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的十八大以来政治意识研究述评

2021-10-21雷蕾张铁勇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意识政治研究

雷蕾 张铁勇

[摘 要]政治意识作为党的政治建设和国家政治建设在意识领域的反映,是政治体系的灵魂和核心,具有重要的基础性、方向性和晴雨表作用。当前关于政治意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政治意识内涵、结构以及不同群体政治意识等方面。但现有研究还不够系统和完善,主要表现在:政治意识的概念和内涵界定不清晰,缺乏政治意识的理论研究,缺乏从历史角度对政治意识概念史的梳理,对从政治安全和政治文明的视角研究政治意识还较少。下一步应深化理论研究,加强概念辨析,注重从历史视角进行经验总结,注重问题意识抓好政治意识的培育。

[关键词]政治意识;述评

[中图分类号]D0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599(2021)05-0136-09

政治属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属性,旗帜鲜明讲政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和显著的政治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产党不讲政治还叫共产党?”[1]P802016年1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四个意识”,其中政治意识居于首位,政治意识的重要性进一步彰显。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政治工作,注重讲政治、发挥政治优势。1926年,《我们今后怎样工作》首次提到政治意识一词,文章指出:“能够领导群众从事这些日常争斗,才能树立党在群众中的信仰,才能训练群众的政治意识”[2]P111。政治意识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在中国社会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重视政治建设,注重从政治上建党的重要体现。从“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3]P189,再到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和作为国家“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内容,以及习近平强调必须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政治意识从提出到现在,关于政治意识的研究从未停止。通过梳理政治意识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从“四个意识”层面研究政治意识;二是将政治意识作为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来研究;三是研究历史上某个时期重点群体的政治意识。其中前两个方面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政治意识研究的重要方向,尤其是“四个意识”提出后,政治意识作为独立主题的研究日渐增多。在当前中西意识形态激烈博弈,全面从严治党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持续推进的背景下,深入研究政治意识的相关内容具有重要的理论、历史和现实意义。

一、关于政治意识的作用研究

马克思没有明确使用政治意识的概念,多以“阶级意识”或“意识形态”来表达,主要表现为阶级意识和社会主义观念。唤醒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和政治觉悟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共同话题。“一切阶级运动本身必然是而且从来就是政治运动。”[4]P333列宁极为重视工人阶级和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意识,在《怎么办》中明确使用政治意识概念,以区别于经济派的“工联主义意识”,并以此批判经济派醉心于经济斗争,崇拜工人运动的自发性,忽视无产阶级运动的政治任务的做法,强调向工人阶级灌输无产阶级政治意识的重要性,强调党要“在政治上领导无产阶级,并且通过无产阶级领导全体劳动群众。不这样,便不能实现无产阶级专政”[5]P474。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继承者,讲政治、注重增强党员和群众的政治意识,是自党成立之日起就担负的重要任务。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从弱到强、不断壮大,与充分发挥讲政治的独特优势是分不开的。

(一)政治意识的基础性作用

政治意识的基础性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政治意识和政治行为的关系中,政治意识作为一种观念形态,它影响并制约着人们的政治行为。冯留建认为,“政治意识对政治行为和政治制度有着巨大的思想规范和理性指导作用。”[6]政治意识的正确与否,决定了人们的政治行为的合法性和正当性。二是在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中,“政治意识在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中起着全面统领的基础性作用,是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意识”[7]。政治意识既是针对广大人民群众而言的,更是党员干部所必需。在不同时期的党员标准中,具体内容会有所变化,但政治标准是不可缺少的,党员的政治意识是不同时期政治任务的具体体现。三是政治意识在“四个意识”中是根本的、基础的、统管全局的。“只有讲政治,自觉从政治高度看问题、办事情,才能真正做到服从大局、围绕核心、自觉看齐。”[8]尤其在当前纷繁复杂的国际关系中,舆论战、意识形态的博弈日趋激烈,广大党员干部要增强政治风险意识,明辨是非、识别本质,有效抵御各种风险。

(二)政治意识的方向性作用

首先,政治意识影响政治立场和政治站位。2018年,习近平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中强调,“要懂得小事小节中有政治、有方向。”[9]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政治方向是党生存发展第一位的问题。”[10]其次,政治参与是政治意识的重要表现。政治参与有积极的政治参与和消极的政治参与,若我们参考阿尔蒙德在《公民文化》中的相关概念,前者既包括“向下的”政策流的执行,即“行政的”或“输出的”过程,也包括“向上的”政策流的制定,即“政治的”或“输入的”过程。[11]P15-16后者往往只偏重于“输出的”过程,甚至还可能出现完全消极的政治参与,即政治疏离。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任务,需要全民族的齐心协力、众志成城,需要建设积极参与型的政治文化。再次,政治意識文明是政治意识的进步状态,是政治文明的灵魂。从1844年马克思使用政治文明一词,到政治文明成为继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之后的第三大文明,马克思及其继承者们始终在追求人类政治生活的进步状态,有学者认为,“政治意识是党和国家性质的集中体现,党员干部政治意识是否牢固,决定着党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任务中能否团结一致、方向正确”[12]。今天,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新征程中,民主、自由、公正、法治的政治意识是政治文明建设之必然,也是政治文明建设努力的方向。

(三)政治意识的晴雨表作用

习近平多次提到政治上的团结,他强调,“没有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党的团结统一就是一句空话”[1]P80“民心是最大的政治”[13]。第一,政治意识的类型是多样的,不同主体因其社会存在的具体性和特殊性,反映到意识领域,其政治意识的内容也是千差万别的,如学者们研究较多的青年政治意识、農民工政治意识和党员干部政治意识等。另外,政治意识作为社会意识的重要内容,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特征。不同历史时期,政治意识是该时期政治存在的反映,但同时,政治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又使其继承和保留着其它历史时期的特点,如在社会主义政治意识之外,还存在着具有封建性政治意识特点的“官僚主义”,崇尚自由至上的资本主义政治意识等。第二,政治认同意识是政治意识的关键性内容。政治意识的有无、政治意识的正确与否,影响着对党和国家的政治认同。具有正确的政治意识,是政治发展和政治稳定的重要保证,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的核心。在政治意识结构内部,政治认同意识是发挥其凝聚性作用的关键。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100年中,政治任务一脉相承,既顺应历史发展规律,符合人民的美好期望,又能顺利转化为人们的奋斗目标,形成强烈的政治认同意识。如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小康”,等等。政治意识的晴雨表作用,是我们判断社会凝聚力强弱的重要依据,也是我们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参照。

二、关于政治意识概念和结构的研究

(一)政治意识的概念

关于政治意识,查阅的文献中多采用杨海蛟在《政治意识论》中的定义:“政治意识是政治生活和政治活动的心理反映,是人们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下形成的政治认知、政治态度、政治情感、政治信念、政治习俗和政治价值的复合存在形式。”[14]P1也还有其它从不同视角,如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解。但是,纵览这些文献,“很少有学者从严格的意义上来使用政治意识的概念,底层意识、阶级意识、集体意识与政治意识常常互换使用”[15]。政治意识的内涵、内容及结构含糊不清,适用范围模糊,相关概念区别不开。鉴于政治意识所涉及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学、党建、心理学等学科内容,本文以政治意识、政治文化、政治意识形态、政治建设等相关词进行检索,通过文献梳理,认为对政治意识概念的把握应注重以下方面:

一是将政治意识作为社会意识的重要组成,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中理解。作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原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是我们理解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重要方法。在对政治意识下定义时,很多学者从此角度定义。一些学者认为政治意识是对政治存在的反映。如“政治意识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必然受政治存在约束,是对政治存在的一种反映”[16],“政治意识是对人类社会客观政治现象和政治实践的能动反映”[17],“政治意识产生于政治行为主体对国家及政治生活的系统认识”[18]P2,“政治意识,是一定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对社会政治关系和政治生活的反映。也即政治意识是社会政治现实的反映”[19],“政治意识是政治客观存在反映到人脑中的观念形态,是社会政治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政治存在的总体反映”[20]等。政治意识随政治存在的变化而变化,当政治存在发生变化时,整个社会政治意识会发生相应变化。有的学者认为政治意识具有社会意识的特性。认为政治意识水准通常与其自觉性、主观能动性密切相关,政治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表现在其历史继承性以及与政治现实的不完全同步性。政治意识的发展是通过内部的矛盾斗争实现的。政治意识的这些特性,决定了政治意识具有正确与错误、先进与落后之分,正确、先进的政治意识促进政治发展,错误、落后的政治意识影响政治稳定。在政治文化建设中,要发挥主流政治意识形态的整合力与凝聚力。

二是从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的理解当中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建立在经济基础决定政治上层建筑的唯物史观上,认为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政权”是政治的核心。有学者认为,政治意识有着深刻的经济根源及由此决定的阶级性,因此在给政治意识下定义时,考虑到其本质,一种说法认为,政治意识的本质是利益意识,政治意识是对政治利益的权衡和思考,社会利益的价值取向是政治意识发展的未来趋势。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政治意识的本质是阶级意识。马克思没有关于政治意识的明确表述,相关论述多体现在阶级意识、意识形态之中,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正是在强调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政治觉悟和革命性中,阐述了政治意识。但是当前关于政治意识本质这方面的内容研究较少,即便提及,也未作深入的阐释。为了明晰政治意识的内涵,未来需要在政治意识本质的研究中下足功夫。

三是从广义和狭义的政治意识概念中把握。政治意识的主体、对象是比较复杂的,涉及的领域和学科是比较广的,因此一些学者从广义和狭义的角度分别定义政治意识。本文通过对政治意识广义和狭义概念的比较,认为二者的区别主要在于所界定的政治意识的主体和对象的不同。在广义的政治意识定义中,主体多为“国家或某个既定组织的成员”“国家、政党、社会组织的成员”等;对象多为“政治及相关范畴”“国家政治生活和政治关系”等。在狭义的政治意识定义中,主体多为“政党的成员和组织”“政治行为主体”等;对象多为“政治学领域的政治观念、政治理论”“政党的属性和活动”“政治场域中的政治思想、政治理论”等。因此,狭义的政治意识多限定于政党或从事政治行为的主体对于政治学领域中的理论或行为的认知和评价,而广义的政治意识则拓展至社会大众对于国家政治生活及其相关范畴的认知和评价,也即无论政党或群众,只要置身于国家政治生活中,都具有政治意识。如宇文利认为,“广义看,政治意识是一个国家或某个既定组织的成员对于政治及其相关范畴的体认、感知和觉悟。从狭义看,政治意识特指一个政党的成员和组织基于政党的属性和活动而具备的根本的政治性的心理认知与情感认同,表现为信奉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恪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约束自身实践行为的思想意识和思想觉悟。”[21]

(二)政治意识的结构

政治意识作为一种“复合的存在形式”,一个系统集合体,它的内部结构也是复杂的。然而当前关于政治意识结构的研究还很不成熟,相对零散且数量不多,多存在于有关政治意识内容的研究中。梳理其中要点,总结如下:

一是从心理学层面对政治意识结构的研究,此类研究的重点多集中在“意识”这一关键词。如认为政治意识“包括政治观念、政治思想和政治理论三个层次”[6],“既可以是政治心理,也可以是意识形态”[16],“主要包括政治思想、政治立场和政治观点”[22],“既包括心理层面的政治情感、政治态度、政治动机、政治信仰、政治意志、政治价值观等,也包括理论层面的政治思想、政治理论、政治科学、政治知识、政治文化等”[20]。彭希林认为,“政治心理是政治意识的低级层次,政治思想是社会政治意识的高级层次。语言、政治思维、政治情感和政治意志是政治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19]也有学者认为,政治意识有隐性结构和显性结构,政治心理是政治意识的隐形结构,政治思想是政治意识的显形结构。本文认为,从心理学视角,按照过程来说,对政治意识结构的研究,由低到高可依次区分为政治心理、政治意识和政治思想,其中政治心理是政治意识的准备状态,政治思想是政治意识的完备状态,政治意识又蕴含政治认知、政治情感和政治信仰的过程。

二是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政治学视角对政治意识结构的研究,此类研究的重点多集中在“政治”这一关键词。如政治根基意识,有学者认为政治根基意识是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也有学者认为人民性的立场是党的政治建设和国家政治建设的根基所在。政治方向意识,无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还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都必须保证正确的方向,坚持举旗定向。宇文利认为,“政治方向意识是政治意识的核心和灵魂。”[21]政治纲领意识,邸乘光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建党历程,分析党的政治建设的经验及启示,认为党在不同历史时期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政治纲领意识。列宁认为:“一个政党如果没有纲领,就不可能成为政治上比较完整的、能够在事态发生任何转折时始终坚持自己路线的有机体。”[23]P357政治价值意识,一些学者认为,公民政治意识的研究应包括法律意识、权利与义务意识、民主意识以及自由平等意识等。从政治文明的角度而言,当前我国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制度化的思想体系”和“观念形态的国家机器”。本文认为,政治意识的结构,从对象上来说,包括政治主体意识、政治实体意识和政治价值意识;从立场上来说,人民性是其坚定的原则和信念;从价值目标上来说,民主、法治和参与意识是其主要目标,培养独立的政治人格。

三、关于不同群体政治意识的研究

政治意识是政治现实和政治生活的反映,政治现实的变化,反映到人们的意识领域,引起政治意识的变化。政治意识类型按照不同标准,有多种划分形式。从群体上看,分为个人的政治意识和集体的政治意识,若进一步细分,又可分为农民政治意识、工人政治意识、青年政治意识、党员政治意识、群众政治意识等等;从时间上看,按照不同的历史时期划分标准,可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政治意识、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的政治意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政治意识、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政治意识、新时代的政治意识,或者传统政治意识、近代政治意识和现代政治意识;按照社会性质的不同,又可划分为资本主义政治意识和社会主义政治意识;按照阶级性质的不同,可分为资产阶级政治意识和无产阶级政治意识;按照先进与否,可分为先进的、积极的政治意识和落后的、消极的政治意识;按照地位的不同,可分为主导政治意识和多元化的政治意识。当然,这些划分类型之间是互相交叉的。梳理相关文献,学者们关于政治意识类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相关群体政治意识的研究上,具体如下:

(一)农民政治意识

农民政治意识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农民和农民工两类群体,前者指普遍、整体意义上的农民总体,后者特指进城务工农民。内容着重于政治意识的具体表现、发展变化、主要影响因素以及政治意识的培育等。

第一,关于农民政治意识的研究。“农民政治意识,从内涵上来说,是指农民的政治认知、政治情感以及政治态度三个方面,包括农民对国家层面即政治体系的认知、情感和态度,以及农民对自身作为公民层面的认知、情感和态度。”[24]在农民政治意识的具体表现上,章秀英认为,表现为“民主权利意识、参与意识、公共责任感、法治意识、私权维护意识、政治效能感、自由意識等”[25],刘义强认为,包括“政治事务的认知意识、对农民身份的认识、对党和干部的认识以及对于法律的意识、青年农民的权利意识等”[26],张诗悦以一个村为研究对象,认为,“大部分农民群众依然缺乏政治意识。一方面,广大农民的政治参与、政治平等和政治主人翁意识与城市仍有较大差距,对参与政治生活缺乏一定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这也导致农民群众对于国家的大政方针和党的基本政策缺乏了解,造成严重的信息失衡。”[27]龚上华认为,“当代中国农民政治意识的走向有两种趋势,一种是良性发展进而促进农村有序发展,主要表现为:政治信仰坚定、政治参与积极、制度化政治参与为主要渠道、政治服从程度高;另一种就是非良性发展进而导致农村无序或失序状态,主要表现为:政治信仰危机、政治冷漠、非制度化政治参与、政治不服从。”[24]在影响农民政治意识的影响因素上,学者们主要分析了阶层分化、利益变动、制度变迁、城镇化、征地实践、媒介传播、非政治社团的社会参与、政治环境、经济社会地位、传统文化、农村社会心理及人口流动等对农民政治意识的影响。关于农民政治意识的培育,龚上华认为,“新时期引导农民政治意识良性发展,需要从理念、组织形式以及教育方式等方面进行创造性地转换,积极推动法治赋权、农民合作以及思想引导,以规避非良性发展的风险。”[24]同时,关于农民政治意识的研究,还体现在一些学者针对历史发展过程中农民政治意识的表现及变迁进行了研究。郭夏云研究抗日战争时期晋西北根据地民众政治意识的形塑,针对当时农民对地主的错误认识,不仅对地主心存感激,甚至还认为提出减租要求则有违传统伦理等这样的情况,根据地依靠群众组织,通过明晰剥削关系、阶级教育和政治意识启蒙,形塑了民众的政治意识和政治认同,传播了主导政治意识,促进了劳动互助和参加革命的热情。[28]高斐总结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民政治意识的构建的途径,在于“促进农民阶级意识的形成,提高了其政治地位;赋予农民民主权利,培养了政治参与意识;授予农民相应的政治荣誉,使农民责任意识增强”[29]。郑立柱分析了全面抗战爆发后华北农民政治感觉麻木、参与意识淡薄、对国事极其冷漠、国家民族观念缺失、地方家族意识浓厚的情况,认为,在华北抗日根据地开辟后,通过开展国民誓约运动;在社会教育和文化建设中培育农民的国家民族观念;颂扬民族英雄与惩办汉奸并举等,培育了根据地农民的民族抗战意识和“国”的意识,提升了民众的政治认同感和政治意识。[30]高中建和龚上华从宏观的历史梳理视角,针对不同历史时期农民政治意识的变迁进行了梳理总结。如高中建认为1921—1949年,农民政治意识主要表现为农民民主革命意识和民族独立意识形成;1949—1978年,主要表现为农民民主政治意识和集体主义意识的塑造;1978年至今,主要表现为农民市场经济意识和现代化发展理念的培育[31]

第二,关于农民工政治意识的研究。胡艳辉认为,“农民工在城市生活中体现出来的政治意识具体指的是农民工的公民意识、公共意识、政治参与意识、权利法制意识等内容。”[32]他认为,农民工政治意识呈现现代性的政治意识和非现代性的政治意识并存的特征,随着现代城市生活和政治文化的影响,他们的民主意识、法治意识明显提高,利益表达和政治参与意识也不断增强。但是,受到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非现代性政治意识也在不断滋长着,如政治参与意识的功利性,反体制和反规则的流民政治意识等。在另一篇文章中,他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二维性”政治意识变化发展的因素,认为政治参与权利的扩大、农民工自身素质的提高、现代城市文化和民主政治氛围的优化等,[33]促进了农民工政治意识的增强。胡守勇认为,农民工政治意识冷漠的现象受传统政治文化的残余、个体主义的蔓延及政治制度和文化的影响。增强农民工政治意识需要“以赋权和增能为基本途径”[34],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和利益,增强农民工政治效能感和政治责任感。同时,以制度化运行为重点,提升农民工政治能力,激发其政治权利意识和政治参与意识,实现畅通表达,增强政治认同。

(二)青年政治意識

青年是社会中的重要群体,是国之栋梁。国家的希望在青年,青年因其年龄、性格特质和肩负的历史使命,受到社会的普遍重视。学界关于青年政治意识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大学生群体,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一是青年政治意识的表现。姚念龙对首都大学生政治意识进行实证分析,将政治意识内容具体化为:大学生对政治生活的参与情况,对政治问题的看法,对时政的关注度,对党和政府有关工作的评价,对马列主义课程的态度。[35]徐建飞认为,“部分青年群体一方面在历时性上与主流政治意识价值断裂,另一方面在共时性上与主流政治意识产生冲突,政治意识的价值冲突与价值认同相伴生。”[36]还有学者认为,“青年政治意识呈现出精英意识和参与精神的特征,政治冷漠与政治热情相交织,政治态度倾向上的不满意度及从众性偏激增加。”[37]总体来说,青年政治意识中传统、现代和后现代文明共存,在青年群体中,政治意识呈现非均衡的结构特征。二是影响青年政治意识的因素。学者们主要探讨了信息技术发展、网络平台运用、历史虚无主义等社会思潮等对青年政治意识的影响,这些影响既产生了积极的效果,同时也起到了一些负面的作用。如何在这些因素影响下,合理地引导青年政治意识朝着符合社会主流政治意识的方向发展,是当前的重要任务。三是提升青年政治意识的路径。学者们对此进行了一些探索,提出“从认知图式、交往实践、利益诉求和价值认同四重向度着手”[36];“通过政治社会化途径,以社会主义公共意识为基础,以政治参与意识为中心等有益尝试”[38]。“通过建立健全教育引导机制,丰富政治意识表达实践,建立网络舆情监管体系等,增强大学生政治认知、提高政治参与和规范大学生政治自律。”[16]

(三)党员干部政治意识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党员干部的教育和培养问题,党员干部的政治意识更是关乎着政治生态和政治建设的成效。学界关于党员干部政治意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2016年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四个意识”之后,一些学者认为,我们现在讲的政治意识,主要就是针对党员干部而言。因此一些关于政治意识的定义,就是相对于党员干部而言。如赵朝峰认为,“党中央要求的政治意识是指党员干部在政治信仰、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上表现出的对党的正确认知,是发自内心地对党员身份的高度认同和在行动上的自觉维护,其实质就是党的意识在思想行为上的反映。”[7]党员干部政治意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方面:一是党员干部政治意识的应然性表现。冯留建认为,“就是要始终做到政治方向不偏、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确保对党和人民的绝对忠诚。”[6]袁明旭认为,“领导者的政治意识,具体来说主要包括领导公仆意识、决策意识、选才用人意识、政治合法性意识、政治规则意识、政治权责意识等,并由此而形成特定的相对稳定的结构。”[20]宇文利认为,“要求党员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具备正确的政治思想、坚定的政治立场、敏锐的政治观察力和鉴别力。”[21]二是影响党员干部政治意识的因素。针对当前一些党员干部政治意识不强的问题,有学者认为,与党的活动和党员个体行为中纪律与规范落实不到位、管党力度不彻底有较大关系。[21]吴波从当前国际、国内环境出发,分析导致我们党政治意识削弱的外部因素和条件,认为主要包括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潮的挑战、市场经济的挑战、社会思潮相互激荡的挑战等。[39]三是增强党员干部政治意识的路径。党员干部政治意识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自觉养成的。这既需要外部持续不断地灌输教育,也需要内在思想上的坚定和行动上的自觉。赵朝峰认为,“既需要对党在经验事实方面的情感认同,更需要理论认识上的清醒。因此就要夯实理论学习,突出政治修养,抓好党内政治生活。”[7]还有学者认为,增强其政治意识应“保障党员了解并有机会参与到政治运转体系和制度建设中来;建设积极健康和昂扬向上的政治文化;强化政党活动和党员行为的纪律性与规范化。”[21]同时,还要提高理论素养,强化政治意识的要求与考核,在实践中正确处理党群关系、强化宗旨意识等。

四、政治意识相关研究的述评与展望

政治意识是政治体系的核心和灵魂,是贯穿政治建设始终的思想主线。对政治意识的研究,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和国家政治建设的内在要求,未来应在梳理当前研究成绩的基础上,加强政治意识相关研究,为政治生活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一)已有研究简评

政治意识研究已引起学界的关注和重视,尤其是2016年后政治意识相关内容的研究日渐增多,研究群体从农民、青年、党员的研究到重点侧重于党员干部,研究的方向主要集中在:政治意识内涵的界定和结构的分析;增强政治意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人究竟应具有哪些重要的政治意识?缺乏或政治意识不强,会造成哪些危害?政治意识不强的表现有哪些?如何增强政治意识等等。众多问题的提出和讨论所存在的争议,使得该问题激发越来越多的学者寻找对现实问题的理论解读。特别是在当前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所面临的意识形态领域的风险和挑战更加不容疏忽。政治意识正确、强弱与否,关系着党的政治建设,关系着国家的政治安全和政治稳定。

但总的来说,政治意识研究成果与其重要性相比,还有待深入的研究。关于政治意识研究的著作还很少,论文成果有一些,但研究还不深入、不系统。具体表现在:

一是政治意识的概念尚不明确。现有概念注重同质性,缺少争论和异质性,不能与相近概念区别开,如政治意识与政治意识形态、政治文化的联系及区别。个别研究也有提及相近概念之间的区别,但是认识的差异性还较大。另外,政治意识是具有历史发展性的概念,在不同历史时期对它的称呼和代表的具体内容是不同的,如为适应不同历史时期政治任务的阶级意识、革命意识等。但现有研究成果还缺乏从历史角度对政治意识概念史的梳理,导致我们在使用政治意识时,总说不清楚政治意识具体指什么。

二是政治意识相关理论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政治意识属于意识形态领域范畴,具有阶级性和政治性。因此需要站稳政治立场,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而现有研究较多涉及的是当前政治意识领域所存在的问题,就问题而分析原因、寻找对策,更多停留在现象层面。对这一问题所涉及到的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和意识形态的思想,政治学科以及党的建设中的相关理论等则较少在研究成果中出现,或者较少和研究内容相结合,没有凸显出理论基础和理论的深度。

三是涉及到政治意识结构和类型的研究成果还较少、较分散。政治意识涉及到党建、政治学、思想政治教育及心理学相关专业,现有研究缺少跨学科的合作,往往从单一专业视角解读,如对政治意识结构的研究多是从心理学角度阐发。政治意识类型的研究,只是集中于一些重点群体,研究还不够深入。而且对于从宏观上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阶级政治意识的研究还太少,不能形成系统的认识,也因此从当前的时代背景认识政治意识时,缺少清晰的脉络和历史的厚度。

四是从整体上看,当前政治意识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党的建设”,这固然是正确的、重要的。但是政治意识作为党的政治建设和国家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政治体系的灵魂和核心,还缺乏从政治安全、政治稳定视角的认识,也即将政治意识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党的政治建设高度提至党的建设和国家“五位一体”建设的总体布局中,服务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政治任务。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还应强化政治意识在国家政治安全和政治稳定中的重要性。

(二)进一步研究展望

一是深化政治意识相关理论的研究。现有研究还不能充分解决一些理论困惑,如政治意识的本质是什么?政治意识和阶级意识的区别和联系?政治意识的对象是什么,是对党和政府、国家在政治生活中的认知和评价?还是政治学领域中的相关价值理念,如民主、自由、平等、人权等?多元化的政治意识是如何形成的,有哪些表现,具有什么影响等等。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一要重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政治和意识形态相关方面的论述,从对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和意识形态的相关论述中,汲取智慧和经验,进行有价值的探索。二是注重从政治发展、政治稳定和政治文明的视角进行研究,借鉴西方政治学相关理论,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指导,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体国情为依据,进行创造性的吸收和转化。三是加强政治意识现代化研究。理论研究应服务于国家建設需要,结合当前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践,将政治意识提高到国家战略层面,健全法律法规,使政治意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发挥基础性、方向性的作用。

二是加强政治意识与相关概念的辨析。在阅读文献中,总会遇到对政治意识概念的界定模糊、概念混淆、使用较为混乱的情况。如政治意识与政治意识形态,二者是有联系的,但又并不完全一致。一些作者认为政治意识包含政治意识形态,一些认为政治意识形态包含政治意识,还有认为政治意识就是政治意识形态等等,现有成果对二者的研究还很不完善,这也是在未来研究中需重点解决的问题。再如政治意识与政治文化,二者都是对政治现实的主观反应和评价,所以有些作者认为政治意识就是政治文化,也有些学者认为政治意识只是政治文化的一部分。对政治意识概念的认识,涉及到多学科知识点,如以上两个问题都涉及到了政治学的重要概念。因此,在未来研究中,应加强多学科之间的合作,既找同质性,也找异质性,使对问题的认识更加全面和完善。

三是注重从政治意识发展的历史视角进行经验总结。当前有关政治意识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党的政治建设发展历程的经验总结中,多从宏观制度建设、组织的变革、文件和政策的制定上进行梳理,深入到具体的事件、内容和方法的微观研究几乎没有。政治意识虽是对政治建设的认知和评价,但在研究的向度上还是有差异的,不能停留在宏观的国家层面,而应深入到党员和群众当中,从不同时期党员和群众政治意识的表现、中国共产党进行政治意识培育的内容和方法上进行梳理。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一重大历史时刻,总结党成立以来,带领人民披荆斩棘、不断从革命走向胜利的光辉历程,意义重大。中国共产党成立的100周年,是党的政治建设不断加强的100年,也是党员群众政治意识不断提高的100年。100年中,党始终重视从政治上建党、从政治上建军,不同历史时期制定既一脉相承、又反映具体国情、社情、党情的政治纲领、政治路线,善于培养党员群众的政治纲领意识、政治路线意识、政治使命意识和政治纪律意识,注重同错误政治意识作斗争。

四是针对当前政治意识领域所存在的问题,着眼于增强政治意识。政治意识具有主导性和多元化的特征,对党员和群众进行主导政治意识形态的培育,使其形成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具体国情的政治意识,这是社会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政治意识是中国共产党员政治素质的重要体现,群众政治意识水平的高低代表着国家政治文明和政治现代化的水平。当前政治意识领域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来自于西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和政治思潮的影响,以及传统政治意识在当今社会的新体现。还有一些同志忽视政治、淡化政治的问题比较突出。对此,习近平指出,“如果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上的先进性丧失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就无从谈起”[40]。因此,“我们党要始终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党和人民事业长长久久推进下去,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善于把握政治大局,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41]。对于理论工作者而言,应具有问题意识,针对当前政治意识领域所存在的问题,追根溯源并寻求解决路径,增强党员群众政治意识,提高政治觉悟。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2]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二册(1926)[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

[3]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中央文件选集(一九四九年十月~一九六六年五月):第46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5]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6]冯留建.政治意识:政治体系的灵魂与核心[J].人民论坛,2016(10).

[7]赵朝峰.强化政治意识,要抓住哪几个关键点[J].人民论坛,2016(10).

[8]人民论坛课题组.改革发展关键阶段需要全面凝聚政治共识——当前公众的政治观念与政治意识调查报告[J].人民论坛,2016(10).

[9]习近平.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一以贯之[J].求是,2019(19).

[10]习近平.增强推进党的政治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J].求是,2019(14).

[11]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西德尼·维巴.公民文化:五个国家的政治态度和民主态度[M].张明澍,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12]张晋宏,李景平.习近平党内政治文化观探析[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

[13]习近平.在基层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09-20.

[14]杨海蛟,等.政治意识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2001.

[15]胡艳辉.体制变革与主体建设:社会治理中的农民工政治意识问题[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4(2).

[16]辛立章.社会热点事件下大学生网络政治意识表达问题与对策[J].教育评论,2017(11).

[17]查少刚,魏巍.习近平關于党的政治建设重要论述的逻辑理路[J].思想教育研究,2021(5).

[18]戚珩.政治意识论[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

[19]彭希林.论青年政治思想源于青年政治心理活动[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5(4).

[20]袁明旭.国家治理现代化视角下领导者政治意识的重构[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8(2).

[21]宇文利.习近平缘何高度重视党员干部政治意识问题[J].人民论坛,2016(10).

[22]黄宇.增强政治意识的理性思考[J].浙江学刊,2012(4).

[23]列宁全集:第2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

[24]龚上华.当代中国农民政治意识的良性发展理路[J].观察与思考,2014(8).

[25]章秀英.城镇化对农民政治意识的影响研究[J].政治学研究,2013(3).

[26]刘义强,韩丽娟.当代青年农民政治意识状况调查[J].人民论坛,2012(3).

[27]张诗悦.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究——以共和镇敖宝村为例[J].智库时代,2020(1).

[28]郭夏云.冬学教育与根据地民众政治意识形塑(1937—1945)——以晋西北根据地为例[J].党史研究与教学,2017(4).

[29]高斐.试论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民政治意识的构建[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5).

[30]郑立柱.试析华北抗日根据地农民的政治意识[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

[31]高中建,李晓峰.农民主流意识形态塑造的组织化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11).

[32]胡艳辉.农民工城市融入:基于政治意识与行为的维度[J].求索,2014(1).

[33]胡艳辉.新生代农民工政治意识形成变化的影响因素[J].贵州社会科学,2013(4).

[34]胡守勇.推进新生代农民工政治意识文明建设的机制创新[J].中州学刊,2018(10).

[35]姚念龙,王鸿英.首都大学生政治意识实证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14(1).

[36]徐建飞.新时代青年政治意识提升的四重向度[J].理论导刊,2018(10).

[37]戴锐,马文静.网络政治参与与青年政治意识的发展[J].学术交流,2013(2).

[38]孙艳秋,戴锐.中国青年政治意识的未来发展[J].当代青年研究,2014(1).

[39]吴波.增强政治意识面临的三大挑战[J].人民论坛,2016(10).

[40]习近平.增强推进党的政治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J].求是,2019(14).

[41]新华社.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民主生活会强调 加强政治建设提高政治能力坚守人民情怀 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20-12-26.

A Review of the Studies in Political Consciousness Since the 18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LEI Lei ZHANG Tie-yong

(School of Marxism,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Tianjin 300387,China)

Abstract:As the reflection of the political building of the Party and the country in the field of consciousness,political consciousness is the soul and core of the political system,and plays an important fundamental and directional role like a barometer.At present,the research on political consciousness mainly focuses on the connotation and structure of political consciousness and the political consciousness of different groups.However,the existing research is not systematic and complete enough,mainly manifested in:the concept and connotation of political consciousness not defined clearly,lack of theoretical research on political consciousness,lack of research on the concept history of political consciousness from the historical perspective,and lack of research on political consciousnes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litical security and political civilization.We should further deepen the research,strengthen the concept discrimination,strengthen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pay attention to the experience from the historical perspective,pay attention to the problem consciousness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political consciousness.

Key words:political consciousness;review

(責任编辑:郜利宁)

[收稿日期]2021-08-10

[作者简介]雷蕾(1985—),女,河南南阳人,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天津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张铁勇(1960—),男,河北玉田人,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度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舆论战背景下推进高校爱国主义教学研究”(项目编号:20JDSZK02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意识政治研究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办公室政治
第1课夏商周政治制度教案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讲政治要防止几个误区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