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空间到美术馆,泰康下一个18年走向何方?

2021-10-20余一

收藏·拍卖 2021年5期
关键词:泰康学术研究美术馆

余一

生命惊奇:泰康保险集团25周年艺术收藏展,嘉德艺术中心,2021

泰康一直被视为内地企业收藏的标杆,在艺术圈、收藏圈的一举一动每时每刻都被关注和揣测。2021年是泰康保险集团成立25周年,也是泰康空间的十八岁“成年礼”。在大家惊叹泰康25周年艺术收藏展带来的“生命惊奇”之际,9月6日泰康空间以《泰康空间结束了!》为题,发布了一篇展讯:“2003—2021年,由国内金融机构创办的第一家非营利艺术机构泰康空间走完了她18年的发展历程。”

泰康空间宣告落幕了?泰康日后的艺术收藏如何走向?带着诸多疑问,我们专访了泰康保险集团助理总裁兼董事会秘书应惟伟先生,他自2017年加入泰康之后,分管的部门之一就是泰康空间。

“在不久的未来,非营利机构的名单里将少了一个‘泰康空间,但在民营美术馆的版图里将会多一座泰康美术馆。”

Q:“泰康空间”落幕了?

A:未来多一座泰康美术馆

其实早在2011年第一次收藏展开始,我们便经常能在泰康的展览中看到“美术馆预演”的语句。这次,泰康美术馆终于要露真容了吗?采访从大家最关心的问题谈起。

“我们近期已经拿到了北京市民政局批复的泰康美术馆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在法律上,这个机构已经成立了;在具体的物理形态上,我们希望在未来不太长的一段时间,先在原先泰康空间建筑里做美术馆的相关展览,未来美术馆馆址我们还在寻找最优最合适的地理位置。泰康空间也不是真正地就结束了,我们还会继续保留这个机构和品牌,但未来泰康空间和泰康美术馆的功能会有所区分。泰康美术馆将立足于泰康空间过去18年的沉淀和传承,继续做好学术研究体系、收藏体系、人才队伍体系、对外的展览等工作;而未来的泰康空间,对内将偏向于艺术教育,服务于企业文化的建设,比如集团内部员工的艺术教育、艺术活动,对外将更多地关注和支持中国年轻艺术家,年轻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未来,我们关注年轻的艺术家,实际上是希望关注当代艺术未来的走向,这样也会让我们一直站在艺术发展的前沿。”应惟伟先生回应。

泰康并不是做美术馆的第一家企业,国内已经有苏宁美术馆、宝龙美术馆、合美术馆等案例,而从国际上对于一个美术馆的定义来看,美术馆的重头戏是馆藏,还要有准确的定位和理念,以及专业的学术梳理研究等。

泰康保险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东升先生也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过:“建一个美术馆是很容易的,你看中国现在到处在建美术馆,但内容是最根本的,内容就是艺术品和机构的研究,所以泰康这些年没有先急着去建一座美术馆。但是我们20多年的艺术收藏,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收藏和学术体系,主要包含中国1942年以来直至今天的现当代艺术。当我们有了丰富的内容,再办美术馆,就是水到渠成。”

应惟伟先生在接受本刊采访时也表示:“我们在这18年过程当中,不论是收藏,还是空间的日常展览、活动、学术研究,所有的工作,都是为未来的泰康美术馆在做准备。”

泰康空间18年来的学术工作结构清晰呈现:

2003-2005年是自由策展阶段;

2006年开始思考“展览”本身的问题,进入学术策展阶段;

2007年开始思考“什么是空间”,提出空间理念“鼓舞与激励”;

2009年空间理念升级为“追溯与激励”,提出“体系化收藏”并定位泰康收藏体系于“1942-1976,1976年至今”;

2010年确立“1942年以来”看当代艺术的研究思路;

2018年明确关注20世纪以来的中国美术发展,研究本土艺术的三天(昨天、今天、明天);

……

截至2021年7月,泰康空间共举办132個展览(媒介问题26个/系列项目,建制问题17个/系列项目,艺术生态问题29个/系列项目),100余场讲座、研讨、表演、公共拓展活动;展览艺术家与合作学者共计1000余人次。这次展览“泰康空间:机构实践与生产2003-2021”,作为“最后的总结”,能够看到一个本土艺术的机构作为一个个案和样本的成长轨迹。

Q:收藏反哺企业?

A:泰康收藏是稳健的“长期主义”

企业收藏并不是一个新话题,只是或低调或张扬地造就了不一样的收藏传奇。早在2015年,泰康收藏就作为中国内地唯一案例,与JP摩根集团、瑞银集团、德意志银行、卡地亚集团、安盛保险等国际著名企业收藏一起,被收录进德意志标准出版社《全球企业收藏》一书。事实上,泰康收藏也成为目前艺术市场上行最重要的驱动力量之一。

在任何一家空间画廊或者美术馆的资产负债表中,最有分量的底牌就是藏品。从泰康保险集团25周年艺术收藏展披露的藏品清单中我们看到有刘开渠、蒋兆和、吴作人、吴大羽、靳尚谊、吴冠中、余友涵、尚扬、刘小东、刘野、刘炜、张晓刚、赵半狄、徐冰、隋建国、曾梵志、张培力、王广义、方力钧、周春芽、蔡国强等,泰康收藏几乎将中国当代艺术的实力派艺术家一网打尽。

但同时一家空间或者美术馆的运营也是烧钱的。据悉,截至2020年,泰康投入艺术公益资金累积超过4000万元。

“如果简单地从财务角度看,企业美术馆或者泰康空间也好,它还不具备在财务上能够完全自我造血的能力,但这也不是我们需要的,我们做艺术品的研究和收藏,是一个长期的行为,不着眼于获得暴利。”应惟伟表示。

“第一,对泰康来讲,我们做这个艺术收藏是典型的另类投资,这是国外很多保险公司或者机构经常会有的一种投资品类,但我们会严格控制投资的规模和占比,对企业的稳健经营不会造成影响。董事会也对艺术品购买有一定比例的资金控制,不是说想买就买。第二,我们在艺术市场有长期的学术研究和深入系统化的收藏,所以我们的收藏投资行为是理性和稳健的,我们不会跟风买时髦的产品,但也敢买别人不敢买的艺术品。泰康空间是个核心的机构,做学术研究、做策展,也提出投资的建议,但我们也有另外一个部门——集团办公室,统一做好艺术藏品的管理,这两个部门一个像财务,一个像出纳,相互配合,相互制约。”泰康收藏所有的藏品都计入到集团的资产负债表中,这也是泰康与其他企业收藏的不同之处。

近10多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艺术市场也跟着繁荣起来,企业收藏是其中的重要参与者与推动力量。许多实力雄厚的企业介入,使得中国艺术品价格发生巨大的变化,加速进入亿元时代。像泰康这种长期持续的有方向、非常明确且稳定的收藏行为,对于当代艺术生态的发展,对于市场的稳定性,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而企业家和企业投身艺术收藏,早已不是简单的逐利行为,对于泰康保险集团来讲,也意味着承担了一种社会责任和文化担当。

应惟伟坦言:“我们一直希望把泰康保险集团建设成一家百年老店,要成为百年老店需要有相应的企业文化建设,适量的艺术品收藏既丰富了我们的企业品牌和文化,也是我们支持中国艺术文化发展的一份贡献,能够通过自己的收藏,保存着重要的艺术品,对于中国文化的传承也是有意义的。如果你来泰康会发现我们工作的职场,每一个楼层都有很多我们收藏的艺术品。”

18年耕耘,泰康的机构实践及收藏体系建设,内化于泰康保险集团多年来以赞助、收藏、展示、研究多方位推动中国艺术生态发展的努力之中。这些投入和经验的结合,最终发展为“泰康保险集团+泰康空间=资金赞助+学术研究”的独特模式——通过兼顾收藏与机构实践的方法,深入观察、研究中国现当代艺术发展的历史,以收藏促进研究,以研究反哺收藏。

Q:泰康收藏未来的进阶之路?

A:做专业领先的美术馆

在过去的18年里,从复兴门、798艺术区到草场地艺术区,从私人收藏到企业收藏,从2003年的一个人单打独斗到现在20人的团队作战……泰康见证了艺术市场的潮起潮落,走的每一步都不轻松。

支持泰康稳步前行的除了泰康集团的资金投入,还有背后强大的学术团队,这也是整个泰康空间和未来的泰康美术馆的核心竞争力所在,灵魂所在。据应惟伟介绍,相比于其他机构,以泰康艺术总监唐昕领衔的泰康空间学术团队中策展人和研究员的配置是最高的。“如果没有这两个队伍,我们不可能形成自己的学术研究特色,拥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收藏品位,更不可能在企业收藏独树一帜。”

早在2009年,泰康空间就在国内率先提出将收藏“体系化”的理念,其保藏实践与藏品研讨,可追溯至1930年代早期的中国现代绘画与摄影,早期的红色艺术以及新中国成立后兴起直到1976年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艺术等,也包括了中国当下最受关注的新艺术。在是次25周年艺术收藏展和“泰康空间:机构实践与生产2003—2021”中,已经向公众呈现了一个清晰的体系化收藏脉络。

第一个18年,泰康亮出的成绩单已经令人惊艳,下一个18年,泰康在艺术收藏的进阶之路是怎样的?

“在可预见的未来,过去18年来已经形成的以学术研究为根本,以学术研究来驱动体系化收藏的理念和思路不会改变,但我们也会与时俱进。比如MoMA是世界各国的艺术家和我们做企业收藏的美术馆,都很向往的对标。我们泰康的目标是做专业领先的美术馆,这也是未来泰康美术馆的终极发展方向。”应惟伟分享着泰康的下一步进阶方向。

成熟的学术定位、专业的团队培养、稳定的资金投入、投资人对艺术持续支持的决心……十八年磨一剑,即将从空間转向美术馆的泰康,下一阶段又将引发何种议题?

(编辑/余彩霞)

猜你喜欢

泰康学术研究美术馆
泰康夯实大健康产业生态体系
美术馆
美术馆的怪物传说
Analysis on the importance of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in university English
泰康集团化加速再设寿险公司
数字生活方式对高校教师学术研究之影响
美术馆里遇到的数学
当代艺术档案的认识与收录方法
加州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