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尊严的失落与重塑

2021-10-19罗祖兵艾易昭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重塑

罗祖兵 艾易昭

[摘要]教师尊严的失落即教师尊严的丧失与衰落,表现为教师不被尊重甚至被诋毁。这种失落危害了学生的发展,加速了教师的流失,异化了教育的本质,阻碍了社会的发展。造成教师尊严失落的原因主要有个别教师师德失范,教师职能被异化,教师形象污名化以及教师权益缺乏保障。重塑教师尊严,就必须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加强教师工作的创造性,维护教师的正当权利,捍卫教育的本质与规律。

[关键词]教师尊严;教育尊严;失落;重塑

[中图分类号]G451

近年来,教师被欺辱伤害,被无辜处罚以及被过度处罚的事件日益增多,這些事件深深地刺痛着每位教育工作者的心,严重影响了教师的社会声誉。“长期以来,教师被视为一个具有特定职业伦理与高度内在自觉和自律的群体,传统赋予了教师以‘为师者尊的道德理想,同时又绳之以崇高的道德标准。”[1]而如今,教师却遭遇前所未有的尊严危机。

教师尊严的失落及其表现

中国自古就有“尊师重教”的传统,早在战国时期,荀况就曾提出“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2]的观点。自此以后,尊师重教的传统经久不衰。但近些年来,这种传统似乎逐渐式微,教师尊严失落的现象日益严重。

1.教师尊严失落的内涵

西方早在古希腊时期就萌芽了尊严思想。“古希腊思想家通过神话故事所隐喻的思想和精神来阐述人神关系……并展示人作为一个类存在物的尊严观念。”[3]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Cicero,M.T.)从德性平等的角度论述了“每个人都是一个尊严的存在,具有基本的道德价值,应当受到同胞们的尊重”[4]的观点。中国古代有“天地君亲师”之说,《尚书》曰:“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当代,苏联教育家加里宁(Kalinin,M.)的“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观点在国内可谓家喻户晓。从历史上看,教师不论是作为一个人还是作为一个师,都是有尊严的。

近年来,关于教育尊严与教师尊严的研究逐步增多,捍卫教师尊严成为了许多学者关注的焦点。教师尊严“是教师对自身的能力和贡献,以及所处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身份,在学生和社会上所赢得的尊敬和重视的内心体验”[5]。它“产生于平等的社会权利和创造自身的社会价值的实践中,教师在对社会履行职业义务中,发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从而肯定自己,体验到教师的尊严,产生了教师的尊严感。”[6]概言之,教师尊严是教师内心产生的对于教师地位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以及他人对教师地位的认同与维护。它反映了教师的生存状态,亦影响着教师的生活质量与工作状态。教师尊严的失落即教师尊严的丧失与衰落,它可能是教师主动放弃尊严,亦可能是外力剥夺或削弱了教师的尊严。教师尊严是教师在与外界的互动中形成的、呈现的,也是在与外界的互动中丧失的、衰落的。

2.教师尊严失落的表现

教师尊严的失落可从外部和内部两方面来解释。从外部来看,教师尊严失落即教师不被敬重,表现为学生、家长乃至社会对于教师的不尊重、不信任、不重视,甚至蔑视、诋毁、羞辱等。从内部来看,教师尊严失落即教师不自重,表现为教师由于工作不尽心、不尽力而导致教育失误、失败,进而损害了自身形象,导致教师自尊感与职业自豪感降低。其中,内部尊严的失落还可分为教师尊严的有意失落与无意失落,前者往往由教师本人故意乱为所致,后者往往由教师的工作疏漏导致。教师外部尊严失落往往是内部尊严失落的表现,内部尊严失落多半是外部尊严失落的原因。但有时,教师内部尊严没有失落,但外部尊严却失落了,二者并不一致,如家长或社会非专业人士对教师的正常教育活动无端指责就属于此。

当前,教师尊严的失落有两方面的表现,一是由内部尊严的失落导致外部尊严的失落;二是内部尊严没有失落,但外部尊严却失落。不论哪种失落,都直接表征着师生关系、家校关系、社会与教育关系的恶化,让教育很难以正确的方式进行下去。“教师是教育的代名词,是教育尊严的直接承载者。”[7]教师尊严的失落其实是教育尊严的失落。没有尊严的教师是没有灵魂的教师,失掉尊严的教育是缺乏理性精神的教育,正如教育部前部长陈宝生在202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所言,“跪着的教师,教不出站着的学生。”[8]这对教育乃至整个社会的长远发展有着极其严重的负面影响。

教师尊严失落的危害

教师作为学生智慧的开启者和人类文化的传播者,其教育影响力乃至社会影响力非常大。因此,对于教师尊严失落的危害,不能仅从教师个体角度去讨论,还要从学生群体乃至社会整体的影响去思考。

1.危害了学生的发展

不少人以为教师尊严的失落只是危害了教师自身。其实不然,教师尊严的失落不等于教师职业生涯的结束。失落了尊严的教师往往还会继续从事教育工作,但他们已经丧失了工作的自主性、能动性,唯唯诺诺,不敢前进,害怕冒险,抵触创新。虽然这样不会再出现明显的错误,但是对学生的成长无益,甚至有害。没有尊严的教师成就不了真正的教育;丧失尊严的教师教不出有担当的学生。当教师的尊严受损以后,家长和学生往往就瞧不起、看不惯教师,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之于学生的教育效果就会大打折扣。长此以往,学生的发展必然受损。

2.加速了教师的流失

人人都需要独立自主,需要被尊重。当有才能的人处于教育行业中,其兢兢业业地工作却得不到应有的尊重时,他们就可能会转行去做其他工作。当那些准备进入教育行业的优秀人才发现教师工作缺乏尊严、社会地位每况愈下时,就会选择其他行业。由教师尊严失落而导致的流失更多的是隐性流失,即不只是数量的流失而是质量的流失。当教育行业杰出的从业者越来越少,整个教师队伍的素质必然会被拉低。当最优秀的人不愿意当教师时,其社会损失不可估量。

3.异化了教育的本质

“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之所以自其产生以来一直存在而没有消亡或被其他社会实践取代,是因为它有独特的内在规定性,具有自身的逻辑。”[9]如果教师尊严失落,他就难以坚持教育的内在规定性和自身逻辑,进而使教育徒有其形,而无其神。雅斯贝尔斯(Jaspers,K.T.)曾说:“真正的教育应先获得自身的本质,教育须有信仰,没有信仰,就不成为教育,而只是教育的技术而已。”[10]失落了尊严的教师往往教育信仰不再坚定,他们宁愿放弃对教育本质的执守而简单地顺应外在的要求,最终使教育不像教育。

4.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社会的发展是基于无数受过教育的人共同努力而实现的。在现今社会中,每个人都曾经是学生。当教师不被尊重,失去尊严的时候,学生就难以体验到知识和学习带来的尊严感,又如何有尊严地成长呢?韩愈曾说:“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11]反之亦然,如果师之不存,则道亦不存也,那民就不知敬学。这就是说,知识、真理会因教师尊严的“不存”而失去魅力与价值。当知识和真理对年轻人失去吸引力的时候,就不会有更多的年轻人献身知识与真理,长此以往自然会导致社会文明的倒退或止步不前。

教师尊严失落的原因

教师尊严的失落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造成这一现象既有教师自身的原因亦有社会的原因。

1.个别教师行为失范

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大都是存有教育信念的人,是经过了专业训练和专业认可的人,因此绝大部分教师都是自律自爱、恪守师德的。但不可否认的是,教师队伍也存在害群之马。在庞大的教师队伍中,虽然失职失范者的比例极小,但由于教师工作的社会期望度和关注度较高,所以极少数人的失范就能对整个教师群体的尊严造成重大损害。

“拙劣的教育不配‘教育这一美称,因而无从谈‘尊严。”[12]拙劣的教师亦不配“教师”这一尊称。他们危害了教育,损害了自己与他人的名誉,伤害了师生关系和家校感情,且使整个教师群体都因此遭受质疑。但是,在当前的管理模式下,除非某位教师的失范行为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否则学校不会主动、及时辞退此类教师,主要原因是绝大多数学校没有教师的人事管理权。

2.教师职能严重异化

“教师尊严是在现代社会分工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职业尊严。”[13]其以教师独立的创造性劳动为依托,以教师职能的纯洁性为保障。为此,马克思(Marx,K.H.)曾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中指出:“能给人以尊严的只有这样的职业,在从事这种职业时我们不是作为奴隶般的工具,而是在自己的领域内独立地进行创造;这种职业不需要有不体面的行动(哪怕只是表面上不体面的行动),甚至最优秀的人物也会怀着崇高的自豪感去从事它。”[14]由此可见,有尊严的工作应是非工具化的、独立的、创造的、体面的。当前的教师工作似乎离此还有相当的距离。

教师的本职是发展学生的智慧和美德,但由于家长、学校等多方对升学和分数的过分重视,许多教师被迫由为发展而教转变成为为分数而教。教师变成了分数生产线上的工人,为了生产出分数更高的学生,原本创造性的劳动退化为机械的训练。在充满分数竞争的教学生活中,许多教师逐渐消解了自己的创造精神、优良品格,尊严随之失落。这正是有高中毕业生发出“考上北大,我依然不能原谅我的母校”[15]这一呐喊的原因所在。

3.教师形象被污名化

“教师形象作为教师角色的社会期待和自身角色行为的外化与表征,是一定历史条件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于教师职业社会职能、职业特点和角色行为所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固而概括的总体评价与整体印象。”[16]当整个社会认为教师是道德高尚的、能力超群的,大家就会尊重教师;而当整个社会认为教师是道德败坏的、碌碌无为的,大家就会鄙视教师。从这个角度看,教师在社会中的形象会严重影响公众对于教师的态度。

教师形象被污名化始于部分家长不真实的言论和某些媒体不负责任的报道。例如,2019年12月,广州一名教师因学生违反纪律,以班规为由对学生进行罚跑。随后学生家长在网上发帖大肆宣扬女儿因体罚吐血、凌晨被老师殴打、送老师6万元等情节。随后,校方对该教师做出了通报批评和免职的处理。直到次年6月,经警方调查发现,该学生家长故意编造虚假信息,而教师并没有失职行为。目前,社会上像这种捏造虚假信息以玷污教师名誉,宣传教师负面形象以引爆流量、引发关注的行为还有很多。这些现象使教师的社会公信力和认可度不断下滑,使社会公众越来越不信任不尊重教师,使教师尊严被严重践踏。

4.教师权利缺乏保障

教师首先是一个公民,拥有每个社会公民应该平等享有的权力。“只有公民权和职业权都得到了保障,教师才能够在心理层面获得一种尊严感与自豪感,而当权利被弱化,教师就会感受到他人的态度和评价与个体的自我认知存在背离,并由此引发不受尊重甚至受到侮辱的感受,即尊严的丧失。”[17]教师作为公民享有人身权,具体包括了生命权、身体权、名誉权、隐私权、亲属权和荣誉权等。其中,生命权应该是最根本的权益。根据南方都市报的报道,四川省仁寿县某老师因批评学生,被学生用砖头打伤其头部致死,结果不了了之。当教师的生命安全都难以保障时,尊严更无从谈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七条的规定,教师享有六项权利:教育教学权、科学研究权、管理学生权、获取报酬权、民主管理权、进修培训权。但教师的这些权利很多时候并没有被较好地保障,如教师的教育教学權、管理学生权常常就被家长、社会干预。正如霍金斯(Hokins,K.W.)所言:“多年以来,普通人(尤其是政客和商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教育专家。教育实践的方式越来越受到来自四方八面的批评,接受改造和进行实验。”[18]一个连自身法定权利都得不到保障的人,又何谈尊严?

重塑教师尊严的策略

马塞尔(Marcel,G.)曾说:“人只在被视为不可客体化的主体时,才有自己的尊严。”[19]教师尊严的失落表明教师被不断客体化。因此,讨论教师尊严如何重塑时,我们应该着重考虑教师怎样才能成为真正的教育教学主体。

1.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重塑教师尊严首先要从教师自身出发。康德(Kant,I.)认为:“自律性就是人和任何理性本性的尊严的根据。”[20]叶澜教授也认为,“惟有自尊、自强,才能赢得社会和他人的真正尊重,而不是也不需要恩赐和同情。”[21]自古以来,教师的尊严是由无数教师以自己的楷模行为所树立起来的。因此,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是重塑教师尊严的基础。

教师的专业素养包括教师的职业道德、专业精神、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等。具有职业道德的教师不会做出师德失范的举动;具备专业精神的教师能在教育中做出理性抉择;拥有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教师才能更好地参与教育实践。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一方面,需要教师不断积极进取,通过持续地自学、反思、研究去优化教育理念,完善教学方法,提高综合素养;另一方面,需要学校或管理部门为教师创造更多成长机会,加强本校教师的协作,增进与他校教师的交流,增加与教育专家的对话。只有教师的专业素养得到了真正的提升,重塑教师尊严才有坚实的基础。

2.维护教师的正当权利

维护教师的正当权利是重塑教师尊严的前提。社会各界必须承认并捍卫教师享有的各项正当权利。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无故剥夺在聘教师的这些权利。

当教师正当职权被侵犯时,教师要有权力、有机会、有渠道予以维护,相关主管部门应给予那些侵犯者应有的处罚。这就不仅要求教师本人要有强烈的维权意识,还需要教育管理者保持理性,不能完全根据社会舆论的反应来处理教师。在没有证明教师确实失职、失范、违规、违法以前,任何人不应剥夺教师的正当权利。同时,要依法给予学校管理教师的权力,以便能及时依法清除教师队伍的害群之马,保证教师队伍的纯洁性。任何一个行业都不可避免地存在道德败坏者,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有没有这样的人,而在于能否及时发现并清除他们。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和职业尊严。

3.提升教师工作的创造性

康德(Kant,I.)曾对尊严的特性做出了深刻的解答:“目的王国中的一切,或者有价值,或者有尊严。一个有价值的东西能被其他东西所代替,这是等价;与此相反,超越于一切价值之上,没有等价物可代替,才是尊严。”[22]可见,重塑教师尊严必须强调教师工作的不可替代性,而这种不可替代性要求教师工作应是一种具有高度主体自觉的创造性劳动,而不是一种简单的重复性劳动。

长期以来,人们对教师工作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把教师仅当作知识的传递者。再者,有些教师也不能清楚地认识自己工作的价值与特性,仅将其作为一个养家糊口的职业。他们在教学理念上墨守成规,不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更不去总结规律、创新方法,由此导致许多人觉得教师工作很简单。事实却并非如此,教师与学生每天都在共同创造课堂生活、校园生活,同时也为创造美好的未来生活做准备,这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用自己的智慧去创造智慧的课堂,去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增加教师工作的不可替代性。只有如此,教师才会更有尊严。

4.捍卫教育的本职和规律

教育主要是依靠教师去落实、去实现的,因此教师尊严其实就是教育尊严的体现。当教师没有尊严时,就意味着教育也失去了尊严。“由于教育承担着诸多职能,当教育的功能和教育对社会的利益的功能不一致时,就有可能屈从社会功能而被异化,教育目的也就往往被各种利益追求的价值观所替代和遮蔽。”[23]教育的异化会带来教师职能的异化,使教师不能按照教育真正的规律与目的去从事教育工作,进而使许多教师不能尽己所长、日渐消沉。

当教师总是不由自主地去训练学生应付考试,总是毫无主见地按照家长或社会人士的意见去调整教育教学时,又怎么能让学生获得应有的发展呢?当教育承担太多它本不应该承担的职能时,就会导致其本职的弱化,此时社会大众便认为是教师的能力不足导致了教育质量的下降,进而对教师产生更深层次的不满。因此,重塑教师的尊严,就必须明确教育本职,划定教育界线,重申教育规律,让教育做好它本应该做的,而不是让其承担过多的原本不属于它的职责。教育的尊严就在于其本质和规律不可违背。教育有了尊严,教师的尊严才有底气与后盾。

参考文献:

[1][13][16]刘皛.乡村教师日常生活中的尊严及其结构性困局[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20(02):83-91+111.

[2]吴圣苓.师典[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35.

[3]代峰.古希腊时期“人的尊严”观念[J].伦理学研究,2014(04):55-59.

[4]王晓朝.希腊哲学简史从荷马到奥古斯丁[M].上海:上海辭书出版社,2017:401.

[5][6]罗国杰,魏英敏.中国伦理学百科全书(职业伦理学卷)[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3:239.

[7][9]罗祖兵.教育不能没有尊严[J].教育科学研究,2009(05):21-23.

[8]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要为老师立尊严[OB/EL] (2020-01-10)[2021-07-27].http://news.cyol.com/app/2020-01/10/content_18321053.htm.

[10][德]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44.

[11]杜占明.中国古训辞典[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2:776.

[12]罗祖兵.论教育尊严[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4):87-91.

[1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58.

[15]“考上北大,我依然不能原谅我的母校!”衡水中学“反叛者”口述[EB/OL].(2019-05-30)[2021-07-27].https://www.sohu.com/a/317456061_99908145.

[17]阮成武.教师职业的理性与诗意[M].芜湖: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14.

[18][美]华勒斯坦,等.学科·知识·权力[M].刘健芝,等,编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44.

[19]陆达诚.存有的光环——马塞尔思想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23.

[20][22][德]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M].苗力田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社,2005:56,55.

[21]叶澜.“新基础教育”论——关于当代中国学校变革的探究与认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359.

[23]孙华.教育的哲学原理[M].上海:商务印书馆,2018:272.

猜你喜欢

重塑
以房抵债和让与担保的识别及重塑
产能过剩形成机制再探与理论重塑
“双减”正加速重塑教育出版
重塑未来
“一生多旦”与清代“红楼戏”对十二钗群像的重塑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李沧:再造与重塑
重塑狼王品性(二)
高效重塑肌肤弹性
重塑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