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空抛物监测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

2021-11-06深圳市研超科技有限公司王作文

中国安全防范技术与应用 2021年4期
关键词:坠物抛物高空

■ 文/深圳市研超科技有限公司 王作文

关键字:高空抛物 智能预警监测系统 云分析

1 引言

近年来,全国各地高空抛物和坠物事件频发,严重影响公共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由于面临调查取证难、受害者维权赔偿难等诸多问题,导致高空抛物和坠物现象防范及惩治难度较大,群众反响强烈。对此,为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着力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的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党的十九大关于“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要求,行业相关单位纷纷制定了高空抛物监测解决方案,可对高空抛落、坠落物体实施全景轨迹回溯、自动取证固证、一体化监测预警、挖掘数据价值,有效震慑高空抛物、坠物陋习,切实守护群众“头顶上的安全”。

2 当前高空抛物、坠物现象治理面临“三难”问题

一是安全风险防范难。近年来,高空抛坠物致人伤亡案例不断见诸报端。以“高空抛物”和“高空坠物”为关键词在中国裁判文书网检索,可分别查询到1600和2300余条结果。另外,经过对多个分局辖区高空抛物、坠物类110警情进行综合研判,可以发现,平均每3天就会接报一起群众相关报警,但接到警情的抛物行为实际上已经造成了生命财产损失的占总体高空抛物比例不足5%。虽然基层街道、社区和物业企业在防治高空坠物、抛物方面作出了不少努力,但防治手段大多还停留在提醒警示和劝导的层面,最终只能在事发后由当事人通过维权解决。高空抛物和高空坠物由此成为一柄悬在群众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二是事故调查取证难。高空抛物往往具有随机性、突发性、隐蔽性和高速性,难以指向“第一现场”抓现行,加之当前普遍缺乏针对性智能高坠抓拍技术,多数案件既找不到肇事者,也找不到目击者,一些未造成严重后果的事件,最后只能不了了之。对于造成较重后果的案件,受害者最终只能诉诸法律途径寻求救济,但根据法律规定,这种情形应由整栋建筑物使用者共同承担民事责任,很多居民会被视为“嫌疑人”,排查范围大,排查结果也不一定理想。一些由高空抛物引发的民事纠纷,受害人自身还要承担举证责任。例如,2010年济南发生的“菜板子案”,受害人亲属将全楼业主告上法庭,但法院认为原告未能举证确定菜板所有人,遂裁定驳回其起诉。

三是损害赔偿执行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相关规定,“经调查难以确定具体侵权人的,除能够证明自己不是侵权人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给予补偿”。但实际中,全面执行到位难度很大。每次类似“全楼居民一起赔”的判决,总会引来各种质疑,有群众认为是“连坐”,“一人得病,全楼吃药”,放走了真正的“凶手”,让无辜业主担责,违背了法律应有的正义和公平。例如,2000年发生的全国高空抛物第一案——重庆烟灰缸砸人案,法院判决22个住户赔付被害人17.8万元,一些住户抵触情绪很大。据媒体报道,案发逾20年被害人三次申请强制执行,却只得到9万余元赔偿金。

3 高空抛物智能预警监测系统防范治理高空坠物抛物顽疾的目的及技术关键

高空抛物和坠物类事件的防范处置压力大,群众反映强烈。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明确规定,公安机关对于高空抛物、坠物情形应当依法及时调查取证,查清责任人。对此,坚持以问题为导向谋实招、解难题,积极抢抓《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刑法》新规出台的有利契机,针对当前城镇人口高度集中、高层建筑日渐增多,高空抛物、坠物类110警情进行综合研判,全面支撑高空抛坠物案件调查取证难、定罪量刑难、受害者维权赔偿难等问题,将不容易发现、威胁程度不大的高空抛物行为反馈到终端管理人员进行上门规劝普法,让抛物者不敢抛、不想抛,进而解决高空抛物、坠物顽疾,切实守护群众“头顶上的安全”。

方案通过“前端镜头+AI人工智能算法”“互联网+视频网双链路传输”和“云平台+数据分析”等技术着力破解高空抛物后抛物轨迹和事件溯源等技术难题,并将前端采集的抛物数据统一汇总至后台云中心,形成系统功能模型。

1)“云计算”--精确固证溯源。系统前端以50毫秒/次的频率自动检测不同场景,自动抓拍下落物体取证,后台实时计算生成全景轨迹图和6-10秒的抛物视频,抓拍检测率达98%以上,可现场定位抛出位置,明晰下落情况,追踪下落轨迹,实现精准溯源。

2)“云推送”--推动多元共治。系统采用机器视觉识别技术,结合智能摄像头、存储等设备实现高空抛物溯源,预警信息及时推送,社区和物业管理部门上门入户开展工作,形成“公安-社区-物业”三方联动共治格局,共同遏制高空抛物陋习,变被动事后追溯为主动预警防范,有效震慑高空抛物行为,提高公众自我约束力。

3)“云分析”--实现风险管控。系统自动分析抛物事件发生的区域、地点、楼层、时段、频次及抛物类型,能够结合民警、社区、物管采集的抛物人相关信息,对接警务大数据,形成风险预警模型,针对性采取预防措施,最大限度降低抛物风险,从而构建起一整套城市级的安全防控体系。

图1 自动生成效果图片

开发ws相机对接服务,设计研发前端相机算法及主板方案、监控点管理、设备管理、事件管理、文件上传下载和日志管理等六项功能。ws相机对接服务可提供相机的长连接和指令发送接收,监控点管理提供场所、安装地点的配置功能,设备管理提供设备安装、配置、远程指令发送,事件管理提供事件查看、统计、推送等功能,文件上传下载提供设备远程升级功能。相机内部结构图及相机设计基础原理参见图2。

图2 相机内部结构图及相机设计基础原理

在仪表盘界面能够实现对抛物数据进行多元化分析,提取更多可再利用的有价值信息。例如:日、月、年环比、区域抛物数量、设备在离线状态、重点抛物集中时间段、抛物风险等级、报警提醒等等。通过手机小程序移动端的配合加快终端管理人员上门劝导制止进度,并在线反馈处理情况,实现对抛物事件处理的完整闭合。具体可参见图3和图4。

图3 仪表盘界面示意图

图4 事件过程记录示意图

客户端通过使用重要核心服务提供的服务接口来实现自身的业务逻辑:基础服务部分是支撑核心服务的基础组件,为核心服务提供缓存等功能;存储服务是支撑核心服务的缓存和持久化储存功能,用于记录产生的消息内容和过程。具体的系统组网方式可参见图5。

图5 系统组网方式

4 相关应用效果

以民众反响较大的重庆九龙坡公安分局辖区试点为例。2020年6月,系统首先在九龙坡区公安分局试点投用,目前已在杨家坪商圈步行街、民安华福公租房、小学、幼儿园周边及重要警卫执勤路线安装20余套系统,对覆盖的公共区域开展24小时巡查、预警、保护。主要经验成效体现在:一是系统运行。自系统运行以来共抓拍到高空抛物行为700余次,发出有效预警150余次,抓拍到具有安全隐患的重型物体20余次,社区民警和物业管理员联合上门规劝教导习惯性抛物者30人次,有效降低了高空抛物相关警情的发案率,大大提升了公安民警查清抛物事实的效率。二是社会反响。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等主流媒体聚焦报道,百余个网络大V采编转发,阅读量超10亿,央视综合频道(CCTV-1)《今日说法》栏目、《民之法典》节目和央视科教频道(CCTV-10)《创新进行时》、《城市上空的威胁》节目纪实采编,社会各界反响强烈,广大群众纷纷点赞。

图6 相机监测规则

5 结语

针对高空抛物监测特有场景资源能够挖掘更多价值,丰富技术形态。未来,可在现有的资源下,进一步考虑加入适用于监测楼面的技术手段来实现更多功能。例如监控楼面的烟雾火情报警提示、监控楼面的外墙攀爬入室盗窃报警提示等。

猜你喜欢

坠物抛物高空
高空坠物要当心
高空抛物罪的实践扩张与目的限缩
海底光电复合缆受坠物撞击损伤分析
高空坠物
高空走绳
法律中高空抛物坠物行为的责任承担
关于抛物-抛物Keller-Segel类模型的全局解和渐近性
高空缆车
不要高空抛物!
高空莫抛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