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始县农户粮食安全问题调查及对策分析

2021-11-08郭良彪黄苗

南方农业·上旬 2021年10期
关键词:粮食安全调查分析山区

郭良彪 黄苗

摘 要 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山区农民的粮食安全问题更是不能忽视。通过对湖北省建始县的农户进行抽样调查,发现山区粮食产业化程度很低,农民存粮和防范风险意识不强,这不利于党中央提出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整体推进。为消除山区农民的粮食安全隐患,提出了“提高山区粮食产量,确保区域粮食安全;紧密结合山区实际优化升级农业产业;因地制宜发展康养旅游业及其衍生品生产,提高农业产业附加值;进一步搞活经营主体,充分发挥其作用;打造区域农产品品牌,提升品牌影响力”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山区;粮食安全;调查分析;对策;湖北省建始县

中图分类号:F323.1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28.023

粮食安全事关国计民生,是历届中央政府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自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提出要建立新的国家粮食安全观,必须实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目标任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又把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将粮食安全问题提到了新的高度。生在山区,我们随机走访农户就会发现,青壮年大量外出务工,有的家庭只有老人小孩,导致土地无力耕种而抛荒,坡耕地水土流失严重导致产量低,分散耕种机械化程度低,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农户家中普遍存粮少还无危机感。为此,我们连续3年对湖北省西部建始县农民的粮食产量、销售、存储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以期为政府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提高山区农民收入、夯实粮食基础提出建议与对策。

1  研究背景及样本说明

1.1  研究背景

2019年10月《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发行,其中谈到了中国粮食安全成就和粮食安全问题。我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粮食问题是不得不高度重视的问题,截至2020年,虽然我国实现了粮食产量连续十七年丰收,但是我们必须清晰认识到我国粮食消费增长高于产量的增长,粮食生产和消费仅仅处于平衡状态,我国每年都需要从国外进口粮食来调剂结构性余缺。2020年初暴发的全球新冠疫情,多国限制粮食出口,给我国在特殊时期的粮食保障能力再次敲了警钟。同年4月,党中央提出“保粮食能源安全”在内的“六保”方针,再次强调粮食安全的基础性作用。

自改革开放以来,山区农民实现了从“吃不饱”到“吃得饱”的转变,但学术界普遍认为,山区粮食产业面临着劳动力向沿海地区流失、耕地抛荒、地力下降等新的问题,要实现山区农民“吃得好、吃得放心”、库存充足的目标还有不小差距。近年来,围绕山区粮食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粮食产量、产业化和机械化方面,而建始县在人口的空心化方面和农民的存粮方面问题特别突出,将会存在很多潜在的社会问题,问题节点在哪里,如何入手解决,需要进村入户实地调查,获得第一手资料才能因地制宜解决问题,这就是调查的目的。

1.2  调查点选取

选取武陵山区建始县60户农户作为调查对象,走访调查时间为2018—2020年每年的5月中下旬,主要调查前一年的粮食生产、销售情况和当时的存粮情况,以及从事粮食生产的劳动力情况和农民的种粮意愿。三次调查时因出生和死亡因素,人口略有变化,分别是265人、261人、262人。综合考虑海拔、自然环境等因素选取调查对象,选取了海拔800 m以下的低山村2个(三里乡的孙家坝村、枫香树村),海拔800~1 200 m的二高山村2个(长梁镇的天生桥村、邱家台村),海拔1 200 m以上的高山村2个(龙坪乡的姜家坪村、魏家垭村),每个村各选取10户,共60户。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走访座谈等方式进行,最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本报告所称粮食指原粮(不包括蔬菜),并已对薯类产量(销售、存量)按照统计方法进行了折算。

1.3  调查区域概况

建始县地处武陵山腹地,辖10个乡镇410个村(社区),总面积2 666.5 km2。人口规模51.19万人。地处30°06′~30°54′N,109°32′~110°12′E,为亚热带季风湿润山地气候,树林覆盖率达66.3%,县内硒资源出露面积近480 km2,土壤平均含硒量17.7 mg·kg-1,是国内连片面积最大、平均硒含量最高的富硒生物圈。全县7镇3乡的富硒康养旅游开发潜力均在Ⅲ级以上,其中有3个乡镇为Ⅰ级[1],属最佳开发区域。全县地处深山,总耕地面积4.69万公顷,粮食和油料种植面积7.0万公顷。

2  调查区域粮食安全现状

2.1  产量

2.1.1  粮食产量逐年有所下降

根据调查统计分析,调查区域粮食产量逐年有所下降(見表1),较全国、全省差距明显,暴露出山区受自然条件影响,农业生产能力较平原地区存在较大差距。

2.1.2  粮食产量呈现海拔越高产量越低的现象

以2018年度为例,低山、二高山、高山地区户均粮食产量分别为2 282.75 kg、1 024.0 kg、1 005.5 kg,人均粮食产量分别为443.3 kg、258 kg、257.8 kg,高山地区户均、人均产量分别只有低山地区的44.0%、58.2%。低山与二高山、高山地区人均粮食产量差距明显,随海拔依次递减,高山地区的户均粮食产量只有低山地区的一半左右,高海拔地区粮食生产能力严重不足。

2.1.3  粮食品类结构单一,高山地区尤为突出

从2017年和2018年调查(见表2)来看,粮食品类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玉米、薯类和稻谷,占了总产量的98%以上。高山地区粮食品类单一性更明显,仅玉米一个品类的比例就高达80%左右。

2.2  农户存粮

2.2.1  存粮品类单一

三次抽样调查时间均在每年5月中下旬,此时间段处于农作物青黄不接时期,有利于了解该季节农户的存粮情况及影响存粮的因素。以2018年为例分析,2018年5月的农户存粮占上年度产量的比例为28.5%,存粮户均445 kg、人均100.8 kg,存粮最多的是玉米,占60.0%,稻谷占36.8%。2018—2019年分海拔人均存粮情况比较见表3。在这个时间段上,高山主产玉米所以农户主要存玉米,低山主产稻谷所以农户也主要存稻谷。高山地区人均所存口粮较二高山和低山多,主要是因为高山所存玉米是作为牲畜饲料,调查的两个时间节点玉米存量占总存粮的比例分别为98.1%、93.2%,所存品类单一。作为主食的商品粮大米存储量少,三次调查时间点人均存量只有3.7 kg、3.4 kg、3.5 kg,绝大多数农户是按需购买。受调查农户普遍认为,近些年商品粮供应充足,价格较稳定,购买便捷,这使得农户存粮“有备无患”的意识大大减弱,同时该县多年来很少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即使发生局部灾害性天气造成粮食减产或绝收,政府也会及时予以救济。

表3  调查区域分海拔人均粮食存量   单位:kg

[年度 品类 低山 二高山 高山 2018 玉米 15.0 15.2 30.2 稻谷 33.4 4.0 0.4 薯类 0.3 0.7 0.2 豆类 0.4 0.2 0.2 其他 0.2 0.3 0.2 2019 玉米 6.5 7.6 18.3 稻谷 21.0 1.5 0.2 薯类 0.3 0.2 0.2 豆类 1.3 0.2 0.2 其他 0.2 0.2 0.2 ]

2.2.2  存粮方式传统

在存粮方式上,受调查农户都没有集体粮仓,家家户户各自为阵沿用传统方式存粮的占84%,16%的农户采用政府补贴储粮罐存粮。传统存粮方式损耗较大,霉烂变质和虫害鼠害是重要原因[2]。

2.3  粮食出售情况

2.3.1  以自给自足为主,流入市场少

从调查的样本来看,2017—2019年户均出售量分别为253.1 kg、150.9 kg、210.5 kg,占产量的比例分别为16.2%、10.5%、14.2%,销售量少,说明山区农民种植的粮食主要是用于家庭消费。农民普遍反映,耕地面积和产量决定了粮食产出也只能满足家庭需要。

2.3.2  售粮结构和渠道单一

几大粮食作物中,稻谷和玉米是出售量较多的两大品类。高山地区多出售稻谷,二高山和高山多出售玉米。调查发现,售粮对象是当地粮食欠缺农户和当地个体户的占92.8%,极少部分销售给外来收购人员,没有销售给粮食企业。从销售渠道看,粮食仍然在小范围内流转,并未大量流入市场,从生产和销售的比例来看,调查对象的粮食生产以自给自足为主,售出的粮食仍然用于当地农户。

2.4  耕地与劳动力情况

受调查农户的人均耕地2018年度是(1.02×667)m2,2019年是(0.86×667)m2,人均抛荒了(0.16×667)m2。勞动力方面,以2019年为例,劳动力占52.3%,其中49.2%的劳动力选择了外出务工,也就是说只有大约1/4的劳动力在家务农,劳动力外流严重,在家劳动力不足,导致耕地抛荒,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发展。

根据调查问卷,很多农户认为山区粮食产量低,种粮产前投入高,青壮年劳动力在家务农较在外务工收益严重不对等,有农户粗略核算,在家务农一年,若种地0.2 hm2,其收益只相当于1~2个月的务工工资。问卷回答见表4。

3  山区粮食安全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3.1  自然条件因素

建始县低产田面积为2.67万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56.8%。坡耕地多,机械作业不便,农业科技含量低,机械作业率低于30%,以手工种植为主,导致种植成本高,以2020年秋季稻谷价格为例,江汉平原新收获稻谷农民首次卖出价格为2.5~2.6元/kg,而建始县枫香树村农民卖出价格为3.6元/kg左右。同时,交通不便,粮食外销成本高也是重要因素。

3.2  人文因素

多年以来,农村经济组织和农民疏于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护,导致耕地质量下降,山区耕地更为突出。改革开放特别是本世纪初以来,外出务工收入比农业收入高,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守农村的大部分是老人、小孩、妇女及其他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导致农村劳动力不足,很多家庭不得不抛荒土地,近几年来全县抛荒耕地面积约0.36万公顷[3],呈逐渐加剧的趋势;随着精准扶贫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落地和人口逐渐向外迁移,特别偏僻地区的自然村、组在逐渐消失,也是导致土地抛荒的重要原因。土地集约利用率低,各自为阵分散耕种,还没有探索出一条有效的集约化生产道路。在科学论证前,产业匆忙上马,最终出现部分产业由于技术、地域、市场等原因而失败,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3.3  市场因素

市场主体难培植,建始县虽然是省定产粮大县,但能用于加工生产的粮油量少,培育粮食龙头企业难度大,农村专业合作社没有真正发挥“合作社”的作用,很多疑似“挂羊头卖狗肉”,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差。种植成本高、种粮利润低是农民普遍反映的现实,根据国家统计局近几年的《全国农产品收益资料汇编》公布的数据,玉米、水稻、小麦这三大粮食作物的667 m2均净利润已从2011年的250.76元降至2016年的-80.28元[4]。

4  解决乡村粮食安全问题的对策建议

4.1  提高山区粮食产量,确保区域粮食安全

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事关民生和社会稳定大局,2019年底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更是为我们的粮食安全敲响了警钟,所以各方都应主动作为。1)发挥山区的地理优势,与农业院校和农业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大力培育和推广适合在高海拔山区种植的农作物,达到 “让农民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要求。2)依托国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部署,充分结合山区实际,从区域战略层面出台政策,逐步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加大耕地整理的投入力度[5],对农户、专业合作社、粮食企业提供技术和物资支持,切实增加山区粮食产量和粮食储备量。3)加大对山区农业项目建设的支持力度,对储粮大户和储粮企业纳入社会储备管理范畴,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充分调动农民和企业种粮存粮的积极性。普惠式的补贴方式对种粮的激励作用不明显[6],应优化粮食补贴方式,加大监管力度,发挥政府补贴的经济效益,适时调整补贴方式和补贴对象[7],加大对连片规模化种植企业、农户、合作社的扶持力度。4)完善粮食储备体系,实行政府储备和社会储备(企业、单位、农户、家庭)相结合的储备模式,实现储粮于仓库、储粮于农户和储粮于市场的有机统一,宣传科学储粮,提高管理水平。5)加大对抛荒耕地和乱占基本农田搞建设的处罚力度,特别是对变相从事商业开发的要严厉打击,坚决守住耕地红线。

4.2  紧密结合山区实际优化升级农业产业

建始县作为山区县,传统种养模式已不适应新时代农业发展要求,农业产业必须要优化升级才能可持续发展,数量安全和质量安全需要两手同时抓[8]。1)优化顶层设计,坚持立足当前与谋划长远相结合的原则,做好产业发展的全局规划,增强产业项目的可持续性,建立“小基地、大规模”式农业产业圈。2)坚持多样化发展原则,发挥各地的比较优势,合理规划产业布局,不盲目跟风,找准特色主导产业,因地制宜,实行“一村一品、一组一园”,建成一批“小型产业园”。3)以家庭为单位的种养模式不利于农业产业化,政府应用活中央关于耕地“三权分置”精神,出台宽松的土地流转政策,鼓励土地流转,让土地流转到种植大户、农业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进行规模种植,拓展农业发展渠道。4)通过农商对接和电商平台打通内外循环渠道,采用“农超对接”、产商直销,打开产品销路;采用“直播带货”、电商平台等方式让产品“走出去”,借助“互联网+”“物联网+”发展乡村(基地)网点,形成“基地+农户+企业”的发展模式,实现各方共赢的目的。5)培植和引进一批粮食精深加工企业和饲料加工企业,让原粮能就地就近加工,缩短加工时间,提高产品附加值,拓展山区农产品产业链。

4.3  因地制宜发展康养旅游业及其衍生品生产,提高农业产业附加值

建始县处于富硒带上,有“富硒王国”的美誉;森林覆盖率高,被誉为“天然氧吧”;旅游资源丰富,八百里清江最美在建始,县内有野三峡和石门河2个AAAA级景区,小西湖避暑小镇发展逐渐成熟,青里坝田园综合体发展迅速,楂树坪林海是搬不走的氧吧,朝阳观大寨山是休闲好去处,建始直立人遗址可以感受人类始祖文化。1)借助少数民族文化和自然资源的优势,唱好“文化戏”,挖掘文化内涵,开发集文化、生态、富硒、康养于一体的旅游产品和衍生品。2)采用分步实施、逐项铺开的原则进行开发,确定优先开发区域,集中优势打造一批重点项目,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地推动富硒产业链延伸和康养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3)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观光农业,例如已建设成熟的关口葡萄产业园、马坡茶园,正迅速发展的石牌湖蓝莓采摘园、周唐牡丹花海,自然景观与文化融为一体的店子坪“愚公之路”,依托这些产业景观、田园风光、庭院风光、民族文化打造观光农业,提高产业附加值。

4.4  进一步搞活经营主体,充分发挥其作用

政府要转变职能,变过去的“政府主导”为“政府引导”,政府不能管得太多太细,而是从宏观上出台相应的政策予以规范即可,充分利用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来优化资源配置,遵循市场规律来培育经营主体。1)通过招商引进龙头企业,完善龙头企业的激励机制,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积极探索多种合作模式,提高龙头企业参与产业扶贫的动力,扩大其对贫困地区的辐射带动范围,鼓励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建立契约型、分红型、股权型等合作方式,引导低收入户积极参与产业发展,进入产业链,鼓励企业与农户签订产销合同,实行订单生产,定量定价收购,稳定农民收入[9]。2)规范农村经济合作组织,适当提高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准入门槛,清理整顿一批“空壳社”和没有实质运转的合作社,引导它们在设立、完善制度、利益分配、对接市场、民主管理等方面开展规范化建设,提高合作社规范化运营水平和盈利能力。3)开展“春风行动”“归雁行动”,鼓励有经济基础和专业技术的外出劳动力返乡创业,政府在土地流转、税收上出台宽松的政策予以支持。鼓励它们搞好“传帮带”,回乡创业人员帮扶农民增收,合作社幫扶社员盈利,龙头企业帮扶小微企业和合作社提高管理水平、推广先进技术。4)发挥农民的内生动力,人力资源部门要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培训,加大宣传力度,指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提高粮食科技含量,引导山区农业种植从低端向高端转变。帮助农民分析粮食市场行情,及时掌握市场价格波动规律,消减自然灾害的不利影响,培养出一批适应市场经济的新型农业劳动者。

4.5  打造区域农产品品牌,提升品牌影响力

县内成熟的农产品公共品牌众多,例如“官店马尔科洋芋”“马坡茶”“白沙茶”“关口葡萄”“白云六月雪梨”“景阳椪柑”“三里香米”等,应精选品牌实施打造,以“富硒”为招牌将现有品牌做大做强,将“富硒”招牌引入精深加工产品中,提高产品附加值。

参考文献:

[1] 万芸,肖拥军,唐嘉耀.基于AHP和FUZZY的富硒康养旅游开发潜力评价——以湖北省建始县为例[J].江苏农业科学,2019,47(17):40-45.

[2] 郭良彪.建始县农户存粮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南方农业,2019,13(7):36-39.

[3] 黄立强.建始县农田抛荒问题的调查与对策[J].乡村科技,2020(2):87-88.

[4] 章元,段文.困境与共进: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粮食安全与农户增收[J].求索,2020(6):148-151.

[5] 江礼远,吴名旺.山区粮食生产发展分析与思考[J].农民致富之友,2015(7):15-16.

[6] 赵献林,王爱玲.农村劳动力危机与国家粮食安全隐患[J].河南农业科学,2009(1):9-11.

[7] 陆文聪,祁慧博,李元龙.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粮食供求变化趋势[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41(1):5-18.

[8] 张志华,杨蒲晨,李霖.发展新技术,筑牢粮食安全屏障[J].现代食品,2019(23):46-47.

[9] 曾广伟.2012年河南省农户存售粮情况调查分析[J].种业导刊,2012(7):9-11.

(责任编辑:丁志祥)

猜你喜欢

粮食安全调查分析山区
山区低等级公路设计的几点思考
山区
广义水资源利用效率综合评价指数的
城镇化加速背景下河北省粮食储备形式转变分析
强化农田水利改革 确保粮食生产安全
大学生网络参政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解决山区环境问题的制度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