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研究

2021-11-03杨加萍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21年42期
关键词:诸葛亮文言文鲁迅

杨加萍

语文教师站在新时代的讲台上,应该义不容辞地担负起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带领学生在祖国灿烂的文化长河中遨游!

第一,在古典诗词教学中,让学生积累名句,品味情感,丰厚学养底蕴

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了解诗词的历史背景,走进诗人的心灵,品味诗歌的情感,讓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诗中蕴含的传统文化,从而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主动去了解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感悟传统文化,丰厚自己的学养底蕴。

爱国主义情感是传统文化中最为浓烈的部分。“位卑未敢忘忧国”的陆游,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写“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诗人虽然已经是罢官归田的垂暮老人,但仍然忧念时局。诗歌深沉地表达了诗人欲收复失地,报效祖国的矢志不渝的爱国之情,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品味诗句蕴含的情感,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爱国之情油然而生。初中语文教材中,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也有很多,如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王湾的“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崔颢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教学时,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愁,同时引导学生想象自己哪一天因为外出求学或工作,远离家乡,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让他们有意识地去发现自己家乡的美,从而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

第二,在文言文教学中,让学生走进作者的心灵,感悟古人思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新课标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学习文言文,汲取民族智慧,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但中高考的指挥棒形成的压力,促使许多老师在教学中只注重字词句的理解,而不注重把握文章意蕴,领悟传统文化的内涵。

初中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都是既符合学生的学习水平,也是传统文化的精华。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课堂契机,深入挖掘文本,探寻蕴藏在文言文中的传统文化的内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例如,在教学诸葛亮的《出师表》一文时,引导学生从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的“广开言路”“赏罚公平”“亲贤远佞”三条建议中,悟出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做事公平公正、多与道德高尚的人交流的道理。从诸葛亮“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中,悟出知恩图报的道理。从诸葛亮勤劳国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做法中悟出忠心报国的道理。

第三,在名著教学中,让学生吸收传统文化的精髓,陶冶涵养性情

名著教学也是渗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阵地。名著中涉及的传统文化内容非常丰富,我们要引导学生去发现,并学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例如,鲁迅的《朝花夕拾》,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但是,其中长妈妈口中的许多规矩和她教给“我”的道理,都是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残规,传统思想中的陋矩,鲁迅对它是充满批判的,我们不要学习。而长妈妈为幼年鲁迅买到渴盼已久的《山海经》,她的朴实善良,忠厚真诚,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鲁迅则是充满敬意的,值得我们学习。

总之,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滋养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决定了语文教学在传统文化教育中的重要性。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走在弘扬祖国传统文化队伍的最前列。初中阶段是正确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让传统文化滋养孩子的心灵,这无论是对孩子语文素养的提高,还是一生的健康成长都是大有裨益的!

猜你喜欢

诸葛亮文言文鲁迅
文言文阅读专练
诸葛亮喂鸡求学
诸葛亮没看过的书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会背与会默写
文言文阅读练习
诸葛亮隆中决策
孔乙己
阿迅一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