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来今天好好的,突然就emo了

2021-11-09施歌

第一财经 2021年11期
关键词:刘虹主唱终极

施歌

午夜心碎俱乐部的成员们,又多了一种情绪的表达方式:我emo了。微博上能看到很多关于emo的帖子:论文写不出来、找不到工作、和男友吵架,种种场景后都能接一句,emo了。

emo像一个奇妙的后缀,表达着迷茫、失落、焦虑、抑郁等多重情绪。它经常被诸如学业、工作上任意芝麻大点的事引发,有时候也不需要任何来由,光是某些特定时刻,比如夜晚或者下雨,就足以让人愁肠百转,emo不已。

从词源来说,emo是英文单词“emotional”(情绪化)的缩写。最早它指的是全称为“emotional hardcore”(情绪硬核)的摇滚乐风格,这种音乐往往表达一种个人化、抽象的情绪。现在已难以追溯emo作为流行词进入日常生活究竟缘何而起,但可以肯定的是,那些热爱摇滚乐、常去livehouse、在没有歌词的后摇音乐里寻找共情的city boys&girls,是把emo带出圈的最早一批人之一。

只要没有断网太久,你应该能感受到,emo有点像之前流行的“网抑云”,或是更早些的“丧”。但emo和以前的情绪又有着微妙的不同之处。它更加轻巧,更加“瞬时”,触发点更加微小,甚至可以是一些与自己根本无关的“屁大点事”。

比如,对家明星在宣发中站在了C位。你很难因为自家哥哥被抢了些许风头而感觉到“丧”,但多少会因此emo一秒钟。

“一边emo一边生活”是一种常态。在微博的emo超话下有网友总结说:打工人永远是emo。的确,做不完的工作、难搞的老板、不灵光的合作方、拥挤的地铁、迟到的配送员、不知道点哪家更好的下午茶……生活中每一个不那么顺利的时刻,都可以是emo的理由。

如同网络上所有发酵出来的情绪一样,在emo超话里寻找同伴,你会产生一种“我过得没有多好,但也不至于过得太差”的侥幸心理。这个过程中也容易产生一条无形的鄙视链:写论文的大学生觉得还在愁月考的高中生的emo不值一提,社畜又觉得还能为了论文emo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啊!你看,大部分emo说穿了就是“成长的烦恼”。如果你的emo变得更复杂了,那说明人生路上的打怪升级又往前近了一步。回去看一看QQ空间里的“青春疼痛文学”,是不是还挺好笑?再想一想未来的各种麻烦事,现在的emo是不是变得好受多啦?

当然,emo也可以很大,很无解。Joyside乐队吉他手刘虹位开的emo征集帖下面,有用户评论最emo的时刻是看到“成年人庸碌无聊的日常和眼睛里渐渐暗下去的光”。刘虹位给出的回复是:那是时候想想生命的意义在哪。

所以emo的终极形式,和人类自古以来面临的终极哲学问题是一致的:我从哪儿来?又将往何处去?如果将emo放到最初的那个摇滚乐圈子来论证这个问题,来自中国台湾、出生于1997年的“傻子与白痴”乐队主唱蔡维泽写过“年轻的我们该去哪”,1970年代在北京胡同里长大的“新裤子”乐队主唱彭磊早些年也唱过“没有我的空间”。一代人终将老去,但总有年轻人在emo。从流行语的生命周期来看,emo之后还将有新的词来接替。

相比容易壓抑自己情绪的上一辈人,能够通过emo表达自己的情绪其实也不坏。心理学上把“标记”负面情绪作为调整情绪的一种方式,只有先分辨出自己体验到了哪些情绪,才能更好地疏导情绪。这就给我们提了个醒:emo可以有,但千万别把emo当成一个万能的帽子扣在任何事情上,这有可能会掩盖真正的问题。另外,可以把emo当成玩笑频繁提及,但emo背后的“情绪”可能是一个大问题。当emo成为一种摆脱不了的常态,或许我们应当警醒,抑郁和焦虑是不是已经成为生活的主线。

而面对一些平常的、不那么“伤筋动骨”的emo,我们可以告诉自己:它是真实存在的,但它也会过去。

猜你喜欢

刘虹主唱终极
互联网平台的封禁行为及其法律规制
生 活
美国野马变身摇滚主唱 似引吭高歌表情陶醉
相亲不成遭诽谤,女子用法律维护名誉权
9A Unit 4 Problems and advice (speaking and writing)
终极发明师
摇滚乐的过往今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