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CiteSpace的我国高校教学模式研究热点与前沿分析

2021-11-03刘奕蔓付强强

大学教育 2021年11期

刘奕蔓  付强强

[摘 要]文章运用CiteSpace 软件,从作者、研究机构和关键词等方面对中国知网数据库自建立至2019年12月收录的高校教学模式领域内的期刊文献进行共现网络分析,并梳理归纳我国高校教学模式研究的现状、热点及演进趋势。 通过对2605篇文献进行分析发现,从2001年开始,其发文量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主要研究机构为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及其作者合作网络松散,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为慕课、翻转课堂、新媒体、微课、混合式教学等方面。目前我国高校教学模式的研究处在快速发展阶段,其关注点和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2大方面,即高校公共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以及由新技术新政策带来的教学模式变革,多为实证研究,应切实加强相关理论的应用和创新研究,并加强跨区域机构间、作者间的密切交流合作及政府的宏观政策引导。

[关键词]CiteSpace;高校教学模式;热点分析;前沿分析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1)11-0035-04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和活动程序[1],可以看作是教学系统、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的中介和桥梁[2]。课堂教学是高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教学模式是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深化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及方法,探索多种人才培养方式[3]。本文利用CiteSpace把中国知网收录的高校教学模式相关期刊文献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分析高校教学模式研究的热点和前沿,为深化高校教学模式改革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以“高校”“大学”“教学模式”为主题进行期刊文献检索,检索时间为自知网建库至2019年12月,共检索到2605篇文献。

本研究使用CiteSpace (版本号:5.6.4)可视化分析软件对所研究期刊中发表的文章进行整理分析,归类主题主要包括发文量、研究机构及高频作者、关键词词频及聚类分析等。

二、研究结果分析

(一)研究的时区分布与基本情况

我国高校教学模式的研究起步于1992年,在1992—2000年间,国内学者在此领域的发文量很少;2001年起国内学者对高校教学模式研究的兴趣逐渐增强,此方面的研究成果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2007年发表的期刊文献量是前10年的1.4倍,2014—2019年的发文数量是前22年发文总数的1.2倍,见图1。

(二)研究机构及高频作者分析

在此次研究样本中,高校教学模式主题论文的研究机构全部为高等院校。各个发文机构所处位置较为分散,这些机构之间的交流相对较少,尚未呈现出明显的合作网络。发文量排名靠前的机构分别为上海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松原职业技术学院、东北师范大学、东北农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哈尔滨工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体育教学部,详见表1。

表1 本研究核心发文机构相关论文发表情况

[排序 发文机构 数量(篇) 平均年份 1 上海大学社会科学学院 7 2010 1 松原职业技术学院 7 2017 3 东北师范大学 4 2014 3 东北农业大学 4 2003 3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4 2015 3 哈尔滨工程大学 4 2005 3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体育教学部 4 2010 8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经济管理学院 3 2014 8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 3 2001 8 东北农业大学體育部

3 2011 8 琼州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3 2015 8 上海体育学院 3 2006 8 吉林大学体育学院 3 2004 8 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3 2012 ]

运用“author”网络节点可以生成高校教学模式领域作者合作图谱(图略)。从这个图谱的整体上看作者分布较为分散,这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高校教学模式的学术交流和发展速度。大多数作者的发文量为1~2篇,发文量最多的是李娟6篇,其次是刘志敏5篇,刘晓琳4篇,张立国4篇,胡学龙、陈天霞、刘颖、张惠芹、李敏卿各3篇。

(三)期刊发文情况分析

分析国内期刊对高校教学模式研究的发文情况后发现高校教学模式发文量最多的期刊是《中国成人教育》227篇,其次是《教育与职业》199篇、《黑龙江高教研究》95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75篇、《中国教育学刊》63篇、《教育理论与实践》46篇、《实验室研究与探索》45篇、《中国大学教育》43篇。

(四)关键词分析

将处理好的源文件导入CiteSpace,本研究纳入的最早研究开始于1992年,按照一年一段的办法进行时间切片,选择“keywords”为节点类型,其他设置不变,运行结果节点越大、标签字体越大,说明关键词的出现频率越高,连线的粗细表示2个关键词的关联强度。基于CiteSpace分析结果,从关键词知识图谱共提取到381个主题词,它反映了中国高校教学模式研究的角度,其频率体现了关注热点,见图2。高频关键词前20位的出现频次、中介中心性、平均年份见表2。

(五)知识演进与前沿图谱分析

利用CiteSpace 5.6.4 软件对2605 篇期刊文献进行突现词分析,结果显示:1998—2001年,高校教学模式研究期刊文献突现词主要集中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体育俱乐部;2001—2011年的研究前沿主要集中在双语教学、俱乐部、建构主义、网络教学、实验教学、实践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等方面,由此可见这个阶段的高校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实践教学及思政教学方面。随着网络及智能设备的普及,以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使网络在线学习成为一种潮流,基于此,各高校积极尝试开展MOOC、翻转课堂、新媒体、“互联网+”等探索以提升教学质量。引用前32 位的突现词见图3。

(六)高频关键词聚类分析

为了更直观地展示高频词之间的亲疏关系,笔者进一步做出高频词聚类图(图略)。CiteSpace 可以将关键词共现网络分成不同的聚类,同一聚类中的文献关系密切,不同聚类之间的链接则比较松散地列出了包含节点较多的聚类。聚类包含的节点数越少,其代表性越差,可能是由于关键词出自相同的一小部分文献。Silhouette 值反映了聚类节点的同质性和一致性,值越接近1,值大于0.5,一般认为聚类的内部一致性越好。从表3可以看出,本研究中聚类的一致性都比较好。由于受数据源的限制,无法通过文献的标题和摘要获取,因此采用似然比检验方法(LLR)从每个聚类的关键词中产生聚类的标签。高频关键词的LLR聚类前5位为体育教学模式、教学模式、MOOC、语言教学、高校语文,详见表3。

三、讨论

随着国家素质教育的全面深入开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4],迫切需要转变教育思想及教学观念,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及人才培养模式并将其落实到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因此高校教学模式改革已成为高等教育研究的重点和难点[5]。本文借助CiteSpace 软件,对中国知网高校教学模式主题的相关期刊文献进行研究热点与前沿的文献计量分析,为教育改革和研究提供了一定参考。

本研究的分析结果显示,国内高校教学模式的研究起步于1992年,1992—2000年间,国内学者在此领域的发文量很少,2001年起国内学者对高校教学模式研究的兴趣逐渐增强,其研究文献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2007年发表的文献量是前10年的1.4倍,2014—2019年的发文数量是前22年发文总数的1.2倍。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微课、慕课等教学模式逐渐兴起,从相关政策的实施力度和近几年的发文情况来看,高校教学模式改革研究的发文量在未来几年将会稳步增长。

从研究者和研究机构来看,区域间研究合作网络松散,研究者共现网络与研究机构共现网络十分相似,李娟、刘志敏、刘晓琳、张立国为该领域发文较多的作者,发文数量较多的机构主要为高等院校的研究机构,不同机构之间的合作网络松散,作者群及机构的交流合作比较少。

通过对关键词词频、研究热点的时区变化、关键词突现以及聚类结果进行分析,可以看出高校教学模式的关注点和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2大方面,即高校公共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主要包括高校体育教学、英语教学、思政教学)以及由新技术新政策带来的教学模式变革(主要包括网络教学、实践教学、慕课、新媒体、翻转课堂、微课、“互联网+”、混合式教学)。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6]。由于高等教育中的人才培养、教学方法、课程体系等方面与社会发展存在不相适应的问题,1997年,高等教育界发起了对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大讨论,各高校从自身特点出发,开始尝试对体育教学、英语教学、思政教学等公共课程的教学进行改革,推动了教学模式的改革。

我国从2000年开始重视实践教学,从最初设立实践课实验课,注重动手能力、实验能力等实践能力的培养,到目前的更注重引导教会学生掌握处理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理论学习能力、问题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互联网、自媒体、智能移动设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使得知识的生产和传播突破了时空的界限,引起教师、学生以及教育内容等教育基本要素发生实质性的改变,导致教学模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翻转课堂、慕课、微课、混合式教学等崭新教学模式的出现给传统的高校教学模式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7-12]。教学活动由原来单一的传统授课方式变得更为多元化个性化,以学生为认知主体的教学理念得到充分体现。

随着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及由信息网络技术带来的冲击,教育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为深刻的变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将难以满足当代人才培养的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教育者、被教育者的角色将发生重塑,教育者從向学生传授现成的知识到教会学生如何进行终身学习,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10]。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将逐渐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学习信息来源多样化、方式个性化,教师不再是获取知识的唯一来源,学习时间和空间将有更大的灵活性。学生作为认知主体的作用将得到充分体现,每个人既是知识的学习者,也可以成为知识的贡献者。教师作为引导者将致力于培养人才的信息获取能力、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在信息化、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冲击下,高校应注重提升教师素养,建立长效的培训机制,使教师能够将由信息技术带来的教学方法革新有机地融合到课程教学中。

[ 参 考 文 献 ]

[1] 赵作斌,牛换霞.开发·内化·创新:高校课堂教学模式新探[J].中国高等教育,2019(Z2):37-39.

[2] 胡济群.浅谈高校教学模式改革对素质教育的影响[J].理论探索,2001(6):50-51.

[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N].人民日报,2010-07-03(013).

[4] 黄可,刘京姗.走出大学思政教育传统教学模式的窠臼: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程》[J].大学教育科学,2017(5):132.

[5] 赵洪.实施研究性教学的难点与重点[J].中国高等教育,2006(19):42-43.

[6]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J].中国高教研究,1999(4):3-7.

[7] 荆全忠,邢鹏.“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教育探索,2015(9):98-100.

[8] 李逢庆.混合式教学的理论基础与教学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16(9):18-24.

[9] 吕静静.开放大学混合式教学新内涵探究:基于SPOC的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5(3):72-81.

[10] 唐睿明,王棣华.浅议高校教育改革[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10(1):72-25.

[11] 王鶄,杨倬.基于云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以华师云课堂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7(4):85-89+102.

[12] 张其亮,王爱春.基于“翻转课堂”的新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4):27-32.

[责任编辑:庞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