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三社联动动起来

2021-10-22马千懿马可乐

中国集体经济 2021年32期
关键词:社区治理

马千懿 马可乐

摘要:城市社区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构的“抓手”与基础,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完善我国社区建设和治理,“三社联动”社区治理理念应运而生。文章以苏州市G社区的三社联动为例,从微观互动的角度研究“社区、社工机构、社会工作者”三方主体如何“联”、如何“动”。文章指出三方互联互动需要以观念融合为基础,目标一致为动力,通过资源共享、培育社区自治来促使三社联动形成内生动力。

关键词:三社联动;社区服务社会化;社区治理

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如何满足新时代的要求,提高居民的归属感、幸福感、认同感,成为当前社区治理模式创新的重要议题。而“三社联动”作为近年来不断发展的新型社区治理模式,体现了多元主体协同共治的社区治理理念,是基层社会治理体制的重要突破,逐渐成为相关研究领域的热点话题。

江苏省苏州市致力于创新城乡基层治理模式,先后出台了《关于全面开展城乡社区服务社会化试点的意见》、《关于扩大市级社区服务社会化试点的方案》,有效提升了“三社联动”社会化、专业化水平,专业社工团队真正走进城乡社区治理的舞台,在党和基层自治组织共同领导、协同下,共同打造“三社联动”。本文通过社区服务社会化项目探索三社联动三方的内在互动机制,总结成功经验,丰富相关领域研究,为城市基层治理体系建设提供新思路。

一、相关文献回顾

“三社联动”的前身是指地方政府提出的社工与义工合作的“两社联动”以及2004年上海民政部门提出的社区、社团、社工“三社互动”,随着社区治理体系的不断发展,逐渐形成现在社区、社工、社会组织“三社联动”的概念。王思斌认为“三社联动”是指社区居委会、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者等三个主体的联动。三社联动目前有内需驱动型、政府主导型、项目引领型、理念践行型和体制创新型五种模式。

再者是关于“三社联动”的研究现状。吕青认为经由“三社联动”要从社区管理走向社区治理,探讨了通过“三社联动”实现从社区管理到社区治理的转变。徐选国、徐永祥探讨了通过“三社联动”实现国家与社会良性互动和整合的可能。李文静、时立荣探讨了普遍存在的“项目指导型”模式,并提出“为进一步提升社区治理效果,应通过完善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政策,促进社会组织与社会工作的发展,构建社会组织合作网络,形成社会力量间的自主联动,释放社会活力。”

随后学界对“三社联动”的研究更进一步,深入到具体实例中。郎晓波以杭州江干区为例,提出架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格局;杨贵华从厦门市“三社联动”的情况出发,提出创新政策、完善体制机制,营造“三社联动”的良好环境等改进意见。此时对“三社联动”三方的角色定位进行了研究,但是仍然缺乏对“三社联动”内在机制的明确表达。

学界多从宏观方面研究“三社联动”在创新社会治理方面的效力,探究“三社联动”三方在与政府互动过程中扮演怎样的角色。随后研究虽不再停留于理论式的探索中,开始以实例研究“三社联动”的具体关系,但是“现有学界和实务界更多地从政府职能转移、政府购买服务等方面来回答“三社联动”的外在化机制,而淹没了对其内在机制的探究。”导致三社联动在一定程度上陷于流于口号的困境。笔者团队通过田野调查来具体探讨三方的互动关系,观察并追踪苏州市G社区中的“三社”是怎样形成良好关系。本文将详细探索“三社联动”的内在机制,从微观视角分析三社怎样“联”,如何“动”,对“三社联动”的动力机制做出明确表达。

二、G社区个案情况

(一)G社区基础条件

首先,G社区交通便利,经济条件较好。社区位于吴中区,周边生活便利,具备基础的医疗、教育、购物、休闲等资源,日常生活生态圈较完善。其次,人口异质性程度高,外来人口众多。社区总人数15000人,户籍人口7932人,外来人口6322人。G社区外来人口占总人口的1/3。最后,拥有较丰富的社区服务资源。G社区辖区面积约1.2平方公里,有5个小区,辖区有企业76家。G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已于2020年8月正式投入使用,其中包含谈心室、多功能文体活动室、日间照料室等多个活动场地。

(二)G社区服务背景

新时代对国家治理能力提出新要求,社区作为国家治理的“抓手”需要不断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G社区书记结合新时代的要求和社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努力探索社区发展的可能性。2019年6月,社区服务社会化项目正式由A社工机构在G社区落地实行。社区开展了面向困境老人、青少年等群体的基础类服务,针对社区资源开发、社会组织培育的增能类服务,包括党团阵地建设的治理类服务。G社区目前初步形成了以党为领导、基层自治组织为主导、居民群众为主体、社区社会组织和驻区单位共同参与的基层治理体制。

三、三社联动动力机制探析:基于G社区的个案研究

(一)观念融合

来自西方的社会工作深受宗教思想的影响,面对中国的文化背景和制度环境,社会工作的务实性和实践性决定了社会工作本土化的议题无可避免。目前本土化面临的议题是如何实现与党建引领相融合。在G社区中Z社工有意识地将专业价值与基层党建相融合,打造良好的社区治理体系。在“党建联盟”系列活动中G社区书记提出加强基层党建、发挥党建联盟“乘积”效应的思路;Z社工发挥专业所长搭建系统的服务框架,将服务内容与党建紧密结合,设计并开展了“党员说+”、“党课学习”等主题的活动;A社工机构链接社会资源与社区资源形成互补,为活动的开展提供保障。社会工作者在服务中主动融入本土观念有别于囿于专业固守西化价值取向,实现了社区、社工、社会组织三方价值观念的统一,为三方的互动奠定了基础。

(二)目標驱动

猜你喜欢

社区治理
“村改居”社区治理体制的变革与重构
城市社区参与式治理研究
小城镇社区治理中的公众参与问题研究
服务型政府视域下优化“三社联动”机制问题探讨
依托社区学习共同体推进社区治理的路径研究
心理建设:社区治理新方向
社区组织治理能力提升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