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叫声乳娘泪满襟

2021-11-09于新国

铁军 2021年11期
关键词:韩家小勇胶东

“小勇,咱回家——”

一个“家”字,戳中了于致荣脆弱的心,21岁的她,终于找到了妈,找到了温暖的家。在青岛市市南区香港西路的家里,今年已经73岁的她回忆起往事,时而泪眼朦胧,时而笑容满面。

于致荣是幸运的,52年前,在众多乳儿中,她最早寻到了当年哺育自己的乳娘,曾经中断的母女情,又持续了将近半个世纪,不是亲娘,胜似亲娘;她又是不幸的,为了全民族的解放,为了新中国的建立,亲生父母和她天各一方,直到现在,也不知道他们身在何处,自己根在何方……

妹子,给党奶个孩子吧

1948年2月的一天,牟平前垂柳村,19岁的王水花坐在炕沿上,又抹起了眼泪,她想女儿了。

“做饭吧。”婆婆轻声地叫着儿媳,头上的白发愈发明显。孙女才6个月大就不幸夭折,当奶奶的她都难以接受,更不用说孩子的亲妈。

家里实在太困难了,王水花12岁就来到韩家当了童养媳。5年后,她和韩家的独子韩道荣结了婚。

前垂柳村所在的牙前县,是胶东革命根据地。地处乳山、海阳、栖霞、牟平交界处,前垂柳村能够听到来自四面八方的消息。村民们淳朴善良、思想觉悟高,支援革命义无反顾,韩道荣也不例外,新婚才一年就参了军。彼时,王水花刚刚怀孕4个月。待到孩子呱呱坠地,是个女孩,全家高兴得不得了,精心呵护。可谁能料到,1948年1月,孩子刚出生半年就被病魔夺走了生命。

一个月来,韩家公婆和王水花一直沉浸在悲伤中。就在这时,有人敲响了院门。

抹干眼泪,王水花打开门,是后垂柳村的李存久大姐。王水花最近听说,她正在给胶东党组织奶孩子。李存久跨进门槛,看了看王水花哭红的眼睛,叹了口气,拉起她的手說:“妹子,趁奶还没回去,给党组织奶个孩子吧!”

王水花摇摇头:“姐,我自己的孩子都没抚养好,怎么敢给别人养啊!”

“放心,只要你当自己的孩子养,肯定没问题,有不懂的就来问我。”

王水花答应了。第二天,李存久就带来了一个抱孩子的年轻女干部。女干部是孩子的亲生母亲,一米六左右的身高,身着蓝灰色军装,一头短发被军帽盖住。她怀里抱着的女婴才40天大,因为部队即将转移,不得不送给乳娘寄养。

接过可爱的孩子,王水花的丧女之痛一下子消失了,她怜悯地看着孩子,决心好好把她养大。当晚,女干部就在韩家住下了。

夜幕时分,孩子睡了。

“孩子叫什么名儿?”

“她叫振勇。”

“你多大?是哪里人?姓什么?”

“我22,姓毕,江苏人,她爸姓张,已经随着部队南下了。”说完,她拿出了和丈夫的合照。借着油灯的微光,王水花看了看孩子,又看了看对面的女子,“孩子有点像爸爸,她是哪天出生的?”

“腊月二十二。”

“这张照片留给我,我给小勇留个纪念?”

“不行啊,妹妹,我就这一张。”

就这样过了5天。第6天,小勇的生母一起床就抱着小勇不撒手,眼泪在眼窝里打转——部队要出发了。

队伍消失在夜色里,小勇与生母也渐行渐远,自此再没相见。

孩子,谁也不能带走

小勇从此成了韩家人的掌中宝。充足的奶水,全家人的爱护,让小勇长得白白胖胖。村里人见了都夸:“这孩子,养得真好!”

王水花勤快能干,但自从小勇进了家门,她再也没干过粗活累活。刚拿起笤帚,婆婆就说“水花,别干了,快去看着小勇”;刚打算挑水,公公就说“水花,放下我来,你去照顾小勇”……

地处山区,尚未解放,那时的鸡蛋是金贵东西,有了鸡蛋都得拿去卖钱。小勇来了以后,鸡蛋不卖了,全都给她吃。等到小勇会走路了,听到母鸡“咯咯哒”一叫,就晃晃悠悠地往鸡窝那里跑,掏出一个暖和和的鸡蛋,高兴地走到王水花跟前:“妈妈,炒炒吃。”王水花笑着接过来:“好,炒炒吃!”

1949年秋,该断奶了,根据胶东党组织规定,散落在农户家的孩子要转到胶东育儿所集体抚养。

一日早晨,刚吃过早饭,一阵骡铃声传来,胶东育儿所的工作人员敲开了韩家的大门,“韩家大嫂,振勇该断奶了,胶东育儿所来接她了。”

听到要接孩子,韩家老爷子急了:“不行,你们不能把小勇带走。”说完,一把抱过孩子,说什么都不给。王水花和婆婆在旁边已经哭成了泪人。

骡子背上的驮篓里已经装了3个孩子,振勇将是第四个。

“你们给的粮食,我一粒不少地还给你们,孩子说什么也不能带走!”韩家老爷子一直把着门不放,转眼到了下晌,其他3个孩子都睡着了。

工作人员苦口婆心地劝:“大爷,孩子是党组织的,她的爸爸妈妈是要来领的。”

天已过午,不能再僵持下去了,工作人员搬来了村长和村妇女主任。两人好说歹说,韩老爷子才勉强同意。王水花抱过小勇,喂了最后一次奶,看她睡着了,才哭着交给育儿所工作人员。

小勇一走,王水花就病了,一躺就是大半年……

妈妈,你在哪里?

6年的育儿所生活,振勇每一天都是无忧无虑的。

然而,随着小朋友们陆续离开,小振勇开始难过了。听说他们都被爸爸妈妈接走了,7岁的小振勇倚门盼望:“我的爸爸妈妈什么时候过来?”

班里的孩子越来越少,最后只剩下了9个孩子。

1955年5月,《大众日报》刊发启事,为这9个孩子寻找亲生父母。振勇的“父母姓名”一栏中,填写的是“不明”。启事连登了3天,一直没有音讯。大一点的孩子被送到了文登烈士子女学校,最后只剩下了振勇等3个孩子。

已经开始懂事的振勇开始寡言少语。

一天,阿姨找到振勇:“小勇,你妈妈来接你了。”说着,领她走到了一个女人的面前:“这就是你妈妈。”

振勇高兴极了,妈妈终于来了。

跟着母亲来到乳山县夏村家里,振勇得知父亲是中心完小校长于新斋,是全国教育战线的劳模,母亲名叫于素芹。虽然还有些生疏,但毕竟找到了家。

刚到新家两天,家里来了邻居串门。振勇无意中听到对方问母亲:“这就是你领来的小姑娘?”振勇心里一惊,原来,他们并非自己的亲生父母。晚上,她躺在床上难以入睡,眼泪不知不觉流下来,“爸爸妈妈,你们到底在哪里?”

后来,养父母给她改名于治荣,在乳山口音里,治荣和振勇同音。

治荣长大了,1964年初中毕业的第二年,她被以烈士子女的身份安排到乳山县百货公司当售货员。两年后,养父因病去世,养母改嫁。治荣与爷爷奶奶和叔叔婶婶一大家子一起生活。但她心中一直有个寻找亲生父母的心结,由此踏上了寻亲之路。

小勇,咱回家

从1966年开始,于治荣就走访了在育儿所工作的叔叔阿姨和所长,向他们打听消息。1969年春,一个阿姨告诉她,可以去找找姜淑敏阿姨,当年她在胶东育儿所工作时间最长,可能会知道一些情况,目前在烟台邮电局工作。

于治荣激动异常,想都没想就赶到了烟台。更让她没想到的是,这次烟台之行,让她找到了阔别多年的乳娘。

一名中年妇女急匆匆地朝于治荣走过来,还没看到她,已是泪流满面。哭成泪人的她用颤抖的双手拉住于治荣——这不就是她日思夜想的小勇吗?

不用自报家门,王水花已经认出来了!20年了,她想了20年啊!不记得梦里哭醒了多少回,天天盼,日日盼,终于,小勇回来了!

王水花哽咽着说:“小勇,走,咱回家。”

听到“回家”二字,于治荣再也忍不住,泪水夺眶而出,痛痛快快地放声哭了起来。多少年,她渴望有个家,渴望一个有妈妈的家。苦苦寻找了这么久,今天终于找到了乳娘,喂她乳汁,像亲妈一样的乳娘。

母女二人抱头痛哭,泪水里,是思念,是割舍不断的亲情。

乡亲们越聚越多,也都跟着流泪。他们拥着二人走进韩家院子,帮忙做饭,拾掇起来,墙头上、大门前都站满了人。

回到屋里,王水花给于治荣讲述了亲生母亲送她来家时的场景。久别重逢的母女说了三天三夜的话,3天里,王水花几乎不怎么吃饭,也很少睡觉,边说边流泪。

她告诉于治荣,1955年父亲韩道荣回来了,他们后来又生了3男3女6个孩子,但是韩家爷爷、奶奶还是很想念振勇。他们一听到外面有动静,就会推门问:“是小勇回来看我们了吗?”

直到二位老人临终前,仍在不停地念叨振勇的名字,王水花劝他们:“家里这么多孙子孙女都很孝敬您俩啊!”但他们最挂念的,还是总爱骑在爷爷头上、挠爷爷奶奶痒痒的小振勇……

3天以后,于治荣得回去工作了。送走女儿,王水花病了整整一个星期。

她,就是我亲娘

找到了乳娘,于治荣漂泊的心终于不再流浪。每逢年节,她都要回前垂柳看望乳娘。每次走前,乳娘都会给她装上满满的花生、地瓜、芋头,院子里种的菜,还有花生油等。这就是当娘的对女儿浓浓的爱。

王水花逢人便说:“我大嫚回来了。”家里的弟弟妹妹也以“大姐”称呼于治荣,还跟她的丈夫于新国说:“你是我们前垂柳村的女婿。”

听说生母是军人后,为了表达对军人的敬意,于治荣给自己改名“于致荣”。

中断的母女情再相融,持续了将近半个世纪。

2014年的一天早上8點多,于致荣打开手机,发现有十几个未接来电,是前垂柳村的弟弟妹妹打来的。她赶紧打回去,电话里传出哭声:“姐,娘走了!”王水花于当天凌晨4点离开了人世。

于致荣顿时天旋地转,眼泪扑簌簌地落下来,“我又是没妈的孩子了”。

一路流着泪赶回前垂柳,进了韩家大门,已经是下午一点,于致荣一头扑到乳娘身上:“妈啊,您又把我丢下了吗……”

“你们快看,老人的眼睛闭上了。”原来,从去世那一刻,王水花一直没有闭上眼,家里人怎么努力都没用。于致荣刚来到身前,老人的眼睛就慢慢闭上了。她,一直在等着自己的大女儿回来,就想再看她一眼……

“人家说一口奶就是娘,我吃了我乳娘一年半的奶,她就是我的亲娘!”

寻找仍在继续

几十年来,于致荣一直在寻找亲生父母。

根据乳娘提供的情况,她写过两份材料,一份交给了乳山县公安局,他们把于致荣的情况反映给了江苏省公安厅,没有结果;另一份寄给了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许世友的秘书回信说:“那个时候调动频繁,无部队番号,无法查找。”

1999年,9个孩子当中的李利惠、刘云明、王建军和于致荣,四人一起联合到烟台寻亲,威海媒体进行了报道,南京、广州的媒体都予以转载,得到的信息是李利惠的父母可能是东江纵队的,王建军和刘云明的父母可能是胶东军区九纵队或者十三纵队的,于致荣父母的部队则可能是新四军改编过来的。

奇迹再没有出现。1998年,于致荣从青岛市化工原材料总公司财务处退休,如今儿孙满堂,和老伴享受着幸福的晚年生活。

她还在寻找,不为别的,只为找到根,找到亲生母亲,对她说一声:“妈妈,乳娘兑现了承诺,您的女儿小勇,挺好的!”

(责任编辑 姚定范)

猜你喜欢

韩家小勇胶东
互联网使用对大学生学习的影响研究
胶东地区金矿地质构造特征及找矿方向
古韵悠长,“大汉胶东”
八仙的手持
有一个人是多余的
有一个人是多余的
搭桥者韩家寰
最高山峰
一对一家,“精韩家访”开幕
双管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