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角色重塑研究*

2021-11-02张玲峰

大众文艺 2021年19期
关键词:视域重塑专业课

张玲峰 谢 丹

(娄底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娄底 417000)

作为高职院校实施课程思政的重要力量之一,专业课教师需致力于将专业课和思政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落地落实。由此,我们开展“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角色重塑的研究,有助于高职专业课教师基于“课程思政”理念准确进行角色定位,实现角色重塑,提高课程思政意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将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政资源挖掘提炼,将价值观培育和塑造通过“基因式”地融入课程,把思政教育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主渠道,使专业课程的德育功能得以充分发挥,帮助学生“专业成才”的同时也达到“精神成人”。

一、国内外关于“课程思政”的研究综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形成协同效应”说明“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要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协同”育人。之后“课程思政”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关注,众多学者开展了关于“课程思政”的研究。纵观研究文献来看,国内关于“课程思政”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课程思政”的内涵研究(邱伟光 2017,肖香龙、朱珠 2018、蔡基刚2021等)、“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及必要性研究(高德毅 2017,闵辉2017等)、“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之间的关系研究(何红娟 2017,吕宁 2018等)、“课程思政”的建设方法与途径研究(高燕 2017,陈道坤 2018,李国娟2018,殷哲浩2021等)等方面。在西方,苏格拉底提出了“美德即知识”。他认为道德可通过各种知识学习获得。以上关于“课程思政”的国内外研究为我们当前开展“课程思政”研究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与参考。针对当前“课程思政”对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开展“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角色重塑研究,提高专业课教师的思政意识和能力,让其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胜任、善任、乐教、善教成为亟待探讨的一个问题。因此,开展“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角色重塑研究与实践,旨在引导高职专业课教师基于“课程思政”理念正确进行角色定位,实现角色重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融入课堂,将思政教育融入教育的全过程,将育人工作融入学生培养全过程,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精湛的专业技能、爱岗敬业的精神和乐于奉献的品质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可持续发展人才。

二、“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角色重塑研究目标及内容

“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角色重塑研究目标为:依据“课程思政”对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角色定位提出的新要求,开展“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角色重塑研究,引导其基于“课程思政”理念正确进行角色定位,真正实现角色重塑,坚持立德树人,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这条主线,把握好思政教育的课堂教学主渠道,将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政资源挖掘提炼,积极主动探讨“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方法,开展生动的教育教学实践,使专业课程的德育功能得以充分发挥,助力学生“专业成才”的同时也达到“精神成人”。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角色定位研究

调研当前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角色定位现状,并分析“课程思政”对高职专业课教师角色定位提出的新要求,比较两者之间的差距,论证“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进行角色重塑的必要性。

2.“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角色重塑内涵与特征研究

基于“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角色重塑的必要性,分析高职专业课教师在角色重塑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挑战,探讨“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角色重塑的内涵与特征,阐明“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专业课教师进行角色重塑的可行性。

3.“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角色重塑路径研究

以“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专业课教师角色重塑内涵与特征研究为依据探讨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角色重塑路径,从角色意识、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育内容、教育载体等方面实现角色重塑,提高思政意识,提升思政素质,提高课程思政育人能力,将价值观培育和塑造融入专业课程,把教书育人的内涵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主渠道,构建“协同育人生态圈”,将专业课上出“思政味道”、突出育人价值,让立德树人“润物无声”。

三、“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角色重塑研究解决的关键问题

“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角色重塑研究主要解决以下三个关键问题:1.“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如何进行角色定位?2.“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角色重塑的内涵与特征是什么?3.“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如何实现角色重塑?以上三个问题属于渐进式问题。第一个问题旨在剖析当前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角色定位与“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专业课教师角色定位存在的差距,论证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基于“课程思政”视角进行角色重塑的必要性,这是开展后续研究的基础。问题二旨在解读“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角色重塑的内涵与特征,阐明高职专业课教师进行角色重塑的可行性。问题三旨在探索“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角色重塑的实现路径,引导教师坚持立德树人与专业教育相融合,不断拓宽教学载体、丰富教学资源、重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实现将价值观培育和塑造融入专业课程、把教书育人的内涵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主渠道,提升育人效果。

四、“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角色重塑研究的方法

在研究方法上,“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角色重塑研究以调查研究为主,定性分析和实证结合法并重,辅之以文献研究法,具体方法包括:1.调查研究。调查当前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角色定位现状。通过问卷调查、访谈法等获取当前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角色定位存在的问题和弊端等一手资料;2.文献研究。广泛搜集、分析和整理国内外关于“课程思政”与教师角色重塑等相关研究文献资料,为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开阔研究视野;3.定性分析和实证研究。系统分析所收集资料,通过理论和实证研究,探讨“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角色重塑的必要性、可行性、实现路径,引导教师在学习思考中凝练育人智慧、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载体,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

五、“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角色重塑研究的意义

开展“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角色重塑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1.理论意义。将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角色重塑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进行研究,有利于教师职业成长和理论提升,落实全员育人的目标。本研究为高职教师职业成长与发展研究开拓新的研究视野,其研究成果能进一步丰富与完善高职教师职业成长与发展研究理论,同时也能拓展高职教师职业成长与发展的研究领域。2.实践意义。从“课程思政”视域探讨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角色重塑,有利于高职专业课教师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实现教学育人、协同育人的目标。高职专业课教师从“课程思政”视域准确进行角色定位,自觉克服角色重塑过程中面临的诸多困难与挑战,实现角色重塑,提高课程思政意识,将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政资源挖掘提炼,将价值观培育和塑造通过“基因式”地融入课程,把思政教育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主渠道,使专业课程的德育功能得以充分发挥。3.社会意义。推广研究成果,能为高职乃至本科院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提供有价值参考。通过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引导专业课教师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强化自己的育人意识、提升自身的育人能力,积极主动探讨育人方法,实现所有专业课教师都勇挑“思政担”,将所有专业课都上出“思政味”,推动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大思政格局的构建。

猜你喜欢

视域重塑专业课
对戊戍维新派思想家心路历程的思考——以“启蒙自我循环”为视域
“双减”正加速重塑教育出版
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模具专业课教学探索与实践
重塑未来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七出:婚姻视域中王熙凤的形象塑造及其叙事意义
“一生多旦”与清代“红楼戏”对十二钗群像的重塑
英语笔记
现代视域中文学史著对《红楼梦》经典化的推进(1900—1949)
高效重塑肌肤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