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绍兴市绿色经济发展成效、问题及对策建议

2021-10-26

统计科学与实践 2021年5期
关键词:全市绿色

□ 赵 珂

2020 年8 月,《深化生态文明示范创建,高水平建设新时代美丽浙江规划纲要(2020—2035 年)》发布。近十年来,绍兴经济总量稳居全省第四位,生态环境也应作出同样贡献,着力推进绿色经济发展正当其时。

从全省视角看,绍兴高质量推进自然生态体系建设,加快打造“三生三宜”美丽绍兴升级版,提质升级发展绿色经济,是为建设美丽浙江、美丽中国提供优质样板。从全市视角看,上世纪90 年代,纺织、印染、化工等传统支柱产业的粗放型发展,给绍兴生态环境带来极大压力。转变发展路径,突破瓶颈、谋求更大发展,既是历史的抉择,也是人民的期盼。

|绿色经济发展成果

(一)政策法规逐步完备

绍兴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不断加强环境保护体系建设。2016 年制定《绍兴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和《绍兴市水资源保护条例》,2017 年出台《绍兴市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办法》,2018 年制定《绍兴市打赢蓝天保卫战行动计划(2018—2020 年)》,2019 年出台《绍兴市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政策法规的制定及落实,有力推动了环境改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从2014 年的71.8%提高至2020 年的90.7%,PM2.5 浓度从2014 年的63 微克/立方米降低至2020 年的28 微克/立方米,污水处理率从2014 年的87.9%提高至2019年的96.6%。2020 年,获得浙江省“五水共治”(河长制)工作优秀市“大禹鼎”银鼎。

(二)节能减排持续推进

更加注重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节能减排取得显著成效。一是节能环保投入不断增加。2014 年至2019 年,节能环保支出年均增长18.1%,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从2.0%提高至2.5%。二是污染物排放不断减少。农业生产中,2019年,化肥(折纯量)、农药使用量分别比2014 年减少33.4%、23.1%。工业生产中,以2015 年价格计算,与2014 年 比,2019 年 单 位GDP 工业废水排放量降低1.7 吨/万元,单位GDP 工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降低14.4 吨/亿元、7.7 吨/亿元。三是信息化不断提升。2020年绍兴率先建成“无废城市”信息化平台,成为全国首个实现五大类固废智慧化闭环管理的城市。

(三)生态宜居建设加强

市域环境更添绿色,人民生活更加舒适。2015 年荣膺“国家森林城市”称号,2017 年列入国家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城市,2020年实现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三连冠”。一是绿化水平不断提高。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从2014 年的12.6 平方米提高至2019 年的14.6 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从2014 年的41.4%提高至2019 年的42.9%。二是交通设施不断完善。低碳生活条件更加便利,常住人口每万人公共汽车数量从2014 年的5 辆提高至2019 年的8 辆。三是医疗资源更加充沛。得益于一大批医院建成投入使用,每万人拥有医院床位数从2014 年的38 张提高至2019 年的49 张;每万人拥有医生数从2014 年的27 人提高至2019年的36 人。宜居环境大幅改善,有效推进城镇化进程,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2014 年的62.1%提高至2019年的68.4%。

(四)科技创新实力提升

人才强市、创新强市首位战略的大力落实,加速了资金、人才等科技创新要素的集聚,带动产业激发新活力。2018 年获批“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从创新要素看,一方面,科技投入力度加大。2014 年至2019 年科学技术支出年均增长20.5%,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从5.3%提高至7.3%;R&D 经费支出占GDP 比重从2014 年的2.2%提高至2019 年的2.7%。另一方面,研发人才资源不断累积,每万人R&D 人员数从2014 年的71 人提高至2019年的120 人。从创新产出看,科研成果大幅增加,每万人专利授权量从2014 年的35 件提高至2019 年的53 件。

(五)产业优化不断升级

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倒逼产业结构优化,提升科技创新实力,支撑产业转型升级。从产业结构看,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从2014 年的42.7%提高至2020 年的51.2%,2020 年三产比重首次超过50%。从产业转型升级看,“双十双百”集群制造行动计划推动产业提质升级,新动能新业态快速发展壮大。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53.7%,比上年提高3.1 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健康产品制造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分别增长17.8%、15.7%、10.2%。从产业服务效能看,省级以下工业园区从281 个整合到24 个,5 大印染组团全面开工建设。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取得实效,5G 网络建设稳步推进,2020 年共建成5G基站7590 个,基本实现全市主城区5G 网络全覆盖。

|绿色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全市存在的问题

1.人口增长放缓。目前,全市存在居民生育意愿降低,人口增长放缓,老龄化加重的问题。纵向看,2016 年“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2017 年出生率提高2.1 个千分点,但2018 年明显回落,出生人口比上年下降21.9%,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1.8 个千分点。横向看,2019 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仍只有1.5‰,居全省倒数第二位。从全市常住人口年龄结构看,2017 年至2020 年,0—17岁、18—34 岁、35—59 岁人数占比皆逐年下降,老龄化加剧。2020 年,60 岁及以上人数占比为26.9%,比2017 年提高2.2 个百分点。

2.固废利用欠佳。全市缺乏处理“三废”的专业机构和配套服务,导致部分企业跨区域处理,增加运行成本。其中,固废利用问题较为突出。尾矿不易二次利用,污泥处置能力尚存一定的季节性缺口,焚烧炉渣资源化技术缺乏,导致综合利用率波动较大且偏低。纵向看,2014 年至2017 年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从97.2%降至91.1%,累计降低6.1 个百分点,此后虽逐年回升至94.3%,但仍未达到历史最高值。横向看,2019 年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居全省末位,县、市(区)水平参差不齐,差距较大,最高的新昌县达98.9%,最低的诸暨市仅75.8%,差异明显,影响全市整体水平的提升。

3.创新后劲不足。虽然创新要素逐年增加,但创新成果有减少趋势。从创新要素看,2019 年每万人R&D 人员数、R&D 经费支出占GDP比重、科学技术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比上年皆提高。而对照创新成果看,2019 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比重2.0%,技术交易总额相当于地区生产总值比重1.0%,皆居全省倒数第二位;专利授权量26934 件,居全省第七位,每万人专利授权量比上年降低28.1%,其中,诸暨市降低61.5%,新昌县降低49.3%。这主要归于两方面原因,一是主观上危机感不强。企业多依赖于国内劳动力优势,或将劳密型生产基地转移至越南等低劳动力成本国家,基础研究资源较少,应用研究与产业转型升级需求衔接不够,对于核心零部件仍采用进口方式。二是政策刺激力度有所下降。2019年市级对新授权发明专利的奖补力度降低,由原先补助1.5 万元下调为最高不超过8000 元,且市级补助兑现率不高,导致企业创新积极性受到影响。

(二)各县、市(区)短板

采用熵值法模型,分析各县、市(区)绿色经济发展情况。从整体看,绿色经济综合水平柯桥区(0.59分)最高,嵊州市(0.22 分)最低。分项看,经济社会发展力柯桥区(0.60分)最高,嵊州市(0.10 分)最低;生态环境承载力新昌县(0.89 分)最高,柯桥区(0.14 分)最低;科教人口驱动力柯桥区(0.80 分)最高,嵊州市(0.05 分)最低;政策支持引导力(0.78 分)新昌县最高,诸暨市(0.27 分)最低。

分地区看,越城区政策支持引导力居倒数第二位,生态环境承载力中等偏后;柯桥区生态环境承载力居末位;上虞区经济社会发展力、科教人口驱动力中等偏后;诸暨市政策支持引导力居末位,科教人口驱动力居倒数第二位;嵊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力、科教人口驱动力居末位;新昌县经济社会发展力居倒数第二位。

1.越城区节能减排力度有待加强。传统产业比重高、项目集中开工、主城区人口密集,给越城区节能减排带来较大压力。2019 年能耗偏高,单位GDP 能耗0.5 吨标准煤/万元,为全市第二高。节能环保投入力度仍较小,2019 年节能环保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1.4%,居全市末位。废气排放问题突出,2019 年单位GDP 工业氮氧化物排放量达3.2吨/亿元,为全市第二高。

2.柯桥区节能减排效果有待提升。柯桥区以纺织印染产业为支柱产业,由此带来的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也成为阻碍节能减排的关键难题。一是能耗相对偏高,2019年单位GDP 能耗0.7 吨标准煤/万元,为全市最高。二是废气减排效果不佳,2019 年单位GDP 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1.9 吨/亿元,与上虞区并列最高;单位GDP 工业氮氧化物排放量4.4 吨/亿元,为全市最高。

图1 2019 年绍兴市各县、市(区)绿色经济雷达图

3.上虞区医疗人口情况较不理想。虽然上虞区经济增长较为迅猛,但医疗资源不充分,宜居宜业环境有待完善,2019 年每万人拥有医院床位数34 张,居全市末位。人口增长缓慢,大城市虹吸效应影响明显,2018 年至2020 年连续三年,户籍人口省内迁出高于迁入1700 人以上。青壮年劳动力流失,进一步加剧老龄化。2017 年以来,60 岁及以上人数占比持续提高,2020 年达28.2%。生育意愿低,出生率偏低,2019 年自然增长率仅0.2‰,与嵊州市并列末位。

4.诸暨市科技创新水平有待提升。诸暨市科技创新要素不足,直接影响了科技创新产出的稳定性。如,珍珠行业直播经济发展迅猛,“开蚌”模式遍地开花,但创意设计仍是短板。一方面,企业研发重视程度有待提高,投入比重较低,2019 年R&D 经费支出占GDP 的比重为1.9%,居全市末位。另一方面,研发人员数量较少,缺乏对口人才,2019 年每万人R&D 人员数88 人,居全市倒数第二位。

5.嵊州市科技经济实力有待提高。科技创新实力的不足,制约了嵊州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如,厨具行业的部分集成灶企业,侧重于“贴牌”模式下批量生产,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工艺、功能创新。自主研发薄弱,每万人专利授权量偏低,2019 年仅27 件,人均生产总值也相对落后,2019 年为8.5 万元,均居全市末位。

6.新昌县民生福利建设有待加强。全县“产城融合”稳步推进,但受固有山区地形、城市发展进程影响,人居生活、公共福利仍有待改善。一是收入水平仍有差距,2019 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万元,居全市倒数第二位。二是县域公共交通较不发达,2019 年常住人口每万人公共汽车数量4 辆,居全市末位。

|绿色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全市对策建议

1.巩固提升污染防治成果,高质量建设“无废绍兴”样板。一是推进固废处理数字化。依托“无废城市”信息化平台,促进全系统整合、全流程智控、全服务覆盖。二是推进固废处理资源化。引导企业扩大固废处理厂房规模,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推动尾矿砂、建筑渣土、飞灰的资源化利用。三是推进固废处理多元化。加强绿色矿山建设和废弃矿山综合整治。探索平水铜矿、漓渚铁矿等废弃矿山与研学游结合的新路径,打造“无废城市”建设宣传教育基地。

2.率先探索碳达峰碳中和,展现绿色生态“绍兴风景”。一是强化宣传。强化新能源汽车政策宣传,推动天际汽车等新能源汽车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国内双循环,加速电动汽车普及。二是强化推广。加快推进新能源供应战略布局,推动“煤改气”进程,提高清洁柴油使用占比,降低生物柴油生产成本,推动规模化量产。三是强化应用。促进绿色技术在产品设计、生产、消费、回收利用中的应用,限制产品过度包装。四是强化服务。引导政策性银行提供绿色金融服务,参与碳期货、碳期权等衍生工具市场。

3.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全方位塑造人才引领优势。一是做好人才引进工作。深入实施“人才新政”,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利用好“人才峰会”,做好“引育留用”全链条人才工作。二是做好人才服务工作。提供住房、医疗的完善配套。积极探索发展共有产权住房,完善长租公寓监管机制;打通跨省医保、公积金贷款。三是做好人口增长工作。健全生育保障机制,维护女性职场权益;探索“独二代”补贴办法,加大人口政策补贴力度。

4.细化落实创新强市战略,助推形成产业创新优势。一是政策层面上,鼓励县级出台更优厚的新授权发明专利、已授权发明专利年费的补助政策,形成市级兜底,县级发挥能动性的两级联动机制。二是服务层面上,发挥各类微创空间优势,加大政策优惠力度,服务满足“微客”等个性化需求,同时吸引中芯国际等大型企业投资建厂,不断拉长做新产业链结构。三是制度层面上,全面开放市场竞争,畅通企业自主退出渠道,完善中小微企业简易注销制度,完善企业破产配套制度。

(二)各县、市(区)对策建议

越城区:推进节能减排,发展绿色产业。一方面,加大节能环保财政投入。给予工业企业使用新能源的政策优惠。加强对高耗能行业的管控力度,健全重点企业就近监测实时监管机制。另一方面,拓宽资源开发思路。发展绿色旅游产业,鼓励错峰消费。打造全城服务形象,举办公益文化讲座,营造全城旅游和全民旅游的新氛围。

柯桥区:发挥龙头作用,推进纺织升级。以“绿色高端、世界领先”为目标发挥纺织业龙头作用。一方面,加大科学技术投入。引进专业技术人才,支持企业攻破核心部件技术难关。另一方面,加大金融扶持力度。为企业创新设计提供更多资金支持,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机制,设立专利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基金。

上虞区:完善养老服务,促进人口增长。一方面,细小入微提服务。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探索“幸福颐养标杆区”路径。增加医疗卫生机构,增设床位,扩大医生护士队伍。另一方面,持之以恒抓经济。以e 游小镇带动数字经济,鼓励举办大型游戏制作、动漫设计、电子竞技等赛事,吸引年轻人落户上虞。

诸暨市:夯实科技创新基础,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一方面,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突破袜业材料、机械、印染、自动化软件等方面难题;持续推动铜加工、轴承轴瓦、弹簧制造等行业数字化改造。另一方面,加强污染排放监管。加强珍珠产业贝类养殖污染的监管,拓宽蚌壳的二次利用途径,促进形成绿色、可持续的发展业态。

嵊州市:加快经济发展,丰富创新成果。一方面,强化“智能化”产业。搭建智能厨具与互联网、家装、房地产行业的合作平台,推进智能家居整体战略布局。另一方面,擦亮“越剧发源地”金名片。推动越剧春晚精品化,打磨优秀创新创意剧本,丰富舞台设计,深化全国影响力。

新昌县:提升交通便利度,以服务提高收入。一方面,完善公共交通建设。打通自然村交通网,为东西区域错位发展、形成协同效应奠定基础。另一方面,打造精品旅游线路。与紧邻的嵊州市共享旅游资源,完善美食、住宿、购物等旅游服务配套。

猜你喜欢

全市绿色
节俭绿色
绿色低碳
绿色环保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2017年1—11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7年1—5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11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