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团体心理辅导中不同类型成员的应对技巧

2021-11-10冯立莹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1期
关键词:团体心理辅导

摘要:本文主要讨论在团体心理辅导中最常见的阻碍团体进程的四类成员类型,以及团体心理辅导领导者的应对技巧,以帮助团体领导者更好的应对不同类型的团体成员,促进团体成员成长。

关键词:团体心理辅导;团体成员;应对技巧

影响团体心理辅导效果的因素是复杂的,即包含团体的动力、人际和社会环境的作用,也包含成员之间及与领导者的互动等,但无论如何,最终决定团体辅导是否有效的是成员本身。任何主题的团体心理辅导都会遇到影响团体疗效以及阻碍自身成长的成员,面对这些成员,团体领导者的引导及其重要。

在团体心理辅导中最常见的阻碍团体进程的四类成员分别是:沉默型、喋喋不休型、抱怨型、令人厌烦型[1]。面对不同类型成员,团体领导者需要采取不同的应对技巧。

一、沉默型成员

在团体心理辅导中,领导者有一个共识,那就是成员参与得越多,投入感越强,获益越大。一旦团体辅导中有长期沉默者存在,我们必须警惕并且了解清楚原因。团体成员出现沉默现象,有可能是成员自身的原因,也有可能是团体中存在某些因素导致的沉默。成员自身的因素包括:害怕自我暴露;不想融入团体或借此控制团体;强迫团体注意自己;性格孤僻;对能否获得团体情绪支持的担忧等。团体本身导致的沉默有:感受到某些团体成员的威胁而选择性沉默;对团体的不信任导致沉默等。

沉默行为本身具有意义,团体领导者在改变成员沉默这一行为的同时,还需要帮助其理解自己行为的意义。团体领导者可以采用监督或劝诱的方式打破成员的沉默,并通过有目的性的提问来不断检验成员的自主性和责任感,强化成员的积极性,强调他抵抗内心恐惧的价值[2]。领导者还可以鼓励其他成员谈论对沉默者的看法,然后要求沉默者对此作出评判,从而促进团体成员共同参与[3]。

二、喋喋不休型成员

喋喋不休型成员会采用各种方式来抢占团体成员及领导者的注意力,从而阻碍了团体成员的互动和表达。团体成员在这样的氛围下,要么采取沉默来压制自己的愤怒,要么间接地表达敌意。情绪的压抑会使团体互动下降,其余成员对喋喋不休者的侧面攻击会使其问题加重,陷入恶性循环。

喋喋不休者的垄断发言是为了减轻自己的焦虑情绪,他们实则未能真正参与团体。面对这类型的成员,领导者应该在讲明情况的前提下制止他们,鼓励其谈论自己内心深处的东西,而不是单纯的不让其讲话。此外,与团体成员讨论为何他们会容忍喋喋不休者占据团体时间,为何他们不打断这类成员是有必要的。当成员能够暴露和探讨不积极参与的原因,他们对团体的参与程度就得以强化。讨论团体成员面对喋喋不休者时的情绪及感受是非常有益的,这将帮助喋喋不休者自我观察,引起反思。领导者可以询问这类成员最初希望从团体中收获什么,并且与现状进行比较,请其解释两者的差异及自己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三、抱怨型成员

抱怨型成员最常用的逻辑是“是的……但是……”,虽然他们在团体中总是表现出寻求团体的帮助,但他们往往拒绝帮助。他们还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只谈论自己的事情,刻意夸张自己的问题而试图贬低别人的抱怨。抱怨型成员让其他成员变得厌烦、焦躁,体验到不被赏识的挫折感,削弱团体凝聚力[1]。

抱怨型成员恳求的帮助不是他们真正需要的帮助,领导者对这样的需求采取的任何回应都将被其排斥。因此,领导者一定要在情感上与其保持一定距离,避免表达任何乐观情绪、鼓励或劝告,致力于使其倾听成员的反馈,学习人际技巧。

四、讨好型成员

讨好型成员给人的感觉是压抑的,他们缺乏自主性且小心翼翼。他们性情温顺,认为别人期待他们说什么他们就去说什么,将自己包围在“安全”的氛围之中。讨好型成员害怕被拒绝及遗弃,拒绝成为一个完整、独立的个体,因而他们极力避免任何可能表达自己与众不同的言论。

讨好型成员的表现容易引起成员的厌烦,自身的成长空间也被自我限制住,难以在团体心理辅导中自我暴露,收获有益的帮助。面对讨好型成员,领导者要做的不是激励他们,也不需要将自发性的特质灌输给他们,而是关注他们的积极面,找出他们压抑的、富有创造性的、充满活力的特质,鼓励他们消除障碍,让这些特质自由地表达出来。

总结

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中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以上这四类只是最常遇见的四类成员。面对不同类型的团体成员,领导者的具体应对措施不同,但有两点是共同的。一是领导者必须了解成员这样表现的原因;二是让该成员倾听其余成员对其行为表现的感受及看法,以帮助该成员自我观察,不断反思。

参考文献:

[1]亚隆 ID.团体心理治疗:理论与实践(第五版)[M].李鸣,李敏,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

[2] M.Leszcz and J. Malat, “The Interpersonal Model of Group Psychotherapy," in Praxis der Gruppenpsychotherapie, ed. V. Tschuschke (Frankfurt: Thieme, 2001),355-69.S.Cohen,”Working With Resistance to Experiencing and Expressing Emotions in Group Therap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roup Psychotherapy 47 (1997):443-58.

[3] L. Ormont, “the Craft of Bridg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roup Psychotherapy 40(1990): 3-17.

作者簡介:

冯立莹(1997-),女,汉族,云南省昭通市人,学生,应用心理学硕士,单位:云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应用心理学专业,研究方向:心理教育与心理治疗

猜你喜欢

团体心理辅导
如何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应用团体辅导
提高中职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团体心理辅导设计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团体辅导干预研究
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团体心理辅导对中学生考试焦虑的影响研究
团体心理辅导对五年制高职护理新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绘画疗法在高考考前团体心理辅导中的运用
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案设计
参与 感悟 分享 成长
团体心理辅导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