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园城市理念下太原市城市生态建设初探

2021-10-30郭锦宇陈美汐裴梅竹黄零浩

智能城市 2021年18期
关键词:太原市片区公园

郭锦宇 田 勇 陈美汐 裴梅竹 黄零浩

(1.太原理工大学现代科技学院,山西太原 030024;2.山西工学院,山西朔州 038500;3.山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山西太原 030001)

1 公园城市概述

1.1 公园城市理念

2018年2月首次提出“公园城市”理念,并强调突出公园城市的特点,充分考虑生态价值。“公园城市”理念的提出,使城市发展理念发生了改变,满足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也体现了“生态文明优先”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1]。

公园城市,“公”即公共,“园”即生态,“城”即生活;“市”即生产。公园城市不只是公园+城市,是“公园”与“城市”的非线性耦合,不能机械地将公园数量、规模等作为公园城市建设的标准[2]。需要考虑其普惠性与生态价值等方面,通过绿地资源将公园与城市的有机融合并实现生命、生态、生产、生活“四生共融”。以提升人居环境为核心,达到“园”与“城”的协调与平衡。

1.2 公园城市溯源

1984年,钱学森提出“构建园林城市”设想,对公园城市理念的提出起到奠基性作用。后来我国相继提出建设山水城市、园林城市、森林城市等[3]。

自2005年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到“公园城市”理念的提出,是生态文明思想的发展演进。新时代城市建设强调生态价值,从“园在城中”转变为“城在园中”[1]。公园城市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模式,对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大意义。

2 国内案例分析

2.1 公园城市的“成都样本”

成都约有4 500年文明史和2 300年建城史,建造公园城市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并在城市总体规划中细化了规划建设。《成都市美丽宜居公园城市规划(试行稿)》中提出,要贯彻“园中建城、城中有园、城园相融、人城和谐”的规划理念,以绿道、水网串联,构建全域公园体系,制定了“三步走”战略:2025年,公园城市特点初步显现;2035年,基本建成公园城市;2050年,全面建成公园城市。

成都的公园场景已在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建设中,如龙泉山森林公园的打造及川西林盘的整治。

成都是全国首个提出公园城市概念的城市,在创新的同时也吸取了国内外的经验,譬如雄安新区规划、新加坡花园城市建设等。并根据城市自身情况再创造,真正达到“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宜居生活环境,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成都案例。

未来成都绿道系统旅游景点如图1所示。

图1 未来成都绿道系统旅游景点

2.2 “公园+和+公园”的扬州蓝图

扬州是园林城市,打造“以人为本”的生态开放空间,推动扬州向公园城市转变。

扬州市致力于公园城市的建设并提出旧城双修“+公园”,新区开发“公园+”的理念[4]。旧城区的改造路径是“双修”,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新城区是“公园+”。在中心区域规划建设公园,布局住宅,在其周边布置辅助设施,形成“公共空间+公共服务+居民住宅”的布局。纽约的中央公园就是“公园+”的代表。廖家沟城市中央公园按照此理念建设,是扬州最大的中央生态活动区,是城市的门面。扬州深入推进老城“+公园”、新城“公园+”,建设高品质的公园城市,为建设公园城市勾画出美好蓝图,也可为其他城市提供借鉴。

廖家沟城市中央公园如图2所示。

图2 廖家沟城市中央公园

3 太原市公园城市建设与发展

3.1 区域位置

公园式城市示范区——三给片区。

在公园城市背景下,太原市也建设了尖草坪区的三给片区条件优胜。三给片区面朝汾河背依西山、上风上水,地势平坦,因良好的生态环境使之成为最适合建设公园城市的区域。三给片区北至太古岚铁路、南至北排洪渠、西至西北外环高速路、东至滨河西路。根据尖草坪区三给规划方案,区域内将建绿色游憩廊道,周边建造许多生态公园,还建有配套公共设施等。三给片区将建设成为集居住、娱乐、商业、办公、绿色生态于一体的且城园相融的“公园式城市新区”。

三给片区位置如图3所示。

图3 三给片区位置

3.2 规划建设

根据《太原市市域空间总体规划(2016-2035)》,太原市将打造三给片区、晋阳湖片区等五个城市副中心,与主城区实现分工协作、功能互补,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完善公共服务等带动周边地区发展,提升城市整体品质。太原市将致力于把三给片区建设成公园式城市新区。2017年《太原北部新城三给片区概念规划设计》提出,将三给片区打造成为具有示范性的生态、健康和智慧新城。2020年,提出要加速“三区”建设,将尖草坪区建设为集“人文生态休闲区、创新转型产业区、现代宜居都市区”为一体的公园式宜居性新城。三给片区形成“三心四轴四组团”的空间网格局。绿化系统将建设生态游憩环廊,周边配建摄乐公园、金桥公园、汾西公园等,在生态游憩环廊外围建设北部生态涵养区、西山生态涵养区、生态走廊以及滨河生态景观廊道。区域交通系统形成“五横四纵”的路网结构,并新增有规划支路。规划的地铁3号线和地铁8号线,形成了三给片区的交叉主出行动脉。在公共服务设施方面,沿道路集中设置市、区两级公共服务设施。将居住区级公共设施调整至组团中央集中布置,提高其综合服务性能。

目前,三给片区是集五横四纵三桥及地铁(规划)立体交通网、七大生态公园(规划)、优质教育(片区规划28所学校)、商业及三甲医院(规划)于一体的15 min社区生活圈。随着三给区的不断建设,将成为太原市的“公园城市”,构建太原市公园城市新标杆。

三给片区规划塑造的“人、城、境、业”和谐统一的城市形态,将与太原龙城共同成长。

三给片区地铁规划如图4所示。

图4 三给片区地铁规划

4 太原市公园城市建设新思考

(1)坚持生态建设优先,以公园城市为理念。

建立完善的城市生态空间网体系,夯实城市生态本底,把公园建设融入绿色廊道建设,融入公园城市建设,作为区域发展的有机体,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效能,改善人居环境。通过绿色廊道网将点、片状的公园绿地串联起来形成多维立体的绿地系统。

(2)以科学规划为基础,引领公园城市发展。

围绕“人、城、境、业”四大维度,规划公园城市的构建策略,过建设人性化的开放空间以及完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提升人居环境。建设公园城市,将城市融入生态环境,使生态价值与城市建设相协调。

(3)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推进公园城市建设

践行公园城市理念,以项目为抓手,规划建设示范性、标志性项目[5],有机联系太原绿色廊道,统筹绿色慢行空间。示范性项目建设能较快满足居民对公园城市的期待,重要性可见一斑。打造示范性和亮点项目,引领城市片区发展,对于太原市建设公园城市的触媒点具有关键意义。

5 结语

建设公园城市应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基础,通过城市建设发展转型,改善人居环境,实现“四生共融”协调发展的新型城市。随着研究的深化和细化,将形成完善的公园城市理论体系,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太原市片区公园
太原市为农村寄递物流补“短板”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太原市61个村要建污水处理设施严禁直排入河
太原市六家药茶企业获省级授权
片区综合开发的投资模式探讨
在公园里玩
展望临港新片区金融改革与创新
青岛新片区打造人才聚集高地
白塔寺片区地图
太原市第四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