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搞好基层治理,要从小事抓起

2021-11-02申国华

民生周刊 2021年22期
关键词:民生问题盲点政绩观

申国华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统筹推进乡镇(街道)和城乡社区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要求,“增强乡镇(街道)行政执行能力”。实际工作中,将直接面向群众、乡镇(街道)能够承接的服务事项依法下放,要因地制宜,考虑地区需求和承接能力。

基层治理,点多面广,涉及教育、交通、养老等许多民生问题。搞好基层治理,考虑地区需求和承接能力,还要从小事抓起,着力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民生无小事。一些街道绿化美化、路灯维修等日常琐事,也许看似微不足道,但却关乎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现实生活中,这些小问题得到及时处理,群众的幸福指数就高。否则,即使在市政规划等宏观问题上做得非常到位,而在这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细枝末节问题上“掉链子”,仍会影响老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这些细枝末节问题的处理效果,直接反映基层治理能力强弱和治理水平高低。

检验一个地方基层治理状况,“木桶理论”最有说服力。一个地方基层治理,不是取决于其强项搞多大、做多强,而是要看民生问题中的短板,基层治理中的盲点、难点等。

通常情况下,一些日常小事离老百姓最近,感触最深,却容易被忽略。因为在有的干部看来,这些细枝末节问题影响不了大局。但客观现实却往往是细节决定成败,基层治理中的难点、盲点老百姓看得最清、体会最深,直接影响基层治理效能。所以,搞好基层治理,注重顶层设计、宏观规划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固然值得称道,但也要注重从小事抓起,彻底清除基层治理盲点、疏通堵点。

搞好基层治理,从小事抓起,要善于集中群众智慧。坚持走群众路线,问计于民,把老百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调动起来,很多“老大難”都会迎刃而解。

树立正确政绩观。搞基层治理,离不开正确政绩观作指导。基层治理点多面广,事情琐碎而复杂,而且往往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哪怕一件再普通不过的小事都可能直接影响基层治理效果。只有树立正确政绩观,在打基础、重长远上下功夫,才能在基层治理工作上取得优异成绩。

下好“绣花”功夫。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涉及人民群众利益的大量决策和工作,主要发生在基层。”基层治理涉及群众衣食住行、水电气暖等具体问题,而解决好这些问题既要防止“急性病”,也不能“慢作为”,可能需要做的工作很多很细甚至还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事实证明,只有锲而不舍地努力解决民生福祉问题,基层治理水平才能会提高,治理效能才得以彰显。

补齐民生领域短板,搞好基层治理,主要是在老百姓关心关注的民生问题上下功夫、使长劲,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彻底打通基层治理的“毛细血管”,从而让人民群众的生活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猜你喜欢

民生问题盲点政绩观
为民造福就是最大政绩——树立正确政绩观
抓安全“盲点” 防“乐极生悲”
树立正确政绩观
树立正确发展观、政绩观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在盐业落地生根
盲点
能源富集区资源红利与民生问题——以晋、陕、蒙为例
莫被亮点遮盲点
切实解决民生问题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架起民生与日常生活的桥梁—— “中国史上的日常生活与民生问题”学术研讨会综述
马克思主义人的主体思想对当前中国民生问题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