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藏药寒水石药理药效和临床使用

2021-11-03桑瓦初泽丹夺吉

医学概论 2021年14期

桑瓦初 泽丹夺吉

摘要:随着中医药理论的不断完善,世界上多数地区都开始将中药纳入自身的医疗体系,以弥补西药体系当中的不足。而藏药寒水石就因为其独特的药理作用,受到众多医师的认可。但与此同时,寒水石的的药理较为复杂,实际药用也难以掌握。所以为了保证寒水石能够充分发挥自身药效,本文总结了寒水石的生理特性,并对其药力药效进行了总结,希望能够扩大寒水石在现代医学当中的临床覆盖率,并能够将不良反应控制在最低水平。

关键词:寒水石;临床使用;药效药理

在现阶段,寒水石的药效、药理还十分难掌握,若想要将其入药,则还需要较多的实验数据作为支撑。不过,本文总结了现阶段的寒水石药用方案,以供参考。

一、什么是寒水石

寒水石为藏药的一种基础材料,其实质为硫酸盐类矿物芒硝晶体,由于其用医药价值较强,所以被广泛应用在现代中医当中。《本草纲目》当中所记载的寒水石由于年代较远,所以很难进行断定。不过经过充分的验证后,将其推测为天然芒硝晶体。不过在现代医学当中,随着性状以及功能优化,寒水石被明确分为方解石与红石膏两种,其矿物形态比较接近于解石与石膏,并广泛分布在我国的西北西南地区。

二、藏药的寒水石药理药效及临床使用

(一)解热

寒水石对甲、乙三联菌苗导致的发热有较强的缓解效果,这与寒水石本身性质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因为寒水石质地较为松软,所以其粉状物也能够更快的被人体所吸收,尤其在降火、消肿、清热等方面,其作用效果都远远好于同类物质。而在临床使用上,现在医学会将寒水石、凝水石、石膏、滑石等物质进行联合研磨,并辅以甘草配白汤调服,以缓解五脏六腑的热气淤积。

(二)缓解巴豆毒性

巴豆本身含有毒性蛋白,可对人体的红细胞进行破坏,使人体出现较为剧烈的腹泻,严重情况下会使患者出现便血呕血症状。在西方医疗理论当中,其毒素治疗需要进行氧气吸入,以保证患者体内的正常血氧浓度。但对于大多数家庭条件来讲,并不具备氧气吸入环境,这也使得巴豆中毒的恶劣影响不断扩大。但在中药理论当中,寒水石中的有效物质可以大大缓解巴豆毒性蛋白对人体红细胞的破坏,从而为患者的吸氧、催吐、输液争取时间。在临床应用上,也会直接与黄柏、黄连等中药进行水煎处理,以降低巴豆毒性蛋白所造成的胃黏膜破坏。

(三)缓解水肿

在水肿的缓解上,寒水石的效果十分突出,尤其是下肢体水肿,其效果更加明显。下肢水肿通常是由于淋巴液回流出现障碍,从而积聚在患者的下肢皮下组织,进而形成水肿,会影响到患者的行动功能以及泌尿系统[1]。针对于此种情况,《永类钤方》中记载,可将葵子、滑石、寒水石联合研磨,用水煎服进行缓解。而现代中医也进行实验对此药方进行验证,所得结果良好并符合预期。而从另一方面讲,比起西医治疗,含水时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水盐摄入所带来的电解质紊乱,并能够避免严重下肢水肿所引发的手术风险。而在感染控制上,寒水石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炎症抵抗能力,所以具有一定的先天优势。

(四)缓解小儿丹毒

小儿丹毒常见于一周岁左右婴儿,其大部分都由胎毒或者民热毒所致,并会严重影响婴儿的生命安全。在发作期间,小儿皮肤会出现明显变色并伴随发热、叫喊等症状。随着病程发展,小儿皮肤的红色面积会不断扩大,会直接影响婴儿的各项生命体征数据。针对于此情况,《本草汇言》指出,可用寒水石配水调、猪胆汁来缓解丹毒的发展, 并为患者争取足够的医治时间。而当其外敷时,也可以有效延缓单独的发展速度,并降低患者出现感染的可能。

(五)抗炎

寒水石的抗炎作用十分优秀,并能够配合其他藏方药来加强其消炎效果。现代中医曾利用寒水石配合相关中药材缓解巴豆油所导致的小鼠左耳感染,从治疗过程来看,寒水石抗炎效果非常优秀,并符合原本治疗预期。 当其用于人体抗炎时,曾发现其作用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粘膜增生,并能够降低其角化可能。

(六)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

在现代医学理论体系中,单身时的最主要效果就是缓解患者的慢性萎缩性胃炎,并降低患者异型增生的可能,进一步降低胃癌的发生率。仁青东主 、华青措等人在《藏药复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配伍规律研究》中指出,寒水石配合藏木香、白石寇、石榴籽等药物时,可以有效缓解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展速度。实验也指出,寒水石可以有效缓解患者暴饮暴食、辛辣进食所带来的胃黏膜破坏,并能够配合其他基础中药材进行胃黏膜修复[2]。

三、藏药的寒水石临床应用难点

(一)其本身含有药毒性

寒水石的主要成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胃肠道功能,并使其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如腹泻、恶心等症状。这种不良反应还会于含寒水石的主治症状出现一定重合,并使医师产生错误判断,从而影响给药周期与给药量。而当药量增加时,患者的不良反应也会增加,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二)用药量难以把握

寒水石常态为岩石晶体,其主要成分为硫酸盐类矿物芒硝晶体,但在平常的诊疗当中,大部分医师并不能准确判断含水时的有效成分含量,也很难对药物的剂量使用进行精确掌握。而不同于其他药,不同患者对含水时的耐受程度也有较大不同,其差异范围在3~5克之间。但实验研究上表明,当服用克数超过15克时,患者的肠胃功能会受到严重损伤,引发对应并发症。因此,当患者需要长期服用此藥时,服用风险会进一步增加。

(三)药材获取十分困难

寒水石的分布地区有较大的局限性,基本上只存在于我国的西南西北地区,而中部、东部地区相对较少,且质量也难以保证。而在运输过程中,由于寒水石性质较软,所以也很难保证其完整性和清洁度。而在炮制方式上,大部分地区的寒水石炮制并未采用专业的机械加工,所以也很难对其温度、状态、受热次数和受热面积进行控制,最终致使其成品难以达到药用条件。

参考文献:

[1]勒考. 藏药寒水石的炮制方法研究[J]. 名医,2018(04):147.

[2]恰斗多杰. 藏药寒水石的传统炮制方法探讨[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69):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