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透室护士职业暴露与防范研究

2021-10-30彭懿欣

康颐 2021年17期
关键词:职业暴露护士

【摘要】目的:通过对衡阳市8家医院血透室护士的问卷调查数据统计,分析血透室护士职业暴露的主要影响因素,针对性提出防范职业暴露的对策建议。方法: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的数据统计,提炼出主要职业暴露因素,并分析各种因素的危害性,为后续针对性防范指明方向。结果:血透室护士职业暴露的影响因素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生理/心理因素等多个方面,需要针对不同因素配套不同防护措施以防范医院感染。结论:要高度关注血透室护士职业暴露问题,为护士的身体与身心健康创造良好条件。

【关键词】血透室;护士;职业暴露

【中图分类号】R13 【文献标识码】A 【DOI】

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问题在近些年得到广泛关注,血透室作为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对象,血透室护士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面临的医院感染风险相对更高。特别是新技术、新设备,更多药物的使用,使得血透室护士面临的危险因素不断增多[1-2]。因而建立科学的血透室护士职业暴露防范措施,提升血透室护士工作环境的安全性非常必要。本研究随机抽取了衡阳市8家医院血透室护士100名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获取影响护士职业暴露的主要因素,并根据影响因素提出针对性防范措施。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为了获取研究所需要的数据支持,本研究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了衡阳市8家医院血透室的100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在充分借鉴国内外关于血透室护士医院感染研究调查问卷的基础上,结合研究需要进行自行修正,并最终形成本研究所需的调查问卷。此次调查问卷从结构上共分为四个方面:(1)受试者的基本情况,包括年龄、职称、受教育程度、工作年限等;(2)受试者的职业暴露经历,根据各个被试者的实际情况,从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生理/心理因素等角度进行统计,并根据事件频率进行赋值;(3)受试者的防范措施,根据受试者的回答情况来判断受试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水平;(4)受试者参与职业防范的机会,了解医院对血透室护士职业暴露问题采取的措施。

研究共发放问卷100份,剔除规律作答等无效问卷后,共回收有效问卷92份,问卷规模满足研究需要。问卷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判断变量之间的关联性,采用频数与百分率进行相关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2 数据统计与分析

根据回收的92份有效问卷,对调查问卷的四个维度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并判断各个维度之间的相关性,从而明确不同职业暴露因素与职业危害之间的关系,为针对性防范措施的提出奠定基础。以下是相关数据分析结果:

(1)受试者个体特征(P)与职业暴露经历(A)及职业防范(B)之间的关系。研究针对护士个体主要选择了年龄、职称、受教育程度、工作年限四个特征,这四个特征与A和B之间的相关关系。根据数据分析可以发现,血透室护士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其职业防范认知水平就越高;但工作年限与职业防范的关系并不显著,其原因可能受制于研究样本偏小。见表1。

(2)职业暴露因素的统计。根据受试者在工作中受到职业伤害的历史数据统计,总体按照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生理/心理因素的維度进行分类,参照李克特量表,按照“经常、有时、很少、从未”四个阶梯进行评分,分别赋值“4、3、2、1”,得到如下表2所示的统计结果。

3 职业暴露因素分析

根据以上的统计分析,可以归纳出如下四大类职业暴露因素:

3.1 物理因素

主要包括针刺伤、紫外线伤害和臭氧伤害三种。其中针刺伤是最为常见的职业暴露,指的是护士在工作中因被刺伤而引发的伤害,护士在清洗管路、上机扎针、下机拔针等过程中,如果没有严格规范指导,是较容易发生针刺伤的。根据美国疾控中心的数据,每年卫生行业从业者被针刺伤的案例超过80万,其中超过1/3是护士。当前可通过针刺伤传播的血缘性传播疾病超过20种,被刺伤后的感染率达到85%。紫外线伤害主要来自血透室消毒过程,为了确保空气质量,防止微生物污染,对血透室进行紫外线消毒已成为常规操作,尽管透析间、配液间、治疗室等对消毒的要求存在差异,但总体来说都是需要使用紫外线进行照射消毒。当血透室护士进行开关紫外线等工作时,会接受到一定量的紫外线辐射,可能会由此引起红斑、过敏、眼炎等问题[3]。臭氧伤害主要是在进行紫外线灯照射后没有进行通风,对护士的眼和肺有较强的刺激性,长期刺激可能会导致肺气肿和肺组织纤维化。

3.2 化学因素

主要包括消毒水挥发和化学物质腐蚀带来的伤害。血透室护士每天会使用过氧乙酸、柠檬酸、冰醋酸等具有异性会发行的消毒剂,用于对透析机等设备的清洁和消毒。这些消毒剂挥发到空气中的浓度超过40mg/m3时,就可能造成人体中毒。从统计数据来看,有超过71%的护士接受过来自消毒剂挥发的刺激。此外,血透室使用的大多数化学物质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溅到衣服或皮肤上,长期接触这些化学物质,会对护士的神经系统、呼吸道、眼睛、皮肤等产生不良刺激,不少血透室护士因此患有职业性皮炎等疾病。

3.3 生物因素

主要包括针刺伤感染和血液/体液污染。尽管血透室是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但当前血透室护士的职业防范认知是相对缺乏的,大多数护士的自我防范意识薄弱,缺乏对普遍性预防原则、职业危害因素的深入了解,比如有的护士为了方便穿刺选择不戴手套操作;清洗血路管及透析器时不戴口罩;皮肤被患者血液污染后不及时浸泡消毒等[4]。根据现有研究显示,眼、鼻、口腔暴露与污染血液和体液感染HIV的感染率为0.1%,皮肤暴露感染HIV的感染率为0.1%。

3.4 生理/心理因素

生理层面,由于护士工作需要长期站立,易引起下肢静脉曲张、慢性腰痛等慢性疾病,如果没有合理安排和适当调整班次,护理人员缺乏做腿部肌肉收缩运动和加强腰背肌运动,就可能造成更为严重的身体伤害。心理因素是影响血透室护士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血液透析是具有一定危险性的治疗,透析过程中并发症随时都可能危及患者生命,机器也可能随时出现故障。护士必须注意力高度集中,从而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导致了护士精神压力过大,形成不良的心理,如焦虑、抑郁、易激怒、发脾气、情绪不稳定·失眠等,影响了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

4 防范措施建议

提升血透室护士的自我保护意识是降低医院感染的核心措施,要强化标准防护的基本概念,牢固掌握感染处理技能,按照6步洗手法和损伤处理方法,科学处理感染问题[5]。血透室可建立由护士长牵头的感染管理小组,定期向血透室护士讲解医院感染及其处理的专业知识,让护士掌握职业防护方法。可聘请外部专家开展专题讲座,结合医院画报、操作手册、专题录像等方式进行多元化教育。

规范操作是避免针刺伤的前提,要养成使用血管钳或镊子取器械或枕头的习惯,减少被刺伤的机会。如果不慎发生针刺伤,要立刻卸下手套,挤出少许血液,用流动水反复冲洗,再用5%碘伏对受伤部位消毒,并上报保健科具体情况和作进一步处理。紫外线开关要设置在室外,最好能通过电脑实现自动开关和消毒时间设置,严禁在消毒期间进入消毒区域,消毒结束后要进行空气净化。血透室护士要能够熟练掌握各种消毒剂的操作技能,在具体使用过程中能够科学判断消毒剂浓度和剂量,确保既能够有效达到消毒的目的,同时又不会对护士造成健康威胁。这就要求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严守规范,比如配置过氧乙酸时,要做到佩戴护目镜,穿好防护服,做好多层口罩和手套防护,从而确保皮肤、衣物不受到沾染,避免其挥发对呼吸道等造成的损伤。如果不慎将消毒剂洒到皮肤上或者眼睛里,需要立刻进行多次清水冲洗,并及时接受正规医疗救助。此外,为了确保血透室护士的身体健康,做到早发现和早治疗,需要对护士进行定期抗HBs、HBsAg检测,抗HBs阴性者注射乙肝疫苗。

血透室护士由于其工作特殊性,除了做好具体医院感染防护措施外,还需要对工作本身进行合理调节,血透室管理者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灵活的人员班次计划,合理安排工作强度,让护士做好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保持体魄的健康[6]。对于工作中感觉压力较大的护士,需要进行针对性心理疏导,不断提升身心承受能力,以积极的心态面对高强度的医院工作。

参考文献:

[1]Auta A, Adewuyi E0, Tor-Anyiin A, et al. Global prevalence of percutaneous injuries among healthcare worker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pidemiology,2018(6):1972-1981.

[2]Ahmed AM,Kabbash IA,Hassan NM,et al. Assessing of policies and practices for occupational exposure to blood-borne viral infections in Tanta University Hospitals, Egypt [J].Environmental 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2018,(31):30747-30754.

[3]朱偉,陆美芹,倪杰.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对肿瘤放疗患者医院感染的预防作用[J].医药高职教育与现代护理,2019(2):114-117.

[4]柳莉莉.血液净化中心护理安全管理因素的分析及对策[J].中国伤残医学,2014(4):266-267.

[5]马丽薇.妇产科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现状及对策[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19):103.

[6]唐乃梅,宋春,何秋玉.手术室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防护行为现状调查分析[J].当代护士,2019(2):26-28.

作者简介:

彭懿欣,(1992-),女,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血液净化中心。

猜你喜欢

职业暴露护士
打错了
厉害了,我的护士
还有病呢
寻找护士哥哥
血站成分制备人员的职业暴露与防护分析
发热
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危害
化疗药物对肿瘤科护士职业暴露的防护及对策
无字天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