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化背景下革命纪念馆文化展示传播路径探究

2021-11-02赛贵涛杨田喜

大众文艺 2021年19期
关键词:纪念馆革命红色

赛贵涛 杨田喜

(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云南丽江 674100)

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移动互联网平台开始迅速崛起,数字化技术正在逐步成为当代社会文化传播的主要发展方向,革命纪念馆作为纪念我国近百年来重大革命历史事件和杰出人物的专门场所,它所承载的艰苦奋斗、永不言弃、无私奉献、永远向上的革命精神,需要在青年一代人的心中薪火相传。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之际,全国各地的革命纪念馆开始广泛的受到广大青年的关注,实地参观与线上浏览人数均呈现爆发式增长,掀起了红色学习的热潮。

一、红色文化的内涵概述

中国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巨大的文化资源宝库。红色文化最早形成于党领导下的革命战争时期,在革命文化的基础上产生发展,又对革命文化加以丰富和提炼。因此,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资源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播红色文化,首当其冲当明确其基本的概念内涵。结合诸多学者的研究来看,关于红色文化的概念主要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进行界定。广义上的红色文化主要指立足全世界的角度,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进程中以无产阶级为代表的,在革命过程中所产生的关于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的成果。狭义上的红色文化主要立足于国内,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由广大人民群众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是激励无数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1]就其文化本身来说,红色文化在新时代所具有的价值表现在坚定理想信念,实现文化自信,推动社会发展等诸多方面。将红色文化传承好,发挥好,运用好,不仅是实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不断传承的应有之意,也是不断满足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力量。

二、革命纪念馆研究与发展现状

革命纪念馆作为红色文化陈列展示的“资源宝库”,是当今红色文化传播的重要主体,立足于革命纪念馆讲好中国“红色故事”传递好“红色精神”,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奔向下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要求,也是推动新时代红色文化建设的必由之路。从革命纪念馆的发展来看,当下我国部分革命纪念馆的建设受到大众欢迎,掀起了红色参观与红色学习的热潮。如北京的军事博物馆,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等。但纵观全国来看,绝大部分革命纪念馆发展陷入瓶颈,尤其以地方性革命纪念馆为代表的,其保护不规范,传播展示方式单一等问题,使得其革命纪念馆难以发挥应有的价值。

(一)展品保护保管不规范

从地方革命纪念馆(博物馆)的发展现状来看,由于技术和空间等诸多限制,对革命文物的保护力度不足,往往采用相对简单环境较为简陋的仓库放置革命文物,缺乏科学的养护方式。与此同时,由于不可以动革命文物规模相对较大,观看更为直观,地方将相关的革命文物保护经费主要用于不可移动的革命文物修缮与保护上,如名人故居遗址,革命根据地等遗址遗迹,这就导致对诸多可移动革命文物(如红军烈士遗物等)的保护经费使用少之又少。可移动革命文物虽然体积小、尚不能像诸多不可移动革命文物给人以明显的视觉冲击,但其更贴近大众生活,背后所蕴藏的红色故事成为其宝贵的财富,往往也将成为革命纪念馆陈列展示的重要展品。

(二)传播展示方式单一

静态的实物展示、图文宣传……是当下诸多革命纪念馆(博物馆)传播红色文化的主要方式。从实际展示效果来看,其更容易出现“千篇一律”的同质化传播展示格局。单纯的实物展出、图片展示并配以文字说明,在游客参观展览过程中,往往难以真正走进展品背后所传递的红色故事和所颂扬的红色精神,也就导致大多观众只是走马观花,其传播效果可见一斑。在数字化时代,革命博物馆也不能“守旧”,如何依托数字技术将红色文化讲述更生动,更深入人心,不断探索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既是革命纪念馆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新时代推动红色文化有效传播的应有之意。

(三)人才缺失

人才建设始终是影响着红色文化传播的重要因素。在红色文化传播过程中,从对红色资源的挖掘,到后期的资源开发,文化产品展示推广等,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缺少“人”这一关键要素。从保护层面来看,红色文化传播的前提与基础是对红色文物实现有效保护,这一过程中,需要一批懂技术,经过专业系统学习的人才大力参与。立足于保护的基础上,实现红色文化传播则需要一批懂文化,经过文化产业及相关产品开发的人才参与,采用正确合理的方式讲述红色故事。因此,在保护与在传播过程中如果缺少专业人才,采用错误的保护与传播策略,即便再优秀的红色文化资源,也难以被大众所赞誉。

三、红色文化传播对策

数字技术的发展为红色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传播模式,革命纪念馆的文化展示在传播形态上也发生了新的变化,为了能够让更多的受众能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了解革命历史,发挥革命纪念馆的教育引导与文化传播功能,就必须让文化传播紧贴时代发展的步伐,充分利用当前移动互联网技术优势,努力向大众展示更多高质量有价值的革命历史。

(一)强化数字供给,增强文化体验

传播红色文化,更重要的是要最大限度地降低大众和红色文化之间的“距离感”,即塑造以“体验”为核心的文化传播活动。[2]数字技术的发展为此带来了便利,提供了可能。从视觉体验来看,增强受众体验这也就意味着不断依托数字技术将红色文化“可视化”,塑造红色文化可视化景观。红色文化的可视化景观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在数字技术的背景下,红色文化的传播由静转为动,由平面转为立体,这其中融入音乐、特效、动画等科技元素进行艺术化加工,最终以视频化的形态呈现在互联网平台的聚合过程,让抽象的红色革命精神变得具象,以便于更多的受众能够感知和领悟。以往红色文化的宣传停留在实物、图片、文字层面,较为单一,传播效果也不太理想,人们刚开始观看时可能因好奇而投入其中,但当好奇心被满足之后便会很轻易地失去兴趣,并没有留下太多印象,这样的浏览起不到多大的教育意义。现在全息投影技术、VR、AR、沉浸体验等智能科学技术的发展,能让文化的传播变得生动形象且充满趣味性。例如:专题片《邵阳,这片红色热土》,全景式地展示了邵阳丰富厚重的红色文化,生动形象地展示了老一辈者的光辉事迹。

(二)打破业态束缚,推动产业融合

推动红色文化传播与发展,顺应当今时代融合发展理念,以“产业融合”思路将红色文化融入其他产业是红色文化传播的又一现实路径。如“红色文化+旅游”“红色文化+康养”“红色文化+演艺”等等,这一过程中,数字化为各业态之间的融合降低门槛,消除壁垒。比如:四川多地开展了“红色旅游+”研学活动,有效地将革命历史教育同研学旅行过程中常见的户外探索、营地学习相结合,同时四川十多所高校组织师生“重走红军路,勇攀蒙顶山”的教育实践课程,有效地让红色旅游融情于景,寓教于乐。与此同时,通过“红色旅游+”并结合数字技术所带来的沉浸式体验,受到了大众好评。上海、南京、长沙、延安等地,不仅拥有众多民众耳熟能详的红色旅游景点,还有不少具有重要意义的标志景区,吸引着人们前往学习和参观。红色景区为了吸引更多的人前来参观了解历史文化,开始了大胆的创新与改革,比如通过红色文艺表演、红色文创新及沉浸式体验,推出内容丰富的革命故事吸引了众多慕名而来游客驻足观看。

(三)构建立体格局,实现同步发力

红色博物馆文化传播辐射范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于跨区域的参观者来说,实地参观游览比如会受到地域的限制,针对这样的情况博物馆可以选择以线上宣传的方法,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平台来扩大自身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针对线下展示而言,线下红色实物资源展示也需转变传播方式,在很多红色博物馆内,虽然有大量展品资源,但绝大多数仍是以直接摆放的形式向游客展示,这样的传播方式却很难引起受众的共鸣,甚至是关注,很多人只是选择性的观看自己觉得有吸引力的东西。想要突破这一发展困境,更需要经过静心细致的策划,学习那些优秀的案例并与自己的特色相结合,采用艺术化的表达方式来满足观众的观感体验,例如利用数字化技术对馆内文物进行动画展示,用年轻化的语言来进行历史解读,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年轻人走进博物馆参观学习。从线上角度来看,构建立体丰富的传播格局是红色文化传播,扩大红色文化知名度的有生力量。可以在微博、知乎、抖音、快手、b站等网络平台,实时发布或更新革命文化知识,并增加与网络受众的互动关联,设立特色主题,充分利用图片、音频、影像等技术资源,整合排序,以数字化的方式呈现给受众,提供多元化的文化体验方式。

四、结语

数字化时代是“去中心化”的时代,信息获取途径更加多元化,因此数字化时代也可以称之为“信息爆炸”时代。在这样一种背景下,传播红色文化,应把握红色文化特点,借助数字化的优良基因,依托大数据将红色文化精准“投放”,并不断丰富红色文化的表现形式,以“科技赋能”“文化赋能”等完善完整产业链,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示传播红色文化,是新时代革命展览馆不断满足大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应有之意。

猜你喜欢

纪念馆革命红色
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掠影
萧军纪念馆
新四军统战纪念馆隆重开馆
沈南第一个党支部纪念馆
红色在哪里?
《红色系列之一》、《红色系列之二》
中国的出行革命
追忆红色浪漫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