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居环境科学下达州老旧小区外部空间改造策略研究

2021-11-09郭红利

绿色科技 2021年19期
关键词:人居绿化居民

郭红利,何 博

(四川文理学院 生态旅游学院,四川 达州 635000)

1 引言

我国正处在向高质量城市化发展的关键时刻,许多城市逐渐进入对存量土地进行盘活利用阶段。为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打造人类美好生活的理想家园,促进城镇化的有力进行,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1],制定专项行动方案,提出“硬设施+软环境”改造方向,全面推进老旧社区建设,改变粗放型管理方式,提高居民的居住水平,改善人居环境和城市面貌,构建社会美好生活。因此如何对老旧小区进行改善,已经成为城市发展当前所面临的问题,此项工作是改善民生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动城市更新走出一条集约式高质量发展之路。

2 人居环境科学理论

人居环境,主要以“人”为核心,研究人与聚居环境之间的关系与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建设理想的人类聚居生活空间。人居环境科学理论,是吴良镛先生在借鉴国外学者关于人类聚居学研究基础上,结合我国城市建设发展实际情况,围绕人居环境特点展开的理论研究[2]。该理论提出建筑符合人类满意的聚居环境要满足生态、经济、技术、社会和人文五大原则。同时,吴良镛先生提出将人居环境科学从宏观到微观分为五大层次,即全球、区域、城市、社区(城镇)和建筑[3]。每个层次包括五个因素,即自然、社会、人类、居住、支撑网络五大系统。以整体性思维,系统、全面和综合的科学态度研究不同空间范围的人居环境建设问题,用来指导现代城乡规划与建设、景观园林的规划设计[4]。本文以人居环境科学为理论体系,对达州中心城区的五大系统进行调查研究,发现问题并针对性提出更新指导策略,讨论城市老旧小区改造对人居环境提升的有效途径。

3 达州老旧小区人居环境系统现状

3.1 老旧小区改造进展

达州市老旧小区改造体量大,全市现有老旧小区2637个,涉及20.60万户,6055栋楼,建筑面积1981万m2。仅2000年前建成的就达2349个,涉及17.13万户、5114栋楼、建筑面积1670.74万m2[5]。为了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以人居环境改善为重点,2019年达州市编制出台《达州市中心城区老旧小区改造专项规划(2020-2024年)》,为四川省首个市级城区老旧小区改造规划。在2020年全市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开工211个小区,近5万户居民,总投资17.65亿元。中心城区老旧小区新建停车位345个,增加绿地6200 m2,完善居民活动场所78个。达州市中心城区已打造出三委小区、金山小区、春兰小区等49个老旧小区改造提升示范精品小区,其中3个被列为2020年全省老旧小区改造试点示范项目。老旧小区改造主要关注修缮路面、更换管网等市政公共基础设施;修整停车场、加装电梯、修建无障碍设施等配套服务设施。

3.2 人居环境系统现状

本次调研对象主要为分布在达州中心城区较为典型的老旧小区,分别为通川区大北街片区、会仙桥片区、二马路片区、吉昌大院、春兰小区,达川区新达水泵厂片区、蜀东花园、民康巷片区,多为多层和小高层为主的单元式板楼,人口密度较大。未改造的老旧小区存在建筑老化、交流娱乐空间不完善、基础设施陈旧、儿童活动空间缺少、人流混乱、消防通道被挤占等问题。根据人居环境科学的系统观念,本文将调研达州中心城区老旧小区的人居环境内容分为自然、人类、社会、居住和支撑系统进行阐述。

3.2.1 自然系统

自然系统侧重于与人居环境相关的自然系统机制,是人类聚居生活产生并发挥其功能的基础,其包括土地、植物、水、地形、环境分析等人类赖以生存的因素[6]。调研中老旧小区由于建设年代较久,早期主要解决住房为目的,因而存在生态环境较差,垃圾收集设施设置点较少,存在小区道路有垃圾的现象,最主要问题是老旧小区绿地率明显不足。2000年以前建成的老旧小区绿化较差,大部分小区没有绿化空间,部分小区存在居民将绿化空间改为菜园的情况,2000后年建成的小区绿化较好,其中蜀东花园相比其他老旧小区有较高的绿化率,整个小区布局为围合式,中间有较大的中庭花园。小区绿化主要问题是:植物景观单调,缺少植物的多样性,层次不丰富,没有设计感,缺少植物季节的变化,植物搭配样式少且缺乏组织[7]。如已改造的邮政家属院小区,虽设置景观花台,没有进行景观设计,整体显得杂乱无章(图1)。加之,由于缺少有效管理,较多小区植物长势过盛,绿地杂草丛生或土地裸露,绿地面积硬质化严重,种植池缩小或被破坏,草坪发生退化(图2)。

图1 邮政家属院绿化现状

图2 蜀东花园绿化现状

3.2.2 人类系统

人类系统主要指人即社区的居住个体,主要研究分析人的各种需求与行为特征,包括心理行为、生理行为、自我实现等需求,所以在人居环境建设中,需关注人类的活动需求,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原则[8]。经调研发现,在民康巷片区内部道路破损老化,经过多次修整使路面像贴“狗皮膏药”,人车混行严重,车行秩序混乱,由于缺乏有效管理,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随处放置,存在消防通道被占用情况(图3)。并且老旧小区内照明情况较差,楼道昏暗,没有安全防护措施,易出现安全事故。老旧小区在修建之初没有考虑特殊人群的需要,较少设置无障碍设施,使居住在小区中的居民缺乏安全感、归属感与幸福感。

图3 民康巷片区道路现状

3.2.3 社会系统

社会系统是人们在交往和活动中形成的相互交换的综合组织,主要指文化特征、社会关系、健康和福利等[9]。人居环境是人类聚居生活的地方,人与人之间通过交流形成社会关系,因此交往空间的设计在社会系统的组成中极为重要。经调查发现,老旧小区公共服务用地面积占比小,公共服务设施不齐全,已有的设施大多保养不周,陈旧无人问津,居民休闲娱乐极度缺乏等问题,使居民在社区中缺少一般的居住交流与活动。在达川区金华社区调研中,可以看出居民对公共交流与休闲空间的有较大的需求意愿,由于小区公共活动空间面积匮乏,公共服务设施不齐全,只少量零散设置座凳,小区居民自带凳子进行交流。同时,缺乏老年人、儿童运动休闲设施,居民休闲娱乐极度缺乏,整体缺少社区氛围。加之车辆占用居民娱乐空间,造成周围环境较差,舒适性和安全性得不到满足,无法很好吸引居民前来交流与活动,社会关系难以维系(图4)。

图4 金华社区公共空间现状

3.2.4 居住系统

居住系统主要指供社区居民居住需要的物质环境及艺术特征[10]。在建筑上,由于建设年代较久,整体建筑外观破败,外观效果较差。老旧小区建筑立面多采用面砖和涂料两类装饰方式。采用涂料类材料,会出现掉色和局部脱落现象,使建筑外观污迹斑斑,严重影响小区美观;采用面砖这种粘贴性材料,通过长时间使用不仅自洁能力下降,还会出现局部脱落的安全性问题(图5)。同时小区缺乏管理,出现随意改造窗户,阳台上有各种防盗网与遮光布,使整个建筑立面形成混乱和无序的视觉感(图6)。老旧小区内的市政设施系统老化,建筑立面线路管网混乱,不仅外观效果差,还存在安全隐患。

图5 永丰街社区建筑外立面

图6 蜀东花园建筑外立面

3.2.5 支撑系统

支撑系统主要是为人类活动提供支持与服务的基础设施,包括交通、信息等公共服务系统。本次调研的对象为达州中心城区,生活配套齐全,周围交通便利,搭乘的交通工具多,适宜生活和居住。由于周边人流量较大,加之交通规划不合理,进入老旧小区的道路人车混行,小区之间的内部巷道错综复杂,层次不清,车流不通畅。同时,早期设计的巷道尺度和转弯半径不满足车辆通行要求,且巷道边停放车辆,使可通行面变窄,在上下班高峰期,出现交通拥堵问题,停车难是老旧小区突出问题。

4 达州老旧小区人居环境改造策略

4.1 丰富绿化形式,增强生态效益

4.1.1 合理利用空间,营造品质微景观

由于老旧小区绿化空间有限,可以采用不同的绿化方式,结合垂直绿化、屋顶绿化、阳台绿化、集中绿地以及生态停车场等合理利用多层次空间,增加绿地面积,以提升老旧小区整体生态环境的品质[11]。其一,垂直绿化。对小区的垂直墙面及围墙见缝插针种植植物,形成景墙,增加绿地与调节区域小气候。利用原有和新建的花架、栅栏等景观设施以及山墙、围墙种植攀爬植物,增加生态环境效益。其二,集中绿地。拆除违章搭建建筑物,创造公共绿化区域,绿地景观设计体现四季变化,考虑观赏价值,构成多层次的复合群落结构。利用空闲场地建设口袋公园,打造高品质微景观,既形成生态环境,又为居民提供活动场所。其三,生态停车场。老旧小区内避免大面积硬化道路,挤占绿地,破坏小区生态环境。为了缓解停车位和绿地的冲突,可铺设生态植草格停车场,减少局部环境的热岛效应。其四,屋顶与阳台绿化。可以利用部分居民楼和公共建筑的屋顶种植耐旱草坪、地被或藤本制作进行绿化覆盖。指导居民在阳台上种植多年生草本植物、常绿开花的小灌木为主,有效改善居住环境。

4.1.2 坚持低影响设计,保护生态环境

根据居住小区的各种环境情况,尽量挑选本土自然植被,铺装尽可能多地使用具有透水性的环保材料,实现景观可持续发展。改造小区绿化时,可以运用海绵城市理念,2015 年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海绵城市建设要与老旧小区更新相结合,有助于老旧小区道路、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纳、蓄、渗和缓释。可以借鉴厦门、江西等地海绵城市建设成果,如玉荷里小区、神山三航小区、金鼎社区等完成海绵改造的老旧小区[12]。将传统绿地改造为下沉式绿地或雨水花园,其中下沉式绿地具有一定的调蓄容积功能,可以缓解小区积水问题,小区排水从传统的“快排”变成“慢排”,减轻城市内涝,提高小区生态效益和景观质量,从而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4.2 活化公共空间,营造和谐邻里

公共活动空间是老旧小区创造社交关系和塑造邻里氛围的场所,是提升居民幸福感的重要途经。在有限的公共空间中,可以建设口袋公园、创造阴角空间以及改造广场空间,通过合理的空间改造规划,转化为具有活力的室外公共空间。其一,建设口袋公园。通常街巷式老旧小区没有相关活动空间,可以利用街头空间、建筑之间的空地打造精致而美丽的口袋公园(图7、8)。口袋公园具有选址灵活、面积小、离散性分布的特点,能利用“零碎地”出现在老旧小区中,既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又对老旧小区公共活动空间具有增补作用。其二,创造阴角空间。芦原义信在《街道的美学》提出,阴角空间形成一种把人拥抱在里面的温暖、完整的限定空间,有利于人群停留,进而创造交流的条件[13]。在建造公共活动空间时,结合小区内部的建筑、围墙,形成适合居民驻足的阴角空间,促进居民之间交往互动,维护小区内部网络关系。其三,改造广场空间。在改造中,不宜孤立设置景观,应结合景观规划设计“三元论”等理论,通过设置健身空间、娱乐休闲空间,满足不同人群对活动广场空间的环境要求。在活动广场设置中,增设小品雕塑区、回廊座椅及健身器材等休闲健身设施,为小朋友设置沙坑、滑滑梯、秋千等娱乐设施。

图7 红旗路社区公共空间现状

图8 红旗路社区公共空间改造效果

4.3 优化交通系统,确保出行环境

交通系统陈旧是老旧小区的通病,可通过梳理交通系统、解决停车难题、增设无障碍设施,达到道路疏通、优化道路和改善居民步行与交往环境的目的。其一,梳理交通系统。首先需要对道路疏通,小区的道路破损,应及时对道路进行翻修,实现内部道路稳定性、贯通性、平整性。其次梳理道路系统,明确小区的道路层级和类型,改善巷道尺度,确保居民出现的便利性、舒适性和安全性,解决老旧小区内外的交通联系。其二,解决停车难题。只有解决停车难题,才能避免公共空间和公共道路被机动车占用,释放出更多的公共空间,创造高品质的人居环境。针对停车位不足的情况,可以利用小区边角及低质量的绿地,建出一定数量的停车位。考虑使用立体式停车,这种停车占用面积小、效率高,也可以结合周边已经建成的公共停车场,缓解老旧小区的停车压力。其三,增设无障碍设施。老旧小区居住人群中包括大量的老人和小孩,对公共空间的通行有较高要求。对于有较大高差的道路,应设置无障碍坡道,且满足无障碍的设计要求,选择具有防滑和耐磨的面层铺装。

4.4 更新建筑立面,旧楼焕发新生

由于年代久远,老旧居住区的建筑外墙面普遍存在破损情况,不仅影响小区外观形象也存在安全隐患。根据原立面受损情况进行更新改造,对于立面面层基本完好的建筑,仅受雨水造成的污迹,对外墙进行清洗;对于墙面出现局部脱落,采取相同或相似原始立面材质和色彩进行修补;对于修建年代较久的建筑,出现成块的脱落,应对立面进行整体替换,并使用新型材料,增强墙面耐用、自洁能力。除了对立面进行基础更新外,还需进行立面特色改造。可在墙体上运用涂鸦艺术,为小区增加艺术气息;可布置立体绿化,提高小区的绿化空间。同时,应对建筑构件进行更新,如雨棚、窗户、栏杆等。老旧小区的窗户容易出现破损和密封性差的问题,将旧窗户替换成气密性和保温性能更好的环保窗户,同时要注意窗框的颜色和玻璃尺寸的选择需要结合建筑的风格和年代,在提升居民的生活水平的基础上,延续建筑的固有风貌。

4.5 强化文脉延续,营造场所精神

达州城市住宅区的发展前期主要是满足量的要求,是为了适应城市快速发展的产物,居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较大的提高。但是,忽略原有居住形式的场所精神。城市住区形成“千城一面”和“万楼一貌”的现象,老旧小区的改造采用简单统一的元素,对一些案例图片进行复制和套用,导致不同改造方案出现趋同的情况。所以,在老旧小区改造中,文脉的延续和场所精神的营造至关重要。居住空间是一种人性化场所,包含情感、归属和文化,是人的内心主观意识和行动在参与过程中获得的一种认可感[14]。在老旧小区的更新改造中,不仅要进一步改善物质条件,还需重新挖掘住区空间与文化的特征,形成具有不同特色的居住空间,将文化与情感融入小区改造中,必然会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如新达水泵厂家属院的改造,为了展现工人文化,体现工匠精神,将小区的外部空间打造成“工业历史”文化主题墙,包括“工匠之魂”“三转一响”“票证时代”主题展览区,通过实物展览重塑达州工业发展的轨迹,延续历史文脉,再现工人艰苦奋斗、奉献青春的场景(图9、10)。在老旧小区公共空间更新过程中,采用空间重构的方式,挖掘区域历史文化,同时收集居民意见共同参与设计,将精神层面的“文化记忆”融入物质层面,激活小区集体记忆,使居民在精神上产生共鸣,重塑小区空间认同感、归属感与亲切感,改善小区邻里交往的关系[15]。

图9 水泵厂家属院文化墙

图10 水泵厂家属院工人雕塑

5 结语

老旧小区改造提升是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必将经历的过程,也是实现住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式。老旧小区人居环境的改造需要具有综合性、系统性思维,这就需要以老旧小区的现状为基础,多从人居环境科学理论出发,结合国内外老旧小区改造更新的成功模式,构建多层次人居环境改造评价体系,以改善老旧居住区面貌,营造高品质人居环境为目标,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猜你喜欢

人居绿化居民
石器时代的居民
朱屺瞻《绿化都市》
赵红红 海珠创新湾具备城央优质资源 叠加稀缺生态环境,直击更高人居追求!
加强人居环境整治 助推“美丽登封”建设
我爱绿化
改善人居环境 建设美丽广东
小猴栽树
高台居民
世界人居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