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资源节约共享型”校园规划策略分析
——师大附中星沙实验学校为例

2021-11-09中机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门窗 2021年6期
关键词:入口节约用地

万 飞 卿 慧 中机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1 前言

校园是城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城市在功能、空间方面均有同构特点,面临的问题也类似。为此,校园规划时应借鉴城市建设中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基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要求下,在校园规划中应充分融入资源节约共享理念,实现校园可持续建设、资源有效利用,本文主要围绕此展开详细分析。

2 “资源节约共享型”校园建设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针对节约型社会建设,提出明确要求与目标,要求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校园作为重要的教育与社会服务基地,是节约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通过“资源节约共享型”校园建设可有效节省校园运营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办学成本,提高资源与设备利用率,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在整个社会中起着重要示范作用。

基于资源节约共享理念下开展校园建设,最重要的不是节约眼前的资源,而是培养学生节约理念,形成资源节约、共享的环境与氛围。校园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人才培养的重要摇篮,也是学生的第二课堂,通过打造“资源节约共享型”校园可对师生的节能环保习惯养成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陶冶师生情操、培养学生高尚品质。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资源越来越不仅仅是局限于学校的小范围资源共享,而成为越来越开放的城市资源共享。它的社会效益也越来越大,它不仅仅服务于在校的师生,也同时共享整个周边地区,甚至成为城市的共享资源,它的公共价值随着时代的发展也会越来越凸显和举足轻重。

3 师大附中星沙实验学校规划中“资源节约共享型”理念的提出

3.1 项目背景

长沙县师大附中星沙实验学校位于湘龙街道苏家路以南,大华路以西的交汇处的地块内,地块周边三条道路暂时都未拉通。项目地块现状地形存在一定高差,整个地形内呈现西低东高的趋势,基地从西南至东北呈现一带状丘陵山坡。基地西侧和东南侧有明显洼地。基地周边道路暂时不知竖向标高。基地北面规划为远期规划蟠龙医院,基地其他三侧周边远期规划都为高层住宅区。

学校用地呈现东北和西南两角切割出去的不规则多边形形状,项目总用地面积73284m2(约109.9亩),项目净用地面积62788m2(约94.18亩)。学校为九年一贯学校,规划办学规模为42个小学班,30个初中班。可招收学生3390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如表1所示。

表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3.2 规划目标

本项目立足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原则,本着符合新时代教育理念的精神,力争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打造一所符合新时代教育理念,适应新时代义务教育的绿色园林式校园。该所学校建成后将成为整个星沙地区的义务教育标杆学校。

3.3 “资源节约共享型”理念提出

学校用地较为紧张,仅为满足《湖南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标准》中的基本达标生均用地。而建筑总规模接近50000m2。功能面积大,用地条件局促。在此条件下设计必须本着节约用地和合理利用场地的规划原则进行设计,为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规划提出了“资源节约共享型”校园的大规划理念,也符合新时代校园建设的要求和政策。

4 师大附中星沙实验学校“资源节约共享型”校园规划策略

4.1 基本规划要点

4.1.1 出入口论证

规划设计对学校的运动场地布置进行了多方论证和比较,最后布置于基地的东侧。

(1)这样既有利于整个学校入口形象展示面的面宽展开。

(2)主入口居于地块中间位置,交通也比较便利和可达。

(3)避开北面远期规划医院的大交通,避开南面城市主干道的大交通,选择东面城市支路作为大人流量的组织也比较合理。

北入口的设置论证:展示面窄,对面地块远期规划的蟠龙医院对学校出入口的交通影响较大。

南入口的设置论证:优点:道路等级高,展示性强,为仅次于东面选择。缺点:城市主干道不适合作为大量小学生主入口人流开口,接送停车组织。南面入口展示长度及距离十字路口距离都不是很宽裕。所以可以作为次入口设置。

4.1.2 功能分区和规划结构

整个校园的规划结构为“两部、三区、一个核心”,具体如表2所示。

表2 校园功能分区和规划结构

4.1.3 地形利用及竖向设计

整个地块现状为有山体和洼地的丘陵地形,整体规划设计在“基地内土方平衡”的大原则上对地形进行利用和改造。首先是东北的运动区为填方区,教学区为挖方区、东南角半地下车库为基本保持现状地形区。

基本保证校园内部西低东高、北高南低的整体趋势,同时结合现状地形进行了微地形的处理,基本整个校园的高差控制在4.5m以内,道路坡度控制在5%以内。室内100m跑道、风雨操场、厨房、报告厅等结合地形设置于半地下架空层区域。次入口初中教学生活区则整体抬高3m来实现人车分流的同时,减少土方的挖方量。

4.2 资源节约共享规划策略

为打造“资源节约共享型”校园,此次规划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4.2.1 建筑功能整合

对建筑功能进行整合和归纳,尽量将可以融合在一起的功能不分散布置,采用集中布置方式进行规划。比如小学教学楼一共需要42个班,按照常规4层,每层13各班级,需要三栋教学楼。对此一改常规设置了两栋,一栋有每层有五个教室,一栋每层有6个教室。这样“挤”出一栋教学楼的空间用来作为绿化和学生活动场地。

4.2.2 现状地形合理利用

整个地形呈现明显的西低东高趋势,高差有十多米。对此,结合高差将报告厅和厨房、风雨操场等功能空间“嵌入”高差地形中,设置于半地下架空层。既减少了地上建筑的占地面积,又增加丰富了学生的活动使用空间。

4.2.3 共享区与共享建筑整合

通过规划将小学部和初中部可以共享需要共享的功能进行了归纳整合,从而将400m操场设置于整个学校的居中位置,方便两个学部的共享使用。同时,将学生食堂、图书馆、体育馆整合为一栋大建筑,既避免了重复建设,又能实现两个学部的资源共享利用。

4.2.4 空间景观共享最大化

两个学部如果都各自设置一个主入口,则整个校园的主入口空间就会非常均质,而整个学校的用地又十分紧张。如何在现有条件下创造出开阔的入口空间和景观,对此决定进行空间的资源共享和整合。主入口将小学主入口和初中主入口整合后尺度面宽做到80多米,主入口广场做到了3500多平方米的大尺度,使得在现有紧张用地条件下,主入口空间最大化。

4.3 资源节约共享理念延伸

为最大化功能集中与节约用地,教学区功能布局上一改以往排排站的常规功能,将辅助功能设置于东面区域,使得教学区功能建筑更为集中和高效。

小学和初中如何在现有用地条件满足活动场地的需求,对此通过合理设置架空层空间和半地下活动空间来延伸打造学生的活动区域,使得学校的资源更大化的挖掘和利用。

建筑立面上采用简洁干净的现代风格立面,去掉了多余的装饰细节和细部构造。满足学校立面文化的同时,解决建造成本。

宿舍采用单坡屋顶,上面设置太阳能热水。以满足学生日常热水的供应使用,节约能源。

宿舍一改内廊式布局为南向外廊式布局,夏天可以不用使用空调,通风采光更好,建筑更节能。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校作为培养人才、传承文明的重要阵地,其规划建设不仅要满足基本的学习、生活空间要求,还应发挥其宣传教育、育人功能。现代学校规划建设中,“资源节约共享”理念逐渐得到了推广,通过建筑功能整合、地形利用、共享区打造等,切实促进校园资源利用率的提高、教育资源的共享,真正打造“资源节约共享型”校园。

猜你喜欢

入口节约用地
节约
节约
秘密入口
节约
第九道 灵化阁入口保卫战
2016年房地产用地供应下降逾10%
找准入口,打开思路的闸门
中国梦花
国土资源部启动全国土地变更调查临时用地审核
集体建设用地改革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