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推进黑龙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2021-10-28

奋斗 2021年12期
关键词:高质量体系职业

■ 程 佳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在全面总结“十三五”时期我国教育发展成就的基础上,提出了“十四五”时期我国“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发展目标。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提出,“十四五”时期黑龙江省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快科教强省建设步伐,使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加快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建成科教强省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新时代黑龙江教育发展的新目标、新方向和新主题。

一、明确高质量教育的科学内涵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明确高质量教育的科学内涵。首先,高质量教育必须是现代化程度较高的教育,能够发挥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能够成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支撑。其次,高质量教育要能够全面服务于“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构建,通过促进教育与社会的循环、教育与经济的循环,实现教育体系与科技体系、产业体系、社会体系的有机衔接;能够通过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加强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实现教育的双循环。再次,高质量教育要体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全过程、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能贯彻落实这一理念。最后,高质量教育要体现“好不好”的标准,能够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更高质量、更加公平、更加多样化的教育需求,能够有效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扬长补短,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作出新贡献。

二、直面我省教育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

“十三五”时期,全省教育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稳步落实,教育现代化建设开局良好:各级各类教育规划发展目标基本实现,教育发展水平稳步提升;教育公平取得重要进展,人民满意度大幅提升;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化,教育保障水平显著提升。全省教育已经进入提高质量、优化结构、促进公平、内涵发展的新阶段。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为:教育发展还不平衡、不协调,城乡间、区域间教育差距仍然较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供给不足、布局不合理,学前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仍是教育体系的短板。

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多样化的教育需求日益增长 (资料图)

从全省的情况看,“十四五”时期我省教育面临的风险与挑战并存。一是从落实“六个强省”目标来看,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迫切需要优化教育人才结构,培养各类紧缺人才。二是从提升民生质量角度来看,持续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迫切要求进一步完善教育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三是从社会建设角度来看,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加快,生育政策调整,学龄人口、劳动年龄人口规模结构改变,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高层次人才持续外流,人民群众教育需求发生结构性变化,对高质量、多样化的教育需求日益增长,教育体系、结构和布局调整亟待深化。

从教育领域情况看,“十四五”时期我省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会更密切,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服务的质量需求将更高,因此,提高教育质量,实现内涵发展,增强服务能力,成为我省教育发展的重点目标。

三、加快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

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建设科教强省奠基固本。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要强化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培育新理念,构建新格局,创设新模式,着力在六大“强化”上下功夫,即坚持有教无类强化公平、坚持标准强化基础、坚持强化素质、坚持办学多样强化特色、坚持改革培养模式强化创新、坚持创建和谐校园强化安全。我省基础教育的总体发展水平较好,但也存在一些明显的短板,我们要针对短板着力在以下四个方面加强建设:一是进一步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强化城市普惠性幼儿园建设,补足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学前教育发展短板;二是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加快推进推动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在通过全面均衡验收的基础上加快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三是以推进“新高考”改革和“新课程”改革为契机,全面推进普通高中标准化建设工作,建设一批能起到引领示范作用的优质高中、特色高中,形成普通高中教育多样化办学格局;四是重视民族地区的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工作,进一步完善特殊教育保障机制,提升少数民族学生和特殊儿童的教育获得感。

加快职业教育转型发展,提升其产业发展适应能力。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特别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重要论述,对接“六个强省”建设要求,加快推进具有黑龙江特点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全面推进职业教育提质培优,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加快本科层次高职院校建设工作,建成一批高水平职业院校和特色专业,建成高水平国家现代农村职业教育改革示范区。围绕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健全国家职业教育制度框架、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建设多元办学格局、完善技术技能人才激励保障政策、加强职业教育办学质量督导评价等政策举措,着力在以下四个方面有序推进:一是实行创新驱动发展,在升级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管理模式,提升教师能力等方面,不断提高综合实力;二是拓展延伸职业教育概念,打通普通教育、终身教育、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边界,实现资源协同共享,提高整体竞争力;三是加强与政府、企业、行业协会、其他学校的合作,在“产教融合”中扮演主要角色;四是走平台化、集团化、资本化路线,提高自身造血能力,确保资产保值增值。

强化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教育服务贡献能力。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构建新发展格局需求,推动高校融入区域创新体系,提升服务区域发展能力水平,推进产学研一体化,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优化教育结构、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使黑龙江高等教育竞争力明显增强,实现全省高等教育更高水平普及,建成布局合理、结构完善、具有龙江特色、综合实力较强的高等教育体系,着力在以下四个方面加强建设:一是深化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构建与黑龙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高等教育体系,推进新工科、新农科、新医科、新文科建设,加速培育一批产业骨干专业(群)和战略新兴产业专业(群),培养重点产业发展急需紧缺人才;二是落实“以本为本”要求,加强本科教育研究,建设一批一流本科课程,加快应用型本科建设,推动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本科教育体系;三是提升研究生教育水平,加快推进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完善产教融合的专业学位研究生、科教融合的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加强研究生培养能力建设,强化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四是强化基础研究、原始创新和应用研究协同攻关,完善高校内部的科研支持机制,重视高水平创新人才后备力量培养,落实好吸引人才、合理使用人才、留住人才的各项举措和工作机制,遏制住高层次人才大量流失的趋势。

适应终身学习的要求,下大力气补足继续教育的短板。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拓展教育服务全民的宽度,向全人群和全生命周期拓展,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手段,打破时空界限和教育对象的限制,创新教育服务业态,教育供给更加充分,沟通各类教育学习成果的平台逐步完善,人人、时时、处处可学的教育服务体系初步建成。重点在四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构建更加开放畅通的终身学习通道,完善招生入学、弹性学习及继续教育制度,推动各类高等学校之间资源共享、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建成功能完善的“龙江学分银行”;二是按照国家资历框架,建立跨部门跨行业的工作机制和专业化支持体系,完成广播电视大学向开放大学转型发展,鼓励职业院校、行业企业创办面向社会各界的终身学习机构;三是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提高学习型社会建设水平,鼓励普通高校和职业院校开展多种类型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支持老年(开放)大学建设,健全社区教育办学网络,探索将家庭教育纳入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四是完善终身学习服务平台建设,建成开放共享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和内容多样、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库,探索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全民学习需求与能力监测。

总之,要把高质量作为教育发展的行动自觉和内在追求,以高质量为统领,全社会共同参与建设、共同参与治理、共同分享成果,从体制机制、结构类型、评价方式、内在活力、保障措施等方面对标检视,突破制约点和瓶颈因素,推动黑龙江教育向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目标迈进。

猜你喜欢

高质量体系职业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