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遵循学生认知差异的策略研究

2021-11-04黎志杰

考试周刊 2021年77期
关键词:数学教育小学数学学生

黎志杰

摘 要:在新课改背景下,要提升数学教学实效性,使教学工作面向全班每个孩子,让其获取知识,具有逻辑思维。教师应认识到每一名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学习特点、思维能力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性。让学生用数学眼光分析问题,提高其实践能力,教师需要掌握授课艺术,遵循学生的认知差异,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只有优化教学过程,关注孩子们感受,才能使其形成核心素养。文章结合教学实践经验,浅议在小学数学教育中遵循学生认认知差异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育;学生;认知差异

一、 引言

新课标中强调“需使学生认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他们感受学科价值,建立学习信心”。开辟教学新路径,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生成,使学生具有探究思维与自学能力,需要教师的循循善诱。一方面,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开展趣味引导,降低知识理解难度;另一方面,教师还需深入了解学情,遵循不同学生认知差异,进行分层教学,这样才能避免无效教学、两极分化问题,使小学生均能在数学学习中,学到有用的知识。

二、 浅析认知差异的内涵

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以生为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进行教学经验的总结,使教育工作面向所有学生,遵循他们的认知差异,优化教学策略,提升施教效率。“认知”可理解为人们在知识获取、消化与积累时,最基本的心理活动,它包括感受、认识、记忆、想象与表达,会影响人的外在行为,其将外界信息综合输入后,经由大脑加工处理,内化为心理活动,继而影响人们的行动。

认知差异便是由于人们面对同一信息或物体,其形成的感受、反应与联想到的信息存在较大的不同,在对客观事物的主观理解中,形成了个体认识差异性。譬如人们通过外在感官与实际行动形成的认识与经验,在刺激物停止作用后,并非立马消失,其印象依然保留在人的头脑中,并与其他相关信息形成关联,进而影响人们的判断、选择、想法与行为。

三、 基于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意义

(一)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在新课标指导下,为打造生动课堂,使学生感受数学的严谨性,让他们拥有计算能力、空间观念、推理意识与统计思维等,教师需认识到不同学生之间的认知发展是存在较大差异性的。

在以往小学数学课堂中,部分教师习惯展开定式讲授,以千人一面的方式进行施教,为了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教师还会布置大量的习题作业,以期让他们具有解题思维,能够考取好成绩。忽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进行单向知识灌输,会使小学生对数学学习形成枯燥印象。数学学科原本就具有抽象性特点,长此以往会使一部分学生滋生畏难情绪,产生“我不行”“数学太难,学不会”的心理。另外,师生之间缺乏有效互动,教师依照自我经验进行教学设计,不仅无法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还会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厌恶心理。

结合学生的认知差异,精心展开教学设计,密切知识联系,促进整体教学,将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使其积累有益知识。教师在趣味课堂、分层引导中,让学生加深数学理解,具有学习成就感,从而使不同学生都能在数学课堂中提升自我认识,具有应用能力与创新思维,助力其逻辑思维、符号感、数学建模与知识迁移能力和谐发展。教师应通过构建高效课堂,尊重学生的学习感受,关注他们的学习进度,助力其核心素养生成。

(二)有助于学生学会学习

小学生存在认知差异,与其思维方式、性格特点、观察能力、学习动机以及家庭因素等均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可以说,除去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对儿童认知能力发展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了解不同学段孩子的身心成长规律,与其展开深入对话,继而进行教学调整,展开层次化教学,将使小学生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让他们拥有创造力,明白事物之间的联系,使其学会学习。

教师应实施激励教育,发掘不同孩子身上的长处,关注班级中的每位学生,助力他们自学能力不断发展,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他们的思维变得更加活跃、开阔、灵敏。譬如使学生结合数学课堂中所获得的知识,基于对事实的分析,进行关键信息的提炼。随后,将其转化为数学问题,用数学眼光分析问题,更快速地解决问题。从而得出合理的结论、推断,能够应对生活中与其他学科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数学问题。

(三)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教师灵活运用创新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遵循小学生的认知发展差异,使其拥有学科思维,有助于學生数学核心素养发展。毕竟,数学是自然科学与技术科学的基础,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具有奠基作用,其关系到学生思维能力、创新意识、理性认知等的形成。使小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关系,让他们初步拥有几何思维,使其感受学科发展与社会生产之间的关联性,将使学生在进阶式学习中,形成数感、符号感、方位辨识能力、数形结合思想、实践意识、合理推理能力等。

对于不同的孩子来说,他们的数感、抽象思维、归纳意识有着先天差异性。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兼顾共性与个性,使教育工作更具科学性、有效性与全面性。教师在合理应用信息化教学设备、多样化教学模式中,使学生通过实践、分析、思考、观察、类比等展开数学学习,使其具有估算、对比、求证意识,进而让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都能运用和积累的数学知识,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形成数学表达能力,能够合乎逻辑、准确清晰地进行表述或提出疑问。

(四)促进师生间的教学互动

应试教育模式下易出现高分低能、两极分化问题,其实应试教育是一种侧重于精英的选拔与培养的教育方式。在数学教育实施中,关注小学生感受与生生差异,彰显他们的主体性,使其学习水平、思维能力、认知意识不断向更高层次迈进,将使学生在学习中形成满足感,实现教学相长。从而让教师更加了解学生,深度掌握学情,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发现教育短板;使学生对数学学科产生兴趣,让他们拥有进取精神,端正学习态度,具有提升自我、超越自我的意识。

猜你喜欢

数学教育小学数学学生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数学文化融入高校现代数学教育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