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广二号新品系一代杂交种繁育试验

2021-10-28石海潜吴静颜石溪李枫烨谭福洋兰艳妮叶建蔚黄扬玉

广西蚕业 2021年3期
关键词:蚕业蚕种品系

石海潜,吴静颜,石溪,李枫烨,谭福洋,兰艳妮,叶建蔚,黄扬玉

(1.兴业县华盛蚕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玉林市537800;2.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站,南宁市530007)

家蚕夏秋用品种两广二号(932·芙蓉×7532·湘晖)是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指导所(现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站)和广东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合作选配的四元杂交种[1-2],该品种具有强健、高产、优质、易繁、适应性广等优点[3]。两广二号是亚热带强健性高产优良蚕品种的代表品种,自1992年通过品种审定以来,一直作为广西的当家品种推广,近年在广西的年推广量为800万张左右,约占广西蚕种发种总量的90%以上,截至2020年,累计发种量达到11 039.07万张[4];2020年,在全国的年推广量为871.19万张,占全国发种总量的52.36%,累计发种量达到13 194.40万张[4]。两广二号也是国家强健性夏秋用蚕品种审定指定对照品种,全国单一品种应用量最大的品种,是当前支撑广西蚕业健康发展的主推品种[1-3]。

两广二号作为广西的当家品种已推广应用20多年,经过多年的繁育继代和扩繁,受环境条件及人为选择等因素的影响,该品种出现了部分种性退化的现象,如高温季节抗性下降等,因此有必要对两广二号的4 个亲本进行同步、系统的改良复壮。2012年起,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站对两广二号的4个亲本进行同步、系统的改良复壮,获得了强健性更好的新品系[4-5]。4 个亲本新品系的虫蛹统一生命力都超过95%,化性稳定性得到提高,蚕种越年卵率达到99.5%以上,组配的一代杂交种具有蚕茧大、产量高、健蛹率高、丝质相仿等特性。新品种大量推广需经过蚕种场进行良种繁育的环节,因此原蚕好养、蚕种易繁、繁育系数高、“蚕种场满意”是新品种新品系推广的关键点之一。为进一步了解两广二号新品系一代杂交种的繁育情况,兴业县华盛蚕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在贵港市覃塘区进行两广二号新品系一代杂交种繁育中试,在不同季节共收蚁744 g 原种,制种5 298 张。经过3 个批次的试繁,掌握了两广二号新品系原种中系932×芙蓉(新)、日系7532×湘晖(新)的性状特点、饲育要点及制种特性,验证了两广二号新品系大规模良繁的可行性,并总结繁育经验,为全区其他蚕种繁育单位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时间与地点

试验时间为2020年4月25日—9月20日。原蚕饲养地点为广西贵港市覃塘区大岭乡村心村沙犁坪屯。一代杂交种制种地点为广西兴业县华盛蚕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1.2 试验材料

两广二号新品系原种7532×湘晖(新)、932×芙蓉(新)及对照种7532×湘晖、932×芙蓉,均由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站原种繁育科提供。

1.3 试验方法

在兴业县华盛蚕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位于贵港市覃塘区大岭乡村心村沙犁坪屯的原蚕点,选择饲养技术水平基本一致的原蚕饲育户饲养7532×湘晖(新)、7532×湘晖、932×芙蓉(新)、932×芙蓉,中系分别于4月27日、5月27日、8月7日收蚁,日系分别于4月25日、5月25日、8月5日收蚁。各饲育户原种饲养量见表1,每批的饲养量和饲养品种相同。原蚕饲养期间由大岭乡蚕桑技术辅导员统一进行技术指导,按照良繁标准规定的温湿度进行饲养,1~3龄蚕台育,4~5 龄地面育,各龄良桑饱食,适时上蔟。记录各龄发育经过及上蔟、化蛹、羽化等时间。上蔟后第8 d 将种茧运输回公司制种场部,第9 d 调查死笼率、全茧量、茧层量、公斤茧粒数及收茧量。按照良繁要求保护种茧、削茧、雌雄鉴别,羽化后按两广二号四元杂交种的制种形式进行配对制种,制平附种,每张蚕种卵量在25 000 粒左右。比较新、旧品系的发育经过、种茧调查成绩及繁育成绩。

表1 每批原蚕饲育户原种饲养量

1.4 调查项目与计算方法

5龄经过:5龄饷食至盛上蔟间的日差。蚕期发育经过:收蚁至盛上蔟间的日差。蛹期经过:盛上蔟至羽化的日差。种茧调查时,用电子秤称量调查每户各品种的收茧量,并称取1 kg种茧,调查种茧粒数;每户随机抽样200粒种茧,削开调查死笼数及分辨雌雄蛹,死笼率(%)=(死笼数÷200)×100。每户随机取雌雄种茧各25粒,用电子天平称量全茧量和茧层量,全茧量(g)=(25粒雌茧全茧量+25粒雄茧全茧量)/50;茧层量(g)=(25粒雌茧茧层量+25粒雄茧茧层量)/50;茧层率(%)=(茧层量/全茧量)×100。每个品种的发育经过及种茧调查成绩以所有饲育户的平均成绩计算,收茧量及制种量以所有饲育户的总产量计算。采用Excel 2010处理数据,用SPSS 19.0作方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发育经过比较

两广二号(新)日系原蚕7532×湘晖(新)、中系原蚕932×芙蓉(新)入眠快,眠起整齐,5 龄经过及蚕期经过比原品系分别缩短2 h和3 h,蛹期发育经过与对照一致,各期发育经过见表2。

表2 两广二号(新)原蚕发育经过

2.2 种茧成绩比较

上蔟第9 d对各饲育户的种茧进行种茧调查,调查死笼率、公斤茧粒数、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各指标结果见表3。两广二号新品系日系7532×湘晖(新)种茧的死笼率比对照降低2.82 个百分点,中系932×芙蓉(新)种茧的死笼率比对照降低2.22个百分点。两广二号新品系的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等茧质指标与对照基本一致。

表3 两广二号(新)种茧调查成绩

分别对新品系和旧品系种茧调查成绩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分析结果(表4)显示,7532×湘晖和932×芙蓉新旧两个品系死笼率的P值均小于0.05,显示差异显著;公斤茧粒数、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P值均大于0.05,差异不显著。表明在提高强健性的同时,新品系的公斤茧粒数、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得到了很好的维持,强健性的筛选提升未对新品系的种茧成绩产生实质性改变,分析结果详见表4。

表4 种茧调查成绩配对样本t 检验

2.3 繁育成绩比较

按照两广二号四元杂交种制种形式制成两广二号反交蚕种及两广二号正交蚕种,制种量见表5。两广二号新品系的繁育系数比对照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反交种的公斤茧制种量和克蚁制种量分别比对照提高3.42%和5.41%,正交种的公斤茧制种量和克蚁制种量分别比对照提高2.34%和7.02%。

表5 两广二号(新)繁育成绩

对繁育的一代杂交种繁育成绩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结果(表6)显示,两广二号新旧品系反交的公斤茧制种量和克蚁制种量P值均小于0.05,差异显著,新品系繁育系数显著高于旧品系;两广二号新、旧品系正交的克蚁制种量P值小于0.05,差异显著,新品系繁育系数显著高于旧品系,而公斤茧制种量的P值大于0.05,差异不显著。分析结果详见表6。

表6 繁育成绩配对样本t 检验

3 小结与讨论

3.1 小结

经过试繁,两广二号新品系原蚕蚕期发育整齐,眠起快,熟蚕快,日系7532×湘晖(新)的龄期经过比7532×湘晖短2 h,中系932×芙蓉(新)的龄期经过比932×芙蓉缩短3 h,蛹期经过一致。两广二号新品系日系7532×湘晖(新)种茧的死笼率比对照降低2.82个百分点,中系932×芙蓉(新)种茧的死笼率比对照降低2.22 个百分点,通过对种茧调查成绩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7532×湘晖和932×芙蓉新旧两个品系死笼率的P值均小于0.05,显示差异显著;公斤茧粒数、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P值均大于0.05,差异不显著。表明在提高强健性的同时,公斤茧粒数、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得到了很好的维持,强健性的筛选提升未对种茧成绩产生实质性改变。

两广二号新品系的繁育系数与对照相比,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反交种的公斤茧制种量和克蚁制种量分别比对照提高3.42%和5.41%,正交种的公斤茧制种量和克蚁制种量分别比对照提高2.34%和7.02%;通过对繁育成绩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两广二号新旧品系反交的公斤茧制种量和克蚁制种量P值均小于0.05,差异显著,新品系繁育系数显著高于旧品系;两广二号新旧品系正交的克蚁制种量P值小于0.05,差异显著,新品系繁育系数显著高于旧品系,而公斤茧制种量的P值大于0.05,差异不显著。

综合种茧质量指标和繁育成绩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结果,认为经筛选后的新品系显著降低了死笼率,提升了健蛹率,提高了公斤茧制种率和克蚁制种量。因此,复壮改良后的两广二号新品系良繁性能优异,符合“三满意”中蚕种场满意的要求,能替代两广二号旧品系,适宜在亚热带地区蚕种繁育单位开展蚕种繁育。

3.2 讨论

本良繁试验中设置的收蚁量为中系收蚁量120 g,日系收蚁量128 g,没有充分利用中系原蚕强健好养,日系雄蛾耐冷藏、可重复交配的性能,影响了繁育系数的提升。下一步将优化中系日系的收蚁量配比,探索中系日系收蚁量的最佳配比,达到繁育系数更高、蚕种产量最大化、效益最大化的目的。

两广二号4 个新品系是通过人为创造高温多湿条件,经过累代选择,选择强健性高、茧丝质量优、产卵量多,不良卵率低的饲育区留种继代形成的[4-5],在高温多湿条件下,新品系母种比原品系母种的强健性高[5],推测原蚕932×芙蓉(新)和7532×湘晖(新)同样对高温多湿环境的抵抗能力比原品系强。下一步将扩大饲养区域,进行全年不同季节的比较试验,比较抗性差异,为两广二号新品系高温季节繁育提供充足依据。

猜你喜欢

蚕业蚕种品系
《四川蚕业》编辑部有关版权声明
《四川蚕业》编辑部有关版权声明
郴州地区优质烟蚜茧蜂品系的筛选
产卵布蚕种浸酸操作的做法和体会
计算机视觉技术在蚕业生产中的应用进展
四川蚕业2021年总目录
科学制定生产计划 合理满足蚕种需求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在蚕种生产上的应用报告
甬优系列不同组合在江苏省淮北地区试种表现初报
低盐胁迫下条斑紫菜不同品系体细胞与壳孢子的耐受性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