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美国梦”到“中国梦”
——访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德国物理学家霍迪

2021-10-25尚凯元

国际人才交流 2021年9期
关键词:美国梦教授科学

文/尚凯元

“四十年前,我在加州斯坦福大学度过了博士后研究生涯,在那里体会到了与自己国家截然不同的开放氛围,并建立起许多牢固的联系。那是我身为年轻科学家时的美国梦;四十年后的今天,我也在努力为中国梦作出贡献。” 2019年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德国籍物理学家霍迪于2017年作为全职教授加入西安交通大学,虽已年过古稀,与中方合作者赵永涛教授及其团队同心协力、孜孜以求,在中国的土地上继续着自己的科学追求。

中国教育事业的贡献者

霍迪教授曾任德国物理学会等离子体物理分会主席、亥姆赫兹学会重离子研究中心(GSI)科学委员会成员及等离子体物理研究组组长。2000年前后,霍迪教授随团到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进行学术交流访问,那是他第一次来到中国。他依稀记得,当时站在码头向对岸的浦东望过去,还能看到那里的稻田。“没有人能够想象到这里后来的发展。”2010年霍迪教授再次到上海参加学术会议,那里已经完全是另一番场景。

2007年,年轻的赵永涛从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博士毕业后,到亥姆赫兹学会重离子研究中心做访问学者,加入到霍迪教授的研究团队,当时GSI接收赵永涛的前提是只能依靠中国方面的奖学金在这里生活工作。霍迪教授觉得,这样的条件对于一个背井离乡的年轻人来说十分不合理,他就从自己的研究经费里拿出一部分来补贴这位来自中国的年轻人。这个在他看来十分平常的举动在赵永涛心里留下了温暖的种子。

回国后,赵永涛依然保持着和霍迪教授的联络,邀请他来到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访问指导,并在回到母校西安交通大学任教后也邀请霍迪教授来短期授课。这样的短期合作直到2017年,霍迪以全职教授的身份加入西安交通大学。多年来,霍迪教授先后与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西安交通大学以及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单位建立和保持了长期紧密的合作,多次在我国重离子加速器大科学装置以及德国重离子研究中心与国内相关学者开展联合实验攻关,为我国高能量密度科学领域的国际交流和合作作出了突出贡献。同时为我国高能量密度物理前沿科研领域青年学者多次开展学术前沿系列讲座,推动我国主办的国际学术期刊《Matter and Radiation at Extremes(极端条件下的物质与辐射)》高速发展。

当我们在感谢外国友人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的支持和帮助时,也要感谢理解和支持他的家人们。霍迪教授在中国的时间更多了,与家人分离的时间也就更长了。霍迪教授结婚已有41年,妻子也是一名科学家,因为要照料四个孙辈而未能一同长期生活在中国。夫妻两人大多借由一同开国际会议等各种场合团聚。2019年,霍迪教授荣获中国政府友谊奖,在人民大会堂和夫人一同接受李克强总理的会见。但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由于防疫隔离的要求,团聚变得更难了。

见证中国科学力量的快速发展

霍迪教授是中国科学力量进步的助推者,也是见证者。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正在惠州建设‘强流重离子加速装置(HIAF)’,中国科学家们仅用了短短几年时间就完成了这样国际一流加速器装置的规划并启动建设,预计在2025年就能建成。建成后将会集聚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霍迪教授表示,在德国,他也曾向有关机构提交过建设同类科学装置的建议,但是等待落地的时间远比在中国的要长。他表示届时也将建议在德国达姆施塔特的同事来到中国,借助这些重大科学装置尽早地开展相关实验。

霍迪教授获奖证书

在加速器之外,“中国天眼”、“人造太阳”、新一代光源、地下极深暗物质实验室等都是中国大科学装置的代表。大科学装置的建设投入大、周期长,瞄准的是基础研究和前沿科技。霍迪教授认为,目前在科学包括基础科学领域,中国的投入都是极其巨大的。在“十四五”规划纲要中,科技创新在各项规划任务中居于首位,并提出要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不着眼于短期经济效益的基础科学是至关重要的。”霍迪教授指出。

“目前在许多重点支持的领域,中国都有着近乎理想的科研环境。”霍迪教授告诉记者,无论是他所研究的物理学领域,包括等离子体物理、核物理、量子科学等,还是天文学、天文物理学、航天学领域,中国都是一个值得人才追求的地方。此外,在不同的学术交流场合,他还结识了在其他各领域的科研工作者,有来自内蒙古自治区从事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的专家,也有来自昆明西南生物多样性实验室的学者,他认为中国正在不断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长此以往,中国的发展将从科技进步中收获巨大动力,世界科学也将受益无穷。”

对中国的客观认知

与中国长期交往的经历让霍迪教授对中国有着更加全面客观的认知。

“中国人修建城墙的能力广为人知,最著名的就是长城。如今,中国又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工作中建起了一道有效的‘防护墙’。另一方面,中国人民也有着过人的智慧为城墙构建一扇扇大门。我确实体会到,中国人民一直敞开大门,来交流货物和思想。”在陕西省首批“外国专家书屋”授牌仪式上,霍迪教授的比喻展现了他对于中国和中国人民的独到深刻理解。

作为一名毕生追求真理的科学家,霍迪教授认为不同思想间的交流对于社会和人类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西安在唐朝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那时大量外来思想在此交流汇集。”霍迪教授在同我交流时也提到了中国的历史。

当前,西方对于中国存在颇多偏见。霍迪教授在自己的祖国也能感受到舆论与事实之间的偏差。有时,甚至当霍迪教授希望传递一些关于中国的客观积极的印象时,自己也会沦为偏见的受害者,这让他感到十分无奈。他说,有些对中国不了解的西方人甚至觉得中国还很落后,殊不知,这里有着发达的高铁系统、高效的社会治理体系,这是许多西方国家所不及的。他还幽默地提到一个玩笑:“我常常跟德国人讲,你们可以把自己的国家变成一个博物馆,然后中国人就会来参观看看100年前的人是什么样子的。”

赞赏中国科学领域的包容环境

霍迪教授表示,对外开放政策无疑是中国实现中国梦的一块基石。他认为,中国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在于对外开放的同时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他说:“常常将眼光投向外边,看看有哪些好的地方可以为我所用,这在科学领域也是极为重要的做法。”

在他所关注的可控核聚变领域,中国于2006年加入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项目,积极推动国际大科学合作。不久前,“中国天眼”正式向全球科学界开放,各国科学家都可以在线向中国国家天文台提交观测申请。霍迪教授十分赞赏中国当前在科技领域的开放合作态度,“如果没有国际交流,科学的步伐将会骤然放缓” 。

年轻一代是世界的未来。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霍迪教授启发了一批批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提到他的中国学生们,霍迪教授说,和世界上许多其他地方的年轻人一样,中国年轻人思想开放、精力充沛,对追求的事业充满热情。他还观察到,在中国有越来越多的女性参与到了科研工作中,他说:“这种包容开放的环境也将会给科学发现带来不一样的视角。”

猜你喜欢

美国梦教授科学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科学拔牙
开心格格
恐怖的教授
心不在焉的教授
衰落的科学
数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