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意的浸润”:蒋韵长篇小说语言风格研究

2021-11-02赵芊宇

大众文艺 2021年19期
关键词:人性语言

赵芊宇

(华中师范大学,湖北武汉 430079)

蒋韵在创作中尝试运用不同的话语表达形式,从而在文本中逐渐融汇形成自己的特色。张炜赞赏蒋韵作品的语言“干爽、清净、美”,这一特质是当代文坛所少有的;南帆也有着同样的感受,在他看来语言的简约是吸引他阅读蒋韵小说的重要的因素,“每一个句子都相对准确,仿佛被清扫、打理过了似的”;傅书华认为蒋韵小说的创作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用“简洁、优美、富于质感”的抒情性语言,使作品富有从实过渡到虚的独特内蕴。蒋韵创作至今已经积累了九部长篇小说,即《红殇》《栎树的囚徒》《谁在屋檐下歌唱》《闪烁在你的枝头》《我的内陆》《隐秘盛开》《行走的年代》《人间——重述〈白蛇传〉》(与丈夫李锐合著)和《你好,安娜》,在这些作品中一以贯之的语言风格要素是本文研究的核心内容,总体上可归结为三大点:含蓄、柔婉和简约。

一、蒋韵长篇小说语言风格特点

(一)含蓄内敛,其味无穷

含蓄作为艺术美的一种特质,不仅仅在诗歌中被重视,对于其他文学体式来说,运用得当也可以带来独特的表达效果。作家成一评价蒋韵的小说“只写冰山的尖端”,展现着蒋韵对话语形式的一种尝试。在其长篇小说中,蒋韵通过含蓄的语言方式,传递暗示性信息,产生深沉有味的效果,带给读者更多的阐释和解读空间,从而使作品拥有回味无穷之感。

蒋韵在长篇小说的创作中,重视外部描写以表达隐含之意,她善于通过环境的描写渲染气氛、烘托感情,衔接上下文,从而为情节发展服务。如“午后的太阳,晒得庄稼叶子蜷起来,静静地听,似乎,能听到滋滋的神秘的响声,那是水分在阳光下蒸发的声音,袅袅升腾,像万物的灵魂”,这一段连续用动词“蜷”“滋滋”“蒸发”表现了天气的炎热,与大家期望落空后“又累又渴又饿”的现实相联系,呼应了下文的“无精打采”。在人物形象的描写时,蒋韵通常以外部细节的变化来暗示人物内心的波动,通过外部现象折射人物的性格。《红殇》中玩月楼主受伤之后归来对白淑芸跪着忏悔,“他无声哭泣。泪水一滴一滴洇湿了白小姐的绸衣洇湿了她的身体和心。泪水像雨水一样滋润了她灌溉了她,她活了过来醒了过来渐渐变得柔软青翠”,从侧面可以看出白小姐性格中的单纯善良,也为她一生的执着守候埋下了线索。蒋韵也通过隐喻手法的运用增强隐秘性表达,如她在作品中涉及性描写时善于运用隐喻,表达得十分委婉含蓄,“男人的精血灌溉了她使她滋润茁壮。她鲜花一般开放在清晨凛冽的寒风中”,“这个幽闭的女人在这个永诀之夜突然像铁树开花一样怒放。她那样丰腴那样芳香那样绝望地怒放了自己。她身体里春江一般的狂潮淹没了他使他迷狂使他陷于灭顶。他不知道她的纵深之处竟是这样一个蜂飞蝶舞姹紫嫣红的斑斓的花园”《红殇》中两处性描写都以花朵的盛开来暗示,用笔非常隐晦又具有艺术的美感。

(二)典雅婉约,细腻精致

典雅又称“文雅”,典雅的语言增强作品的文化底蕴,提升语言的美感,给人以美的享受。婉约即为“柔婉”,在作品中呈现出语言优美秀丽、格调清新柔和的具体特征。蒋韵认为自己“价值观、人生观和审美观都是女性的”,因此她在创作中将典雅与婉约两种风格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与女性化的叙事倾向相配合,营造了具有其个人特色的语言环境。蒋韵长篇小说中有多部具有古典、雅致的意蕴,这与她本人怀旧、优雅、敏锐的个性气质有着很大的关系。其中突出表现在小说中意象的选取上,如花、树木、河流和酒、山、落日等,通过蕴含不同情感的意象的交互作用,以典雅细腻的笔调勾勒出一幅幅精致的风景画,形成委婉独特的意境表达。

在蒋韵的笔下,各式各样的花开放或凋谢都寄予着不同的情感,树木则侧重于体现人物性格的不同特征,对应各自的人生轨迹。“透过雕花轩窗,花园里一片深重的浓绿。许多的树在这个夏季迸发出欲罢不能飞蛾扑火般的蓬勃又短促的生命力,这使花园如同一个静谧的悲剧”,一语双关,既是写园中树,亦是写园中人。“几年过去这棵海棠已然成树,其势若伞,色吐丹砂,而人却不复年轻”,海棠的生长与人的衰老形成对照,令人不禁感叹时光流转的速度。

河流自古至今流淌不息,寄托了无数文人的慨叹,是具有丰富审美形态与文化内涵的意象。蒋韵曾说河流永远是她最热爱的东西,河流在她心中的意象,就是一个人和世界对话的方式,因此在她的作品蕴含着对河流深沉的情愫。《栎树的囚徒》中的伊水河倒映着一个家族的历史,“她站在沃城巨大的石窟之下,面对河水。河水无限辉煌。那是融进她祖先陈桂花生命的河水,金属溶液一样沉重”,伊水河可被视为是生命代代相传的缩影,是人生漂泊的写照,更是一个精神家园的构建。

酒这一意象出现在感怀抒情、送友践行、忘愁解忧等不同的场合和氛围中,便寄予着作者不同的情感体验。蒋韵的长篇小说中常出现各种类型的酒,联系了人物之间的感情,为情感的传达推波助澜。《行走的年代》中老周和马梅龙吃饭时,“竹叶青”成为感情的催化剂,清凉的液体浇灌了他们,从而为俩人后续的进展留下伏笔。《栎树的囚徒》中范福生与志同道合的兄弟们歃血为盟,“他们喝下大碗血酒”,豪放的语言将我们瞬间带入到当时结拜的情境中,令人感到心神激荡。

(三)简约凝练,灵动流畅

蒋韵的长篇小说中注重语言运用的技巧,在词语的精心打磨中融入深沉情感,在句式的精确搭配中配合叙事变化,使作品语言具有内在节奏感,加强语气的表达,增加语言的韵律美。这一写作追求与她对诗歌的热爱和写作中诗意的追求相符合,语言简约精练、清丽流畅,情感表达渗透于字里行间,提高了语言的表现力。

在词语方面,蒋韵善于使用象声词,小说的语言富于动感、流畅自然。《我的内陆》中,“我”与林萍的“长征”之路上,经过横跨城市的大桥时,“那么多的车辆,轰轰隆隆,惊天动地,如同地声,桥身嗡嗡的颤动迅速从我的脚心传导到我身体和四肢末梢”,用象声词“轰轰隆隆”和“嗡嗡”直观地写出了众多车辆对“我”的冲击,“我”开始质疑离开家这一避风港的正确性,对后续情节发展埋下伏笔。在句子方面,长短句的交叉运用令语言更加和谐自然,给人以更好地阅读观感。《闪烁在你的枝头》中“我回头看表姨。她摘菜的动作显然慢了下来,她若有所思地垂着眼睛,长长的睫毛,像什么活物似的,一会儿一闪,一会儿一闪。我叫了她一声。”这一段文字以六字句开始又以六字句结束,首尾字数对称,中间长短句交错排列,活泼灵动地展现了“表姨”默默思考的样子。

蒋韵通过排比和反复手法的使用,使语言更富于节奏性。蒋韵善于在一句话中使用排比手法,行文有很强的节奏感,朗朗上口,强化了情感的表达。《栎树的囚徒》中关莨玉离开朴园的时候没有悲伤的表情,没有回望,但是“她的悲伤隐在心里,埋在骨里,留在血里”,三个相似的结构让我们感受到关莨玉隐忍的伤情,丝丝缠绕在字里行间,令人产生共情。还有陈桂花被俘虏后不愿成为儿子的阻碍,在路过伊水河时纵身跃入,“祖母飞翔而下,像一片起舞的金叶,像一只纵情的鸟,像一条回家的鱼”,将陈桂花跳入河中的动作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来,表现出她对生命尊严的追求。在情节发展中,反复成为突出关键性线索的重要修辞手法,为蒋韵多线性叙事结构起到文本连接的作用,使行文更加流畅。《红殇》中,翠的儿子风从懂事起就开始说的一句话“我的妹妹是一匹马”,跨越时空联系了大陆和台湾两地中发生的不同故事以及这些故事的亲历者。还有在具体的文段中,反复手法的运用使语言富有韵律,如“一个穿军装的青年走了过来。一个穿军装的青年穿过马路向这个悲伤的母亲走来”,“穿军装的青年”一个词表明了人物的身份与政治立场,而反复地出现在情节上留下悬念,呼应着后续故事的发展。

二、蒋韵长篇小说语言的审美价值探求

(一)构建独立、坚韧的女性人物世界

语言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起到沟通和连接的作用,传递信息、传达情感。在文学作品中,作家则通过语言要素之间不同的搭配组合,突出人物性格差异,塑造出独具风采的人物形象。蒋韵作为一位女作家,在其小说中可以感受到自觉的女性叙事,她的长篇小说语言细腻婉约,通过个人独白、人物对话、心理描写等语言手段,消解传统女性观,深刻剖析女性多样的性格特征,构造了具有独特的风情韵味的女性人物世界,其中独立、坚韧是她们最为突出的特征。

《栎树的囚徒》中的天菊,尴尬的身份使她小小年纪就学会了隐忍,安静地住在充当厨房的小屋里,母亲入狱、弟弟溺水后她二话不说离开了重组的家庭,“我没有任何理由再留在这个别人的家庭里,他们和我已经没有了任何关系”,后寄宿在舅妈家里也是客客气气,舅妈心疼于她的小心翼翼,“她非常懂事地看我,不像一个孩子的表情”。从个人独白到他人评价,天菊独立隐忍的性格寥寥数语间展现在我们面前,得以了解她内心的漂泊感从何而来。《隐秘盛开》中的潘红霞一生都陷于暗恋的泥泞,“她绝望地、奋不顾身地爱着一个不可能”,“她是一个不会妥协的人,爱一个幻影,为爱而坚守,就是她的宗教”,她一直认为“爱永远是一个人的事,和被爱者无关”,那从未说出口的感情默默绽放在她的心田,凝结为一朵美丽却采撷不到的花。

(二)搭造理想爱情的乌托邦

“乌托邦”这一概念最早可追溯至柏拉图,而后空想社会主义开创者托马斯·莫尔在其论著《乌托邦》中进行了完整的阐释,可理解为“构想中的美好的地方”。20世纪80年代是文学发展的“黄金年代”,空气中弥漫着浪漫狂想的气息,人们的精神世界是富足的、充满理想的。而后时代的浪潮裹挟着新的元素冲散了这一切,但在许多作家心中仍怀想着曾经的辉煌,蒋韵就是其中一位。蒋韵坚守着文学追求,用柔软清丽的语言构造了精神的乌托邦,得以在其中安放下逐渐被遗忘的理想和美好,为人们构造精神的家园。最为突出的是蒋韵笔下对爱情的古典式描绘,笔触含蓄细腻、色彩淡雅,使爱情成为“联系着生命个体的感性和精神要求,诉说着肉体和心灵世界的激情经验,它构筑了个体隐秘的天堂,具有浓厚的乌托邦色彩”。如《红殇》里的吴洁梅,她一直默默地追随着自己的丈夫齐文轩,从大陆到台湾,从年少到苍老,她的爱内敛又克制,尽管丈夫的心从未在她的身边停留过,她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发散着爱的余热。典雅柔婉的语言刻画了古典式爱情,让我们看到了超越外在物质的、充满浪漫气息的感情,主人公们注重内心的坚守,追求生命的诗意激情,具有理想主义色彩。

(三)对人性内涵的挖掘与书写

“人性”一词从字面意义理解,即人的品性,我国从古代就有人性善恶的论证,绵延至今,仍是被许多专家学者所关注的话题。在作家的文学作品中,经常通过对于人性善恶的揭示,展现其对于社会环境的思考和认识,发挥文学独特的审美价值。蒋韵的长篇小说创作体现了她对人性内涵的挖掘和书写,突出表现为对生命尊严的记录和对自然人性的赞赏,简约含蓄的语言将生命的抉择、对人性的拷问展现在我们面前。

《栎树的囚徒》中陈桂花不愿成为人质,于是“回到了河流的家,从此和伊水融为一体”,委婉地将她生命的终结方式描绘下来,让死亡成为一种辉煌的美,体现了生命价值的升华。同样还有《我的内陆》中的白娘子、《行走的年代》的洪景天等,为了维护尊严的底线从容地做出生命的选择,内敛的表达蕴含着蒋韵对于生命和人性的思考。《栎树的囚徒》的虎子是“自然之子”,从小生长在山林里过着无拘无束的生活,“他的血液是自由的血液,灵魂是无拘无束的灵魂”,移居城市让他的自然天性受到压制,为了反抗却误入歧途,但他本性仍是单纯、真挚且善良的,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仍牵挂着向他求救的女孩的安危。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中,蒋韵对自然人性的赞美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激发了人们对于自然本真状态的向往,表达了对自然人性复归的呼唤。

文学作品经久不衰的吸引力或许就在于百花齐放,而不是一成不变、千篇一律。每个作家受主、客观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写作风格上都具有属于自己的特色。

蒋韵坚守着自己的文学理念,努力把“诗的灵魂赋予小说”,将其倾注于作品语言的运用中,形成具有诗意的语言风格,其蕴含的独特韵味值得我们去细细品读。

猜你喜欢

人性语言
“狗通人性”等十一则
逼近人性
“学习”反人性吗
“学习”反人性吗
用鲸鱼“语言”通信
White Lover
我有我语言
语言的将来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
有趣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