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制约苏州服务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要因素分析

2021-10-25程晔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19期
关键词:比重服务业苏州

当前苏州已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推进的阶段,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在三次產业结构中的比重,尽快使服务业成为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产业,是苏州落实发展科学观、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必由之路。苏州从本地的实际出发,理性认识服务业发展的现状及问题,继续把发展现代服务业放在优先位置,制定了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发展战略和促进服务业跨越发展的决定,有力地推动了服务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切实把服务业经济作为未来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把握服务业发展的突破口,促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相互融合、互动发展,加快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现代产业结构,是苏州“十三五”乃至“十四五”期间经济发展的一项紧迫任务服务业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是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内容。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过程中,中央明确提出把服务业作为扩大内需、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领域,要求把加快发展服务业作为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战略举措。习近平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十三五”期间加快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既是一项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紧迫的任务,也面临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难得的机遇。。

一、苏州服务业经济的发展现状

“十一五”以来,苏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始终把发展服务业放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首要位置,坚持规划引领,加大政策扶持,强化有效投入,狠抓载体建设,培育服务品牌,拓展开放领域,全市服务业发展呈现出“五个持续”的特点,即“总量规模持续扩张、贡献份额持续提高、内部结构持续优化、对外开放持续深入、集聚效应持续显现”。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服务业投资占比、服务业创造的地税收入占比、生产性服务业占比以及吸纳的本地新增劳动力占比均超过50%;截止“十三五”末,全市共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超60家。

(一)全力推进:服务产业进入跨越发展的新格局

“十三五以来,随着全市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服务业税收稳步增长。其中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仓储业用电量快速增长,分别增57.4%、39.2%、33.0%。全市瞄准服务外包产业作为发展现代高端服务业的重要突破口,积极采取措施推动服务外包产业快速增长。全市新增服务外包企业288家,全市完成接包合同额超17.41亿美元,离岸接包执行额超9.50亿美元。

(二)加大投入:服务产业载体建设跨上新台阶

近年来,为了改变服务业发展长期相对滞后的局面,苏州加大了服务业的投资力度,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逐年增加,服务业发展载体建设步伐明显加快。按照全市服务业发展的总体规划,苏州通过产业调整和业态置换,集中建设一批现代服务业的集聚区。即依托资源、交通和市场,在特定的服务产业设施比较集中的空间区域内,规划发展相应的优势产业或潜力产业,建设业态集聚、生态协调、具有特色和较强影响力的服务产业功能区。苏州物流中心、狮山现代服务区、张家港保税物流园区、花桥国际商务中心、国际科技园、国家动画基地、博览中心、苏高新创业园、国际环保技术交易中心等一批服务业发展载体和重大项目加快陆续建设。如重点建设的狮山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已经初具规模。该区在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狮子山延伸线以东和以狮山路两侧地区为中心的区域范围内,由狮山中央商贸区、高科技产业园、国际汽车城、国际教育园、环保产业园、苏州乐园及绿宝综合型购物广场等功能载体组成。集中发展现代商贸、商务、金融、科技和游乐服务业,带动房地产和餐饮、宾馆等配套服务业全面发展,成为苏州中心城区服务业经济西扩的重要集聚中心。重点项目和发展载体加快建设形成的带动效应,使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了快速稳定增长。

(三)优化结构:现代服务产业成为新的发展亮点

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服务业的加快发展,苏州市初步形成了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传统优势服务业发展水平显著提高、新型服务业成为新亮点的发展格局。服务业税收占全市税收总量的比重为38.3%。其中服务业投资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58.7%,拉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5个百分点。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研发与设计产业等高附加值的产业也得到了较快发展。传统优势服务业保持持续增长态势。由于社会产业结构本身具有的内在联系,服务产业的持续发展互动地协调了整个宏观经济的资源配置。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反映了社会化生产的客观规律,体现了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沟通了现代社会经济各个方面的协作关系,有力地支持了第一、第二产业的提升和发展。服务业经济逐渐成为苏州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服务业在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地方财力、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等方面发挥出积极作用。服务业发展的产业基础具有了相当规模。

二、制约苏州服务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要因素分析

到目前为止,苏州经济结构中客观存在着的,说明苏州现有的经济结构明显偏重,服务业的发展并没有在经济总量占据应有的比重和份额,现在的产业格局必然使资源环境压力不断加大。从现代经济结构转变的一般规律看,处于发展相对滞后状态的服务产业,仍然是制约苏州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的主要因素。如果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高度来考察,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苏州服务业发展明显滞后于地区经济发展的规模和水平。由于乡镇工业异军突起和制造业规模不断扩张,苏州工业经济总量在此后40多年来,苏州产业结构中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虽然曾发生过一定幅度的波动,但二三一结构始终没有改变。“十三五”期间,尽管在制造业迅速发展的同时,苏州的服务业也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并已经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服务业与制造业相比一直处于被动的弱势地位,服务业增长始终只是一种被动的适应性的增长。尽管总体上苏州较大幅度超额完成了“十一五”计划的各项目标任务,但是预期到计划期末要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40%的目标并没有实现。由于在“十一五”期间服务业经济的比重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升,因此,苏州要保持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至今存在着瓶颈制约。

(一)总量及比重仍然偏小,难以适应苏州新发展的要求

进入新世纪,苏州针对服务业经济发展滞后的状况,有意识地加大了支持的力度,服务业也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然而,服务业经济的较快增长并不能掩饰服务业发展长期相对滞后的现实。尤其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近几年来,与以更快速度增长的制造业相比,苏州服务产业占GDP的比重不仅没有上升,反而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且这种与现代产业结构转化趋势不协调的产业格局在短期内很难改变。苏州的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在全国大中城市中的位置不断靠前,但服务业增加值在GDP中所占比重却处于较低水平。这说明在整个“十三五”期间,苏州服务业增长值在GDP中所占比重没有得到应有的提升。

(二)吸纳就业容量不够大,不能充分满足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需要

经济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劳动就业结构的动态转变过程。苏州土地资源本来就比较紧缺,城市化的推进和各级开发区的建设,加速了农业生产领域劳动力的过剩和转移;制造业随着资本有机构成和科技含量的提高,劳动力需求量相对缩小;而服务产业在吸纳劳动就业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此,加快发展服务产业是缓解我国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的主要出路。但是,苏州目前服务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仍然不高。据统计资料,“十一五”期间苏州服务产业从业人员占社会就业人员总量的比重还低于世界50%的平均水平。从服务产业从业人员分布情况看,传统服务业仍是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要部门,商贸餐饮业从业人员占到服务产业从业人员总数的比重为35%左右,而金融保險、信息咨询、社区综合服务、社会中介服务、技术交易以及技能培训等各类现代服务业的就业人员的数量偏少和比重偏低,仍然是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城市综合服务水平的薄弱环节。

(三)服务业结构不合理,与经济社会新发展的需求不太适应

在服务产业内部,传统行业发展相对充分,而适应社会需要或具有高知识含量和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尚未形成规模。而如物流、营销、广告、策划、研发、及认证、评估、咨询、信息、文化等新型服务业的发展数量与规模明显不足,服务产业内部结构呈现明显的结构性缺陷。从服务功能看,苏州服务业的主体部分仍然是承担传统服务功能的行业,与现代市场经济相联系的服务业所占比重较低。以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现代物流为例,目前由苏州本地物流企业承担的货物运量不足总量的50%,其中进口货物和出口货物仅占30%至40%,而由第三方物流企业完成的不足10—15%,大大低于应有的水平。另外如金融保险业、信息服务业等新型现代服务业的增加值虽然有所提高,但是在第三产业内部所占比重和发展规模上的弱势地位并没有得到改变。

(四)产业组织化程度偏低,缺乏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龙头集团

具体说,苏州第三产业中除了金融、电信等国家垄断经营的企业以外,服务业大多以中小企业为主,产业集中度较低,缺乏能对产业具有较大影响力和规模效益的企业集团。零售与餐饮业、社会服务业、运输业等大部分属于个私经营,规模结构偏小,经营分散,管理水平较低,竞争手段单一。即使从近几年来得到较大幅度发展的房地产业和旅游业来看,经营主体尽管数量较多,但是大多数企业规模很小,难以形成强大的市场竞争能力。根据苏州市统计局提供的有关资料,在服务业企业中,除交通运输业、仓储业、邮电通信业、金融业及保险业单位平均从业人数在30人以上,其他服务行业企业平均从业人数均在30人以下,且大部分服务业满足于在本地开展业务,区域合作型、外向开拓型等较高层次的服务企业偏少;在企业平均资本规模方面,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信、金融及房地产等行业企业的注册资本相对较大,均在200万元以上,而其他中介服务类等企业平均注册资本都较小。如房地产业企业数量总共有四、五百家,但其中大多资本规模较小,市场开拓能力较弱。规模较大,拥有一定竞争实力的房地产企业只有十余家。服务产业组织程度较低,直接影响服务业经济的供给结构、服务质量、技术素质和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近年来,服务业利用外资比重有所提高,但也仅在10%左右。

作者简介:程晔  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经济管理。

猜你喜欢

比重服务业苏州
“再读苏州”“石痴”顾天叙
Pingtan in Suzhou 苏州评弹,值得一听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2019长三角服务业企业100强
2018上海民营服务业企业100强
一种简易实用的液体比重计对陶瓷砖喷釉工序的改善
2014上海民营服务业50强
2014上海服务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