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甲骨文捃》(二)

2021-10-28郜丽梅

殷都学刊 2021年3期
关键词:拓本甲骨著录

郜丽梅

(中国社会科学院 古代史研究所,北京 100101)

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藏《甲骨文捃》(简称《文捃》)为国内外孤本,其价值不言而喻。(1)有关《甲骨文捃》著录的基本情况参见拙文《〈甲骨文捃〉的初步复原》(《南方文物》2015年第3期)。

《文捃》所收拓本与摹本共3680版,其中有些拓本与摹本较其他著录清晰完整,所以编纂《甲骨文合集》(简称《合集》)时《合集》组曾拟定采用《文捃》诸多拓本与摹本。又由于当时编纂《合集》得到了全国各地的大力支持,加上《合集》组奔赴各地著拓甲骨,所以就有了同一版甲骨存在几套拓本的情况。处于各种考虑,对于已经剪切下来备用的《文捃》中的一些拓本与摹本最终未采用,这些未采用的拓本与摹本有些已贴回《文捃》,有些已散失不见。《甲骨文合集补编》(简称《合补》)编纂时也录用了诸多《文捃》拓本。所以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文捃》已经是残缺的拓本与摹本集(见下图)。

经过笔者近些年的不断整理,加之对先秦史研究室所藏资料进行大梳理,又从一些繁芜杂乱的材料中捋出一些相关信息加以补充,目前对《文捃》的复原工作已接近尾声。

本文专论《文捃》凡将斋部分所收摹本的整理情况。

《文捃》0282至《文捃》0356为摹本,共75版。属凡将斋马衡旧藏,这批甲骨摹本的原骨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就笔者愚目所及,该部分除去《文捃》0296、《文捃》0297、《文捃》0301、《文捃》0304、《文捃》0309、《文捃》0310、《文捃》0312、《文捃》0316、《文捃》0317、《文捃》0318、《文捃》0320、《文捃》0325、《文捃》0327、《文捃》0337、《文捃》0338、《文捃》0320、《文捃》0344、《文捃》0350、《文捃》0320之外,其余56版曾全部著录于《殷虚书契续编》(2)罗振玉:《殷虚书契续编》,影印本,1933年。,且拓本多有剪裁。《文捃》该部分摹本也有一些剪裁。

《凡将斋所藏殷虚文字考释》(简称《凡考》)(3)严一萍:《凡将斋殷虚文字考释》,艺文印书馆,1991年。涉及《文捃》部分有摹本的共有22版。其中《文捃》0289(《凡考》四·二)、《文捃》0296(《凡考》十四·四)、《文捃》0297(《凡考》十二·四)、《文捃》0304(《凡考》二十一·四)、《文捃》0309(《凡考》十九·二)、《文捃》0310(《凡考》十九·一)、《文捃》0312(《凡考》二十九·三)、《文捃》0313(《凡考》十九·四)、《文捃》0316(《凡考》十四·三)、《文捃》0317(《凡考》十三·二)、《文捃》0318(《凡考》二十二·四)、《文捃》0320(《凡考》二十八·一)、《文捃》0324(《凡考》三十·一)、《文捃》0325(《凡考》十五·四)、《文捃》0327(《凡考》凡十六·二)、《文捃》0337(《凡考》十二·二)、《文捃》0338(《凡考》五·四)、《文捃》0344(《凡考》二十六·三)、《文捃》0350(《凡考》九·三)摹本与《文捃》完全相同。《文捃》0301较《凡考》十八·三缺失上部。《凡考》六·一(《文捃》0346为上半部分、《合集》34084)、《凡考》九·二(《文捃》0354为上半部分)为缀合后摹本,缀合后的这两版拓本分别见于《合补》10446甲、乙及《合集》6789。

《文捃》见于《南师》的摹本有17版,分别是《文捃》0289正(《南师》2.32正)、《文捃》0297(《南师》2.62)、《文捃》0301(《南师》2.86缺上部)、《文捃》0304(《南师》2.107)、《文捃》0309(《南师》2.114)、《文捃》0310(《南师》2.113)、《文捃》0315(《南师》2.24(臼))、《文捃》0316(《南师》2.25)、《文捃》0320(《南师》2.182)、《文捃》0322(《南师》2.181)、《文捃》0324(《南师》2.127)、《文捃》0325(《南师》2.187)、《文捃》0326(《南师》2.188)、《文捃》0329(《南师》2.175)、《文捃》0337(《南师》2.190)、《文捃》0344(《南师》2.196)、《文捃》0349(《南师》2.59)。

《文捃》见于《铁》的有10版,分别为《文捃》0284(《铁》246.1)、《文捃》0289(《铁》245.1正左部不完整)、《文捃》0297(《铁》118.3)、《文捃》0298(《铁》272.1)、《文捃》0301(《铁》118.2)、《文捃》0305(《铁》91.1)、《文捃》0308(《铁》177.4)、《文捃》0314(《铁》125.1)、《文捃》0315(《铁》248.3(正))、《文捃》0324(《铁》131.2)。

《文捃》见于《通》的有《文捃》0302(《通》480)、《文捃》0329(《通》43)。

《文捃》0298又分别见于《铁新》470、《前》6.21.4、《文拓》(4)宋镇豪主编、孙亚冰编纂:《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藏甲骨文拓》,上海古籍出版社,2020年。080。

《文捃》0282见于《佚》29,《文捃》0308见于《佚》82。

《文捃》0282又见于《考精》41。

根据最新整理统计,《文捃》凡将斋部分见于《合集》的70版,见于《合补》的有6版,《合集》《合补》所选拓本形状大小有些与《文捃》著录相同,有些不一致,对于不一致的拓本与摹本具体分析如下:

一、《合集》较《文捃》及其他著录完整部分

1、《文捃》0282见于《续》4.47.2、《考精》41、《佚》29、《合集》16790,其中《考精》41与《佚》29著录相同,其他著录情况均不相同。

《文捃》0282左右部分有剪裁;《佚》29(《考精》41)左上部剪裁;《续》4.47.2则左右两侧与下部均有剪裁;《合集》16790最为完整,据《合集来源表》此版拓本选自《历拓》4684。

2、《文捃》0283又见于《续》4.49.1、《合集》16813。

《文捃》0283左右不完整;《续》4.49.1左右不完整且下部有剪裁;《合集》16813选定《历拓》4234,拓本完整。

3、《文捃》0284又见于《续》4.11.4、《铁》246.1、《合集》12771。

《文捃》0284较《铁》246.1右部空白完整;《续》4.11.4左右有剪裁;《合集》12771选定拓本为《历拓》4172,拓本完整。

4、《文捃》0293又见于《续》1.39.5、《合集》2354正臼。

《文捃》0293缺臼,正面左右部分各有缺失,不完整;《续》1.39.5(缺臼)左右缺失,下部有剪裁;《合集》2354选定《历拓》4152正臼,拓本完整。

5、《文捃》0294见于《续》6.10.3、《合集》4223。

《文捃》0294右侧空白缺失;《续》6.10.3左右及上部有剪裁;《合集》4223选定《历拓》4161,拓本完整。

6、《文捃》0299见于《续》3.14.7、《合集》7843。

《文捃》0299左右空白缺失;《续》3.14.7四周有剪裁;《合集》7843选定《历拓》4171,拓本完整。

7、《文捃》0300见于《续》6.12.2、《合集》6605。

《文捃》0300左部空白缺失;《续》6.12.2左右与上部有剪裁;《合集》6605选自《历拓》4170,拓本完整。

8、《文捃》0301见于《铁》118.2、《南师》2.86、《合集》6313、《合集》39866。

《文捃》0301与《南师》2.86、《合集》39866相同,缺上半部分,且都为摹本;《铁》118.2与《合集》6313相同;《合集》6313选自《历拓》7359,拓本完整。

9、《文捃》0303见于《续》3.6.8、《合集》8527。

《文捃》0303左侧空白有缺失;《续》3.6.8左部有剪裁;《合集》8527选自《历拓》4168,拓本完整。

10、《文捃》0318见于《合集》23589。

《文捃》0318左侧及上部空白缺失;《合集》23589选自《历拓》4184,拓本完整。

11、《文捃》0321见于《续》4.43.10、《合集》26331。

《文捃》0321左侧空白缺失;《续》4.43.10左侧及下部有剪裁;《合集》26331选自《历拓》4323,拓本完整。

12、《文捃》0335见于《续》6.11.6、《合集》30726。

《文捃》0335左侧及下部空白有缺失;《续》6.11.6左右及下部有剪裁,仅存有字部分;《合集》30726选定《历拓》4180,拓本完整。

13、《文捃》0348见于《续》2.28.3、《合集》28246。

《文捃》0348左部空白缺失;《续》2.28.3有剪裁;《合集》28246选定《历拓》4179,拓本完整。

14、《文捃》0350见于《合集》32811。

《文捃》0350右部大片缺失;《合集》32811选定《历拓》4238,拓本完整。

15、《文捃》0352见于《续》6.12.7、《合集》33297。

《文捃》0352右侧有缺失;《续》6.12.7上部及右部有剪裁;《合集》33297选定《历拓》4427,拓本完整。

二、《文捃》较《合集》拓本完整部分

1、《文捃》0286见于《续》4.24.1、《合集》11894。

《文捃》0286摹本完整;《续》4.24.1上部、左侧有剪裁;《合集》11894选定《历拓》4344,左上部缺失不完整,“二”字不存,说明此版甲骨后来断裂。

2、《文捃》0322见于《续》2.14.5、《南师》2.181、《合集》26366。

3、《文捃》0327见于《凡考》凡十六·二、《合补》4968。

4、《文捃》0329见于《续》1.13.4、《南师》2.175、《通》43、《合集》23146。

《文捃》0329摹本完整,与《南师》2.175同;《通》43拓本完整;《续》1.13.4与《合集》23146相同,下部空白裁去。

5、《文捃》0331见于《续》2.9.1、《合集》25343。

《文捃》0331摹本完整;《续》2.9.1右部空白有剪裁;《合集》25343选定《历拓》4313,右部有剪裁,与《续》2.9.1同。

6、《文捃》0332见于《续》6.12.5、《合集》25909。

《文捃》0332摹本完整;《续》6.12.5下部有剪裁;《合集》25909选定《续》6.12.5,下部有剪裁。

7、《文捃》0339见于《续》4.38.10、《合集》34782。

《文捃》0339摹本完整;《续》4.38.10四周空白有剪裁;《合集》34782选定《续》4.38.10,拓本四周有剪裁。

8、《文捃》0340见于《续》4.38.5、《合集》35005。

《文捃》0340摹本完整;《续》4.38.5有剪裁;《合集》35005选定《续》4.38.5,拓本上下及右部有剪裁,两个“三”字缺失。

9、《文捃》0341见于《续》4.39.8、《合集》34818、《合集》34819。

《文捃》0341摹本完整;《续》4.39.8周围有剪裁,《合集》34818选定《续》4.39.8;《合集》34819选定《历拓》4209,拓本完整。

10、《文捃》0345见于《续》6.10.5、《合集》28261。

《文捃》0345摹本完整;《续》6.10.5有剪裁,与《合集》28261同;《合集》28261选定《历拓》4369,拓本上部、右部有剪裁。

11、《文捃》0346见于《续》1.39.7、《凡考》六·一、《合集》34084、《合补》10446。

《文捃》0346摹本完整;《续》1.39.7左侧及上部有剪裁;《合集》34084选定《历拓》4268,上部、右部有缺失,且右上部”辛“字残缺;《凡考》六·一为缀合后完整摹本;《合补》10446为缀合后拓本,甲选定《合集》34084,残缺不全。

12、《文捃》0351见于《续》6.10.9、《合集》28426。

《文捃》0351摹本完整;《续》6.10.9上部有剪裁,左侧及下部有缺失;《合集》28426选定《续》6.10.9,拓本不完整。

三、《文捃》与《合集》互有缺失部分

1、《文捃》0295见于《续》2.17.1、《合集》888。

《文捃》0295左部空白缺失;《续》2.17.1左部空白缺失,下部有剪裁;《合集》888选定《历拓》4156,左部完整,但右部残缺,“牢”字缺失。三种著录各不相同,互有补充。

2、《文捃》0296见于《合集》1344。

《文捃》0296左部空白缺失,缺臼;《合集》1344正臼选自《历拓》4233,正左部空白完整,右下部空白有缺失。两种著录互有补充。

3、《文捃》0306见于《续》6.12.6(正)、《续》6.10.10(臼),《合集》17586正臼。

《文捃》0306臼与《合集》17586臼同,正左、右侧上部空白有缺失,下部完好;《续》6.12.6(正)左右及下部有剪裁,《续》 6.10.10(臼)左侧有剪裁;《合集》17586臼完好,正面拓本上部完好,下部有剪裁,“古贞”二字缺失。著录情况各不相同,但又能互相补充。

由上可知,《文捃》凡将斋部分曾见于《前》《续》《南师》《铁》《铁新》《通》《佚》《凡考》《合集》《合补》《文拓》《考精》《历拓》等多达12种著录。同一版甲骨甚至出现在六种不同的著录当中,且著录情况多有不同,存在四种、三种、两种以及互补等情况。

出现四种不同著录情况的有3版,分别为《文捃》0282,其又见于《续》《考精》、《佚》《合集》《历拓》;《文捃》0284见于《续》《铁》《合集》《历拓》;《文捃》0329见于《续》《南师》、《通》《合集》《历拓》。此3版甲骨各存在四种不同的摹本或是拓本。

出现三种不同著录情况有12版,即《文捃》0283、《文捃》0293、《文捃》0294、《文捃》0299、《文捃》0300、《文捃》0303、《文捃》0321、《文捃》0335、《文捃》0348、《文捃》0352、《文捃》0286、《文捃》0346。此12版甲骨各存在三种不同的摹本或是拓本。

出现两种不同著录情况的有12版,即《文捃》0301、《文捃》0318、《文捃》0350、《文捃》0322、《文捃》0327、《文捃》0331、《文捃》0332、《文捃》0339、《文捃》0340、《文捃》0341、《文捃》0345、《文捃》0351。

出现互补的著录有3版,即《文捃》0295、《文捃》0296、《文捃》0306。所谓互补即同一版甲骨在不同著录中都不完整,互有缺失,但是把各种著录情况互相补充则可以形成完整的拓本。

在以上所列中,由《续》我们可以看出,早期的拓本虽然较之后世完整,但多有剪裁,所以《合集》选定《续》的拓本大多不如《文捃》摹本完整,这种情况不利于后期甲骨拼合。而上文所提及的《合集》较《文捃》完整的拓本均来自于《历拓》,这也是多种著录中保留的最完整的拓本。但也有例外,比如《合集》26366虽选自《历拓》,但不如《文捃》0286摹本完整;《合补》4968同样选自《历拓》,亦是不如《文捃》0327完整,这也说明了这些拓本为甲骨断裂后所拓。

一般而言,甲骨原骨所体现的价值最大,其次是拓本,摹本居后。但由于年代久远,甲骨在流传与存放过程中不免出现遗失以及骨面脱落与断裂等情况,所以早期的拓本就弥足珍贵。然而早期的拓本多有剪裁,而摹本则相对完整,更能体现甲骨原来的面貌,也利于以后的甲骨拼合,所以早期的摹本也足以彰显其价值。在上文所选取的《文捃》凡将斋部分摹本中,除去《文捃》0301、《文捃》0329、《文捃》0341之外,同一版甲骨在《文捃》中的著录情况与其在其他著录书或拓本集中的情况均不相同,所以这部分摹本有其独特的价值,至少对于厘清该部分甲骨源流与传拓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附:

甲骨文著录书或拓本集简称:

《铁》《铁云藏龟》

《铁新》《铁云藏龟新编》

《佚》《殷契佚存》

《前》《殷虚书契前编》

《续》《殷虚书契续编》

《南师》《南北师友所见甲骨录》

《通》《卜辞通纂》

《文拓》《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藏甲骨文拓》

《历拓》《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藏拓本》

《考精》《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精拓殷契文》

猜你喜欢

拓本甲骨著录
著录格式执行GB/T7714-2015《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著录格式执行GB/T7714-2015《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航空材料学报》参考文献著录要求
字溯甲骨∙文承龙韵
拓本博古画:金石传拓与中国画的交汇
泰山上的汉字记忆——《纪泰山铭》清代拓本
甲骨整治研究综述
录附:《石渠宝笈》著录的圆明园旧藏书画目录
商代甲骨档案的农业研究价值
刻在甲骨上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