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米级碳酸钙高填充丙烯-1-丁烯共聚物的制备

2021-10-27李朋朋程鹏飞

合成树脂及塑料 2021年5期
关键词:丁烯晶型共聚物

李朋朋,伍 剑,程鹏飞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研究院兰州化工研究中心,甘肃 兰州 730060)

聚丙烯(PP)存在抗冲击性能差,尤其是低温抗冲击性能差等缺点,通过乙烯或1-丁烯与丙烯共聚对PP进行聚合改性,或者通过添加无机物或弹性体对PP进行共混改性是两种常用的提高PP特定性能的手段。与丙烯-乙烯共聚物相比,丙烯-1-丁烯共聚物具有刚性高、正己烷提取物含量低的优点。在一些应用领域较丙烯均聚物和丙烯-乙烯共聚物具有显著的优势,因此是PP产品研发的重要方向[1]。目前,关于丙烯-1-丁烯共聚物的研究多集中在聚合方法及结构性能方面[2-3],鲜有对其进行无机物填充改性报道。本工作通过在丙烯-1-丁烯共聚物中添加微米级碳酸钙对其进行改性,研究了微米级碳酸钙对基体树脂性能的影响。

1 实验部分

1.1 主要原料

丙烯-1-丁烯共聚物,75 kg/h聚丙烯中试装置;微米级碳酸钙,粒径不超过0.949 μm的颗粒为50%(φ),粒径不超过1.913 μm的颗粒为90%(φ),欧米亚钙业有限公司。

1.2 主要仪器

7028型熔体流动速率测试仪,意大利Ceast公司;D8 ADVANCE型X射线衍射仪,美国Bruker公司;214型差示扫描量热仪,德国Netzsch公司;DM2500P型偏光显微镜,德国Leica公司。

1.3 试样制备

将不同比例的碳酸钙与丙烯-1-丁烯共聚物在高速混合器中共混后经双螺杆挤出机在熔体温度210 ℃,螺杆转速120 r/min条件下挤出造粒,在熔体温度210 ℃,模具温度40 ℃,注射压力35 MPa,注射速度40 mm/s条件下注塑。碳酸钙用量(即占试样总质量的百分数)为20%,30%,40%,产物分别记作PP-20,PP-30,PP-40。未添加碳酸钙的试样记作PP-0。

1.4 测试与表征

熔体流动速率(MFR)按GB/T 3682—2018测定;弯曲模量按GB/T 9341—2008测定;简支梁缺口冲击强度按GB/T 1043.1—2008测定;维卡软化温度按GB/T 1633—2000测定。

收缩率测定:用52 mm×52 mm×2 mm模具注塑试样,室温放置24 h后测试试样流动方向(纵向)和垂直流动方向(横向)的尺寸,用于计算收缩率。

X射线衍射(XRD)分析:Cu靶,Kα射线,测试电压为40 kV,衍射角(2θ)为5°~35°。

熔融、结晶性能测试:先以30 ℃/min升温到210 ℃,恒温5 min,再以20 ℃/min降到30 ℃,最后以20 ℃/min升温到210 ℃,记录升降温曲线。

偏光显微镜观察:将试样颗粒切成薄片,置于两片载玻片之间,放入热台,于210 ℃熔融后压成薄膜,然后以20 ℃/min降温到131 ℃,等温结晶3 min,观察试样晶体形态。

2 结果与讨论

2.1 基本性能

从表1看出:丙烯-1-丁烯共聚物中高填充微米级碳酸钙后,试样MFR随碳酸钙用量增加而降低,熔体流动性下降;弯曲模量随碳酸钙用量增加而提高,说明试样的刚性提高;韧性提高,但随碳酸钙用量增大,冲击强度升高幅度减小;维卡软化温度随碳酸钙用量增大先降低后升高,在碳酸钙用量为40%时,维卡软化温度高于基体树脂;碳酸钙用量为20%时,试样纵、横向收缩率都大于所用丙烯-1-丁烯共聚物,随着碳酸钙用量增加,试样纵、横向收缩率都下降。碳酸钙用量为40%时,试样纵、横向收缩率都小于基体树脂。添加碳酸钙后试样纵、横向收缩率差异减小,减小了试样各向异性,注塑试样尺寸均匀性提升。

表1 碳酸钙对丙烯-1-丁烯共聚物性能的影响Tab.1 Effect of calcium carbonate on properties of propylene-1-butene copolymer

2.2 XRD分析

PP的晶型有α晶型、β晶型、γ晶型等,通常条件下最常见的为α晶型,在PP中加入β成核剂后可得到β晶型PP,填料也会影响PP的结晶行为。从图1看出:2θ为14.0°,16.5°,18.3°,21.6°附近的4个衍射峰是PP的α晶的特征峰[4],2θ为15.9°附近有微弱的β晶特征峰。随着碳酸钙用量增加,α晶特征峰明显减弱,说明高填充量碳酸钙阻碍了PP分子链段运动,干扰和抑制了PP分子在晶核周围进行重排形成完善α晶的过程,表现为结晶性下降。PP-20仍有微弱的β晶特征峰,碳酸钙用量为30%,40%时已看不到β晶特征峰。因此,高填充量碳酸钙可通过对丙烯-1-丁烯共聚物分子链运动的限制调控其结晶形态,使其在不出现明显β晶条件下同时提高共聚物的刚性和韧性。

图1 碳酸钙填充丙烯-1-丁烯共聚物的XRD曲线Fig.1 XRD patterns of calcium carbonate-filled propylene-1-butene copolymer

2.3 熔融性能与结晶

从图2和表2可以看出:丙烯-1-丁烯共聚物只有1个熔融峰,熔融峰峰温在155.8 ℃,介于丙烯均聚物和类似结构的丙烯-乙烯共聚物之间[5]。这是由于1-丁烯单元对PP结晶的影响弱于乙烯单元。PP-20的熔融峰峰温略有降低,结晶峰峰温和结晶起始温度基本不变,结晶温度区间变宽,熔融焓从98.1 J/g降至88.8 J/g。随着碳酸钙用量的增加,试样的熔融焓进一步降低,结晶温度区间变窄,其他熔融、结晶参数变化较小并且没有明显规律。

图2 试样的熔融、结晶曲线Fig.2 Melting and crystallization curves of different samples

表2 试样的熔融、结晶参数Tab.2 Melting and crystallization parameters of different samples

虽然XRD结果显示PP-0和PP-20有微弱的β晶特征峰,但是差示扫描量热结果显示,这两个试样并未出现归属于β晶的熔融峰,并且由于高填充量碳酸钙对丙烯-1-丁烯共聚物分子链段运动的限制,造成丙烯-1-丁烯共聚物不能形成完善的α晶,只能在碳酸钙的间隙中局部结晶,形成较薄的不完善晶片,因此,随着碳酸钙用量的增加,试样的熔融焓降低。碳酸钙对分子链段运动的抑制强弱受碳酸钙含量的影响较大,在碳酸钙用量为20%时,碳酸钙对分子链段运动的抑制有限,分子链可以形成厚度差异较大的晶片,因此,PP-20的结晶温度区间较PP-0宽,随着碳酸钙用量的增加,碳酸钙对分子链段运动的抑制作用增强,形成较薄并且均一的晶片,因此结晶温度区间有所缩小。

2.4 偏光显微镜观察

从图3可以看出:PP-0为分散的小晶体,原因在于1-丁烯单体的无规插入,破坏了PP的规整结构,使其不易形成均聚PP中易于观察到的完善球晶,只有不完整的晶体分布在无规组分中。添加碳酸钙后,PP-20已完全观察不到球晶的存在,原因在于碳酸钙粒子限制了共聚物分子链的活动能力,阻碍了其形成有序的结晶结构。随着碳酸钙含量的增加,PP-30晶粒尺寸已经小到观察不到的程度。

图3 试样的偏光显微镜照片(×200)Fig.3 Polarized light microscopic photographs of different samples

3 结论

a)在丙烯-1-丁烯共聚物中高填充微米级碳酸钙可以提高PP的弯曲模量、冲击强度,注塑试样的纵、横向收缩率差异减小,尺寸均匀性提升,但对丙烯-1-丁烯共聚物的熔体流动性有不利影响。

b)与丙烯-1-丁烯共聚物相比,加入碳酸钙后试样的熔融焓降低、偏光显微镜下观察不到球晶的存在。

c)由于高填充量碳酸钙对丙烯-1-丁烯共聚物分子链段运动的限制,微米级碳酸钙高填充丙烯-1-丁烯共聚物可在不出现明显β晶时提高试样的刚性和韧性。

猜你喜欢

丁烯晶型共聚物
巴斯夫推出新型FourtitudeTMFCC催化剂增产丁烯
聚偏二氟乙烯分子晶型结构及热变性研究
再生对烯烃转化反应催化剂活性影响的探究
含长碳链季铵盐的丙烯酰胺类共聚物的合成及其水溶液特性
MTO装置副产C4制丁烯-1工艺研究
全氟-2,2-二甲基-1,3-二氧环戊烯-四氟乙烯共聚物组成与性能
温度对聚偏二氟乙烯α晶型、β晶型及γ晶型结构的影响*
钛酸铋微米球的合成、晶型调控及光催化性能表征
卡马西平结晶工艺研究
RAFT 聚合制备丙烯酸酯嵌段共聚物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