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化与诗意性并存的“俄式浪漫”

2021-10-21姜蕾

音乐爱好者 2021年10期
关键词:尼诺夫拉赫玛艺术歌曲

姜蕾

浪漫主义思潮于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初在欧洲盛行,音乐艺术突破了古典主义时期一直遵循的理性,不动声色地展示了人们的理想追求与真性情,艺术歌曲便诞生于这一时期。作为西方室内乐性质的一种声乐体裁,艺术歌曲由作曲家根据文学家的诗作而创作,多为独唱曲,一般都有精心编配的钢琴伴奏,深刻反映了诗人与作曲家内心深处的艺术志向。

本期附赠的唱片是俄罗斯艺术歌曲,又称“浪漫曲”,主要介绍了三位作曲家的作品:柴科夫斯基、里姆斯基-柯萨科夫以及拉赫玛尼诺夫,作品中浓郁的民族风格与诗意化的抒情表达,渲染出一派独具魅力的“俄式浪漫”。

俄罗斯民族自古以来能歌善舞,其民歌在乡村传唱,有时配上某首名诗,改编旋律,便产生了新的歌曲,其朴实的旋律与真挚的情感让人感觉十分亲切。十八世纪末期,随着俄国启蒙思想的兴起与发展,音乐家们广泛汲取俄罗斯地区的民间文化元素,创作出了大量带有浓郁俄罗斯特色的歌曲作品,创作题材也由歌颂贵族、教皇改为歌颂爱情、赞美生活的浪漫主义音乐作品,浪漫曲这一音乐类型由此初露头角。作曲家格林卡的创作为浪漫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许多作曲家在格林卡的影响下投入到了浪漫曲的创作中。

柴科夫斯基——抒情的“声乐交响诗”

柴科夫斯基成长的年代正是俄罗斯革命民主主义思想迅速发展的时期。作为一位注重旋律优美和抒情性的音乐家,他毕生都在追求能感动心灵深处的音乐,其真挚的创作态度表现在对民间风格和时代风格的掌握上。他把自己对社会和内心世界的种种矛盾冲突的深刻体验通过艺术提炼、加工,使自己的音乐充满了力量,他的聲乐作品也被称为“声乐交响诗”。

注重长线条的音乐旋律,是柴科夫斯基歌曲创作的风格特征,力图在音乐中表现人的多种情绪和感受。他的艺术歌曲常常以诉说作者内心情感、歌唱纯洁的爱情为主,而戏剧性和悲剧性既是他本人性格与命运的真实写照,也是当时时代背景与社会现实的体现。例如早期艺术歌曲《不,唯独他明白》(Net, tolko tot, kto znal)充满了忧郁痛苦的情绪,贯穿全曲的切分音伴奏和小调音响构成了下行的叹息音调,加强了悲切忧愁的感觉,唤起所有人的共鸣。再如《在喧闹的舞会上》(Sredshumnovo bala)的歌词源自托尔斯泰的诗,柴科夫斯基用三拍子节奏来表现舞会的场景,以中等速度以及抒情的主题体现出主人公对爱情的迷惘与惆怅,整首歌曲的旋律比较平缓,其中有忧悲的情调,但不乏甜美的韵味。结尾处自言自语:“我不知道我是否爱你,但好像是在爱着你。”配以一组变化的和弦,使人们体会到那种对爱情的犹疑与困惑。

柴科夫斯基对自然的感受也是极其抒情的,质朴的俄罗斯风景使他感到甜蜜和沉醉。如在《早春》(To b?lo ranneyu vesnoy)中,他以独特的音乐色彩描绘出主人翁的初恋和他内心世界的美好回忆,是一幅通过情绪描写俄罗斯风景的音画。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民族音乐对他的影响,他运用各种民谣并捕捉其精髓,然后以极其自然的手法展现在艺术中。

里姆斯基-柯萨科夫——清新自然,超凡脱俗

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生于诺夫戈罗德省齐赫文市一个贵族家庭,这个古老小城市美丽的自然景色、保持古风的民间仪式和优美的民歌,给儿时的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为俄罗斯“强力集团”的重要成员,里姆斯基-柯萨科夫拥有成熟的创作手法,由他创作的浪漫曲散发着那个时期俄罗斯作曲家罕见的开朗与温馨,犹如一股清新自然、超凡脱俗的春风。

里姆斯基-柯萨科夫通过对大自然千姿百态、绚丽景色的细腻描绘,抒发人们对生命的热爱、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幸福生活的寻求之情,这使他的浪漫曲永远带着一丝扑面而来的清新气息。如采用普希金的诗作所写的浪漫曲《在夜色一片阴霾的格鲁吉亚山上》(Na kholmakh Gruzii)就是此类风格的典范。歌曲开头以景色描写作为引子,“在格鲁吉亚山坡上夜雾弥漫,阿拉戈瓦河奔腾咆哮……”借用充满神秘的“夜雾”和奔腾咆哮的“河”来为后面的抒情做铺垫,愈加映衬出作曲家心中的真情实感。

在沙皇专制统治末期,俄国政治上的黑暗与腐败使人民饱受精神的折磨,而里姆斯基-柯萨科夫因看到了祖国人民经历着的痛苦和忧愁,有感而发创作了为人民带来希冀的歌曲《不是轻轻拂过的风》(Ne veter, veya s v?sot?)。这首旋律性和抒情性都很强的浪漫曲给予人们心灵温暖的安慰,鼓励人们追求幸福,启迪人们感受生活的美好。

里姆斯基-柯萨科夫作品具有着浓郁的社会性、现实性,极具隐喻的特点。他的音乐创作以艳丽的旋律和配器描绘风俗景物和神话境界而著称,具有独树一帜的风格。《夜莺与玫瑰》(Plenivshisrozoy, solovey)是一首极富东方旋律色彩的浪漫曲,夜莺和玫瑰是男女相恋的象征,“夜莺”代表才子,“玫瑰”则代表佳人,以此来比喻热恋着姑娘的小伙子,更增添了几分浪漫的情怀。此曲旋律优雅抒情,好似夜莺鸣啼一般,充满了勃勃生机和诗意盎然的意境。临时变化音构成的小二度和增二度音程是这首浪漫曲所具有的显著特点,适度加强并渲染了其旋律的东方色彩。

拉赫玛尼诺夫——华丽的音乐手法与艺术表现力

拉赫玛尼诺夫是二十世纪俄罗斯最优秀的艺术家之一。他对俄罗斯艺术歌曲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一生共创作了八十余首艺术歌曲,作品继承了俄罗斯艺术歌曲的传统,又高于传统的艺术歌曲。其中既有描写俄罗斯自然风景的歌曲,又有抒发对现实生活感受的歌曲,渗透着俄罗斯民族的艺术风格,富有诗情画意。

在拉赫玛尼诺夫的创作鼎盛时期,俄罗斯各种音乐风格和流派并存。拉赫玛尼诺夫借鉴了其他流派的作曲技术,手法更为新颖、丰富。他将旋律作为全部音乐的主要基础,并赋予其深刻的、有意识的创作理念,其构思的音乐形象均有明显的旋律轮廓特征。如《这里真好》(Zdeskhorosho)用优美动听的旋律、或宁静或萧瑟的意境、或明亮或暗淡的音色、或闲适或紧张的情绪,描绘了一系列俄罗斯最美丽的风景画。此外,拉赫玛尼诺夫独创了一种“悲情旋律”——迂回音调,即多用上下行的小二度,特别是下行小二度,来表现悲伤、哭泣和叹息,然后用旋律中心音的反复回顾运动来表现一种犹豫和徘徊的心情。

作为一名优秀的钢琴家,拉赫玛尼诺夫艺术歌曲的钢琴演奏部分也充分体现了其在钢琴创作方面的才能。他较其他俄罗斯作曲家更加注重钢琴在声乐浪漫曲中的地位,体现了非凡的艺术表现力。《春潮》(Vesenniye vod?)是拉赫玛尼诺夫最著名的艺术歌曲之一。作品中,表现歌曲形象的“春潮动机”和由此发展而来的“钟声和弦”并没有出现在旋律声部,而是出现在宏大丰满的钢琴声部。这可以看出拉赫玛尼诺夫在其浪漫曲中格外重视钢琴声部,将钢琴声部的作用提升到与人声同等的地位。

拉赫玛尼诺夫在创作钢琴伴奏时,十分注重演奏技巧的合理使用,在鋼琴演奏者与声乐演唱者合作时更好地从和声角度把握整首作品的走向,使声乐的旋律线条更加清晰明朗。例如《练声曲》(Vocalise)整首作品没有歌词的表现,全曲用“啊”来演唱,旋律辽阔宽广、高贵华美、层次叠起、绵长延伸,充满了浪漫主义音乐沉思与梦幻般的诗情画意。钢琴声部则使用了很多复调手法,在长音部分,钢琴声部的旋律线条对人声进行了补充。简单的人声与技巧复杂的钢琴声部相互独立、相互协调,如同是两件乐器一唱一和、进行对话,形成强烈的对比。

总而言之,艺术歌曲也许并不是这三位俄罗斯作曲家最出名的作品体裁,但歌唱这种直接且亲密的表达形式往往更加直击听众的心灵。在世界漫长的音乐历史发展中,这缕“俄式浪漫”也具有崇高的艺术价值和艺术地位,感动了无数听众的心灵。

猜你喜欢

尼诺夫拉赫玛艺术歌曲
艺术歌曲《望终南山》的演唱分析
大提琴演奏的悲剧审美表达——以拉赫玛尼诺夫《g小调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为例
浅谈拉赫玛尼诺夫钢琴作品的创作风格——以《音画练习曲》Op.39 NO.9为例
“拨乱反正”时期的艺术歌曲创作
拉赫玛尼诺夫浪漫曲音乐风格研究——以《春潮》为例
试论拉赫玛尼诺夫《音画练习曲》的演奏技巧及方法
谈艺术歌曲《忆秦娥·娄山关》的钢琴伴奏
浅谈黄自艺术歌曲的民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