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珠三角桑基鱼塘文化形成和特征

2021-11-05徐静仪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05期
关键词:珠三角

徐静仪

【摘要】珠三角桑基鱼塘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范,它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形成循环经济、促进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不同程度地体现了生态文明的特征和内涵。它是非常宝贵的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生态文明价值,要充分挖掘利用,促进中国生态文明建设。

【关键词】珠三角;桑基鱼塘;文明价值

一、珠三角桑基鱼塘文化形成

在汉唐那个年代,居住在珠江三角的劳动人民就开始从事这样的劳动生产活动,比如,种植农作物或者养殖一些鱼类。到了宋朝时期,居住在中原地区的人民为了免受战乱之苦,他们开始南下迁移到珠三角,此时中原人民也把先进的农耕技术带到了珠三角,为了防止在夏季出现内涝的情况,他们开始修建一些堤围,同时也把河涌进行疏通,然后在挖塘的时候进行筑基。到了明朝初期的时候,基和塘的生产形式逐渐形成,但最早的是“挖塘养鱼”,基础面为“树果木”,基和塘之间没有明确的比例要求。到了明朝中期以后,由于社会在不断的发展同时相关的生产力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在这个时候珠三角的蚕桑产业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明末清初,经过长期的生产实践,当地人开始把桑树种植和养鱼进行配合生产,以桑树为基础的鱼塘开始在珠江三角兴起,发展的速度也是最快的。然而,由于当时生产出来的土丝质量并不好,比不上国内别的地方生产出来的蚕丝。因此,当地的蚕丝销路比较窄,同时在价格上面也处于劣势,蚕桑生产不是处在一个很重要的地位。到了清代的时候,广东顺德地区的一个秀才卢燮宸为了把桑基鱼塘的生产技术进行全面的推广,他到各地去详细的询问老农,去领悟和参透其中的做法,对“桑基鱼塘”生产的相关技术进行了一个全方面的总结,编写了他的著作《粤中蚕桑刍言》,这本著作是目前唯一流传下来的中国古代和“桑基鱼塘”有关的书籍。

二、珠三角桑基鱼塘的特征

(一)良性循环立体生态系统

珠三角桑基鱼塘是一个充分利用水陆相互作用,实施种植业、水产养殖业和加工业有机融合的新型生态农业体系。桑树的种植,蚕桑的养殖以及鱼类的养殖都是在生产过程中密切联系起来的。桑基鱼塘作为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包括其桑树、蚕和鱼类,以及经济作物,如池塘上的蔬菜、水果和花卉。在过去,有四科传统的青鱼、草鱼、鲢鱼和鳙鱼被养殖。现在,加州鲈鱼、黄鲶鱼、南美白虾等特殊名优品种也在扩大,加上家畜,基地池塘系统中有数百种候鸟和各种浮游生物。《高明县志》(1894年)有这样的记载:“深挖洼地,以周围的泥土作为基地,以中洼为塘,基六池四塘,种植桑树,池中养鱼,养桑叶,用蚕粪养鱼,既有效益又能获得十倍粮食”。

桑基鱼塘的内部生产环节实际上就是一个有机相互结合、高效稳定的循环体系,其中包括陆地桑树和蚕共同组成的桑基系统,以及由各种鱼类和水生生物共同组成的淡水鱼塘系统。通过相互利用、有机衔接,前一个生产环节所产生的废弃物被后一个生产环节充分利用,建立了动态、立体化种植和养殖的生产体系,形成了低成本、低投资、高效率的绿色循环生产,达到了减少污染的作用和目的,清洁生产和对自然环境进行了保护,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称为“世界上少有美景的良性循环典范”。

(二)农业生产与水利建设相得益彰

珠三角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具备着低洼区域与河口平原共同的特点。地下水位太高,洪水较为频繁。在对劳动者进行长期的改造后,建立了一套将低洼地开凿成池塘、把新挖出来的土壤全部堆放在池塘地基上的一套基础塘模型,既能够很好地充分利用地下水的表面,又能相对降低池塘地基的地下水位,使得在池塘的基础表面上栽培或者种植更多大规模农业作物已经变得成为一种可能。早期在低洼处开采出来的泥浆大部分均为沙土及黏性粘土,缺乏适当的肥力。珠三角特有的“大围+子围”堤坝的修建削弱了外来水所造成的洪流。堤防在建成后,形成了大小相同的支流,并且有着运输的功能。鱼塘的修复工程将会在干燥时间内积累大量的集中降水,而且在干燥的时候也会被广泛地用于排水和灌溉。

(三)丰富多彩的农耕文化

桑树的种植、蚕桑养殖、水产养鱼完全集约化,常年的辛勤劳动继承着珠江三角洲地区人民“勤劳”文化。桑基鱼塘孕育了中国珠江三角洲独特的务实艺术风格,衍生、继承和培育发展了丰富多彩的岭南文化,其中包括了饮食、民俗、建筑、宗教信念。桑基鱼塘在自然环境中的生物多样性给其丰富多彩的餐饮文化打下了丰硕的物质基础。人们把各类原材料加工制造出各种不同的精致食品。只有这些池塘养殖的鱼类才能被煮制出几十种优质的美味。清朝同治十二年(约1873年),中国近代少数民族工业的领军先驱陈启元创办了当时中国第一家近代继昌隆缫丝厂,促进了整个珠江三角洲甚至是全国少数民族缫业的繁荣与发展为当时我国的国有资本对外投资的开放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和途径,具有重大的社会历史价值和意义。

三、总结

本文分析了珠三角桑基鱼塘文化的形成和特征,珠三角地区桑基鱼塘系统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混合生态农业生产方式,具有经济、生态、社会文化等多重价值,需要我们去传承。

参考文献:

[1]杨升辉.桑基鱼塘 传承千年农耕文明[J].农村工作通讯,2020(20):3.

[2]刘森祥.桑基鱼塘生态养殖培训的做法与成效[J].新农村,2020(02):54-55.

[3]薛雨佳,王震,利思諾,李喻,吕宛蓉.顺德桑基鱼塘调查报告[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9(11):76-78.

责任编辑  李  源

猜你喜欢

珠三角
产业转型升级视角下高职体育场馆服务与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绿道体育:城市公共体育空间环境的重构
珠海群众对新建住宅推广街区制看法情况调研
珠三角高职人力资源管理毕业生就业方向浅析
广东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状况及问题分析
珠三角地区韩国企业对韩语专业毕业生能力要求探析
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比较研究
珠三角,2012
交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