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爱上“断舍离”,迎来“小幸运”

2021-11-10德薇

分忧 2021年11期
关键词:遗物长辈整理

德薇

周末,我和老公一起回乡下老家。老家连院子有两三百平方米,非常宽敞,平常就公婆住。但每次回去都感觉空间不够,两位老人有很多东西,到处都是几十年的老物件,损了边的搪瓷盆、搪瓷罐,瘪了鼓了的铁皮桶,堆积如山的衣物和棉被,因为承载了老人的记忆,在那里堆着,永远不会用。

从老人那里回来,我不想步他们后尘,开始整理自己房间,然而,我发觉竟然对越来越多东西不舍,比如儿子小时候的涂鸦、上幼儿园时的小被子、积木玩具、滑板……我警惕起来,难道囤积真是一种人人都会患上的“病”?

“拥有太多东西在搬家或居住上都会造成困难”为了解年长者为何对这些物品如此留恋,堪萨斯大学老年病学中心的研究主导者艾克特(David Ekerdt)与研究团队分析从1992年开始的退休与健康研究资料,结果发现,70岁以上的长辈有30%在过去一年几乎没有丢过任何物品,80%的人未出售任何东西,且超过半数的受试者表示,他们的确拥有太多用不到的东西。

美国曾经做过统计,大约有600万人口有严重的囤积行为,平均20人中就有1人,且各个年龄层都有,是很普遍的问题。一些研究也指出,习惯大量囤积的人,普遍有人际上的困扰,容易导致家庭失和、夫妻离异,生活孤立,造成环境脏乱、滋生病菌。

一般而言,女性和老年人较倾向囤积物品,女人受情绪(心理)影响较多,常会冲动消费,或者用购物排遣空虚、获得慰藉。而老年人大多是生理因素,醫界推测与脑部前额叶功能逐渐退化有关,血清素分泌不足,难以做决断。

《零杂物》作者Phyllis在继承妈妈庞大的遗物后,大为崩溃,排除大量衣物、书籍、各式兴趣带来的杂物不说,光生活用品就十分惊人,卫生纸至少超过200包,还有一箱箱未开封的酱料、罐头,从此,她家更衣间瞬间成了妈妈的遗物间。

美国精神医学学会最新出版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首次将“囤积症”诊断标准独立出来,而五六十岁正是它好发的时期。当然,多数人不到病态的程度,但我们仍然要警惕,不要让自己在囤积焦虑中越走越远。哪些该丢、该留,在人生不同阶段,面对挑战也不同,丢的是物品,但整理的是人生。

25~30岁,

跟幼稚的自己说再见

留下值得持续珍藏的3件儿时物品,而儿时收藏的海报、卡通图案等则可以舍弃。

毕业后出社会,无论是搬出去住或只是重新整理房间,应舍弃让人感觉稚气的物品,例如儿时收藏的偶像照片海报、卡通图案日常用品、中小学课本等,因为环境透露居住者的心理状态,一旦长久沉溺于儿时的情境,对外也易显露出不成熟的气质。

人际关系上,由于这时处于事业起步、冲刺期,急于拓展人脉,因此参加各种活动时,常会留下名片,不过有些无益的人际关系尽早放手较好,包括:

1.常吐苦水、埋怨、谩骂的人,会带来太多负能量。

2.无赖,包括借钱不还或每次相约都迟到,总是造成他人困扰。

3.碍于礼数勉强交往的人,也不必硬要保持联络。

4.邀约3次都不理睬的人。

5.很久没联络、看了名片或电子信箱还是想不起来的人。

30~40岁,

各自舍弃,互相包容

留:耐玩的玩具,陪伴孩子成长。

舍:夫妻俩婚前各自的杂物。

空间上,双方物品必须先妥善整理,否则房子很快就会被挤爆,就像人际相处一样,两人的品位也要平衡,互相妥协和包容,整个家才不会变得不伦不类。

孩子喜欢且耐玩的玩具通常就几样,不断发挥创意就可改变玩法,因此同类型玩具只要一样即可。孩子成长最重要的还是父母的陪伴,这个阶段的人生最该经营的关系就是家庭。

40~50岁,

换屋不是换大空间来堆积

留:符合空间的生活形态。

舍:想要但不需要的东西。

到了不惑之年,工作大致稳定了,但人生课题没变少──孩子渐长,家里空间愈来愈不足,该不该考虑换屋?而长辈年老,身体开始出状况,自己的体力也走下坡,是否有能力负担再一次房贷?

首先应认清“人”才是重点,换屋是因为人口增加,为了让大家有活动空间而换,并不是用来堆东西。

随着物品不断被舍弃,或许就会发现,空间变得宽敞,根本不需要换屋,没有这项庞大的财务压力,就不需逼着自己汲汲营营于更多的薪水、更高的职位。

50岁~60岁,

清爽面对下半生

留:长辈遗物只留最有意义的就好。

舍:孩子成年离家后留下的物品。

这个阶段最大课题是面临许多“告别”,长辈生病到逝世,夫妻俩可能有一人先走,如何收拾悲伤、处理遗物是一大难事。

Phyllis的母亲自从家里遭小偷后罹患创伤症候群,开始囤积东西,她过世之后,Phyllis将满屋子遗物搬回自己租屋,最后花了5年时间才整理完毕。

从不愿碰触,想清除遗物却感内疚,一直到痛下决心处理又怕贱卖了母亲的东西,煎熬、自责的情绪不断折磨着她,最后她只留下一件上衣和最后的笔记本,其他的统统舍弃了。

Phyllis体悟到,愈是珍惜长辈的遗物,愈不该用忽视的态度去处理,任由它们在屋里生锈、腐蚀、发霉,加上遗物堆积在任一角落都让人每每见到就触景伤情,沉溺于回忆、悲伤情绪中难以自拔。

因此她建议,留下一两件最有意义的物品,其他都舍弃,让自己的人生向前走。

除了整理长辈的旧物,这个阶段也该回头整理自己的人生。近年来日本延烧起“老前整理”概念,倡导者坂冈洋子观察到,许多老年人家里被杂物淹没,就算想整理却因体力变差而力不从心,因此她提倡“从50~60岁就要开始老前整理”的观念。

孩子离家独立,可以一口气减少许多孩子的物品,正是整理的好时机,把居家环境整理干净,心情就能变轻松。

60岁以上,

只留下爱与现金

留:爱与现金、新的爱好。

舍:过多的收藏、过大的房子。

离退休生活愈来愈近,体力也开始走下坡,孩子离家后,夫妻俩不需要住在大房子里,既浪费空间又难打扫,可趁机换成小房子,优先考量交通便利、环境舒适的地方,最好附近有许多公园、美术馆、图书馆、电影院等,以便退休后外出活动而非整天蜗居在家。

心态上也要接受自己逐渐老去的事实,脚步放慢,培养新的爱好,不过Phyllis建议:“你可以有新的兴趣,但不要累积物品。”

例如退休后学习摄影,却不必统统打印出来,存在计算机里就好;学习鉴赏古董,不需要花钱购入,只要懂得欣赏即可。

为了避免给子女或另一半添麻烦,不要在身边累积太多物品和收藏,“最好只留下爱与现金。”Phyllis一语道破,学会放下对物品的执念,只保留真正必要的东西。多吃些好吃的,多出门旅游,对自己好一些,就是减少子女的负担。

规划老年生活的同时,也要接受人世间的无常与变幻莫测,因此,坂冈洋子建议,在自己思绪还清晰的时候,预先安排身后事,可减轻家人处理琐碎事务的精神负担,包括财务规划分配、思考生命末期时选择何种治疗方式、往生后通知哪些亲友、以及预期的丧葬方式等。

动手整理吧!外在整理干净,心也就清爽了,前方的路也会更加明亮。

猜你喜欢

遗物长辈整理
疑似地球史前遗物
疑似地球史前遗物
《弟子规》小绘本
《弟子规》小绘本
抗日老兵梁焜益世纪老人遗物的鉴辨
西班牙游乐园拒绝遗物
高一零碎知识整理
整理“房间”
整理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