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功能呼吸阀应用训练在COPD患者肺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1-10-16刘丽仙

医药前沿 2021年25期
关键词:雾化肺部通气

刘丽仙

(广西壮族自治区江滨医院内科 广西 南宁 53002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属于呼吸系统疾病的一种,病变期间患者多会出现气喘、胸闷以及慢性咳嗽等症状[1]。而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在全球范围内每年患上COPD的大约有3 200万例次,而其中大约有超过100万的患者病死于急性重症期[2-3]。一般情况下,临床多是通过肺部康复护理帮助患者改善呼吸功能,虽能取得一定的效果,但单一的护理干预方式在改善患者肺功能方面取得的效果欠佳。多功能呼吸阀应用训练是一种利用呼吸阀震荡达到排痰效果的新型训练方法,据相关研究显示,通过肺部康复护理和多功能呼吸阀应用训练联合的方式对COPD患者进行干预,可在改善患者呼吸功能、肺功能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4]。本文旨在探讨多功能呼吸阀应用训练在COPD患者肺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江滨医院呼吸康复科收治的120例COPD疾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纳入标准:(1)经胸部CT检查确诊为COPD的患者;(2)存在慢性咳嗽、气短以及呼吸困难等症状的患者;(3)知情同意,且自愿参与者。排除标准:(1)认知功能障碍者;(2)严重精神疾病者;(3)患有传染性疾病者。观察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50~78岁,平均年龄(64.21±2.32)岁,病程1~8年,平均(4.12±0.25)年;观察组患者60例,男31例,女29例,年龄50~79岁,平均年龄(64.28±2.28)岁,病程1~9年,平均(4.23±0.21)年。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肺康复护理。(1)排痰:让患者采取直立并保持,并在深呼吸之后按压腹部,使身上稍微向前倾斜,通过咳嗽的方式收缩腹肌,以便排出肺深处的痰液。(2)耐力、耐寒训练:指导患者进行有氧锻炼,20~30 min/次,每周需训练3~4次,同时还需要让患者进行耐寒训练,增强患者的免疫力。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多功能呼气阀应用训练。仪器选择德国西门子Servo 900C多功能呼吸机,使用压力支持通气(PSV),初始压力设置为5~8 cmH2O(1 cmH2O≈0.098 kPa),之后逐渐上调至10~25 cmH2O,潮气量(V1)需保持在>400~500 mL。

1.3 评价指标

1.3.1 肺功能评定 干预前和干预3个月,使用肺功能检测仪对对两组患者的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CV)进行检测,并采用呼吸困难测评量表(CAT)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测评维度主要咳嗽、胸闷以及睡眠等8个维度,分值为0~40分,分数越低代表患者的呼吸能力越好。

1.3.2 6 min步行距离(6-MWD) 干预前和干预3个月,采用Zugck提出的6 min步行实验法,对两组患者的6-MWD进行测评,分别于地平面上画30 m的直线,让患者来回走6 min,对患者的步行距离进行测量。

1.3.3 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 该评分表共包含进食、修饰、座椅转移、洗澡等10项内容,每项内容按照0、5分2个等级或0、5、10、15分4个等级进行评估,总分值为100分,分值越低表示患者生活功能越差。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肺功能评定比较

实施前两组患者FEV1/FCV、CAT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两组患者的FEV1/FCV、CAT评分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肺功能评定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肺功能评定比较(±s)

组别 例数FEV1/FCV(%)CAT/分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 60 48.62±5.32 65.36±5.84 22.36±2.54 12.21±2.36对照组 60 48.25±5.24 57.25±5.36 22.21±2.21 17.54±2.65 t 0.25 5.12 0.22 7.51 P>0.05 <0.05 >0.05 <0.05

2.2 两组患者6-MWD、ADL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3个月的6-MWD、ADL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6-MWD、ADL评分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6-MWD、ADL评分比较(±s)

组别 例数6-MWD/m ADL/分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 60 202.32±30.25 264.21±30.65 45.26±5.24 78.32±5.36对照组 60 201.35±30.21 220.24±30.25 45.24±5.63 58.36±5.44 t 0.11 5.11 0.01 13.07 P>0.05 <0.05 >0.05 <0.05

3.讨论

往常临床多是通过肺部康复护理和康复器材联合干预的方式对COPD患者进行干预,帮助患者恢复呼吸功能但大部分患者多因呼吸困难而抗拒锻炼,再加上大型康复器材价格较为昂贵,患者的接受程度较低。

多功能呼吸阀的体积较小与大型康复器材相比,携带较为方面,功能较为多样,且该器材的对患者配合度的要求较低,通气支持力度大,在治疗时能够产生较大的潮气量以及分钟通气量有利于改善通气。通过多功能呼吸阀与肺部康复护理相互结合的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多功能呼吸阀应用训练的效果,能够减少机械通气时的相关并发症,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肺功能,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5]。本文观察组在使用多功能呼吸阀应用训练与肺部康复护理联合对患者进行干预后,该组患者的FEV1/FCV、6-MWD、CAT以及ADL等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通过多功能呼吸阀应用训练与肺部康复护理联合干预的方式,有助于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预后效果。多功能呼吸阀在COPD患者中应用,主要有3点优势:首先,对于雾化治疗的患者,将呼吸阀与口含式雾化器连接,患者雾化吸气时,吸气的单向活瓣打开,药物进入肺内;当患者呼气时,管道内压力较氧气雾化送气压力大,此时吸气活瓣关闭,雾化气体停止输送,当再次吸气时,伴随着管道压力升高并高于呼吸阀相连的弹簧张力,此时吸气阀打开,而呼出的气体则通过单向呼气阀排出,从而有效提升了雾化治疗效益。其次,多功能呼气阀还能帮助震荡排痰。将呼吸阀末端的旋钮调至最高张力水平后,患者通过深呼吸、用力吹气的过程,能够在管道内产生压力,在吸气、呼气过程中,管道内压力上升、下降,如此反复能够产生一定的震荡波,震荡波在传递到气道后,能够有助于分泌物的排出。除此之外,在无创通气治疗的患者中,运用多功能呼吸阀,还能够起到促进二氧化碳排出、提高通气效果的作用,有效改善COPD患者的肺功能以及呼吸功能。

综上所述,通过多功能呼吸阀应用训练与肺部康复护理联合对COPD患者进行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整体效果较为良好,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猜你喜欢

雾化肺部通气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不通气的鼻孔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实用无创机械通气技术进修班招生简介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慢性咽炎雾化剂含漱治疗慢性咽炎的疗效观察
哪些情况需要雾化治疗?
雾化时需要注意什么?
解读DeVilbiss TTS智能雾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