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反差”是什么

2021-10-25余映潮

新作文·初中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从军托尔斯泰老兵

◎余映潮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全国中语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课文《列夫·托尔斯泰》的“阅读提示”,让一个全新的知识概念进入了我们的视野:

文章前半部分极力描写托尔斯泰平凡甚至“粗劣”的长相。后半部分笔锋一转,透过托尔斯泰的眼睛,展示出他“天才灵魂”的深邃、伟大……这种欲扬先抑的手法,使全文形成一种巨大的反差,带给读者强烈的震撼。阅读时要仔细体会这一写作特点。

于是我们知道了,力度很大的“欲扬先抑”,使文章的内容形成反差。

我们可以据此揣摩“反差”在文章写法上的含义:所谓“反差”,就是对比度十分鲜明的表达,文章因为对比度的极其鲜明而形成一定的美感。

除了“欲扬先抑”,还有什么写作现象能够让我们感受到“反差”的意味呢?

宏大的背景,渺小的情景。它们相辅相成,以面衬点,形成画面上、视觉上的反差。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作者用空旷寥廓、浩瀚无边的雪原背景,清晰地烘托出一位独立于严寒的清高孤傲的渔翁形象,表达出美妙的意境。

美好的氛围,悲剧的事件。这里就有一点“乐景写哀”的味道。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别人都在幸福地享受新年快乐的时候,小女孩却因为家庭的贫穷而不得不在除夕之夜在大街上卖火柴,最后冻死在街角里。过年的喜庆氛围与小女孩的悲惨命运形成巨大的反差,作品因而表现出在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上的艺术构思。

迫切的期盼,极度的失望。希望和失望之间形成巨大的落差。如《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一位从军在外几十年的老兵,九死一生之后历尽千难万险回到家乡,期盼与亲人的团聚。但没有想到的是,家中的人全都死光了,老兵只能一人独自哀愁。老兵回家的期盼是多么强烈、多么美好,老兵面对的现实是如此悲凉、如此残酷。在意境深远、韵味绵长的反差艺术中表现出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

殷切的希望,永久的失落。鲁迅先生的《风筝》,回忆了自己在少年时候比较暴力地毁坏过年幼弟弟正在专心扎着的风筝、到了成年之后想向弟弟道歉的故事,故事的结果是,弟弟居然一点儿也不记得这件事了。作者只有叹息着“我还能希求什么呢?我的心只得沉重着”,留下了永远不能道歉的遗憾。

“反差”手法的运用,在谋篇布局上往往表现于“抑扬”,在具体的人、事上往往表现出“对比”,在背景的设置上往往着力于衬托,在情节的安排上往往形成一种陡然的转折。如《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就在情节的陡转中让故事戛然而止,留下了一个啼笑皆非的赫耳墨斯。

“反差”的手法,从表达效果上看,主要是形成文中波澜,形成文势起伏的美感。

猜你喜欢

从军托尔斯泰老兵
七颗钻石
送友人从军戏作
The Sun Also Rises from Hemingway
老兵笑了
木兰从军
最适合从军的七大犬种
老兵
生日一过,老兵就要走了
忘记自己的人
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