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沙线上赤子情

2021-11-10张志国

绿色中国·B 2021年8期
关键词:沙窝临泽县梭梭

张志国

52岁,大部分人在这个年龄段不是萌生退意,就是准备选择安逸的生活享受天伦之乐。而在甘肃省临泽县,却有这样一位2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在52岁这一年选择了治沙这个让年富力强的人都望而却步的行业。他就是甘肃省临泽县防沙治沙大户、造林绿化先进个人——王延福。

让我们的子孙有一个好的生活环境

1962年出生的王延福是甘肃省临泽縣蓼泉镇双泉村人,也是临泽县最早从事畜禽养殖发家致富的“明星”。上世纪90年代中叶,王延福凭借着畜禽养殖身家就已经跨入了“百万元”的行列。由于身在西北,每年都要经历数次时间长短不一、规模各异的沙尘暴。每逢沙尘天气,王延福心中都有一种莫名的欲望和冲动。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欲望和冲动也逐渐的清晰起来。防风固沙!向千年的沙漠宣战!听到王延福的想法,妻子和孩子惊得说不出话来。看着态度坚决的妻儿,王延福说:“这里是我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家乡,俗话说:‘百姓看干部、群众看党员,作为党员,这是我在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作为一个普通的村民,至少也要让我们的子孙有一个好的生活环境吧!”。春风化雨,经过多少个日日夜夜苦口婆心的劝说和认真分析论证,贤惠的妻子、懂事的孩子逐渐接受了王延福的想法。2015年,王延福承包蓼泉南沙窝9010亩沙漠,迈出了向沙漠进军的第一步。

“寸草不生、风吹沙起”是南沙窝当时真实的写照,“无水、无电、无路”是当时摆在王延福面前的现实情况,基础设施的不完善让王延福愁得整宿整宿睡不着觉,没有路他走庄过户与周边农户协调换地,没有水他采用提灌接力的方式从数公里外引来河水,当年就在这片“不毛之地”的沙窝上定植了2000亩梭梭。看着已经成活随风摇曳的梭梭苗木,王延福内心充满了绿色的希望。可就在这时,一场突如其来的沙尘暴袭击了林场,迎风面上已经成活的梭梭苗木在短短的1个多小时内就被肆虐的风沙连根拔起。看着眼前的满目狼籍,妻子失声痛哭,就连王延福这个久历商场洗礼的老将也眼含热泪,但理智最终战胜了恐惧,伤感又一次转化为了动力,多年来的商海历练造就了他强大的心理素质,激励着这个“天命之年”的汉子再次走上了防沙治沙的前沿。没有土、就用草,补植风沙损毁的梭梭时,王延福吸取了教训,就地取材在梭梭苗周边设置了黄土方格或麦草方格,为梭梭苗木生长提供了安全屏障。在王延福及家人的精心管护下,2000亩梭梭在这片无人问津的瀚海当中安下了家。2016至2018年间,他持续扩大“战果”又定植下4000亩梭梭苗木,同时在承包的沙窝中种植了适宜沙地环境生长的2000亩沙枣,往日一刮风就黄沙漫天的景象在治理过的这片沙漠中得到了有效遏制。

治理沙漠的生态效益是显而易见的,沙漠绿了,王延福的“百万身家”却不翼而飞。为了治沙他花光了所有的积蓄,还欠下了亲戚朋友和银行的200多万元债务。怎样既能治沙又能赚钱,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经过深入思考,王延福看准了寄生在梭梭根部素有“沙漠人参”美誉的肉苁蓉。为了能让肉苁蓉这种药食同源的珍贵中药材早日落户林场,王延福白天访专家、夜里查资料,多方打探肉苁蓉种植信息,细致研究肉苁蓉种植技术。为了拿到第一手资料,他10多次深入新疆等地肉苁蓉种植基地“取经”。由于新疆当地种植肉苁蓉的大户多为维吾尔族,受技术和商业信息等因素的影响,王延福可没有少吃“闭门羹”。办法总比困难多。为了赢得维吾尔族老乡的信任,王延福就一次又一次的虚心上门求教,诚心诚意的与维吾尔族同胞交朋友。最终王延福的真诚打动了维吾尔族老乡。热情的维吾尔族同胞不但向王延福传授了肉苁蓉种植的相关技术要点,而且手把手地向他教授了种植方法。2017年6月,王延福带来了从新疆购买的肉苁蓉种子,在自己的林场里接种了300亩“试验田”,播种下了“以林养林”的希望。按照肉苁蓉的生长规律,种子播种后最快3个月就可接种成功,种子接种3个多月后,王延福的妻子不经意间就会发现王延福悄悄刨开接种穴坑,查看接种情况,细心的妻子知道,肉苁蓉接种成功与否在王延福心中份量很重。2017年10月15日,王延福终于看到了希望的一幕,肉苁蓉接种成功了!如今的绿盈林场,肉苁蓉接种面积已经达到4000亩,虽然还没有到盛产期,年产鲜苁蓉已达10吨左右,实现经济效益30万元左右。

“风吹沙起、干旱少雨”的

沙窝也会绿树成荫

“王百万烧包了,再有钱也不能把钱往沙窝里扔!”“沙窝就不是人治的,要能治住早就治掉了,还能等到现在!”,这是王延福承包沙漠初期在双泉集镇老百姓茶余饭后的传言。每次听到这种说辞,王延福总是报以浅浅的微笑。面对纷至沓来的流言蜚语,他没有选择停留而是选择了实干。鲁世红是最早在南沙窝开荒的种植农户,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他响应临泽县开荒造地的号召在南沙窝开出了40多亩耕地。由于风沙侵蚀,40多亩耕地基本上是靠天吃饭。王延福在南沙窝造林之初,鲁世红也会经常加入“闲话中心”用自己“年年清沙、岁岁歉收”的实例“现身说法”,那时的他说什么也不相信这“风吹沙起、干旱少雨”的沙窝也会绿树成荫。几年过去了,鲁世红惊奇的发现,每年从地里清出去的沙越来越少,土地作物的收成越来越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看到效益的他主动来到绿盈林场要求加入治沙队伍。像鲁世红这样,受益沙漠治理的人数在蓼泉镇双泉村就有100多户,400多人。今春治沙季节,正在绿盈林场补植沙枣的鲁世红告诉我们:“以前对治沙认识不清楚,现在沙窝绿了,风沙少了,庄稼再不受风沙糟蹋了。现在一到治沙的时节,你都不用喊,大家都主动来治沙。”据统计,在去今两年防沙治沙行动中,临泽县当日参与防沙治沙人数最多时超过万人。在典型示范的带动下,防沙治沙在临泽已经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儿子和父亲一起战黄沙

王延福的儿子王建龙今年36岁,他是自愿走进沙漠的。

在他的印象中,儿时家乡的春天是土黄色的。地处大漠南缘的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蓼泉镇,每逢3月,天上下土。家里的桌子,永远擦不干净。

2015年,“北漂”归来的返乡大学生王建龙,与父亲王延福承包了9010亩沙漠开始创业。

王延福王建龙父子俩建防风林带、种麦草方格、安装滴灌设施……有了安全屏障后,细小的梭梭苗在沙海扎下根。

2017年,父子俩研发了播种机。播种机前部犁地,坐在后部的工人手捏容器,肉苁蓉种子坠落沙土与梭梭根结合。

如今,承包地的肉苁蓉虽未到盛产期,但2021年的产量就达50吨。

“现在产品大多在本地销售。今年我准备再做做包装,尝试线上销售。”王建龙说。

余晖渐染,凉风习习,父子俩最爱坐在沙丘上。举目望去,6年前的不毛之地已是成团成簇、绿意盎然的梭梭林。

猜你喜欢

沙窝临泽县梭梭
临泽县平川镇饮水安全现状及对策
梭梭的建筑课
与生命赛跑的“沙漠植被之王”——梭梭
“沙窝萝卜”区域公用品牌的成就之路
天津农业新特产
——沙窝萝卜
像卖钻石一样卖沙窝萝卜 5个月卖3000万元
临泽县红山湾水库工程坝基处理工程技术的应用
环保志愿者在阿拉善种梭梭固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