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球金融大变局下中国矿业资本市场发展现状与展望

2021-10-26阴秀琦宋崇宇董延涛李晓宇孙仁斌

中国矿业 2021年10期
关键词:矿业金融

阴秀琦,宋崇宇,董延涛,李晓宇,孙仁斌

(1.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北京 100037;2.中国地质调查局国际矿业研究中心矿业金融研究所,北京 100037)

2020年初全球经济遭遇新冠肺炎疫情“黑天鹅”事件冲击,主要国家经济增长出现断崖式下跌,实体经济笼罩在疫情的阴霾之下,引发全球金融市场跌宕起伏,重大金融事件颠覆传统的市场认知。2020年3月美国货币宽松政策出台引发全球货币超发的蝴蝶效应,推动矿产品价格加速上涨,呈现出“产业链供应链受阻、国际资本流动加速”并存的异常现象,对中国矿产品供应链安全和金融安全带来巨大挑战。中国政府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大变局,出台了一系列的财政、货币和金融改革政策,加大开放力度,确保经济平稳运行。石油、黄金、铁矿石、铜、铝等具有天然的金融属性,是国际金融重要风向标,与货币、利率、汇率、期货、资本市场息息相关,其价格高位运行对全球产业链重构和我国矿业发展影响巨大。2020年底以来,中国矿业上市公司受矿产品价格上升、产业集中度增强等影响经济效益明显提升,受到资本市场的高度关注,走出十余年来的低迷行情,开启了周期行情。2021年9月2日北京证券交易所成立,形成了“三足鼎立”南北方资本市场错位发展的新格局,将为中国战略性矿产企业产业链延伸提供更多融资机会,促进矿业高质量发展。在国际国内金融的各种变局下,本文以金融视角分析了中国矿业上市公司疫情以来的走势和矿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历史机遇,并对未来进行了展望[1-5]。

1 全球金融大变局的态势分析

全球金融大变局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各国先后推出一系列非常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金融政策,金融格局调整步伐明显加快,具体体现在七个方面。

1.1 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央银行的作用明显增强

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美国、欧盟、日本等主要经济体的中央银行提出了直达实体经济货币政策,直接参与了市场交易规则的制定和修改,先后采取了大规模量化宽松政策,投放大量货币购买风险资产,降低风险溢价和企业融资成本,刺激生产、投资和消费,从某种意义上说,央行已经从“最后贷款人”变成了“最后交易商”。推动经济复苏的同时,世界主要经济体央行的作用和地位明显增强。

1.2 对金融监管的重视程度显著提高

当前世界主要国家都已经认识到对单体金融机构的监管不足以防范系统性的金融风险,必须加强宏观审慎金融监管。这种金融监管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加强各国国内的金融监管;二是协调国际间金融监管。在加强国内金融监管方面,2008年金融危机后,全球各国不约而同地摒弃自由放任的观点,以往部门化、碎片化的情况得到有效改善,出现了整合和集中的倾向,金融监管正在向综合监管和功能监管转变。在协调国际间金融监管放方面,全球各国认识到仅靠国内监管不足以防止危机蔓延,因此也要加强国际间金融监管的协调合作。在此背景下,二十国集团(G20)、金融稳定委员会(FSB)、欧洲稳定机制(ESM)、金砖国家应急储备安排(CRA)等新型经济、金融治理组织或机制应运而生。

1.3 全球跨境资本流动总量和结构发生明显变化

随着各国央行作用和金融监管的变化,全球跨境资本流动总量出现明显收缩。从结构上看,发达经济体的跨境资本流动总量萎缩,新兴经济体的跨境资本流动总量上升。2008年金融危机后,各国对实体经济更加重视,投机性资本流动减少,全球跨境直接投资占比上升,而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占比有所下降。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多数新兴经济体的资本流入出现明显下降,而中国率先复工复产,2020年是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国家,成为全球资本的价值洼地,资本流入明显增多。

1.4 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前所未有的增大

全球金融危机和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美国等发达国家先后采取“QE+零利率”的非常规货币政策,通过购买债券,特别是中长期的债券,压低利率,提供大量基础货币,给市场更多的流动性。这些政策在稳定市场的同时,也对市场造成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在全球化的今天,资本跨境流动活跃,随着量化宽松政策的实施和退出,可能会对发展中国家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1.5 新兴经济体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明显上升

新兴经济体持有的外汇储备规模远高于发达国家水平,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中的配额和话语权得到显著提升,并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治理。尤其是中国国际地位上升,银行资产规模全球第一,外汇储备规模全球第一,A股市值全球第二,债券市场规模全球第三,人民币国际化稳步推进,为全球金融治理做出积极贡献。但从市场角度来看,新兴经济体在金融治理能力方面还存在较多短板,比如在金融机构方面,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国家的强项是商业银行,但是在投资银行方面还很不足。

1.6 全球债务杠杆率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当前全球总债务杠杆率已经超过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前,发达经济体债务杠杆率上升幅度不大,主要表现为政府债务较高;新兴经济体债务杠杆率快速上升,其中企业杠杆率上升显著,家庭杠杆率次之,政府杠杆率较小。部分发展中国家系统性金融风险显著上升。

1.7 金融科技对金融生态、服务模式、运营效率产生巨大影响

科技快速发展提高了现有金融业态效益,创造了新的金融业态,拓展了新的金融业务,创造了新型跨境支付体系,运用区块链技术直接进行点对点支出,各国都在加快推进数字货币的研发应用。同时金融科技有效提升财富管理质效、促进产品服务智能化、助力企业资本运营效率提升和成本控制,提升产融协同质量和效率。能源变迁带来货币国际化的深刻变化,需要借助金融科技改变原有的货币格局。

全球金融大变局,将对全球矿业格局重塑、产业链重构、矿产品贸易结算产生重大影响,需进一步密切跟踪全球金融政策调转对矿业国际投融资合作带来的深层次影响。

2 全球各国财政政策及中美利差影响分析

2.1 全球各国财政政策分析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扩散,3月23日美联储最先启动“无限量化宽松+零利率”模式,面对经济冲击,各国政府果断采取行动挽救本国经济。在财政政策方面,2020年,日本、意大利、德国、南非、美国财政刺激规模分别达到其GDP的48%、47%、28.2%、20.3%和17.5%。相对而言,中国的财政刺激规模仅占GDP的3.2%,主要通过提高财政赤字率、发行专项债、发行特别国债等精准施策进行应对。在货币政策方面,美国、欧盟、日本和英国的央行紧急采取了降息、降准、购买资产(包括国债、企业债,日本央行还购买了证券交易所ETF等)政策,美国还推出了薪资保护计划等一揽子宽松货币政策。中国央行也果断采取降准、引导LPR贷款利率下行、向中小企业提供再贷款并对到期贷款实行临时性延期等手段;巴西、印度尼西亚、印度等其他新兴经济体除了降息、降准之外,还采取了汇率稳定政策。综合来看,中国政府施行的财政政策及货币政策均较为克制,用相对较小的代价化解了疫情冲击风险;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货币政策仍将维持适度宽松[6]。

2.2 美元弱势震荡,前低后高

2020年美元走弱,2021年下行后企稳回升通道。美联储自2015年底开启加息周期,于2019年按下了暂停键,2020年迎来了彻底反转,将美联储联邦基金利率下调至0%~0.25%的区间,回到了历史最低水平。伴随着美联储的降息,美国10年期国债的收益率也快速回落。从历史数据上看,美联储的降息标志着新一轮美元下跌周期的开始。美国生产、消费、就业几个指标显示,美国经济整体呈现回升态势,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调整的可能性较低,仍需宽松的货币政策为宏观经济“保驾护航”[7]。综合看,美国经济恢复的韧性或使得美元指数下行空间相对受限,2021年下半年随着经济复苏加快以及通胀抬头可能驱动美元阶段性反弹,预计美元指数仍将维持低位,中枢上行,节奏前低后高(图1)。

图1 美元指数和人民币汇率Fig.1 US dollar index and RMB exchange rate(资料来源:WIND)

2.3 人民币升值空间打开,重心或将上移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中国快速控制疫情。2020年4月,中国经济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复苏,实现“V”型反转,经济恢复至常态。2020年GDP实现2.3%正增长,2021年上半年GDP同比增长12.7%,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复苏,跨境资本加速流入,对人民币需求提升,支撑人民币汇率稳定乃至升值。中国央行逐步退出超常规货币宽松政策,中国国债收益率快速上行,中美国债利差高企,国债利差扩大驱动人民币兑美元持续升值,支撑人民币汇率走强(图2)。

图2 中美利差变化图Fig.2 Chart of interest rate difference between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资料来源:WIND)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导致部分国家供给不足和全球供应链条中断,中国因防控成效显著复工复产迅速,凭借制造业完备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优势,填补了海外供需的缺口,强化了中国在全球供应体系中的优势,中国制造业、产业链优势,带动人民币资产重估。

从疫情控制、国债利差、制造业综合优势几个角度看,当下人民币汇率面临的基本面较为良好,展望未来几年,人民币很可能步入较长的升值周期,人民币在国际结算中的比例也有明显提升(表1)。

表1 全球主要储备货币的份额占比Table 1 Share of major global reserve currencies 单位:%

2.4 美元贬值产生影响的历史借鉴

每一次美元的贬值周期都伴随工业产能在国际间的代际转移,伴随着巨额美元流出,商品价格被推高,使得新兴市场可以大幅增加固定投资,从而催生设备周期和库存周期,比如1970年至1980年的日本、1985年至1995年的亚洲“四小龙”、2000年后的中国以及2016年后以越南为代表的东南亚国家。受益于产能扩张周期,当期产能接收国的权益市场一般都会有超额收益。然而,由于经济本身的时滞性,产能扩张的后期可能会导致产能过剩、杠杆过高等负面效应,这些问题通常需要时间进行消化,因此产能接收国在随后的美元升值周期内,权益市场普遍表现明显较差。中国应以史为鉴,为国际资本流出预期做好提前防范。

3 资本市场先抑后扬,矿业板块持续受资本关注

3.1 全球资本市场先抑后扬,美股以科技股为引领创历史新高

受新冠肺炎疫情在欧美蔓延影响,2020年3月美股触发了四次熔断,道琼斯指数从28 900点大跌至18 213点,造成全球资本市场恐慌。随后,美联储出台“超级QE+零利率”刺激政策,推动股指稳步上升。拜登政府上台后陆续推出经济刺激计划,伴随着疫苗加快应用,美国经济迎来复苏。截至2021年8月底,道琼斯指数涨至35 360点,较最低点上涨94.15%,对全球资本市场起到了“稳定剂”作用。2021年8月底美股市值达68万亿美元,以科技股为引领创历史新高,苹果、微软、谷歌、特斯拉等七大科技公司市值较2020年初增加了6.3万亿美元。超常规刺激政策也给美国带来通胀压力,因低利率支撑,美股估值高企,科技股与价值股的估值分化,呈现“K”形结构。宽松的政策环境和极低的债务成本将继续激发美股上市公司主动回购的动力,进一步支撑美股估值(图3)。

图3 新冠肺炎疫情以来中美股市走势对比图Fig.3 Compared with the US and China stockmarket trend since COVID-19(资料来源:WIND)

3.2 矿业板块受资本关注,在新能源推动引领下迎来矿业周期性行情

从中长期趋势看,中国股市从2019年的“转折之年”到2020年的“转折到复苏”,2021年是确认长期向好趋势的关键之年。随着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基本建成,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经济活力不断恢复,上证指数从2020年3月的最低点2 646点升至2021年8月的3 544点,涨幅34%。2020年白酒引领食品饮料行业上涨69.46%,其次是军工、电气、医药、农牧,与美股科技引领存在巨大结构性差异。在我国金融扩大开放的背景下,国际金融机构普遍看好中国市场,2020年外资机构持有2.3万亿A股股票,资金聚集在白酒、医药等板块,引导其他基金跟进,A股走势分化呈现“K”型结构。截至2021年8月底,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突破86.73万亿元,增长8%,资本市场中优质股票与资金供给呈现供需两旺态势,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2021年结束了白酒食品饮料独领的行情,高端制造、矿业等周期性股票的价值回归,随着铁矿石、铜、铝、锡、镍、天然气等国际大宗矿产品价格快速上涨,新能源战略、稀土保护条例等一系列政策出台,矿业板块受资本关注度提升,在北上资金的引领下,越来越多的基金持有矿业龙头公司,赣锋锂业、华友钴业、北方稀土、五矿稀土、紫金矿业、洛阳钼业、中国神华等国内龙头矿业企业市值大幅增加。

3.3 矿产品期货价格接替性走高

期货具有定价和避险两大功能,也是体现大宗矿产品定价影响力和话语权的重要工具。当前国际大宗商品定价中心主要集中在伦敦金属交易所、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纽约商品交易所。受新冠肺炎疫情、库存减少、产业链供应链受阻、资本推动等多重因素影响,2020年以来主要国际矿产品期货表现为“√”型走势,呈现轮翻上涨的态势,2020年上涨幅度较大的品种主要为黄金、白银、铁矿石、铜,2021年上涨幅度较大的品种主要集中在锡、镍、钴、铝、天然气等。特别是原油期货走势颠覆传统认知,2020年4月20日,WTI原油期货跌至-37.63美元,历史上首次收于负值,当前已经升至70美元/桶,波动巨大。截至2021年8月底,相比于2020年最低点,NYMEX天然气期货上涨122%,COMEX金期货上涨21%,COMEX白银期货上涨100%,国际铁矿石期货上涨31.39%,LME铜期货上涨111%,LME铝期货上涨101%,LME锌期货上涨71%,LME铅期货上涨44%,LME镍期货上涨87%,LME锡期货上涨155%,LME钴期货上涨74%。从“大宗矿产行业周期性、货币投放量、全球复工复产预期”三个尺度看,大宗矿产品期货价格高位震荡且振幅加剧,2021年是考验中国应对输入性通货膨胀和加强海外矿业合作的重要窗口期,需时刻关注美联储加息对矿业市场的影响(图4)。

图4 全球主要矿产品期货合约走势图Fig.4 Trend chart of global major mineral products futures contracts(资料来源:WIND)

4 全球金融大变局下中国金融深化改革分析

近年来,中国大力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出一系列重大改革开放新举措,着力提升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8]。

4.1 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明显增强

4.1.1 推出科创板,促进科技企业高质量发展

2019年3月1日,证监会发布了《科创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试行)》和《科创板上市公司持续监管办法(试行)》,6月13日,科创板正式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中国资本市场迎来了一个全新板块,将为中国企业核心技术创新和经济转型提供资本动力。

4.1.2 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助力“专精特新”型企业融资和发展

2021年9月2日,宣布成立北京证券交易所,中国资本市场将形成京、沪、深三地交易所功能互补、各具特色、各显优势的新格局。北京证券交易所定位为“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主阵地”,重点是坚持错位发展、突出特色建设,以现有的新三板精选层为基础,进一步提升服务“专精特新”型中小企业能力。同时,北京证券交易所设立后,将加速推进上市发行、交易、退市等基础制度改革,提升制度的包容性和精准性,有效弥补新三板的不足。

4.1.3 实施新《证券法》,将全面推行注册制,资本市场生态加速重塑

新《证券法》加快推行注册制,完善资本市场监管体制,建立常态化退市机制、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资本市场优胜劣汰机制有望进一步发挥,上市公司质量进一步提高,为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注入更多活力,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需要资本市场深层次的双向开放。未来资本市场国际化有望进一步提速,要素资源双向流动向制度层面推进,制度规则或加快与国际接轨,“T+0”等交易制度改革值得期待[9]。

4.2 中国加大推进金融对外开放力度

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2019年7月20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发布《关于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有关举措》,从债券市场、银行保险市场和证券市场3个领域,推出11条金融开放新举措。2020年1月15日中美两国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美利坚合众国政府经济贸易协议》,中国金融市场开放力度明显加大,全面取消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和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额度限制,放宽境外机构投资者本外币汇出比例限制,给予外资机构非金融债务融资工具A类主承销商资格,取消银行、证券、基金管理、期货、人身险领域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取消企业征信评级、信用评级、支付清算等领域的准入限制,给予外资国民待遇等。2020年9月25日,国际著名指数编制公司富时罗素宣布,从2021年开始将中国国债纳入富时罗素全球政府债券指数。至此,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指数、摩根大通旗舰全球新兴市场政府债券指数、富时罗素全球政府债券指数等全球三大主流债券指数全部将中国债券纳入其中。2018年以来,中国共批准外资来华设立100多家各类银行保险机构,10家外资控股证券、基金管理、期货公司,6家外资企业征信评级支付清算机构。2021上半年,境外投资者增持包括股票、债券、存贷款在内的境内人民币资产共计1.27万亿元,中国金融市场开放力度明显、成效显著,显示出中国金融市场的巨大吸引力[10]。

4.3 加快金融衍生品市场化改革步伐,服务企业风险管理,增强市场定价能力

期货、期权市场不断扩容,品种体系日趋完善。2020年以来先后上市了液化石油气期货、低硫燃料油期货、动力煤期权、铝期权、锌期权、国际铜期货。截至2020年底,中国期货市场上市的品种已经达到90个左右,覆盖能源化工、金属、农产品及金融等领域,初步形成期货期权、场内场外等品种层次体系,为广大实体企业提供了有效的避险工具[11-12]。

法律法规体系不断完善,市场监管水平不断提高。2021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审议了《期货法》(草案),将补齐期货市场监管执法制度短板,实现投资者保护有法可依、有法可循。目前中国已建立起包括中国证监会、中国证监会各地派出机构、期货交易所、中期协、监控中心在内的“五位一体”的期货监管体系。

4.4 绿色金融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助力实体经济实现绿色转型发展

2020年9月,中国政府宣布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总体目标。围绕这一战略目标,中国有关部门先后出台系列政策,着力构建绿色金融政策,增加绿色金融供给。同时,重点省份、地市陆续开展绿色金融试点。总体上看,中国绿色金融政策的政策法规体系、业务布局体系、产品服务、风险风控体系、国际合作体系已经基本形成。这必将对包括矿业在内的实体经济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全球金融大变局和中国金融改革开放对中国包括矿业在内的实体经济带来重大机遇与挑战:一是有利于拓宽矿业企业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二是金融开放有利于矿业企业创新投融资模式;三是加快了中国期货期权发展进程,丰富了中国矿业企业风险管理的金融手段和工具;四是金融的政策、制度、标准、规范等处于持续调整优化过程,需要矿业企业不断创新经营模式,适应金融市场的外部环境,不断增强综合竞争力。矿业是实体经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中国制造业复兴的基石、中国能源转型的重要载体。在中国深化金融改革的大潮中,矿业必须插上金融的翅膀,促进产融协同,以金融手段促进中国矿业复兴。

5 中国矿业资本市场从“转折”到“复苏”

5.1 中国矿业上市公司走出多年低迷行情,2020年下半年曙光乍现

据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家矿业研究中心矿业金融研究组统计,中国主要矿业上市公司(不含石油、天然气企业)除st股和*st股共127家,其中煤炭32家、钢铁18家、大宗有色18家、贵金属13家、新能源10家、稀有稀土22家、农用矿产7家、其他重要非金属7家。2020年矿业上市公司股价平均上涨20.33%,呈现二八分化态势,总市值约3.23万亿元,同比增长20%,低于整个A股34%的市值涨幅,相当于18家白酒上市公司市值的62.22%。

2020以来,受大宗矿产品价格上涨影响,企业效益明显好转,2021年大多数矿业公司股价从低位开始上行。截至6月底,矿业上市公司总市值增至3.84万亿元,较2020年底增幅19%,高于整个A股8%的市值涨幅,127家矿业上市公司股价平均涨幅18.85%。其中各矿业细分行业龙头上市公司股价轮翻上涨,价值得以修复,市值超过500亿元的公司达16家,突破千亿市值的8家,4家新能源矿产相关上市公司入围。矿业资本市场经过2007以来十余年的调整进入一个新的复苏周期。

5.2 2020年至今,中国矿业上市公司从“转折”到“复苏”分析

5.2.1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下,新能源等相关上市公司表现抢眼,持续受市场关注

受新能源技术革命的多重因素影响,“锂钴镍”资源成为多国争夺的焦点。2020年底,赣锋锂业、天齐锂业、华友钴业、盛屯矿业、洛阳钼业、格林美等重点上市公司受资本重点关注,股价平均涨幅达81.20%。龙头企业赣锋锂业、华友钴业、盛屯矿业涨幅分别达191%、101%、74%,受外资关注度明显提升,40余家外资机构持有上述三家公司股票。2021年上半年延续上涨态势,但个股表现出现分化。天齐锂业半年涨幅均超过50%、华友钴业涨幅44.33%,格林美涨幅33.91%(图5)。在“碳达峰、碳中和”约束目标下,新能源迎来爆发式增长,相关龙头公司成长性依旧可期。

图5 2020年以来典型新能源相关上市公司股价走势图Fig.5 Trend chart of futures contracts of major globalmineral products stock price trend chart of typical newenergy related listed companies since 2020(资料来源:WIND)

5.2.2 2020年国际化程度较高的贵金属公司受资本抱团追捧,2021年上半年受金价回调影响股价盘整

2020年全球避险情绪升温,黄金现货价格涨幅高达40.34%,紫金矿业、赤峰黄金、山东黄金、中金黄金、贵研铂业、豫光金铅等六家企业利润增长超70%,但资本市场对于相关矿业上市公司的关注度差异较大。拥有海外资源且形成产能的上市公司股价大幅上涨,如赤峰黄金涨幅高达256%,紫金矿业106%。拥有海外资源但尚未达产的上市公司,如山东黄金、中金黄金微涨。其他上市公司股价下跌,如银泰黄金下跌10.31%,西部黄金下跌10.53%。2021年一季度受美元指数反弹,十年国债收益率创新高影响,以黄金为代表的贵金属价格在1 680~1 800美元/盎司盘整,上半年除紫金矿业、贵研铂业、银泰黄金外,其他公司股价均有所下滑。预计受美元指数稳定性增强影响,黄金价格稳定在1 700~1 900美元/盎司之间,相关的公司股价也应在一定区间盘整,白银在光伏方面用量增大,豫光金铅、盛达资源等白银相关的公司有望得到市场进一步关注(图6)。

图6 2020年以来主要黄金上市公司价格走势图Fig.6 Price trend of major gold listed companiessince 2020(资料来源:WIND)

5.2.3 中国稀土政策优化调整和缅甸政局突变共振,稀土龙头公司受益

2020年稀土价格指数从130涨到189,但2020年相关上市公司股价平均上涨仅为8.27%。2021年1月15日《稀土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出台,2月1日重稀土重要来源国缅甸政局突变,2月8日全球首只稀土ETF金融产品推出,新能源电池的应用加大了对稀土资源的需求,多重因素利好稀土价格,2021年6月底稀土价格指数上涨至205.5。稀土板块在多重利好的刺激下顺势大涨,北方稀土、五矿稀土、盛和资源、广晟有色、厦门钨业五家公司股价爆发式上涨,2021年1—6月平均涨幅46.43%,预计2021年下半年随着稀土管理条例出台,稀土价格有望继续高位运行,相关公司将得到资本市场的持续关注(图7)。

图7 2020年以来主要稀土上市公司走势图Fig.7 Trend chart of major rare earth listed companiessince 2020(资料来源:WIND)

5.2.4 2020年传统煤炭、钢铁矿业企业上市公司低迷,2021年价值回归

中国矿业企业主要集中在煤炭、钢铁传统行业,2020年上述两个板块股价、市值变化不大,三分之一煤炭公司和一半钢铁公司股价下跌。2021年上半年,受“双碳”目标、需求加大、价格上涨、产业集中度提升、效益好转影响,钢铁板块结束了5年的低迷态势,股价平均涨幅29.17%。马钢股份、八一钢铁涨幅超过50%,鞍钢、首钢、宝钢、包钢上涨超过30%(图8)。

图8 2020年以来黑色金属矿业上市公司走势图Fig.8 Trend chart of listed companies in ferrous metalmining industry since 2020(资料来源:WIND)

2020年煤炭行业市值仅增长5%,2021年上半年周期性行情开始预热,行业市值增幅达19.64%,其中,陕西黑猫股价翻倍,中煤能源、兖州煤业等5家公司上涨超过50%。随着“煤飞色舞”周期性行情的开启,下半年煤炭、钢铁板块的价值进一步修复,还有一定上涨空间(图9)。

图9 2020年以来典型煤炭矿业上市公司走势图Fig.9 Trend chart of typical coal mining listed companiessince 2020(资料来源:WIND)

5.2.5 2020年国际定价的大宗金属矿产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公司股价表现一般

2020年铁矿石暴涨107%,铜73.7%、锌57.7%、铝41.5%、铅31.4%。18家大宗金属上市公司股价平均上涨20.3%,矿产品价格涨幅传导滞后,公司分化明显,仅四分之一公司超过平均涨幅,四分之一低于年初开盘价,与新能源板块形成鲜明对比。2021年1月中旬有色板块开始启动,后发优势明显,铬铁矿概念的西藏矿业股价翻倍。其他大宗有色公司受资本关注度有所增强,仍处于十年来低位,下半年相关公司业绩受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影响大幅提升,受基金的关注度增强,大宗矿产品价格受美国货币政策影响较大,需进一步跟踪其金融属性(图10)。

图10 2020年以来典型有色金属上市公司走势图Fig.10 Trend chart of typical non-ferrous metal listedcompanies since 2020(资料来源:WIND)

5.2.6 中国战略性优势矿产上市公司价值走出低位行情,逐渐得到市场深度挖掘

钼、钨、石墨、萤石、重晶石是中国优势、西方紧缺矿产,低水平重复发展状态未发生根本转变,产品附加值低,长期缺乏定价权,2020年价格延续多年来的低位,这类上市公司估值、市盈率、市净率、股价均处于较低水平,公司价值没有得到挖掘,与其战略地位不匹配,受资本的关注度不高,多数股价下跌。2021年其战略价值得到深度挖掘,金石资源(萤石)、红星发展(重晶石)、锡业股份(锡)、章源钨业(钨)、中国宝安(石墨)、金钼股份(钼)、湖南黄金(锑)等分矿种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公司受到资本关注高度关注,以中国宝安为代表的战略性矿产公司走出多年的价格低谷,呈现爆发式上涨态势(图11)。

图11 2020年以来中国稀有金属和优势矿产相关上市公司走势图Fig.11 Trend chart of listed companies related torare metals and advantageous mineralsin China since 2020(资料来源:WIND)

5.2.7 农用矿产上市公司稀缺,得到资本市场的持续关注

2020年磷钾等农用资源相关上市公司走势平稳,磷钾等农用资源相关上市公司共有7家,2020年股价平均涨幅17.47%,其中磷矿龙头兴发集团上涨8.43%、云天化14.53%,钾盐龙头亚钾国际表现强势,上涨37.99%(图12)。

图12 2020年以来主要磷钾上市公司走势图Fig.12 Trend chart of major phosphorus and potassiumlisted companies since 2020(资料来源:WIND)

随着中国“十四五”规划纲要出台,粮食安全提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2021年,农用化工板块得到了资本的高度关注,尤其是磷化工产业受新能源(磷酸铁锂)应用和粮食安全概念的双重影响,走出低迷行情,龙头上市公司云天化股价翻倍,有望得到长期利好。

6 展 望

6.1 探索金融支持矿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培育有影响力的跨国公司

国际矿业公司已高度金融化,全球前十大矿业公司金融机构持股比例平均达36%。金融机构对美国雅宝公司、美铝公司、纽蒙特黄金集团的持股比例分别高达93%、88%和85%,而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矿业公司金融机构持股比例普遍低20%。中国矿业上市公司股价在2007年达到顶峰,至2020年底企稳回升,总体上呈现熊长牛短,长期的巨幅震荡不利于企业长期稳定发展,需建立金融支持矿业的长效机制,提高公募基金的持仓比例、搭建投融资平台、丰富投融资产品、创新投融资模式、完善低息免息补贴政策、健全海外风险分担体系等,破解矿业金融发展面临的中长期突出问题,加快培育有影响力的跨国公司。

6.2 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提升直接融资比例,促进矿业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

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改革步伐加快,尤其是北京证券交易所将为“专精特新”型企业发展提供精准高效金融服务,将为战略性矿产产业链延伸提供更多融资途径。2020年,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对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做出了系统性、有针对性的部署安排。新形势下,需要用足用好多层次资本市场改革红利,提升直接融资比例,促进矿业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一是对于已经在A股上市的矿业龙头企业,支持企业根据需要开展再融资,进一步提升再融资能力,支持海外二次上市;二是对于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的中小型企业,加大培育、辅导力度,支持其到科创板、创业板、新三板和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上市或挂牌融资;三是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释放经营活力,盘活优质矿业资产,增强国有经济活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通过金融手段和市场化机制优化企业股权结构,形成“国有+民营+金融机构”的股权模式,提升抗风险能力;四是加大国内矿业资本市场改革开放水平,鼓励外资持有中资矿业企业,支持通过“换股”方式,开展国际并购和参股合作,形成利益共同体。

6.3 引导矿业企业发展绿色金融,树立ESG投融资理念

“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为包括矿业在内的各行业发展主体绿色低碳转型提出了要求。以ESG(环境,社会责任,公司治理)为代表的绿色金融理念已成为国际资本市场评估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考核指标,也是矿业企业投融资的重要参考。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投资机构开始关注ESG投资理念,将ESG纳入投资决策过程中。新形势下,中国矿业上市公司应提高对ESG认识、关注自身建设、提升评级等级。矿业专业研究机构需开展“矿业行业ESG标准”研究,推动“本土化矿业ESG评级”体系建设,择机发布“中国矿业ESG指数”;引导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绿色金融工具对优质矿业项目、重要资源基地的支持力度。

6.4 发挥期货等衍生品正向作用对冲价格变化

随着《中国期货法》正式出台,中国期货市场将迎来爆发式增长,将成为全球金融衍生品的主要市场。面对大宗矿产品的巨幅波动,企业需提升应用期货工具的水平,发挥正向的作用,对冲风险。另外,加快研究推出钼、石墨、钨等战略性矿产的期货品种,提升对战略性矿种的定价影响能力。

6.5 探索人民币在矿产品投资与贸易中应用比例,提高人民币国际化程度

美元目前仍拥有近60%的全球储备货币份额和超过85%的全球外汇市场交易份额。中国GDP总量在全球占比接近17%,进出口贸易全球占比超过13%,是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而人民币在国际结算和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仅为2%左右。随着跨境贸易规模扩大,以及自贸试验区、自贸港等开放新高地建设加快,人民币跨境投融资规模将会有更大幅度的跃升。铁矿石和石油人民币结算已做了尝试,未来矿产品的人民币结算是提升人民币国际结算比例的重要突破口。以史为鉴,每一次能源变迁都会带来货币国际化的深刻变化,比如煤炭之于英镑、石油之于美元,下一步,随着全球能源转型变迁,新能源作为新载体,可能会推动国际货币格局的发展变化。

6.6 补齐矿业金融学科建设短板,培育复合性人才

矿业是资本密集型行业,在全球化背景下,大多数矿产品具有较强的金融属性,未来中国矿业企业在参与全球矿业治理和国际合作中,迫切需要矿业金融复合性人才。英国、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设有能源与有色金属金融等专业,培养复合型人才,而中国尚未建立矿业金融学科体系,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急需补齐矿业金融学科短板,培养一批可判读矿业周期和有效应用金融投融资工具的复合性人才。

猜你喜欢

矿业金融
现代金融征稿启事
《矿业安全与环保》征稿简则
西部矿业迈向国内铜矿“新巨头”
我国矿业发展的十大趋势
欢迎订阅《矿业安全与环保》
《矿业安全与环保》征稿简则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全球矿业或将开启新的周期
民营金融权力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