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国时期北京女界红十字会的人道救助实践

2021-11-04郭进萍

北京档案 2021年10期
关键词:中国红十字会红十字会北平

郭进萍

在中国红十字运动史上,女性红十字组织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其中,北京女界红十字会(1928年改称北平女界红十字会)尤为引人瞩目。北京女界红十字会是活跃于民国年间的一支重要慈善团体,它秉承红十字会的博爱恤兵宗旨,致力于保护和扶助弱势群体,成绩突出,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该团体在当时有多种称呼,常见于媒体报道的就有中国女界红十字会、中国红十字会北京女界、北京女界中国红十字分会、中华女界红十字会、女红十字会等。那么这一团体成立于何时,由何人创办,又开展了哪些人道救助实践呢?

一、女界首倡,声誉远播

关于北京女界红十字会的成立时间,史料记载不尽相同,大体有1913年和1914年成立说。据《中国红十字会二十年大事纲目》记载:1913年7月,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承认红十字会北京女界分会,章仲和夫人为理事长。其他各职员均为旅京中外仕(士)绅眷属。[1]而《中国红十字会北平女界分会历年事实概况》则明确称该会成立于1914年:“本会轫立于民国三年二月,由熊朱其慧夫人、丁淑静女士、宋发祥夫人等与中国红十字总会协商接洽,呈准内务部批准立案。”[2]该会成立时间之所以出现这种偏差,大抵与其成立伊始未在政府立案有关。1914年2月,朱其慧执掌该会,担任理事长一职。正是在她的努力协商和多方奔走下,才促成该会于内务部呈准立案,北京女界红十字会从此成为正式合法的社团。因之,时人往往将该会的成立时间定为1914年,创始人视为朱其慧。

朱其慧(1887—1931),江苏宝山(今属上海市)人,字淑雅,民国国务总理熊希龄的夫人,社会活动家。朱其慧热衷社会慈善、教育及妇女事业,早年曾协助丈夫创办香山慈幼院及中华教育改进社,其后参与发起平民教育运动。她“实力服务社会事业,不独为国内所仰望且时尽力于世界事业”,蜚声海内外。时人赞她为“中国最杰出的女子”[3]。美国进步女作家斯诺夫人称“她所做的社会服务工作非常出色”。[4]

北京女界红十字会由女界首倡,其发起主要基于女性作为国民一分子的责任感。在创始人朱其慧看来,囿于中国数千年来的习惯,女子多遵古训,注重家事,对于国政及社会事业“鲜有与闻而尽力者”。在耳濡目染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欧洲各国妇女踊跃投身战地救护的义举后,她振奋不已,认识到“女子之功亦为甚伟”[5]。她认为慈爱之心为女子天性,所以救济贫民也应以女界为最切。为此,朱其慧首倡发起北京女界红十字会,呼吁女性群策群力,加以襄助,以尽女子天职。

1914年,北京女界红十字会成立后即从事京师贫民的救济工作,并为贫儿院筹募经费。其后该会积极投身救济妇孺、战地救护、社会服务等赈灾救助活动,赢得了廣泛的社会声誉。时论称赞该会“成绩昭彰”,“其将来之发达,诚未有艾也”[6]。

二、灾害赈助,救济妇孺

灾害赈助是北京女界红十字会的一项常规工作,其中尤以对妇孺的救济为核心。1917年,京兆、直隶地区连日降雨,酿成特大水灾。北京女界红十字会主动筹募棉衣赈款,施济灾民、老弱妇孺,共计捐助棉衣裤1050件、棉被10条。1919年,山东、直隶、山西、河南、陕西等省发生旱荒,该会于北京郎家胡同设立灾童临时教养院,收养灾童300余名。[7]

天灾之外,受战祸波及的妇孺更是嗷嗷待哺,亟待救济。1920年直皖战争爆发后,受害妇孺不计其数。北京女界红十字会当即在京津地区设立妇孺救济会及收容所,以资救济。该会在北京以朱其慧住宅为第一收容所,又分别于铁路俱乐部、香山慈幼院、女子师范学校、通俗图书馆设立收容所,共收容避难妇孺930人,救出被难妇孺28人。与此同时,该会在天津设妇孺救护会,组建救护队4队,分向各路战线附近开展救济工作,共赈济161村难民4414户,妇孺7648人。[8]面对如此庞大的被难妇孺群体,如何解决他们的口粮问题成为燃眉之急。为此,该会还函请粮食救济会“赶运米粮,办理平粜”[9]。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打响后,该会念及“被难及避难之妇孺尤为可怜”,当即成立临时妇孺救济会,并先后开办收容所6处。为保障救济工作的顺利开展,该会还制定妇孺救济会简章9条、收容所规则10条,以及调查股和救护队规则若干条。1926年,受东北战事波及,不少民众纷纷逃难至北京。该会在景山后雁翅楼内设立收容所,“为收容被难老弱妇孺之用”[10],共救济老少难民683人。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该会与香山慈幼院合作设立东北被难妇孺收容所,陆续收容东三省各校女生98名,平民妇女17名,免费供给她们食宿并助以御寒衣服。[11]

三、战地救护,疗伤瘗亡

灾害赈助之外,战地救护作为红十字会的天职自然也被纳入北京女界红十字会的日常工作。资料显示,该会成立后几乎无年不参与各项战争救护工作。直皖战争中,该会积极组织救护队出发战地,“以资救济兼办医治被伤兵民、掩埋尸骨等事”[12],在京津地区共医治难民伤兵及感染时疫的兵民490人。其后,在第一次直奉战争中,该会组建救护队3队,医治伤兵百余人、伤民33人。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发生后,该会设立救护队2队、临时医院3处,救护伤兵345名。[13]1933年长城抗战前夕,该会“以国难日亟”急需救护人才,特设临时训练救护班,并制定招生简章8条,“招收女生训练救护工作”,主要教以临时救护知识并实习编制绷带及各种敷料。每班40人,训练两星期后,送后方医院服务看护工作。[14]长城抗战打响后,该会立即组建战区救护队4队,每队60人,奔赴战地救护前方伤兵难民。第1队出发滦东,后转赴冷口,第2队在喜峰口,第3队赴古北口,第4队赴多伦从事战地救护工作。[15]兵民得其救护全活者千余人。亲赴战地救护之余,该会还力所能及地向第二十九军捐助救护物资,计有:绷带300卷,棉花球、棉花棍各60包,大、小沙块各60包,大、中棉花垫各30包,棉纱球14包。[16]此外,因念“前方抗日受伤兵士不幸,因伤致死者均属忠烈爱国健儿”,该会主动承担了殓葬抗日伤亡将士的任务。为此,特向香山慈幼院借拨公地四十余亩作为忠烈伤兵坟墓,并于该坟地立碑,“作为殉国者之永久纪念”[17]。据统计,该会前后殓葬各军伤亡将士共115名。[18]1937年七七事变的发生揭开了全民族抗战的序幕。该会随即投身抗日救亡的时代洪流,赴战地开展救护伤兵及难民事宜。

四、社会服务,扶贫济弱

北京女界红十字会于灾时、战时固有尽力救济之务,于平时也积极推进社会服务活动。该会“以北京贫民失业日繁,未忍坐视”,于1933年冬设立社会部,从事社会服务事业。其目的系采用科学方法,“协助北平贫民改善其家庭生活状况,而使其自食其力,特与以相当贷款,及其他便利方法,令其得谋生计”。主要工作包括贷款(诚实小贩缺乏资本者予以小额贷款)、资助(川资旅费及医药住食等)、介绍(职业、就医、就学)三项。1935年,该会编印《中国红十字会北平女界分会社会部年报》(以下简称《年报》),汇编了该部自1933年11月16日至1935年6月30日的工作报告,包括该部缘起、案件来源及统计表、救济类别及统计表、救济妇孺统计表、小本贷款统计表、个案实例及该部简章等部分,并配有被救济者的照片与之相得益彰。如“小本贷款工作类别统计表”开列救济城市贫民36种小本行业118户的借款金额共931元,后附有被救济的小摊贩照片3幅。“个案实例”部分,分别举了孀妇、伤兵和濒临失业店伙3个鲜活的例子,生动呈现了该部救济贫民的情况。据《年报》显示,该会社会部在19个月的时间中共办理个案813件,救济大小人口3354名。[19]北京女界分会社会部的出色表现也引起了红十字会总会的高度关注。《中国红十字会月刊》自1936年起对该会社会部的活动成绩作了连篇累牍的报道。据不完全统计,自1935年11月至1936年10月近一年的时间内,该会社会部共计救济4003人。这从一个侧面展示了北京女界红十字会在社会服务方面的成效。

设立社会部之余,北京女界红十字会还创办了诸多附属机关,致力于社会服务事业。1920年,该会设立香山医院,一方面为训练男女学生的看护及救护技能,以预备战时之用。另一方面则为香山慈幼院疗治儿童并推广于香山附近乡村,为村民诊治。1934年,该会开办家庭工艺社,筹拨资本招集附近贫民妇女入社学习缝纫、织绣等手艺,并授以识字教育的补习机会。同时鉴于贫苦妇女工作后子女看护事项不能兼顾的现实窘况,该会与熊希龄合力筹办了一个托儿所。贫苦职业妇女有子女者,则送托儿所为之看护,“贫民妇女得以生活者裨益非浅”[20]。1936年,该会还参与发起香山乡村服务委员会,致力于增进乡民生产、促进乡民健康、提高乡民知识和协助乡民组织。[21]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女界红十字会还秉承人道关怀从事域外救助活动。1918年,西伯利亚战事发生后,该会受徐世昌总统委托“办理制备防寒物品,济助协约各国军士”。据统计,该会接济西伯利亚物资共258箱,内有羊毛皮衣服与皮制长手套各一万件。[22]此外尚有纸烟、精制麦粉等物分送驻扎在西伯利亚境内的各国兵士,获得各界广泛好评。

民国时期,北京女界红十字会基于女性作为国民一分子的责任感,在灾时赈济救助、战时救伤瘗亡和平时社会服务等领域留下了一串串闪光的足迹。这些足迹既在中国红十字运动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成为民国北京社会救助事业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需要强调的是,北京女界红十字会的人道救助实践是在近代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下萌发与推进的,其已然突破传统功德果报思想的藩篱,折射出女性在性别平等、国民意识和社会参与等方面的觉醒和努力,成为近代女性走向解放和民间慈善事业发展的重要标志。

*本文为江苏省教育厅2020年度高校“青蓝工程”资助项目

参考文献:

[1]中国红十字会总办事处编.中國红十字会二十年大事纲目[M].1924:8.

[2]中国红十字会编.中国红十字会北平女界分会历年事实概况[M].编印时间不详:1.

[3][美]格蕾丝·汤普森·西登.中国灯笼一个美国记者眼中的民国名媛,邱丽媛译[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15:224.

[4][美]斯诺.中国新女性,康敬贻,姜桂英译[M].北京:中国新闻出版社,1985:87.

[5]中国女界红十字会开会记(续)[N].大公报,1918-12-24(3).

[6]棫材东蒙.红十字会考(二续)[J].圣教杂志,1919(3):104.

[7]中国红十字会编.中国红十字会北平女界分会历年事实概况[M].编印时间不详:3.

[8]中国红十字会编.中国红十字会北平女界分会历年事实概况[M].编印时间不详:4.

[9]女红十字会请办平粜[N].民意日报,1920-8-10(3).

[10]女红十字会救护队出发[N].晨报,1926-4-3(6).

[11]中国红十字会编.中国红十字会北平女界分会历年事实概况[M].编印时间不详:6.

[12]函请劝募救济北方捐款[N].申报,1920-9-8(10).

[13]中国红十字会编.中国红十字会北平女界分会历年事实概况[M].编印时间不详:5.

[14]女红十字会设救护训练班每班四十人训练两星期期满后送后方医院服务[N].京报,1933-1-23(7).

[15]红十字第一救护队今晨赴冷口工作冷口军民极为亲睦[N].华北日报,1933-4-11(6).

[16]窦孝鹏.长城鏖兵——长城抗战纪实[M].北京:团结出版社,1995:209.

[17]女红十字会负责殓葬伤亡兵士跑厂公地一方拨为坟墓[N].益世报,1933-3-21(6).

[18]中国红十字会北平女界分会编.中国红十字会北平女界分会民国二十二年救护事业报告书[M].1933:2.

[19]中国红十字会北平女界分会编.中国红十字会北平女界分会社会部年报[M].1935:1.

[20]中国红十字会编.中国红十字会北平女界分会历年事实概况[M].编印时间不详:11.

[21]北京香山慈幼院校友会编.忆香慈[M].1997:603.

[22]本萨号运送接济难民物品[N].申报,1919-3-1(10).

作者单位:1.苏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苏州大学红十字国际学院

猜你喜欢

中国红十字会红十字会北平
北平的秋
十路大军进北平
十路大军进北平
想北平
抗战时期沦陷区的红十字会
福建红十字会与福州塔亭医院抗战救护往事
新中国成立初期社团治理的范例——一九五○年中国红十字会的协商改组
香港红十字会公信力长盛不衰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