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研究
——能力导向的视角

2021-11-04

科学咨询 2021年34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评价能力

刘 云

(贵州财经大学 贵州贵阳 550025)

创新是当今时代的注脚,让时下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定位必定愈加苛刻。2021年,累加在一起的2020届、2021届应届毕业生高达1709万,叠加164.43万海归人才同场竞争让总量失业的威胁凸显。而国家产业结构升级导致因劳动力与市场需求不符的“结构性矛盾”[1]又将成为就业的主要矛盾。同时,由于偶然性因素如严重公共卫生事件突发导致的“摩擦性失业”冲击也不能小视。归根结底,“就业能力”无疑是当代大学生投身职场竞争最为重要的核心动力。就业力终究还是要落到个体能力能否与用人单位的岗位设置在相互间达成“认同”的诉求。当代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对就业能力的教育效度追问,同样是作为大思政教育系统观照下的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所肩负的为国举才的教育使命与担当。

一、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就业能力指导力调查

由于各级各类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不同,办学环境各异,研究成果不可能放之四海而皆准。因此,本研究立于贵州校本研究视角,对能力导向视角下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的模式建构对促进学生正确发展的正相关性展开实证研究。

(一)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调研

调研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含师生卷及用人单位调查问卷)采用李克特五分量表,围绕“专业能力”“人格修养”“职业应变力”“职业发展力”等四个向度设计问题,并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合各方数据综合分析显示(图1):“专业能力”维度中的“知识迁移能力”得分最低;“职业发展力”维度中“分析判断力”“规划技能”得分最低;“职场应变能力”维度中“创造力”“动手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得分最低;相对认同度最高的“人格修养”能力维度中“抗压力”得分最低。呈现这样的结果大体是两个方面的原因。

图1 样本高校本科学生就业能力调查

1.这一代青年人主体性意识较强但过于自我而导致认知能力出现偏差

主体性作为一种内在属性,表现为主体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结合访谈数据分析显示一是被动心态的羁绊。和谐社会环境的包容性赋予他们思维的活跃,但依赖惯性导致了主体思考与行动能力缺乏。二是知行失调。参与激情大但抗压力不足,就极易导致生出挫败感。

创新意识代表着一定社会主体奋斗的明确目标和价值指向性,能力的不足一是乏善正确的教育引导。应试教育行为僵化的影响让这些年轻人在新事物面前呈现的畏缩心态与创新力应有的激情张力相背离。二是缺乏开放的育人氛围。封闭教育环境的影响让这代学子虽普遍具有成长的乐观与自信,但自主探究与独立思考能力却相对不足。

(二)“就业指导课程”能力导向调研

调研主要依托于访谈数据信息。数据显示(表1):“教师队伍”与“教学方式”是高频关注词。对“教师教学能力”与“教学成效”“教学方式”“教学资源开发能力”有直接的正相关性被师生受访者高度一致认同,并普遍诟病单向度为主的灌输式教学行为。中频关注点为“能力培养”与“自主能动性”。师生普遍认同教师“教学能力”不足是“能力培养”弱化的根源。而对于育人导向极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却是低频关注点。具体访谈中师生把就业指导课程等同于面试技巧、简历制作的实用技能等都是教学目标被普遍简单异化的表象。出现这样的偏颇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表1 课程影响本科生能力成长的访谈调查(N=20)

一是课程思想教育内容弱化。真正赋予学生实现终身成长力的思政价值观培养被实用技能遮蔽就会出现教育导向的偏差。二是课程体系建构不合理。对“知识迁移能力”“判断力”“创造力”“动手能力”“知识应用能力”等核心就业能力培养有失,是教育偏差导致的学不能致用所致。三是对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与整合力不够。深厚的理论知识与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是就业指导教师的任职内需,一旦储备力不够教学成效只能流于肤浅。

二、能力导向视界下就业指导课程的优化思考

高校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的合理设计与开发,是一项包含课程结构设计、教师能力建设、教学管理水平等各教学组件的系统工程。

(一)用“大课程”教学观构建扁平化教学运作机制

“大课程”观体现的是组织的开放性,开放在于打开视野的桎梏去释放思想的认知边界。高校就业指导课程要实现对学生综合就业能力健康成长的帮助,需要以大课程观协调组织好学术、校园及社会共同参与到教育过程中,以整合的课程观来构建起“大课程”的教学体系模式(图2)。

图2 就业指导课程扁平化模块建设优化设想

(二)强化课程专业化建设

1.强化就业指导课程的理论研究水平

没有专业理论支撑的教育更像是一种经验行为的传递。一是抓思想。要切实的认知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师同样是教学工作中的专家与学者。二是抓对象。抓好教师队伍从经验型向专家型的转变。三是抓关键。要有针对性强化就业指导课程专业理论体系的建构。四是抓资源。要善于将校内外一切可用的软硬件教学资源应用到教学理论研究中。

若大规模突发事件发生,将导致市场需求震荡剧烈,市场价格也随之波动,假设市场价格与供求的变化而变化,且满足dp=[a(μH-Q)+p0]dx [26],此时分布函数F(x)与密度函数f(x)转变为H(x)和h(x),需求的期望为μH=E(x)=xh(x)dx.期望销量SH(q)=q(1+α)-H(x)dx;零售商的期望订货量NH(q)=SH(q)+H(x)dx;零售商期望余货量为IH(q)=H(x)dx;供应商期望积压数量供应链期望缺货量LH(q)=μH-SH(q).

2.打造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管理的专业化组织建设

有社会影响的专业团体与专业协会是组织专业化成型的主要特征之一。我国高校就业指导教学团队目前被群体广泛认同的相关专业组织依然未现。如此,至少在大学的校本管理中以规范的管理制度来积极推动专业组织的打造,这在相当程度上可行亦可期,值得为之付出滴水之力的研究努力。

3.设立就业指导教学岗位的职业标准

岗位职业标准是对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技能和能力的基本要求,不仅是岗位从业人员对工作内容、任务、范围及责任等能力的基本衡量,更是体现行业社会存在感的一个基本向度。世界一流高校对于就业指导教学工作在用人选材、教学管理等专业化建设方面的先进经验值得我们认真学习与借鉴。

(三)优化课程资源设计

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师首先是理论的使用者、消费者和阐释者,同样也会对理论的发展做出杰出的贡献。这支队伍的工作能力体现的不仅是教学水平的高低,更代表一所高校就业指导力的发展态势。

1.优化师资队伍建设

一是倡议把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师资队伍培养纳入高等教育的学历培养体系。今天的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内容已然涵盖了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教育、服务、发展的职能,学历教育的缺失导致的是专业能力不足。二是强化教师队伍培训工作。学历教育的暂时缺失体现了有针对性开展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加强教师在入职前后中短期相结合的专业化教学培训是当下提升教学能力的重要路径。三是完善激励机制对内生积极性建设的重要性。激励是能持续激发人内因的心理过程去促进人们为达到目标而采取行动的一种手段[2]。善用激励机制的正相关性去激发教师自主能动性,从人性关怀的视角去触动主体发展与学校发展相得益彰,才能真正吸引和留住优秀的教学人才。

2.拓展教学资源边界

一是深挖课程资源。深度“整合”是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拓展教学资源边界的现实路径。要以融思政教育内容为引领,致力于以开放的“大课程”观推动就业指导课程向其他课程的兼容。二是优化人力资源。要尽可能把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可用之力进行适配的合理优化,充分体现以实践教学为标注的就业指导课程应有的生动与立体特色。三是整合实践资源。根据学生的专业、兴趣及教学内容,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大学生参与到与就业相关的实践活动中,全面提升学生智力与行动力的综合能力培养。四是开发网络资源。凭借网络平台广阔的信息场域,以及其生动界面对于相对单调的课堂教学的弥补[3],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升学习的自觉能动性,网络教学平台的深度开发对教学工作的成效至关重要。

(四)建立科学评价体系

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是以实践为特色的复杂教学劳动,不是一种可以用简单的工作量或坐班指导时长就能加以衡量的劳动,需要对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工作有一个科学的评价体系。

1.评价制度的设定

评价制度要充分的关注就业指导教学工作是一种多元复合教学行为,理应处于一种“有组织的无序”状态之中,不能过于追求精准量化的目标考核,否则既会违背大学组织产出评价的模糊性与难测量性原则,也会导致将人异化成为制度“工具人”而失去教育的灵动与本真。

2.评价对象的选择

对课程的总体评价既要体现公平公正的评价原则,也要体现复杂教学工作在多元视域下民主平等的评价考量,合理设计学生、同行、部门,乃至用人单位的评价标准,务必体现评价过程的不偏不倚,为教学预期起到正向的奖罚引领作用。

3.评价方式的应用

要充分考虑到教学工作育人周期性与教育成效滞后性特征,评价过程要注重组织评价与个人评价相结合、集中评价与平时评价相结合、定量设置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客观评价与主观意见相结合原则。要充分体现课程体系的客观评价不是目的而是发展的需要,终归是要以促进育人成效及提升队伍建设为目的。

总之,对就业指导课程育人成效的追问,落脚点都是对人才综合能力培养的观照。“人才”是伟大复兴事业的依托与保障,因此,从学术研究的视角促进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是课题致力于对“就业指导课程何以有效促进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研究目的。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评价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作用探究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