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生态模式的林业栽培管理技术探讨

2021-10-29王小平

种子科技 2021年17期

王小平

摘    要:林业栽培管理包含了林业树种栽培以及林业生态管理。林业栽培管理的基本宗旨是要维持保护林区自然生态环境,通过优化树种栽培种植结构的手段来提升林业栽培经济利润,严格控制林业生态污染的安全风险因素。因此,要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林业栽培管理可全面開展实施,结合林业生态保护的实践思路来创新林业栽培管理的工作模式。

关键词:生态模式;林业栽培管理;技术改进措施

文章编号:1005-2690(2021)17-0137-02       中国图书分类号:S72       文献标志码:A

1   林业栽培管理中生态模式的内涵

林业栽培管理中的生态模式,基本含义在于维护林区生态体系的完整性,切实保障林业生态安全。因此,生态模式的本质就是增加针对林业生态安全的管控保障工作实践力度,在适度开发林业资源的情况下维持林业生态平衡,避免林业生态体系由于人为干预而失衡[1]。林业生态保护工作的重点应当体现在确保森林生态系统安全方面,林业管理部门是保障与维护森林自然资源的关键。近些年,国家不断地健全了林业生态保护的基本法规,提供了林木资源生态保护的基本工作实施准则。林业管理工作具有维护森林生态体系平衡、防止过度利用与破坏森林生态资源、提升森林安全监管水准等重要意义,充分展现了森林保护工作在防控森林生态破坏层面上的实践意义[2]。森林资源属于非常关键的自然生态资源,森林资源能否得到充分保护,在根本上关系到自然生态体系的平衡性。

林业管理部门针对森林资源正在致力于优化利用与开发,体现了保护森林自然生态体系的重要实践地位。对于森林资源实施综合性与全面性的开发利用工作,各项实践措施必须要建立在保护森林生态平衡的前提下,完善与调整开发森林资源的路径和方法。林业栽培管理的总体实施目标包含改进林业栽培技术、健全林业管理模式、优化产业体系结构等重要举措。现阶段的林业栽培种植手段已经得到了创新优化,林业栽培的技术人员可以选择多元化的树木栽培方法与技术。然而,有些林业监管部门由于未能密切重视林区环境保护,造成林业管理环节薄弱,导致人为毁坏林业生态体系[3]。由此可见,生态模式必须要渗透于林业栽培管理的重点领域。

2   生态模式融入林业栽培管理的必要性

2.1   保护森林生态资源安全

目前,森林生态安全的监管维护工作必须要得到林业部门的关注,在积极采纳与引进生态模式的情况下,林业管理部门应当充分致力于森林生态保护。因此,森林资源构成了发展林业栽培全新产业模式的关键。森林生态资源如果遭到了过度索取,那么趋向于枯竭的森林资源就无法实现良好的经济利润效果。现阶段开发利用森林自然资源的实践力度正在全面增加,林区居民与企业由于过度开发森林资源,造成森林生态体系的结构遭到破坏,威胁到了森林资源的正常更新生长过程。开发利用森林资源的行为必须得到控制,利用开发森林资源的人员要认真遵循自然生态规则,避免过度使用消耗森林资源。因此,保护林业生态安全应得到林业部门的重视,林业栽培管理的各个层面技术手段也要集中于森林生态保护。

在现阶段的林业生态建设实践领域中,可持续发展的林业生态建设宗旨目标已经融入林业建设各个实践环节。林业生态体系只有得到了全面严格保护,针对人为破坏林区自然环境以及过度开采林区生态资源的后果才能予以避免,有效维护林业生态体系的完整性。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本质在于林业管理部门针对林业生态资源展开严格保护措施,避免过度索取林业自然资源,对林区的自然环境生态平衡给予切实维护。在目前的状态下,某些林业地区的林业自然资源由于没有置于严格管控范围,造成了林业资源的过度利用与开发,破坏了林区自然生态体系的完整性。为实现林业生态体系可持续发展,可增大对林业生态资源的监管保护实践工作力度。

2.2   杜绝过度索取林业自然资源

林业栽培全面实施运行的过程必须依靠林业自然资源,但是林业自然资源如果遭到过度索取,那么植被以及物种的生长发育周期将会被打乱,不利于林木树种的自然发育繁衍。在目前的情况下,过度索取林业自然资源的行为较多,造成林木资源日益紧缺。为了解决过度索取生态资源的行为,林业管理部门有必要将生态模式纳入日常工作规划范围,更多侧重于监管以保护林业生态平衡。

林业监管部门的机构负责人员针对适度开发森林生态资源的宣传工作力度亟待强化,按照森林资源安全保护的总体目标思路来利用森林生态资源,构建森林自然生态链条平衡的安全监管体系。森林自然资源本身具有可再生的特性,森林资源如果遭到了过度采伐与破坏,那么自然生态体系的循环再生能力就无法体现。林业监管部门对开发森林资源以及保护自然生态体系的两项工作举措都需要给予关注,确保森林资源的循环再生性得到切实的保护。林业监管部门针对封山育林等技术手段应积极利用,全面杜绝林区居民过度采伐与毁损森林资源的行为。森林资源全面实施保护的工作应纳入林业生态监管工作范围,旨在全面确保森林生态体系的完整安全性。

2.3   合理优化林业产业结构

生态模式的总体实施目标是优化产业体系结构,通过创新与改善林业体系结构的技术手段维持森林生态平衡。在当前背景下,林业产业结构本身包含弊端与缺陷,林业产业部门针对多元化的林业种植模式应当进行积极采纳,遵循生态模式的内在演化发展规律,优化产业体系框架。多元化的林业资源可以利用各种方法为林区居民企业创造更优的资源利用经济效益,这对促进林区居民致富具有重要影响。林业管理部门有必要启发当地居民以及企业技术人员改变自身认知,运用多元化的路径方法对森林资源进行合理利用。生态模式客观上允许林业部门选择多元化的林业种植手段,对促进林业种植人员实现全面致富具有保障作用,引进生态模式有益于创新林业产业的运行管理模式。

林业可持续发展在根本上有益于林业资源实现全面的自我更新,对于防控荒漠化、水土流失以及野生动物灭绝等自然灾害风险具有保障意义。森林植被本身具有自我更新修复的能力,因此決定了林业管理人员必须要正确认识到森林自然生态体系维护管理的实践意义。树木如果遭到了过度的人工采伐,那么短期内就无法获得再生,会造成荒漠化。林业可持续发展对于促进森林树木品种实现更新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所以森林植被必须要得到长期保护。

3   林业栽培管理中生态模式运用的完善措施

3.1   林下种植与饲养模式

利用全新技术手段在林下种植蔬菜、水果与药材等作物,有益于提升林业种植经济利润,合理控制了种植作物的投入成本。在现阶段,不断完善更新林下种植经济作物的种植模式,林业种植人员可以运用更多的手段和思路来提升种植产业利润。此外,林下饲养禽畜的模式有益于降低禽畜饲料的投入成本,充分确保了饲养禽畜的实践成效性。在推行与实施林下饲养禽畜以及林下种植作物的实践工作中,林业技术人员需要积极采纳生态种植的措施,全面维护林区的生态系统安全。

3.2   林业与畜牧业复合发展模式

畜牧业与林业之间具有内在联系,因此复合型的畜牧业与林业共同发展模式值得被普遍推广。森林树种的自然发育与生长过程将会形成天然畜牧饲料,其中包含掉落与腐烂的树木枝条枯叶,经过转化形成禽畜饲料的来源。在此基础上,禽畜排泄的粪便可直接渗入森林土壤中,以满足林木树种必需的营养元素。近些年来,很多林业技术人员已经深刻认识到复合式的畜牧产业与林业共同发展的重要意义,对于畜牧产业的单一发展模式进行了合理创新突破,高效利用双重的产业发展资源。

3.3   混合种植果蔬作物模式

林业产业的预期优良经济效益应当建立在林业技术创新前提下,尤其是混合式的果蔬作物栽培种植产业模式应当全面推动实现创新发展。混合种植果蔬作物的林下种植产业模式本身具有优良利润效益特征,有益于林业种植人员获得综合性的良好种植产业回报,合理控制作物种植成本。

例如,针对油菜作物与葡萄水果作物在实施混合种植的过程中,林业种植人员要重点针对作物种植间隔距离进行合理优化,种植间距应保持在0.5~1.5 m。在必要时,林业种植人员可以依靠遮光大棚来辅助作物实现休眠与生长周期轮换,对葡萄作物的嫩芽进行有效的催生操作。林业技术人员针对磷酸二铵、尿素与腐熟动物粪肥应当确保均衡施加,实时调整与改变林下种植土壤的肥料营养物质配比。

4   结束语

目前生态模式应当全面融入贯穿于林业管理与林业栽培工作实践中,旨在促进林业生态体系的完整程度提升,避免森林资源资源遭到过度索取与人为毁坏。在实践中,林业管理部门必须要深刻调整与转变林业栽培管理认识,确保林业栽培管理的各个层面工作建立在生态模式基础之上,合理优化与健全林业栽培管理的运行保障措施。

参考文献:

[ 1 ] 高开天.毛乌素沙地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林保护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21(3):155-156.

[ 2 ] 李金亮.现代林业育苗栽培管理技术——以徽县为例[J].乡村科技,2020,11(30):67-68.

[ 3 ] 吴久杰草.林业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管理策略研究[J].种子科技,2020,38(20):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