本上保证玉米种植的质量和产量,同时农户要做好轮种的相关措施。

2适当的种植时间

由于每个地区的具体情况不一样,进行玉米种植的时间也各不相同,在进行高产玉米种植的时候需要根据玉米品种以及当地环境,选择一个更加适合种植的时间点,由于种植时间的不一样,一般玉米会分为春、秋两种玉米进行种植。春玉米在种植时一般会选择四月下旬到五月上旬这段时间进行播种,秋玉米在种植时一般要在六月播种。我们在进行种植时一定要选择相对更加适合的种植时间点。

3玉米品种的选择

玉米种子是不是高产跟价格高低根本没有直接关系,只跟种植成本有关,而且我们在进行玉米品种上选择时一定要充分地考虑玉米品种与播种季节之间的适应性。比如在春天进行播种的时候,玉米的成长期间相对会更多一些,在进行玉米品种筛选时就要尽量的多去考虑生命力强的品种,只有更加合适的品种才能够更好的提升产能。

4玉米种子的处理

选择好合适的种子以后需进一步地对玉米种子进行加工处理,处理一般包括几个主要步骤,分别是种子的晾晒、种子浸泡、排种这三个环节。其中晾晒玉米种子可以让玉米种子变得更饱满,从而可以促使一些发育并不够完全的玉米种子变得更加成熟,能够显著增加玉米种子的出芽率。而且通过晾晒,紫外线能够杀死种子上的病菌,对于玉米种植期间的预防虫害有着很大的好处,在种子晾晒期间需要多次进行种子翻动,增加晾晒的整体效果,晾晒持续时间一般要维持两到三天。为了提升玉米种子的整体产能,可以使用ABT生根粉4号、矮壮素、磷酸二氢钾进行种子浸泡处理,其中ABT生根粉4号能够提升玉米长势、加快出苗速度、增加玉米穗的行数从而增加玉米产量。采用矮壮素浸泡玉米种子可以提高玉米的抗涝、抗旱的能力,而且在进行矮壮素的浸泡后,能够增加一些种子种植的密度,通过种植数量上的增加来达到提升产量的目的。通过浸泡磷酸二氢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玉米的整体品质,增加玉米吸收营养的能力。

5适时播种

土层5—10cm地温稳定在10℃左右时即可播种,此时播种比较适宜,播种深度要适当把握。一般来讲,播种深度主要以土壤墒情为把握点,墒情好的土壤可以稍微浅播,墒情差的应适当深播,播种深度在5cm左右,播种要注意株距均匀,覆土要严。同时适期播种,有利于避开病虫害发生高峰。玉米种植讲究相对较晚种植,并且要实时判断当地的实际墒情予以播种,保证全苗的出现。同时,根据玉米品种的特性以及土壤的实际情况,做出一定玉米种植密度的控制,达到单位面积上最高的产量输出。针对成熟期较为提前的玉米品种,可相对程度上扩大玉米的种植密度。反之,针对玉米生长周期较长的品种则需要缩减密度[2]。

6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中最为重要的步骤即为做好查苗、补苗的工作,避免出现玉米缺苗造成的产量下降。间苗和定苗的原则,是做好田间巡逻,淘汰较为弱小的幼苗,通常玉米长出至少4片叶子后进行定苗。其次,做好中耕除草的工作,这是田间管理的重点任务。在进行除草的过程中,能够潜移默化间提升整个土壤的表面温度,加强土壤的通透性的同时,确保土壤中的水分、养分充分被供给于玉米本身,确保玉米的茁壮成长,避免其他农作物或植物的干扰。

农户要在田间管理的过程中,实时根据玉米种植情况进行玉米的追肥,确保玉米生长中所需要的养分含量充足。需要注意的是,施肥工作绝非量越大越好,而是要根据玉米和土壤的实际情况做出肥料补充,切实避免出现烧苗等问题。在肥料的选择上也要根据玉米的需求来选择,不同品种的玉米对某一类肥料的需求程度存在明显差异。

田间管理过程中操作难度最大的一环即为病虫害处理。玉米是一类相对容易遭受病虫害侵袭的农作物,在玉米种植过程中防止不同的病虫害尤为关键,部分玉米病害除了会危害自身以外,还具有高度的传播性会使得其他的玉米植株患病,造成玉米产量的大面积下降,引发农户的经济损失。

二、玉米病虫防治建议

1病害

第一,瘤黑粉。瘤黑粉的主要症状在于,在玉米秆、玉米叶、玉米穗粒等位置,出现黑色的病瘤。在瘤黑粉防治期间应对病菌基数加以有效控制,最佳管理措施应是三年轮作、及时除草、“摘瘤”,对病株集中销毁。在收获作业结束后,需要对田间病残体及时处理并进行深翻,如果田间感染严重应使用其他种类作物采取翌年种植。以玉米实际生长情况为依据,适量施加含有微量元素的肥料、锌肥集中施加并配合一定量的生长调节剂,以此在增强植株抗感染能力的基础上,避免出现田间积水。与此同时,还需要以种植情况为依据,科学使用戊陛醇拌种剂、福美双等进行拌种,采取授粉喷施等方式帮助玉米发育。

第二,大斑病。大斑病主要爆发在玉米的下部叶片,而患有大斑病的叶片会逐渐出现萎缩,导致整个的玉米枯萎病最终引发玉米植株的死亡。对大斑病病株,需要统一集中烧毁处理,避免病原菌传播。抵御大斑病的方法,主要依托于农户加强田间管理的相关工作,需要加强玉米农作物的轮种,在播种完毕后加强巡逻工作,一旦发现杂草等做到第一时间的清除,并根据玉米生长发育的实际情况做好施肥处理。同时,种植人员应及时剪除遭受感染的部位,而且配合应用丙环·醚菌酯悬乳剂、苯醚甲环哩水分散粒剂等,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病菌扩张速度,而且还应对药物喷施的阶段性、连续性加以严格控制,从而确保达到药到病除的效果,提高病害防治效果。

2虫害

第一,蚜虫。从实际情况来看,在种植时期蚜虫属于繁殖速度较快的虫害之一,这主要是因为蚜虫会将玉米汁液吸,对植株发育造成影响。如果矮花病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其会为蚜虫传播创造了便利条件,由于在玉米叶片上遗留有蚜虫的排泄物,病毒会将虫源传播到其他健康的玉米植株,从而对叶片的光合作用造成很大影响,难以达到高产目标。生物防治蚜虫是十分有效的方法之一,例如使用食蚜蝇、瓢虫等,或是在抽穗期采取杀虫剂,例如蚜必杀等能够优化除虫效果。

第二,玉米螟。其属于一种常见多发的感染疾病,幼虫会侵蚀玉米植株嫩叶、茎杆等部位,从而不利于玉米生长与发育。应与相应的生物防治技术相结合以此提高除虫效果,例如使用赤眼蜂防治,依据田间玉米植株感染虫害的程度、病虫实际生长情况确定赤眼蜂的释放时期与数量,还要对越冬化蛹率进行科学分析从而确定适放蜂时间。此外还可当花叶达到20%时防治,用1.5%或3%辛硫磷、1%杀螟灵以及0.4%敌杀死等颗粒置于心叶内进行化学防治,当危害达10%时,可拌毒土置于穗节叶腋,也可采用瓢虫、叶蜘蛛等具有捕食性的天敌实施防治。

结语

为保证玉米种植过程中的有效性,种植人员应当以其实际情况为出发点,结合区域性特色,以現代化管理技术实现科学选种、重点看护,进而实现高产玉米目标。研究玉米高产,并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提高种植技术效果,以有效病虫防治举措应对玉米种植中出现的病害问题,加大产量,增加收益。

参考文献:

[1]王润秀。高产玉米种植技术及病虫防治策略分析[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06):199-200.

[2]杨超伟。浅谈高产玉米种植技术及病虫防治关键技术分析[J].农家参谋,2020(0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