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信在艺术设计中的实践与应用

2021-10-21池晗

中国新通信 2021年17期
关键词:微信公众号艺术设计

【摘要】    微信在艺术设计内容传播中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价值。文章首先对微信在艺术设计内容传播中的优势,及其对内容的要求进行阐述,然后探讨通过微信进行艺术设计内容传播的途径提出建议,促进传播更加高效。

【关键词】    微信公众号    艺术设计    内容传播

作为一款即时通讯APP,微信自推出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对于年轻人而言,微信更是涵盖了生活点滴、不可或缺的社交工具,一个拥有海量资源的公众平台。

而作为在大众生活中应用美、实践美为主要内容的学科,艺术设计的重要性也日渐突显。如何将丰富的艺术设计信息准确、及时地传播给相应的受众,使其能够对之了解、认同,进而互动,是当前众多艺术设计从业者一直在思考的问题。近年来,一些艺术设计从业者开始投入通过微信公众号或小程序的规划和打造,传播艺术设计学科的丰富信息和魅力的事业中,并与受众进行互动交流,获得了独特的学科研究与实践经验。

一、微信在艺术设计内容传播中的功能

1.1即时性

微信是典型的互联网社交媒体,其信息传播是即时性的。借助微信,相关机构和人员可以将相关的艺术设计理论与实践内容迅速、精准地推送给用户,与其即时沟通。

1.2交互性

交互性是指主体与客体之间信息的交流和互动。按照交互的对象的不同,交互性可以分为人人交互和人机交互。相较于其他社交媒体软件,微信的高交互性更加全面、深入。它使得受众获得信息的方式更主动,传播者也更容易获得信息的反馈。

1.3发散性

微信的传播往往呈现几何级数的增长态势——转发、分享、多人转发、多人分享……这种传播路径具有非常强的扩散性和发散性。

1.4融媒性

微信能够将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多种元素综合展示出来,同时还可以实现在不同终端平台之间的跨平台无障礙信息传播,从视觉、听觉等方面充分吸引受众的关注度。这非常符合艺术设计的学科特征和传播需要。

二、微信对艺术设计内容传播的要求

要较好地实现微信在信息传播方面的这些优势,需要艺术设计的传播内容具备一些特点,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2.1易传播

当代互联网传播技术的快速发展让信息传播变得不再困难,几乎人人都可以成为主播。但要真正能够吸引观众,却也变得愈加充满挑战。艺术设计行业首先必须从传播的有效性角度思考和规划其内容。学术论文、大部头的书刊内容并不适合微信的传播特点。只有适合碎片化学习需求,具故事性、短小精悍且具有融媒体性质的内容才更符合互联网传播的特点,才更让受众能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和分享,信息的关注度和影响力才会相应获得提升。

2.2时效性

当代生活的节奏是相当快的。为了让受众群体能够持久保持对相关艺术设计内容的关注,传播方必须快速更新内容,紧密追踪业界的最新发展,强化专业性和时效性。在微信号的管理上,应研究群体的接受度,规划推送的频次,过快更新内容会对读者造成阅读压力,过慢则会让传播者的关注度下降。比如对大学生群体推送艺术设计专业信息,保持1周2更至3更较为合适。之所以选择这样的发布频率,是根据腾讯公司曾经发布的《微信公众平台微课需求调查》问卷结果,“每周3—5条”的频率是学生最期望的推送效果,能在保证学习者参与度的情况下,避免打扰学习者,产生良好的平衡。必须明确,原创性是第一生产力。如果为了保证时效性而剽窃,长久而言必然会被发现,其实是折损了自己的公信力和专业地位,也不利于传播的健康发展。

2.3可互动

微信平台的独特价值之一在于互动的空间——双方均可在此发表体验、提出建议。公众号除了对知识点内容的推送,还应包括对问卷反馈、扫码关注、关键字回复等辅助功能。它们能帮助资源开发者更好地获取用户反馈,是一个完整的信息平台所必须要具备的要素。将微信应用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微课教学,则教师不再是发布完知识就离开,而是随时准备着与学习者进行互动、对话。教师的角色向“思想领导者”转变,知识的传播不再是单向地灌输,更像是一种分享,一种沟通。学习者通过微课的双向学习过程,学习兴趣被前所未有的积极调动,知识的结构不断丰满。

以上三个对内容的要求相辅相成、逐层深入,贯穿微信信息管理从发布到维护的全过程。每个点既相互独立,却又紧密联系。

三、微信平台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根据以上对微信艺术设计内容特点的分析,笔者进一步明确通过了微信平台提升艺术设计专业发展的策略,为艺术设计专业未来进一步的融媒体发展提供一定思考方向:

3.1通过公众号发布专业信息

这是最广泛而有效的应用方向。首先,要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可以保持长期、定期地更新、推送信息;其次,具备扎实的艺术设计功底,能恰如其分地表现信息内容;其次,要有扎实的公众平台运营经验和能力,能及时对突发网络事件进行处理。

在微信公众号的日常运营中,要注重提高关注度的技巧的总结和实践,把握受众关注的焦点,通过策划活动、打造品牌意识,赢得受众对公共平台的信任和依赖。

3.2通过微课模式达成“碎片化”学习

目前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普遍存在问题有:①教学偏于单向灌输。从创意表达、审美训练到设计都缺乏双向互动和交流,以及与社会紧密互动的能力。②课堂之外宽广的学术视野和创新空间基本均未在教学中体现出来,造成了学生缺乏创新的兴趣、思维的拓展。③课程考核与评价标准过时且单一,教学内容也时常脱离行业生产和市场要求。

基于对当下艺术设计专业的高校教育困境的体认,以及高校学生对碎片化学习的整体需求,本研究认为基于即时互动和广泛覆盖的微信公众号所建构的微课,其短小精悍、紧贴时代的特点非常适合现代中国大学生的“碎片化学习”,可以弥补当前的教学缺陷。可以籍此构建“碎片化学习”的环境,丰富教育手段的时代感和互动效果,更形成知识传播的多维度。

在笔者所做的一项以闽江学院2017级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本科学生所作的《图形创意》微课建设项目中,发现将微信公众号引入教学,使得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大幅提高,学生评价公众号的资源“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跟紧潮流趋势,吸引学习者的眼球”、“课程知识得到了拓展”、“界面清晰、方便易懂”等正面评价占了大部分(图1)。

整个课程平台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建立,分为“微官网”、“微学堂”、“交流互动”三大模组,共十二个模块。课程模组与名称均较为口语甚至娱乐化,试图传递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与传统课堂鲜明的等级观和严肃感拉开距离。试以“课程三:图形创意文化”为例(表格1),各知识点均有一个故事性主题,是一种片段化的,微型化的学习。

相关课程内容的整合打破了原有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将内容分解为知识点,简单安排,循序渐进,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架构。

另外,微信公众平台的开放、随意的学习特点使得学习者缺少相关的督促管理,学习者学习的持久力明显不足。这一点需要线下课堂适当弥补。

3.3通过互动小程序搜集用户体验

“小程序”比传统应用程序有更多的优势,是当前“轻应用”理念的集中体现。而在小程序的本质属性中,互动体验是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近年来,更多的小程序注重微交互的设计,使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产生愉悦、独特的感受。

“互动设计”是艺术设计发展的核心概念之一,但由于传统互动设计所需的物质、人力成本都相当巨大,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仍有相当阻力。微信“小程序”的加入使“互动设计”不再是普通设计师可望而不可即的概念,变得相当低廉方便。北京著名的“易方”工业设计组、蓝天建筑设计公司、杭州的“益气来”设计团队,都曾在他们的设计工作中通过微信小程序加强与客户的交流互动,测试设计方案,获得了良好的市场反馈。

再以笔者主持的《图形创意》微课项目为例,其中“交流互动”模组提供教师与学生线上交流的一些模块化小程序,包括对问卷反馈、作品虚拟应用等辅助功能。这些功能帮助主讲者在课程进行时就可以获取受众反馈。

在课程结束后,笔者制作了“微课资源应用效果评价问卷”小程序,从学习满意度、学习效果和传播效果三个方面对资源效果进行了考察。问卷在 “交流互动”模组中发布问卷,并将其链接固定在导航栏,方便用户查找、填写。结果发现在使用满意度方面,学习者中有78.8的人认为在学习时心情是轻松愉快的,且通过微资源的学习增加了专业兴趣。88.3%的学习者通过微课资源的学习,能够主动思考图形表现的内涵与新的创意方式。

四、结束语

作为信息传播和互动交流的重要渠道,微信在当下艺术设计的内容传播过程中具有非常全面的高价值,是可以开发的科技资源。当前的艺术设计学科建设应把握微信公众号在大众信息传播中的独特作用,有效挖掘传播专业内容的渠道,促进专业发展达到更理想效果。

参  考  文  献

[1]王眉 . 微信公众号的传播特点 及趋势分析 [J]. 互联网天地 ,2014(5):28- 30,34

[2] 谈语 .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视觉文化课程微学习资源开发研究 [J].  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7.3,19-21.

福建省教育厅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社科类),项目编号:JAS180361

池晗(1979.12),男,漢族,福建福安,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艺术设计
《自然生活》
采用开源路由器实现多功能智能监控报警系统
江苏生鲜产品微信公众号营销问题及对策研究
微信公众号在高校“Photoshop图像处理”课程中的应用
试论“央视新闻”公众号的成功运行对传统媒体转型发展的借鉴意义
个人微信公众账号运营优化方案
书封与现代艺术
河北师范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环境艺术设计辩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