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花鲢科学养殖技术要点

2021-11-03本刊通讯员何诗琪

电脑迷 2021年10期
关键词:碳源透明度饵料

本刊通讯员 何诗琪

花鲢又叫作大头鱼,因鱼头是做剁椒鱼头的首选材料,所以深受消费者欢迎。由于市场需求大,很多地区都广泛养殖花鲢鱼,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花鲢鱼养殖的技术要点吧。

1 大湖泊、水库主养花鲢模式

1.1 一次放种,两次捕捞

花鲢鱼种为0.15~0.3 千克/尾,每亩放70~100尾,0.6~0.75千克的投放50~80尾/亩,7—8月开始捕捞大的(2 千克以上),剩下的10~12 月捕捞;白鲢每亩配放20 尾,另投放适量鲫鱼、鲤鱼和草鱼。

1.2 一次放种,年底捕捞

花鲢鱼种为0.15~0.3 千克/尾,每亩投放120~150尾,养到年底(2千克以上)捕捞;配放白鲢20~30尾/亩,另投放适量鲫鱼、鲤鱼和草鱼。

2 中型精养水体主养花鲢模式

放花鲢鱼种每尾0.15~0.25 千克、0.5 千克左右、0.75 千克的各50 尾左右;放每尾0.15 千克的白鲢30 尾左右;另放一定量的鲫鱼、鲤鱼和1 000尾左右草鱼,正常投喂饲料。从7 月份开始,把握市场行情,捕大留小。花鲢总产量在每亩250 千克以上。

3 渔肥的选择

除了用常规氮肥和磷肥、农家有机肥,占总施肥量80%~90%,还需要根据水质调节施用一定量生物渔肥、芽孢、碳源、粪链球菌、全价微量元素水立肥等生物肥,占总施肥量10%~20%。这些生物制剂不但营养丰富、全面,还能肥水、改水、控水,为鱼类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特别适合培养大型藻类、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花鲢喜食的浮游生物,为花鲢的高产养殖提供保证。

4 肥料投入方法

一般按照每亩磷肥20千克、芽孢有机肥300千克、氮肥3千克左右施放。在春节前后施放,解决水体主要营养养分问题。

3 月份施一次发酵好的粪肥300 千克/亩,施一次“水立肥+碳源”,每亩用水立肥1 ~ 2 千克、碳源2 ~ 3 千克。解决低温下藻类生长不足,需要培育生物絮团作为花、白鲢的饵料,花、白鲢摄食越早,体质越好,就越能避免春夏之交出血病的暴发。

4月份开始,每5~7天在晴天上午施用“芽孢杆菌+水立肥”,每亩1~2 千克。控制透明度在30 厘米以内,如果透明度过大,需增加“碳源”用量,直到透明度达到30厘米以内。

6 月中旬施一次粪肥300 千克/亩(注意防止倒藻和出血病发生),将整个池塘透明度降低到25厘米以内,此时间段开始注意pH值的变化,控制指标在7.5~8.8。

7月份、8月份、9月份配合适当磷氮肥,追加碳源3~6次;11月份施一次保膘肥。

总结及原则:全年用肥30 次左右,施肥效果以保持水体透明度20~30厘米为标准。

5 水质控制问题

主养花鲢需要每升水含有30 毫克以上生物量的肥水(透明度20~25 厘米,pH 值7.5~8.5,总氮0.3~0.6),使用生物渔肥、芽孢、碳源、粪链球菌、全价微量元素水立肥等生物肥,所含成分丰富,功能多样。水不够肥,花鲢食物不足,生长速度会减慢。水体浮游生物总量不足,下肥量过大,就会出现微囊藻,造成饵料生物减少,花鲢的生长速度也会减慢,且品质下降,出现异味,须科学控制水质,科学施肥。

6 水体能量流动

施肥是促进浮游生物的物质基础,把肥料转化成生物需要有能量的参与。太阳光能是促进生物繁殖的主要能量来源。在低产量池塘,仅靠太阳能量就能满足要求,但是高产池塘就完全不同,饵料生物絮团的发育需要大量的外援能量,在肥水中后期,特别在花鲢生长的旺季,及时补充高能量的肥料,促进饵料生物发育,是高产的保障。另外,在水温较低和阳光不足的冬春季节,适量使用高能碳源,促进低温生物絮团发育,使花鲢尽早得到食物,强健体质,能有效增加产量,更重要的是能避免春夏之交时暴发出血病。

7 施肥原则

7.1 冷水施肥

早施肥水,花、白鲢早生长,体质才会好,对疾病抵抗力才强。

7.2 瘦水慢肥

水特别清的时候要少量多次施肥,待透明度降低到30厘米左右才可一次性大量施肥,瘦水施大量肥会导致肥料转换率低,还可能引发蓝藻。

7.3 肥水猛肥

水比较浓的时候也是花、白鲢生长最快的时候,不要等到水清了再下肥,要趁水还肥的时候下肥,以加快肥料转化成饵料生物,让饵料生物的生产不断链条。

8 病害防治

出血病预防:重点是要在气温、水温多变季节来临之前,做好花、白鲢的饵料培育,让它们吃得饱,体质好,才能抵抗水温波动带来的影响。另外要根据历年发病规律使用药物杀虫杀菌预防1~2次,用量须视具体情况而定。

猜你喜欢

碳源透明度饵料
反硝化脱氮过程中外加碳源的选择与投加
利于高地芽孢杆菌YC-9生长和芽孢形成的碳源筛选
香饵
秸秆还田与耕作方式对土壤微生物碳源代谢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香饵
硫酸盐还原菌复合碳源的筛选
31省份财政透明度大排名
藤——致树及其它
企业社会责任与信息透明度
贵阳:政府透明度居九市州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