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通信原理》课程信息化教学策略探讨

2021-10-21期俊玲

中国新通信 2021年17期
关键词:通信原理高职院校信息化

【摘要】    高职院校开展《通信原理》课程时,信息化教学方法具有诸多优势。一方面,有利于搜集教学资源。另一方面,有利于改革教学方法。除此之外,在信息化条件下,学生学习兴趣也明显提升。本文主要围绕“信息化对高职院校《通信原理》课程的意义”、“高职院校《通信原理》课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高职院校《通信原理》课程信息化教学策略”这几个方面展开论述,重点结合信息化条件,探究新的教学方法,推动高职院校《通信原理》课程改革,建设更优质的课程体系。

【关键词】    高职院校    通信原理    信息化    教学策略

引言:

学习《通信原理》相关知识时,部分高职院校学生之所以感到晦涩难懂、没有兴趣,主要源于:“先修课程众多”、“数学公式复杂”、“理论性比较强”。随着信息化技术逐步深入,高职院校《通信原理》课程开始发生一系列变化。在“通信原理+信息化”模式下,学生从“晦涩难懂”中走出来,迈向“豁然开朗”,不仅取得学习层面的进步,还挖掘出《通信原理》课程的社会价值。正是基于这种社会价值,越来越多学生带着浓厚的个人兴趣,主动开启《通信原理》方面的拓展性学习、拓展性研究。

一、信息化对高职院校《通信原理》课程的意义

1.1有利于搜集教学资源

信息化对高职院校《通信原理》课程的意义在于,实现资源上的延伸。具体来说,一方面,网络教学资源。在信息化条件下,高职院校教师可以结合《通信原理》课程大纲,广泛搜集网络教学资源。这些网络教学资源种类丰富,新颖、有趣,带有很强的时代印记、生活气息,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消除学生的理解障碍,引起学生共鸣;另一方面,多渠道教学资源。借助信息化工具,高职院校教师可以整合多渠道教学资源。比如说,将“线上通信原理素材”与“线下通信原理素材”结合起来,形成“《通信原理》教学资源库”[1],让广大教师不必再因为“无资源”而苦恼。

1.2有利于改革教学方法

信息化的出现,推动着高职院校《通信原理》课程改革,尤其是教学方法上的改革。具体来说,第一,线上教学。基于信息化条件,高职院校教师可以开展《通信原理》课程线上教学。比如说,根据《通信原理》课程教学目标,设计“通信原理微课”、“通信原理多媒体课”、“通信原理直播课”等,让教学工作灵活起来;第二,混合式教学。在信息化的连接下,线上课堂与线下课堂可以协调进行。比如说,开展“线上《通信原理》网课”之后,高职院校教师可以组织相对应的“线下《通信原理》答疑课”,重点解决学生心中的各种疑问,提高学生在线上课堂的学习成绩。无论是“线上教学”,还是“混合式教学”[2],都是高职院校《通信原理》课程内部改革的一种表现。

1.3有利于调动学生兴趣

引入信息化,可以带动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在《通信原理》方面的兴趣爱好。具体来说,一方面,对内容的兴趣。信息化工具可以呈现动态素材,模拟通信原理真实场景,让学生感到“惊喜”、“意外”。而且,在信息化的辅助下,学生还可以进行线上实验,对《通信原理》相关内容,进行归纳、总结。这样的《通信原理》课程,让学生满怀期待;另一方面,对形式的兴趣。借助各种便捷的信息化教学工具,学生可以自主搜集通信原理方面的知识、新闻、案例,开启自主学习模式。这样的学习模式,没有太多限制,学生可以在一步步尝试中[3],发掘知识原理,有利于学生展现个人才华。更重要的是,在尝试过程中,学生个人能力也在进步。

二、高职院校《通信原理》课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先修课程众多

当前,在高职院校《通信原理》课程中,涉及的先修课程比较多,这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具体来说,一方面,先修课程多。高职院校《通信原理》课程涉及的先修课程一般包括:“概率论”、“信号与系统”、“高等数学”等。由于学习时间有限,学生很难全面吸收这些先修课程。但先修课程知识体系与《通信原理》知识体系紧密关联,如果学生在先修课程中存在大量知识盲区,很可能影响下一个阶段的学习;另一方面,先修课程复杂。目前,高职院校《通信原理》课程涉及的先修课程,不仅类型多,难度也比较大[4]。有些学生知识储备不足、接受新知识的速度也比较慢,很难凭借自己的独立钻研,在短时间内真正掌握这些先修课程的精髓。

2.2数学公式复杂

部分高职学生接触《通信原理》相关数学公式时,总感觉很“复杂”。具体来说,这种“复杂性”主要表现在:第一,推理流程复杂。讲解《通信原理》相关数学公式时,部分教师不懂得转化,习惯采取“照本宣科”模式,使推理流程过于机械化、复杂化,大部分学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理解障碍。这一点,《通信原理》相关教师要积极改进;第二,推理流程抽象。推理《通信原理》相关数学公式时,部分高职院校教师不注重方式方法。比如说,当学生对数学公式表示不理解时,有些教师还是强行灌输,不懂得“理论结合实践”、“理论结合生活”,让学生感到抽象、难懂。更重要的是,这种“抽象感”[5],容易分散学生注意力,降低学生学习效率。

2.3理论性比较强

在实际情况中,部分高职院校学生之所以对《通信原理》课程不理解,与“理论性”有一定关系。具体来说,一方面,缺乏案例分析。传达《通信原理》相关专业知识时,部分高职教师的授课风格是“灌输式”,很少联系现实生活进行“案例分析”。基于这种授课风格,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会陷入一种“模式化”,不够灵活。而且,在灌输式教学中,学生接收的主要是理论性观点,实践层面的体验比较少;另一方面,缺乏实践学习。开展《通信原理》相关教学工作时,部分高职院校教师侧重理论知識,对实践教学环节缺乏深入研究[6]。在实践学习不足的情况下,知识主要来源于课本,学生只能围绕课本知识进行钻研、探索。长此以往,即使学生可以取得不错的理论成绩,也难以获得能力层面的进步,这会影响学生今后的《通信原理》相关学习。

三、高职院校《通信原理》课程信息化教学策略

3.1通过精准微课  加强先修课程学习

一方面,微课预习。为了加强相关课程方面的学习,高职院校教师可以设计不同类型的“通信原理预习微课”,如:“通信原理预习-概率论微课”、“通信原理预习-信号与系统微课”、“通信原理预习-高等数学微课”等,以预习的方式,指导学生学习相关课程。而且,“通信原理预习微课”不占用学生课堂上的时间,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另一方面,微课复习。关于先修课程方面的知识,如果不定期巩固,学生很容易忘记。高职院校教师可以策划“通信原理复习微课”,如:“通信原理复习-概率论微课”、“通信原理复习-信号与系统微课”、“通信原理复习-高等数学微课”等,通过复习的形式[7],带领学生一遍遍巩固先修课程相关知识。

3.2借助多媒体工具  简化数学公式推理流程

第一,多媒体展示。要想进一步简化数学公式推理流程,高职院校教师不能仅仅采取“照本宣科”模式。比如说,高职院校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工具,动态呈现数学公式推理流程,让学生很直观地感受推理过程。而且,在推理过程中,教师可以播放文字、插图、语音,让推理过程更生动、更有趣。第二,多媒体操作。为了避免数学公式推理流程过于抽象,高职院校教师可以组织“通信原理数学公式-推理演示竞赛”,让学生在实践中“化抽象为具象”,步骤为:(1)邀请学生上台,通过多媒体工具,演示数学公式推理流程[8]。(2)根据学生表现,评选出“推理智多星”。

3.3利用线上互动  增进学生对内容的理解

一方面,线上讨论。以蓝墨云班课或qq群为平台,高职院校教师可以建立“通信原理讨论群”,定期发起话题,如:“你知道哪些通信原理的应用案例”、“你认为通信原理相关知识中的重點是什么”、“说一说通信原理中的难点知识”……通过线上讨论的模式,增进学生对《通信原理》相关专业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线上实操。联合高职院校技术部门,相关教师可以搭建“通信原理线上实操平台”,定期布置线上实操任务。在线上实操的过程中,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交流观点、相互学习。这不仅可以汇聚智慧,增进学生对《通信原理》相关内容的理解,还可以锻炼学生沟通、协调能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信息化营造的大环境下,关于高职院校《通信原理》课程改革,可以从这些方面去展开实践:(1)通过精准微课,加强先修课程学习;(2)借助多媒体工具,简化数学公式推理流程;(3)利用线上互动,增进学生对内容的理解。除此之外,高职院校教师还要主动加强个人学习,积极参与校内、校外各项“信息化教学培训”,通过对信息化教学的深入研究,逐步建立信息化教学体系,并形成自己的特色化教学风格,打造学生乐于参与的《通信原理》课程,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通信原理》课程质量。

参  考  文  献

[1] 王运武,王宇茹,李炎鑫,等. 疫情防控期间提升在线教育质量的对策与建议[J].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20,34(2):119-124,128.

[2] 李勇军 . 与线下教学“实质等效”的高校在线教学模式[J]. 计算机教育, 2020(11):17-20.

[3] 姜丽莉 , 何彩霞 . 从技术角度深化对原电池的认识[J]. 教育与装备研究,2017,(9):26-30.

[4] 赵学通 . 河南工学院:构建“三位一体”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着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J]. 河南教育(高教),2017.9:42-43.

[5] 李冲,邵会婷,方记文,赵忠 . 本科机电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探索与思考[J]. 教育教学论坛,2019.1:46-47.

[6] 王井玲,赵巍,杨慧,冯玉爽,魏晓一 . 基于学习产出的智能制造“3+4”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基础》课程建设[J]. 教育现代化,2020.7:22-24.

[7] 陈丽娜,杨琳,赵建民 .“通信原理”课程思政教育探索与实践[J].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0.8:105-107.

[8] 狄长艳,周庆国,李廉 . 新工科背景下对于计算思维的再认识[J]. 中国大学教学,2019.7:47-53.

高职院校《通信原理》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20014200049YJ19)

期俊玲(1977.01),女,汉族,云南红河州弥勒,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移动通信技术。

猜你喜欢

通信原理高职院校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在通信专业当中《通信原理》扮演的角色
“通信原理”教学中OBE理念的探索与实践
“通信原理”教学中对复杂工程问题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