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央红军长征过龙胜

2021-10-30覃波

文史春秋 2021年7期
关键词:龙胜红三军团纵队

覃波

1934年11月27日,举世闻名的湘江战役,红军突破湘江,踏上漫漫长征路。湘江战役虽然惨烈,但保存了红军主力,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开始。中央红军突破湘江后翻越老山界,于12月5日进入少数民族聚居的龙胜地界,12月14日离开龙胜县境,历时10天。中共中央及中央红军第一方面军第一纵队、第二纵队,红一、红三、红五、红八军团等主力红军都从龙胜经过,中央机关、中央红军指挥部等分别在江底、马堤东升、芙蓉、伟江洋湾、平等龙坪、广南等地驻扎过。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陈云、博古、王稼祥、张闻天、朱德、彭德怀、叶剑英、杨尚昆、刘伯承、聂荣臻、胡耀邦、李维漢、董必武、徐特立、韦国清等众多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著名军事将领都随红一方面军经过龙胜,在龙胜战斗过、生活过。红军长征过龙胜,留下了许多历史痕迹和感人的故事,是红军长征留给龙胜各族人民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红军长征经过龙胜的主要历程

1934年12月初,红军突破国民党反动派设置在湘江的第四道封锁线,翻越老山界,首先进入龙胜县境的是左路红三军团第四师第十二团。12月5日,中共中央军委在兴安县的塘洞(今属资源县)获悉,桂军第七军正在向龙胜方向运动,敌前锋第十九师已经进抵龙胜官衙(今和平街),在向龙胜县城推进,有意在马堤一带阻击红军,即命红三军团第四师第十二团赶到马堤河口、八滩布防。

12月6日,中路中央军委第一纵队(即野战军司令部)和左路红三军团进入龙胜,驻扎在江底街。红三军团前卫第四师从兴安中洞出发,经竹林界进入灵川县新寨,然后翻越才喜界,到达龙胜县矮岭、周家一带。

12月7日,军委第一纵队在江底休息。红三军团第四师前进到马堤河口、八滩,架设浮桥做渡江准备;前锋红十二团于17时左右进至寨纳(今泗水街)布防。军团直属队及第五师由兴安县新文出发,经孟等界、李家、银矿山(李江)到达龙胜江底、泥塘地域;后卫第六师当天留守兴安中洞,向大榕江、灵川方面警戒,于17时取道才喜界、黄家寨、黄毛坪到达龙胜矮岭、矮岭河口宿营。

12月8日,军委第一纵队由江底出发,渡江后经接龙、牛头恭、地林头、龙塘坪、田湾、塘坊,翻越黄强界进入洛岩、秧地(即坳头)地域。第二纵队由兴安县花桥、猴背(今属资源县)出发,经界碑、白竹到达江底,然后沿着第一纵队线路进至田湾、塘坊地域。红三军团主力推进至里排、马堤街地域,并派一个团进到碧林、坪寨一带。第六师在矮岭河口地域迟滞追敌;红十二团在寨纳附近与桂军第五十六团激战。红一军团主力(军团部及第一师)由湖南城步县茶园出发,经五团、芙蓉、布弄中洞,到达里木、白竹坪一带。红五、红八军团分别从兴安县塘洞、满山溪出发,经猴背、花桥、界碑、白竹进至龙胜江底、龙塘坪地域。

12月9日,红军各军团在龙胜县境内西进。线路是:军委第一纵队由洛岩、秧地出发,到洋湾、潘寨宿营;第二纵队由田湾、塘坊出发,沿着第一纵队线路进至芙蓉、横水地域。红三军团从里排、马堤街出发,分三路推进,主力经过牛头、百湾进至朗其、大湾、新寨、老寨一带;红五师完成扼守马堤通往碧林要道任务后,15时撤至碧林白岩一带宿营;红四师第十二团在马堤河口、鸟坳、万人界、杉木坳一线与桂军激战后,于16时左右到达碧林一带宿营;红十、十一团赶到乐江石村河口、独境布防。红一军团主力由里木、白竹坪出发,翻越新坳界经东社、昌背、甘银冲到达广南、平等地域。红五、红八军团由江底一带出发,沿着军委第一、第二纵队路线,进至东寨、洛岩、木林冲、芙蓉地域。

12月10日,各路红军在龙胜境内继续西进。军委第一纵队由潘寨、洋湾出发,走连洋冲翻越鸡心界,经过太平、平熬进至龙坪寨;第二纵队从芙蓉出发,沿红一军团线路进至广南宿营。红三军团主力,从朗其、老寨、大湾一带出发,经过凉坪、石地、平黄到达江口;红五师由碧林、白岩出发,经石京到江口与主力汇合,然后经石村洞口到达独境、庖田广南城一带。红一军团主力从广南、平等出发,走寨江冲翻越广西壕,经平溪到达湖南绥宁县流源(今属通道县)地域。红五军团由东寨、洛岩出发,经城步县五团,翻越九斗界到达潘寨宿营。红八军团由芙蓉出发,沿着军委第二纵队路线进至昌背、广南地域

12月11日,各路红军分别翻越广西壕、凉伞界,离开龙胜进入湘西。路线是:军委第一纵队由龙坪出发,沿着红一军团主力路线到达湖南绥宁流源地域;第二纵队由广南出发,经南斜走盘胖翻越凉伞界,经过传素到达湖南绥宁晨口(今属通道县);红三军团由独境、广南城出发,分两路前进,一路(主力)沿着军委第二纵队线路前进,到达湖南绥宁长安堡(今属通道);一路经过普团、西腰到达湖南陇城,其后卫部队在光明、独境、庖田一线与桂军第二十四师激战整日。红五军团从潘寨出发,经过中洞、白竹坪,翻越新坳界到达昌背地域。红八军团从昌背一带出发,经甘银冲到广南后,沿着红三军团主力路线进至湖南马龙、晨口地域。

12月12日,红五军团由昌背出发,经甘银冲、广南寨、盘胖,过栗子界进入湘西。红三军团后卫1个团完成阻击任务后,走普团、西腰向湘西方向追赶主力。

12月13日,红军一支收容队百余人,于上午8时左右,在马堤潘寨(今属伟江)遭桂军伏击,伤亡30多人。

12月14日,红军最后一支收容部队百余人于中午时分,在平等寨江被桂军袭击,伤亡7人、被俘40多人。其余红军翻越广西壕进入湘西。

红军长征在龙胜发生的重要战斗

两河口阻击战是红军长征过桂北的最后一战。两河口是指龙胜马堤(八滩)河口和乐江石村(现在江口)河口,是红三军团必经之地,离这里往北不到30千米的地方,就是中共中央和红一纵队、红二纵队驻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张爱萍将军在回忆两河口阻击战时写道:“因地形上不利于我军作战,所以我四师有两河口以东掩护全军团及整个野战军通过两河口的任务。这是多么重大的一个任务呀!”凸显了两河口阻击战的重要性。

红军突破湘江后,蒋介石、李宗仁都清楚龙胜是红军北去湖南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或西进湘西、贵州的必经之地,遂对在龙胜境内“围歼”红军作出了重大的军事部署。虽然桂系有保存实力、防止蒋介石中央军进入广西的图谋,但伺机给予红军重创并驱离红军,则是必要的战争选择。为堵截红军,李宗仁、白崇禧派出桂军精锐第十九师、第二十四师6个团到龙胜阻击红军。这是突破湘江后,中央红军又一次面临的生死之战。获知国民党军在龙胜截击红军的意图,中革军委电令彭德怀,要求红三军团务必在马堤河口迟滞敌军。

1934年12月6日,红三军团第四师十二团赶到龙胜马堤河口布防。12月7日,红十二团在寨纳(泗水街)设置第一道防线,红四师第十、十一团赶到马堤河口架设浮桥,在泗水大岩底的鸡颈岭、水牛塘、鸟坳设置第二道防线。12月8日早上,战斗以红军侦察兵击毙桂军副连长莫少卿打响,红三军团阻击部队与桂军第十九师五十五、五十六团展开两天激战。桂军的武器装备远远强于红军,但红军将士面对强敌,英勇顽强,不怕牺牲,反复与敌人争夺阵地,成功地阻击了敌人强大的进攻,保卫中央红军安全通过马堤进入平等地域。

这一仗红军歼敌数十人,也付出了牺牲数十人、被俘200多人的代价。黄克诚将军在回忆马堤河口阻击战时写道:“此役打得也相当艰苦,红军受到不小的损失……”鸡颈岭迄今还保存着完好的红军作战战壕,登上战壕会令人情不自禁的热血沸腾。

桂军判断红军进入平等的动向,遂派出驻扎在瓢里的第二十四师七十、七十一、七十二团,企图在乐江石村河口截击并消灭红军。红三军团也派出两个团迅速赶到石村河口、独境布防。10日早晨,红军趁大雾对敌展开进攻,与桂军争夺能遏制河口重要通道的邓家岭。桂军有炮火支援,火力强大,一度封锁了河口通道,战斗打得异常激烈。红军英勇顽强,奋力拼杀,最后击溃敌军,保护红三军团主力安全迅速通過石村河口。11、12日,红三军团梯次设置一道道防线,在独境、光明、庖田等地有效阻击了桂军的强大进攻,保护中央红军安全离开龙胜进入湘西。

龙胜两河口阻击战,红三军团将士英勇顽强,向死而生,粉碎了国民党在龙胜重创红军的军事图谋。

红军长征过龙胜留下的历史遗迹和故事

红军强渡湘江的时候,就考虑到进入苗瑶等少数民族地区,如何团结少数民族群众并取得信任和支持的问题。中央红军在1934年11月29日颁布《关于瑶苗民族工作的指示》和《关于对瑶苗民的口号》,这是中共较早发布的民族政策。红军经过的灌阳、资源等县只是部分瑶族、苗族居住的村寨,龙胜则是苗、瑶、侗、壮等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红军进入龙胜,一路宣传中共的民族政策,宣传红军是穷人的队伍。红军不仅严格执行党的民族团结政策,经过各民族村寨,对百姓秋毫无犯,在经过龙坪寨、广南寨时,还帮助群众奋力抢救受火灾民房,红军给受灾侗族群众发放钱物,帮助解决群众疾苦等,给少数民族群众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取得了少数民族群众的广泛支持。龙胜各族群众从此认定共产党领导的红军是穷人的军队,是自己的亲人。

红军过龙胜,留下了许多历史的痕迹,如红军烈士墓、红军楼、审敌堂、红军洞、红军桥等,泗水的白面红军岩意义最为突出。红军岩位于泗水乡周家村的白面瑶寨内,原名龙舌岩,1934年12月6日,红三军团第四师首长找到并召集1933年瑶胞起义的首领杨进芳、杨进六及寨老余凤生等人,在龙舌岩下召开秘密会议。会上,红四师首长对他们讲解宣传了党的民族政策和政治主张,明确表示红军是保护老百姓的,鼓励瑶胞继续斗争,再寻光明,并给群众发放了枪支。余凤生等人回到瑶寨,说红军是好人,叫躲藏起来的群众回到寨上,给放了“蛊”的井水解“蛊”,以便红军饮用,并相约第二天为红军送行。红军宣传队在龙舌岩石上刻下“红军绝对保护傜民”“继续斗争,再寻光明”等标语,把过去对少数民族带有歧义的“猺”改写为单人旁的“傜”,表明红军对少数民族的充分尊重。红军走后,瑶族群众就把龙舌岩改称为红军岩。

白面瑶寨旁寺庙的3个出家人,耳闻目睹红军过瑶寨的一举一动,深感红军是老百姓的队伍,在江底建新的石壁上刻下“朱毛过瑶山,官恨吾心欢,甲戌孟冬日,瑶胞把家还”的山歌。石刻拓印现为中国军事博物馆收藏。

红军长征过龙胜留下了十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我们要尽快做好主要遗址的认定和保护工作。

边走边开的“飞行会议”形成战略决策

湘江战役的惨烈教训,红军向何处去成为红军领导层争论的焦点,李德、博古的军事部署是北上与贺龙、萧克的红二、红六军团会合。但是蒋介石已命令湘军在湖南境内布下重兵等着红军,选择北上,红军必然遭受毁灭打击,只能西进贵州避开强敌保存实力。翻越老山界后,中共中央和红军领导层就一直在争论、争吵。李德在回忆录里写到,黎平会议之前有过一次“飞行会议”,毛泽东争取了王稼祥、张闻天的支持,得到周恩来的支持,与博古、李德据理力争,形成红军西进贵州的决策。现在有的文史研究者认为通道会议就是李德所说的“飞行会议”,既然是飞行会议,应该是边走边开,边争论。而这个“飞行会议”的过程主要发生在龙胜境内,时间是12月8日至10日,地点在龙胜的东升、洋湾、龙坪,通道会议应该是“飞行会议”的结束之会,向西战略转兵的决策主要形成过程就是在龙胜。

红军过龙胜,得到了必要的休整,更有充分的时间分析接下来应该往何处去。可以说,龙胜是红军向西战略转兵决策的重要节点,从红军在龙胜的行进线路和朱德12月8日在龙胜马堤东升发出的《我野战军继续西进及九日行动部署》的军事电文也可以得到证实。电文主要内容:一是通报国民党湘军主力已在新宁、武冈、绥宁、靖县、洪江运动布防;二是部署野战军9日继续西进。其中命令林彪的一军团要钳制城步追敌,消灭沿途团队,迅速占领通道。西进的命令十分明确。朱德在9日、10日的军事行动电文,都是红军西进的部署。马堤河口阻击战后,部分红军被俘,国民党桂军12月9日的《桂军周师长祖晃佳戌电》作战电文中有关“‘匪军西窜的目的地系贵州”等语,也反证了当时红军西进的军事意图已经形成。这些军事电文都是红军西进战略转兵最有力的证据,收集整理好红军长征过龙胜的这段历史资料,可以填补红军长征史上的这段空白。

红军长征过龙胜的历史意义和基本判断

红军是宣传队。红军长征过龙胜,积极宣传中共民族政策;龙胜是党的民族政策在少数民族聚居区最早成功实践的地方,为后来红军顺利通过其他民族地区提供了直接经验,也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制定民族政策提供了借鉴。红军长征经过龙胜少数民族聚居区,是一部中共民族政策成功实践的历史篇章。

红军是战斗队。两河口阻击战是湘江战役的结束之战,是保卫中共中央、中央红军(第一方面军)的一次极为重要的战斗,龙胜境内一系列战斗是湘江战役的范畴,红军将士英勇作战,气壮山河。龙胜有13座红军烈士群墓,数百红军将士长眠在龙胜这片土地上。这一座座丰碑在深情地述说着红军长征过龙胜这段壮怀激烈的历史,诠释着红军英勇顽强、视死如归、向死而生、一往无前、不被一切敌人压倒而敢于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和崇高精神。

紅军在龙胜得到有效休整。龙胜少数民族群众给了红军有力的支持,红军力量得到聚集,浴火重生。红军在龙胜坚定地宣传和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对百姓秋毫无犯,取得了少数民族群众的信任,他们给红军带路、通报情况、挑担子、救治伤员、收留伤病红军等,给了红军很大的支持。3万红军过龙胜10天,龙胜各族群众为红军提供了食物、衣物等生活物质的保障,为红军西进聚集力量,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红军是播种机。红军长征过龙胜留下革命的火种,薪火相传,龙胜是当之无愧的革命老区。1947年,龙胜爆发“小江起义”,打响了反抗国民党在龙胜统治的第一枪。1949年桂北游击队成立,之后分别在马堤成立东区游击队、在平等成立北区游击队。面对人数、装备大大优于自己的敌人(国民党桂系正规军队曾经有7000多人在龙胜“进剿”游击队),游击队不畏艰险、英勇作战并不断壮大(发展到约700人),打了大小40多仗,牺牲10多人,毙俘敌500多人,

1949年11月,人民解放军进抵湖南城步,龙胜游击队派人前往城步与解放军接头,汇报情况。解放大军分析龙胜情况后,决定不进龙胜,并送给游击队轻机枪两挺、步枪30支、军用电话机两台、锦旗一面,游击队如虎添翼,英勇作战,最后推翻国民党反动政府在龙胜的统治,彻底解放龙胜。龙胜成为广西唯一没有解放大军入境,由游击队自己力量解放的县。难能可贵的是,龙胜的侗族、苗族、瑶族、壮族、汉族群众都有参加游击队,2013年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认定龙胜各族自治县为革命老区。红军长征因伤留在龙胜境内的战士有10多位,他们是红军留下的革命火种,他们是红军长征精神薪火相传的历史见证。

红军长征过龙胜10天,留下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留下了宝贵的长征精神,我们应该把这份宝贵的资源和精神财富转化为红色旅游资源,融入学习党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教育,融入乡村振兴建设中。

猜你喜欢

龙胜红三军团纵队
龙胜鸡血玉博物馆典藏
龙胜鸡血玉博物馆典藏
龙胜鸡血玉博物馆
为什么企鹅以一列纵队行走?
老党员们的“新党课”
龙胜平安寨旅游特色小镇建设初探
彭德怀红三军团消失始末
东方军入闽作战的经过及得失
八路军山东纵队的创建与发展
红三军团攻打长沙的前前后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