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驯“龙”高手王红宾

2021-10-16张松才

中国石油石化 2021年18期
关键词:普光集气站徒弟

文/张松才

作为一名精细操作、精致创新、精心传艺的普光采气人,王红宾无愧全国劳模的荣誉称号。

●王红宾带头拧紧高含硫气田安全生产的每一颗螺栓。 摄影/白国强

大巴山里,葱茏叠翠。翠岭间坐落着普光气田301集气站。

王红宾身背呼吸器,胸佩报警仪,走进集气站,手把手教3名转岗员工清洗节流阀。

集气站有5口井,从井中涌出的天然气压力高达39兆帕,相当于指甲盖大小的地方承受390公斤重力。1000多平方米的小站里,500多米纵横排布的节流管线,连接着5050个密封点。这些部位有一处不严实,高含硫天然气就会呼啸而出,带来灾难。

普光气田于2009年在川东北宣汉县建成投产。12年来,这座我国最大的整装海相高含硫气田安安稳稳地向长江经济带奉献了600多亿立方米天然气。驯服“毒龙”,离不开每一位像王红宾这样精细操作、精致创新、精心传艺的采气人。

2020年11月24日,52岁的王红宾作为普光气田成百上千位“守护神”的代表,迎来职业生涯的高光时刻——党中央、国务院在京隆重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王红宾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打破洋垄断

王红宾原是中原油田天然气产销厂采气工高级技师。2012年初,他调入普光分公司采气厂,投身大会战。

气田涉酸设备80%来自美、英等十几个国家。这些洋玩意出了毛病,一度只能依赖厂家维修。比如,安全阀是采气设备的重要部件,直接关乎安全生产。但因从美国进口,每个售价20多万元,而且一旦发生故障,必须送到厂家设在成都的维修点修理。修理通常需要等待几个月,每个修理费更是高达六七万元。

6年前初春的一天,王红宾看着一堆被栅栏围起来的旧安全阀,心如针扎。他立誓要拾掇好这些洋玩意,为中国人争气。

国内没有拆卸这种安全阀的工具,王红宾费了好大劲,用管钳和加力杆卸开了阀座。

清洗后,王红宾找到了它容易出毛病的症结——阀座和阀瓣间因有砂子侵入,产生轻微压痕,导致密封不严,阀中阻隔酸气的波纹管也裂得不成样子。

他找来细砂纸打磨阀座,在研磨盘上涂上研磨膏,沿着“8”字轨迹反复研磨。压痕磨平了,他又对研磨面进行抛光,对阀座、阀瓣试压、验漏。5个小时后,密封问题解决了,但是半拃多长变形的波纹管仍被内置式螺母死死地反扣在阀底。

王红宾顾不上歇口气,又鼓捣起拆卸波纹管的工具。晚上,他连画7张图,每张都密密麻麻像蜘蛛网。第二天,拆卸工具加工出来。他只用了3分钟时间,就更换完波纹管。一鼓作气,修好17个安全阀,为气田节支100多万元。

●王红宾带着大家一起干,帮助大家提升操作水平。 摄影/白国强

探测管线内腐蚀用的金属挂片原是进口产品。两片挂片并列固定在一起,受到强劲的气流冲击后,容易偏向一边,造成腐蚀不均匀,影响探测精度。一些挂片脱落后,堵在阀门里,致使管线堵塞和阀门损坏。

2016年初秋,王红宾开车时从车轮自动复位中突获灵感。他设计的旋转式腐蚀挂片,受力均匀,不易脱落,又一次打破了国外垄断!

“碰到难题,王红宾就像斗牛士遇见暴烈的公牛,恨不得跃身挺剑,一招制敌。”普光分公司党群部主任吴红旗赞道。

9年来,王红宾钻坚研微,连续攻克“计量分离器不关井解堵”等340余个制约气田平稳生产的技术难题,取得17项实用新型专利,为气田创效7000万元。

带着大家一起干

王红宾不是独行侠。

普光气田全面投产后,他引导大家一起跟生产中的难点、断点、堵点、漏点、痛点“死磕”,在采气技术“无人区”勇毅前行。

2012年4月底的一天,402集气站喇叭骤鸣。王红宾穿戴整齐装备,冲了进去。他按照多次演练的操作流程逐一检查,迅速找到漏点。紧急处置后,他浑身被泄漏的硫化氢熏得臭烘烘的。

王红宾想:“气田那么多转岗员工和刚入职的大学生,很少有机会练习操作。危急关头,不知道怎么操作,只能干着急。我一个人技能再精也白搭,大家都掌握安全操作技能才行。作为油田唯一的采气首席技师,我有责任帮助大家提升操作水平。”

2012年底,在厂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王红宾学习创新工作室挂牌成立。

2013年底,王红宾利用淘汰的采气树等设备和一片废弃场地,建起创新基地,全力打造员工技能提升“特训营”。

在王红宾眼里,任何操作都有创新空间,就连一把扳手也能拧出花来。

集输阀室设备上有许多进口螺丝。由于操作者力气、劳累程度、操作站位等不同,导致不少螺丝在紧固中被拧毁,或留下暗伤。

2014年夏天,王红宾利用一个月时间,和几名技师一起,把33座阀室里的188条螺栓的最佳力矩测了一遍,标在挂牌上,还教员工正确使用力矩扳手,确保螺丝拧匀、上平。

王红宾要求徒弟,不能等设备坏了才去修,平常更要注意加强养护。对于经常发生冻堵的阀门,他要求冬季必须一周开动一次,其他三个季节可以延长开动周期,以免阀门长久不动被“冻死”……

一人进百步,不如百人进一步。

9年来的倾心教授,王红宾高徒满堂。79名徒弟中,1人在中国石化气井分析竞赛中获金奖,36人晋升为技师、高级技师,3人获集团公司技术能手称号,两人被评为油田工匠,还有许多徒弟成长为复合型技术人才。在2020年10月举办的第二届全国油气开发专业采气工竞赛中,王红宾的3名徒弟夺得了两金一银。

为给采气工补上设备自动化、智能化操作的短板,王红宾历时4年,编写出《高含硫气田采气工边学边练手册》等18本培训教材。其中,《高含硫气田采气工培训》填补了国内空白。他还应邀到元坝气田、中国石油大学等单位传授采气技能,累计授课4800学时。

“王师傅讲的尽是干货,尤其是现场处理故障的经验,是书本上根本学不到的。”元坝气田采气工蓝艳对王红宾的授课赞不绝口。

师者如光。

在王红宾的引领下,大家从关注“对不对”到聚焦“优不优”,摽着劲创新。“长义解堵法”等54个以员工名字命名的绝活在生产中广泛应用,累计创效超亿元。

真正的榜样

2014年,王红宾当选“中国石化技能大师”后,给自己敲警钟——永作沉到水底的秤砣,不当浮在水面的葫芦。

王红宾在创新基地有办公室,可他一有空就往生产一线跑——到一线跟员工唠嗑,到一线捕捉创新课题,到一线跟老伙计淬炼匠艺,让设备效率再提高一些、再稳定一些、再安全一些。

对于徒弟操作中的严重错误,王红宾先“拔大葱”——言语峻急,鞭策他们摈弃懒散的操作理念;再“割韭菜”——手把手纠正瑕疵,让技能化为徒弟的肌肉记忆。

“有难题,问红宾就对了!”202号集气站站长何茂华说,“王师傅恨不得把自个儿的本事一股脑端给你。”

徒弟接二连三收获成果,证书上却找不到王红宾的名字。

这两年,青工刘玉莉不仅晋升为采气高级工,还拥有了实用新型专利。她忘不了,为帮她完善创新成果,王红宾周末连轴转。由他修改的部分超过1/3,但他却坚决不挂名。

一位教育家说得好:“集体愈大,个人也就愈美,愈高尚。”

王红宾学习创新工作室有26名跨专业成员。他们中既有小年青,也有老师傅。不少高级技师很乐意当王红宾的徒弟。

当评上“央企劳模”时,王红宾告诫自己:“当劳模必须有劳模的样子。”

去年夏天,采气工技能培训开始不久,王红宾的父亲突然住院。“大伙好不容易脱产参加培训,我承担了1/3的授课任务。我要是撂了挑子,这轮培训就泡汤了!”王红宾抱歉地给妻子、姐姐、哥哥、弟弟打电话,麻烦他们陪护老人。

“我父亲是个老石油。他经常交代我要老老实实采气,当个有出息的工人。”王红宾眼眶泛红,“这些年,父亲一直是我的精神气泵!”

王红宾每年有90天假期,可他9年里休假还不足80天。因为外出开会、讲课耽误了上班,他就用假期顶上。妻子卢芝香在电话里逗他:“俺家‘爱迪生’把自个儿‘种’在普光气田了……”

DISCOURSE

王红宾连续攻克340余个制约气田平稳生产的技术难题,取得17项实用新型专利,为气田创效7000万元。

猜你喜欢

普光集气站徒弟
天然气净化厂和集气站在消防监督检查中的常见问题分析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以普光气田实践探索为例
延安气田集气站的无人值守改造
Mark Twain
普光气田集气总站水洗脱氯工程项目管理难点与对策探析
徒弟和保险柜
神探大脑门(1)探长出题考徒弟
探析数字化集气站生产系统安全性分析
两个徒弟
四川盆地普光气田须家河组四段储集层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