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质护理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1-10-16杨文秀徐丽华谈茅勤

医药前沿 2021年25期
关键词:精神科优质护理

杨文秀,徐丽华,谈茅勤

(上海市普陀区精神卫生中心精二病区 上海 200065)

目前,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经济水平的提升,医疗领域对于护理的具体要求不仅仅是诊疗护理,精神心理方面的调节、安慰也成为日常护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和常规科室进行比较,精神科主要接收精神疾病患者,比较特殊,同时也对关怀、理解的实际需求有着更高的要求和标准[1]。因此,护理工作质量成为关系精神科患者住院安全稳定、理想预后的重点[2]。原卫生部明确强调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具体标准和要求,目标在于巩固基础护理的过程对护理服务进行优化,切实满足患者的一切合理身心需求。对此,本文选择我院精神科于2018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患者100例,给予优质护理、常规护理的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于2018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100例精神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两组患者经医院的确诊,判定为精神疾病。对照组男性24例,女性26例,年龄30~70岁,平均年龄(58.41±3.76)岁。疾病类型:21例精神分裂症,14例心境障碍抑郁,6例癔症,4例强迫症以及5例焦虑症。观察组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31~72岁,平均年龄(57.22±4.16)岁。疾病类型:20例精神分裂症,16例心境障碍抑郁,4例癔症,6例强迫症,4例焦虑症。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均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了优质护理干预,具体过程如下。(1)护理管理方式的变化。过去的护理管理方式存在着机械化、反复式等特点和缺陷,缺少人文关怀,阻碍了精神科患者的心理健康。优质护理模式则由定期的心理护理让患者的心理舒适性得到改善,让患者在发病的第一时间获得科学合理的诊疗及护理管理[3];另外,可鼓舞其周边的朋友、同事前来看望,使整个社会关注、关心精神病患者,本身属于一项弱势群体,让精神科患者充分体会到来自社会的关爱和温馨[4]。(2)护理管理中护理服务质量的提升。带领医院全体护士学习精神科专业知识,每个疗区选派一位护士参与全省的专科护士培训组织,从而明显提高各科室的专业护理能力。从患者第1天入院以后护理人员就要为其带来专业、优质的护理服务和内容:针对患者患者行为怪异发生的原因和暴力举动的征兆给予及时的评定,了解患者和其亲属对该病的认知和理解支持,为患者带来社会的支持和安慰;尽可能减少和患者的争执或是安排参与存在竞争类的游戏,能更好的控制与降低患者异常举动的引诱因子。也有助于尽快寻找患者兴奋、冲动、毁物行为,并通过合理的方式分散和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将患者暴力想法进行化解,且及时把患者的状况汇报其主治医师,从而给患者带来有效的治疗手段[5]。(3)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应多次到病房内部给患者描述和解释精神病的具体原理,可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和平时需要注意的地方等。嘱咐存在暴力倾向的精神患者如何正确的宣泄内心的情绪和需求表述,不能对他人造成伤害。协助患者形成坚定治疗的决心和信心。(4)护理资源的有效分配。优质护理方式的开展与护理资源的有效分配密切相关,优化病房条件,能够给精神科住院患者带来更为舒适、温暖的医疗环境,且依据精神科患者的具体特点,张贴各种醒目的标识,设计一些看上去就很温馨、有爱的墙画,并且为患者设置便民服务箱,让患者真正体会到一种有“家”的感觉。病房内适量的添加一些书籍、健身器材让患者身心愉悦、放松。

1.3 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患者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风险事件;主要包含患者的自伤以及伤人、摔倒和床上的坠落,统计风险事件的出现率。(2)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分数,主要包括基础护理,病房护理、护理安全。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比较

观察组护理质量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得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得分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基础护理 病房护理 护理安全观察组 50 93.15±4.72 90.37±5.19 98.25±2.89对照组 50 88.06±3.85 81.34±7.91 87.46±4.92 t 10.91 4.23 5.37 P 0.00 0.00 0.00

2.2 两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与护理满意情况比较

护理结束后,观察组有1例摔倒,1例自伤,无其他风险事件。对照组有2例摔伤,2例自伤,1例伤人,1例坠床。观察组的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与护理满意情况比较

3.讨论

精神科患者自身的特殊性导致护理工作在开展中需要给予更加优质的护理干预,精神科患者对其他科患者来讲,有其特殊性,因此需要进行特殊的护理方式,同时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患者和其亲属的护理需求也要求护理工作更为优质化、优质[6-7],为尽可能适应患者和其家属的一切护理需求,提升护理水平,通过优质护理方式,不仅能够给患者增加心理舒适性,在护理过程中也能获得一定的心理治疗,例如优质护理的心理护理过程,这对有着特殊性的精神疾病患者可发挥更优的护理效果,同时促进了精神科患者的康复和预后效果。学会自己应对、无力应付时如何获取帮助。护理管理要求的提高。要求护理管理将护理工作绩效和医患对护理工作满意情况当成对护理服务质量的评判依据,具体责任到个人,进行定时的考核体制,严格根据考核标准落实到位,考核内容主要是:护理人员在工作时期是否保持了良好的形象和礼仪,护理人员是否把个人最好的精神面貌为患者展现[8]。

在这次的研究结果中,观察组出现1例摔倒,1例自伤,无其他风险。对照组出现2例摔倒,2例自伤,1例伤人,1例意外坠床,护理风险方面,小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将患者疾病的冲动、兴奋、伤人行为的症状和暴力行为易导致的后果为患者家属进行描述,引导患者如何完成自我对疾病行为的控制和帮助求救,协助患者形成正确的健康观,促进患者疾病的尽快康复。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的实施应用可更好的提升护理效率,维持患者情绪的平稳,降低其伤人、自伤等风险事件概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精神科优质护理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优质
精神科护理工作研究进展
蔬菜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浅谈如何优质开展“三会一课”
急腹症的急诊观察与护理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精神科医院安全隐患多
中医护理实习带教的思考