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与创新的对话

2021-10-21朱晓婷

中国新通信 2021年17期
关键词:语文教学融合信息技术

朱晓婷

【摘要】    面对信息时代的到来,语文教学也应当有新的改革和突破。从适应信息化社会的要求看,明确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研究能力是很有必要的,也应当作为语文教学任务之一。本文以《侍坐》教学为例,从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角度,探讨语文教学信息化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语文教学    信息技术    《侍坐》教学    融合

一、教育信息技术的革新必然

无论今天的教师愿不愿意,接不接受,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教育信息化时代到来了,靠教师一根粉笔、一本书、一张嘴的课堂早已是明日黄花了。目前我国教育界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定义为“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信息化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转变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两者相结合的教学结构。”[1]

语文学科与众多其他学科相比较而言,可谓“洵美且异”。在“互联网+”的时代,语文教学如何跟上时代的步伐,让语文课在新时代焕发新生、绽放异彩,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的使命。笔者认为只有将语文教学与信息化相融合,更加优化课堂教学,实现“有序课堂——有趣课堂——高效课堂”的目标,才能真正达到“以生为本”,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才能遇见更好的语文课。

二、语文教学与信息化的融合的主要优势

2.1激发热情,萌生意识

传统教学一般让学生根据学案等资料先行预习课文,但由于途径的单一、信息量的有限,学生对于课文了解的也比较有限,而且教师也不能全面把握和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而现在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信息化手段的运用,教师可以运用一些软件在教学平台上发布自己的微课,并上传相关的电子教案、图片、音频、视频和PPT,学生课前在观看微课和PPT的过程中完成相关预习和练习,教师可以在统计一栏中看到学生微课和测验的完成情况。这样学生就能超前学完教材内容,留更多的时间去开拓文学视野;同时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反复观看视频内容,直到学懂课程内容为止,这样就给了学生自由的学习空间,使学生学得更积极主动,成为学习的主人。

这种信息化导学模式,一方面让教师通过教学平台获得所有学生的预习和学习信息;另一方面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资料供学生学习,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教学,实现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转化,自主学习意识萌生,学生学得更积极主动,成为学习的主人。

比如,我在上《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以下简称“《侍坐》”)一课时,学生提前登录雷课堂,观看我在上面发布的微课,并完成微课过程中出现的检测题,然后完成我发布的预习练习题。

本课中的所有文言常识,比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以及文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和主要内容等,学生在课前的信息化导学中都已完成,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由于本课是语录体文言散文,学生在理解了课文内容后,主动提出想要编排情景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并且在情景剧的实践中真切感知了每个人物的形象。

正如我们新课标所提出的那样,“培养语文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2]

语文教学的信息化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摆脱了时间、空间的束缚,教学资源更加丰富,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借助广阔的网络资源真正做到了资源共享,丰富了学生个体的阅读体验;教学模式也更为新颖,引用移动终端实现了听讲与操作相结合,为课堂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提高了导学工作的效率。

2.2丰富教学手段,创建生本课堂

学生在完成了信息化导学的基础上,进入课堂学习,因为对于文本的熟悉掌握,所以学生很自信,也很积极主动。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适当的播放配乐朗读录音或者利用多媒体重现文本情境,通过一定的节奏、旋律,在放松愉悦的氛围中,学生心情放松,思维活跃;创设良好的情景,从而营造宽松舒适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诱发了学生的创新欲望,从而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运用能力。

宽松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自主性行为的产生,在這样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极大的调动起来,学生更想表现自己,也有更多的机会来实现自我价值,从而构建民主开放的课堂。

例如,我在上《侍坐》一课时,先让学生配乐诵读,融入情境,在读中感受文本的主要内容。然后观看学生自己录制的情景剧视频,利用情景剧还原课文内容,加强文本的可视性。又因为是学生自己编排的情景剧,也调动了全班同学参与的热情,通过让学生小组讨论演员出彩点组织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相互评价,这种生生评价的方式,以学生为主体,为他们创设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在小组中积极的讨论,掌握了文本通过语言、动作刻画人物性格及理想的写法。同时学生自己总结人物形象及其理想,并把自己的观点通过教学平台与全班分享,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学生品读祖国语言的功底。

教师通过课堂教学信息化构建了民主开放的课堂使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外相互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能力。

2.3强化互动合作,生成高效课堂

著名语文教育家余映潮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学的核心理念就是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学习运用语文的能力,”要有“上下求索,左右勾连”的文本意识。[3]在信息化的语文课堂中,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展现自我,能有更多的机会动手与动脑,更多方面更多角度地去实践尝试,从而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形成探索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

信息化课堂教学一般把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互相帮助,共同完成某一项任务目标,实现“问题解决”。

每个学习者在中间承担一定的任务,担当一定的角色,学习活动过程成为“学习者身份和意义的双重建构”。[4]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共同协商,实现共赢;组内自主沟通化解内部冲突,同时也可以共享他人的知识和背景,共同实现教学目标。

通过语文教学的信息化构建了一个合作探究的课堂,提高了学习效率,拓宽了学生的眼界。

例如在《侍坐》一课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话孔子”,讨论孔子对四位弟子的评价,并深入挖掘孔子为何“与点”,又为何“喟然”等问题。小组把自己的答案通过教学平台传给老师,小组内指派发言人发言,其他学生补充。在谈到孔子为何“与点”、为何“喟然”这些问题时,我惊奇的发现学生能够找到《论语·公冶长》中反映孔子志向的语言,能够通过网络资源库了解孔子生平,理解孔子“礼乐治国”的政治主张,感受孔子不忘初心,砥砺奋进,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布衣终身无悔的精神。

信息化的课堂教学,构建了合作探究的课堂,使学生的思想境界更加开阔,学生在活动探究相互合作中实现了多角度多方面的发展。

2.4建构对话平台,实现教学相长

教师运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师生平等对话,学生的个性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学生利用信息化手段超前学完了教材内容,对于文本和老师一样的熟悉,所以他们就站在了同一高度,可以进行平等的对话。比如在《侍坐》一课中,师生共同言志环节,笔者率先在屏幕上展示自己的梦想的文字,学生模仿句型进行练笔,小组间交流分享,然后把自己的梦想通过ipad上传给老师,老师优选出几篇全班分享。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师生间的平等交流,从而潜移默化中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在信息化课堂里,学生还可以根据他对于文本的理解,利用信息化资源补充课堂。比如说在《侍坐》一课的教学中,在“对话孔子”的环节,有一小组成员就给同学们放了一段孔子的讲学视频,让同学们真切感受孔子其人,他们组的另一个成员讲了孔子与子路的小故事,使得全班同学对于孔子“哂”子路,这一“哂”字包含的孔子对子路的理解、包容和轻微的评批有了更加深沉的理解。还有一组同学在师生言志环节,上传了习总书记十九大报告结尾的话,把我的梦和中国梦勾连起来,使个人梦想上升了一个高度,将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认同……

正是因为这些同学同教师一起参与到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建构中来,才使传统意义上的书本知识在学生脑海中生根扩展,学生也会根据书本知识外延到课外知识,从而丰富了课外知识储备,这种课内外知识的加深扩展,使学生在丰富的教学信息资源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成長,学生的知识储备量也得到了激增,语文课堂才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语文教学的信息化让教师摆脱了简单枯燥的说教、摆脱了刻板的填鸭,丰富了学生个体的阅读体验,为课堂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建构起了师生间平等对话和交流的平台。

三、结束语

在新时代,信息技术对于语文教学的开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传统文本的教学与信息技术手段的结合是新时代对我们教师的新要求,扬长避短,在教育教学中与时俱进,遇见更好的自己,创造出更好、更富有生命力的语文课!

参  考  文  献

[1]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理论.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3-25

[2]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3)

[3] 余映潮.余映潮阅读教学艺术50讲[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4]安玉华.重新点燃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火焰[J].职业与技术教育,2017(3)

[5]刘玉枝.浅谈教育信息环境下的中学语文教学[J].中学语文, 2011.(Z1):111-112.

[6]李家军.信息技术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的思考[J].中华少年, 2016,(24):116-117.

猜你喜欢

语文教学融合信息技术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刚柔并济
破次元
融椅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