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四则混合运算“以毒攻毒”式错题学习法

2021-11-04丁利娟

科学咨询 2021年34期
关键词:结合律错例交换律

丁利娟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齐贤中心小学 浙江绍兴 312030)

心理学家盖耶认为:“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成效的学习时刻。”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也说过:“学习的过程,是一种渐进的尝试错误的过程。”可以说,没有错误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学习。而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会产生很多始料未及的错误。我们老师往往更多看到的是错误的消极方面,在课堂中不同程度地回避着错误,但是我们更应该用资源的眼光看待错误,要宽容、理性的对待学生的错误。不要轻易否定,要肯定学生的积极参与,用鼓励的语言去评判,让学生在纠错、改错,“以毒攻毒”的方式中领悟方法,感悟道理,从而发展思维,实现创新[1]。

四则运算、运算定律和简便计算是四年级下册甚至整册教学内容的重难点,虽然我已经有意识地放慢了教学的脚步,但是一些典型的错误仍然出现,以下就是这两单元最常出现的错例:

一、有关四则运算的错例

(一)典型错例

教学简述:学生对于运算法则都很清楚,先乘除后加减,但是实际在做的时候,往往会疏忽,只凭一时直觉,就落笔了。这一类型的题目对于学生来说不难,只是不仔细而已,教师应该多提醒。

题目:直接写出得数:15+5÷5=

学生错解:15+5÷5=4

(二)错因分析

孩子在计算中出现差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大致由认知和心理两方面构成。

那么对于这道典型错例,我罗列了所有错误学生的名单,其中有优等生也有学困生,并对他们一一进行了访谈。最终得出认知方面的错因的学生只有极个别,他们对于运算法则(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里的)还不掌握,也可能是受负迁移的影响。

大部分错误学生是心理方面的原因,他们不是不会做而是受自己的兴趣、态度以及习惯等因素的影响。

1.学生对计算题的兴趣不高

很多学生都觉得计算题相比起填空题或者应用题,要简单得多,而且不大需要动脑筋,只要课上听懂了老师所讲的计算法则,计算题就会算了。因此大部分学生都不把计算题放在眼里,普遍持有轻视的态度。那么计算题的准确率可想而知了。

2.学生做计算题时态度不端正

小学生进取心一般都好强,做计算题的时候好表现,只求速度,不求质量,随便看一下题目就想当然的在做了。此外,小学生的感知还伴有浓厚的情感色彩,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往往忽略对全面整体的认识,所以当他们先看到加号时就先做加法了。

3.不良的数学计算习惯

好几位学生甚至是优等生,他们都认为口算题简单,所以一落笔做好了的题目就不再去检查验算了,总觉得一旦做好,就“大功告成”。

(三)错例研究对教学设计的改进

针对学生计算中所存在的问题,我在平日的教学实践中也想了很多策略,以下是我的一些做法:

1.针对计算中的一些实质性错误,教师需要及时指出,而且需要对错误进行分析和解释,使学生清楚错在哪里,并设计针对性的练习直到学生正确掌握。对一些运算性质、定律和法则,一定要让学生理解掌握。

2.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每节课的开始,我都安排3分钟的口算练习,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率,而且还能大大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

3.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计算习惯。良好的习惯先从规范学生的书写开始,要求他们书写工整,格式规范;然后要求学生必须要认真审题。要审清数字和符号,并观察它们之间有什么特点;还要审清运算顺序,明确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最后要帮助学生养成检查验算的好习惯。我每次都跟学生讲,做完计算题其实只完成了50%,另外的50%需要认真的检查,如果不检查的话,你相当于只完成了一半。我要求学生在检查与验算时:抄题写数立即查,计算时反复查,递等式时上下查。检查验算一方面对于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很重要,另一方面还能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一丝不苟的数学品质。

4.运用评价机制,进一步激发学生计算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所以在平时的计算教学中,我想方设法地去提高学生计算的积极性,开展“谁最仔细”“谁最粗心”“谁进步大”的评选。我还打算设计一个晋级活动,让孩子们在一次次计算晋级中感受计算成功的喜悦,促进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

当然,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应该持之以恒。作为老师,我们要合理灵活地分析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别差异,及时纠正错误,有效防止错误,进行有目的的,有步骤的,有方法的长期训练,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有关乘法运算定律的错例

(一)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1.典型错例

教学简述:学生已经学习了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但是他们在计算过程中不注重运算顺序和计算定律的运用,有些同学甚至不会使用简便方法,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写。

2.错因分析

出现第①种错误的同学,其实会用简便方法,只是他们在计算过程中不注重运算顺序和计算定律的运用。很明显,这一道题目需要用到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使计算变得简便。我想这跟老师的思想一定有关系,如果老师心里也是这么想的,只要能算出正确的答案,其他的过程出现一点小错误是没有关系的,那么学生就会把这种错误看成理所当然,他们也不认为这是错误的。

出现第②种错误的同学,属于不会使用简便方法,他们用了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后的计算难度跟不用时是一样的。简便方法的运用使计算更加简便的同时,计算难度也降低了,自然正确律也会提高,如果没有运用简便方法,那么就像这位学生一样在计算的过程中就容易出现了错误。

第③种错误是属于用错简便方法。一看到这种错误我就想到了乘法分配律,只是觉得奇怪我们没有学过乘法分配律,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错误呢。我猜测有三种可能:第一种是他们可能接触到过乘法分配律,或者熟悉乘法分配律的模式。第二种他们可能这是一种定势错误,这样的题目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就用加号连接两道常用的计算题,这道大题是两道计算题的结合,所以认为要用加法连接,根本就没想到要用乘法。第三种可能当然是会做但不小心做错的。

3.错例研究对教学设计的改进

出现以上错误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对各种运算定律掌握不牢,对其理解模糊不清,造成了混淆现象。在学习时,一定要让学生掌握每一种运算定律的特征;在运用定律时,强调要做到认真、仔细地观察算式的特点,灵活选择简便方法,并正确地进行计算。对学生常犯的错误,教师应做到心中有数,板书出这些典型的错误,让学生观察、讨论,让学生找出错误并改正错误,将这些错误消灭在萌芽状态之时,防止错误再次发生,从而提高简便计算的正确率。

首先让学生明白像交换律、结合律等运算定律是为计算规则而定的,就像我们生活中的法律一样,采用不规则的方法同样能达到目的,但如果所有的事情所有的人都不按规则办事的话就会乱套。第二点让大家明白简便方法运用的好处。第三点是针对第②、③ 种错误题目进行讲解。我们可以将题目倒推上去,假如20×5+8×125通过定律的运用能够返回到20×125×8×5,那么证明这种方法是对的,可那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用的是我们的方法,也就是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方法。而乘法结合律只是交换几个数的计算顺序而已,并不能改变符号。所以运用乘法结合律使计算简便的时候不用使用加号。

最后要有一定数量的练习题,来保证运算定律的熟练运用。如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25×32×125;125×16

(二)乘法分配律

1.典型错例

教学简述:学生学习了乘法分配律后,进行相关的专项练习。练习课中也进行了练习,原以为学生已经掌握,其实,有的学生只是一种模仿,并没有形成自己的数学模型。

题目:简便计算:125×(8+80)

2.错因分析

教师方面:

(1)归纳过程过简过快,后进学生还没有理解含义或没有形成数学模型;

(2)有的老师想出了“放羊”的点子,但是还只是停留在规律的外形中,学生只 是记住了一个外壳,不明白真正的含义。

学生方面:

(1)不理解算式的含义;

(2)没有形成乘法分配律的数学模型。

3.错例研究对教学设计的改进

首先,数学模型是要学生在应用中自己建立的,而不是老师强加的。

从理解算式含义的角度,我尝试了多种方式:

(1)利用乘法的意义:就是几个几加上几个几等于几个几。这种方式的教学对于125×8+125×80=125×(8+80)效果最好,但125×(8+80)=125×8+125×80就不是很乐观。

(2)利用找公共因数:后测效果正逆准确率中等。

(3)利用计算两个长方形总面积,从而通过数形结合建立模型。对于125×(8+80)=125×8+125×80效果较好。

最后还可以画图举例,教师出示算式,学生自己选择或画出面积图。师:你能画出面积图解释4×(25+12)的意思吗?4是两个长方形的公共宽,25和12都是长。你觉得4×25+12能求出准确的结果吗?为什么?

猜你喜欢

结合律错例交换律
关于“角”的错例分析
“多”与“少”错例分析
20以内退位减法四错例
“有余数的除法”错例分析
“数数”求源,叩问本质
究本溯源,提高计算能力
对“运算律”单元教学的思考与建构
“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教学纪实与反思
探究求和问题
运算律,无论在哪里都适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