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党员志愿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社会实践途径探讨

2021-11-10吴婧婧张庆堂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1期
关键词:组织生活社会实践高校

吴婧婧 张庆堂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服务地方发展是地方高校必须发挥的社会职能之一,高校党员师生参与地方各级各类社会志愿服务中,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强化党员为民服务宗旨意识,也展现了高校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社会服务能力。本文以江阴职业技术学院的党员志愿服务项目为例,探讨在实践中地方高校社会服务与党员志愿服务有机结合的途径与模式,从而进一步提升对所在城市的服务能力与融合度。

关键词: 高校   党员志愿者   社会实践   组织生活

服务当地经济文化发展,是高校的职责使命。随着社会产业结构的调整,人民日益增长物质精神需求不断增长,对知识和智慧的要求也在加速扩大。作为高校,也需要与时俱进的将科技研究成果进行高效率及时转化,从而支撑应对城市的变革。党员师生队伍是高校组织中的一只先锋力量队伍,积极推进党员志愿服务工作,不仅增强党员的党性和人民服务的宗旨,也推进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切实立足实际,围绕业务工作,从工作实践中找到抓好党建的突破口和切入点,也充分高校在所在城市的服务能力和融合度。

一、地方高校开展志愿服务的意义

作为高校,拥有充足的公共资源,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可以作为全方位社会进步的一个标志,但要切实落实这一使命,却需要高等教育系统内外的体制、机制的全面支撑。地方高校开展党员志愿服务不仅是提高党员师生党性修养的有效途径,丰富党员培养方式,也发挥高校的示范辐射作用,增强社会服务、共建和谐社会。在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中,密切党群关系,丰富社会阅历,不断引导党员师生增强党性意识,服务基层群众。同时,联系自己的专业知识,激发创新潜能,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用自己的实践行动来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和科学发展。

二、当前地方高校党员志愿服务的现状

目前党员志愿者活动大多来源于上级党组织安排,自上而下,层层推进。虽然能够不折不扣的完成,但在活动开展的形式上、内容上照搬文件要求居多,创新不足。部分基层党组织想开展党员志愿服务,却苦于长期沉浸在高校中,与社会存在一定脱节,难以组建有效项目进行推进。其次,志愿活动有利于党员的思想成长,但机制还不够健全,活动难以常态化开展,以单次计算为主,缺乏一定的长效性和稳定性。支持活动开展的经费来源全来自党费支持,在活动开展中相对物质的支持还是略显匮乏。再者,党组织后备力量参差不齐,部分党组织负责人在平时的工作中身兼多职,存在自身素质不适应带领群众科学发展要求的现状。最后,在活动推进过程中党员志愿服务组织方偶尔既要当裁判也要当教练,在活动的评价体系上缺乏标准的体系。

三、高校党员志愿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社会实践途径

一是坚持以党员教师为表率,抓好志愿者队伍建设。高校党委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头雁效应,明确工作职责,精心筹划,通过会议动员、宣传等形式做好组织发动,广泛宣传志愿服务精神。在党员志愿者队伍的建设中,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党委全体成员、党支部支委要充分发挥表率作用,带头参与,利用自身影响力吸引社会广泛关注,引导党员师生主动积极加入志愿者行列,甚至带动周围的党外知识分子、师生群众。在志愿活动开展中,及时发动宣传,树立党员师生在志愿者服务中的表率榜样形象。

二是坚持以社会服务为平台,充分调动整合各方资源。积极发挥党委指导和协调作用,帮助党员志愿者组织合理整合运用社会资源,用社会力量支撑志愿者活动,让党员志愿者服务资源得到最大化和最优化的利用。如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开展的《高校社区结对共建助发展 携手打造基层党建共同体》活动,江阴职业技术学院、江阴市残疾人联合会与南闸街道紫金社区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统筹运用高校、社区党组织资源,切实为民服务解难题,推动高校党建与社区党建互联互通互动,形成基层党建工作整体效应。校地融合共建,不仅进一步发挥高校与社区的合作效能,探索寻找双方党建融合发展的最佳结合点,以高校党建带动社区党建、以社区党建优化高校党建。依托高校理想信念、思想政治、党史国情等方面的教育、文化、专业资源优势, 以更开放的思维推动社区党建工作。也将高校活动阵地建设成为社区党员学习知识、提高素质、增强能力的基地,将社区活动阵地建设成为高校党员联系基层的基地。从党组织共建联动的视角,探讨构建“共享优质资源、共同服务群众”的党组织联动共建模式,进一步提升党组织建设水平,促进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助力党组织保持新鲜活力。

三是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保障,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志愿服务活动能否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关键是有没有长效机制作保障。在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星级化评比过程中,要将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列入考核指标,并提出明确要求。党支部要根据自己支部人员结构及专业特色,建立健全党员志愿者工作规章制度,制定《党员志愿者协会章程》、《党员志愿者注册管理办法》,建立志愿者招募制度、志愿者培训制度,让党员志愿者队伍可以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组织建立激励机制,在党员、党务工作者评优评先活动中,向优秀的党员志愿者倾斜,让学院师生学有榜样,行有标杆。

四是坚持以可持续项目为载体,不断提升志愿服务价值。在开展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中,按照项目化管理的要求,指导组织立足于“自己办得到,群众有需要”的事情,通过党组织搭平台,志愿者唱主角,积极参与大型志愿服务活动,使志愿服务价值得到最大化体现。如实施了党员干部结对帮扶活动。学院党委班子成员、中层干部、党支部书记、支委班子成员下一线基层,交朋友、结对子,帮助困难师生,走进敬老院、启智园,走进社区、企业,建立了长期帮扶关系。通过结对活动的开展,把校园文化送到社区,把人文关怀送到敬老院,把专业技术送到企业。真正用自己所长,为江阴地方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高校党员志愿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发展,就必须推进党员志愿服务工作的机制化和常态化,就必须造就一支服务类型多样、发挥作用明显的党员志愿服务队伍,未来还要建立一批党员志愿服务活动示范基地,创造一批有广泛影响、受群众欢迎的党员志愿服务品牌,才能真正团结引导广大师生汇聚成社会建设的强大力量,才能更好的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李高扬,李彤彤.高校学生党建与专业教育融合机制创新研究【J】豫章师范学院学报,2020

[2]李严昌,基层治理中的党员志愿服务制度化:意义、困境与路徑【J】.理论导刊,2019.

作者简介:

吴婧婧,1983年生,职称为副研究员,研究方向:教育管理与思想政治研究、党团建设等。

课题来源: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大思政格局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员“五抓五促”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探索》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20SJB0442;江阴市科协科技创新服务项目《“东西互搏”战略的“党建+校政企”深度融合机制探索》;江苏省教育系统党的建设研究会课题《新时代高职院校增强教工党支部组织生活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猜你喜欢

组织生活社会实践高校
一图读懂党的组织生活该如何过
“牡丹江市坚持‘一化四制’,推动组织生活落细落实”
大兴安岭呼中区开展“最佳组织生活”评选活动
自我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结合“室内检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育浅谈高职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对高校思政课教师暑期社会实践的探索与思考
医学研究生社会实践模式建立探析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